他似乎深有感触地说:“一个初涉职场的人,如果不能修身养性,拥有一种高尚的人格,那么,在他今后的职业里程各个阶段的发展,都会因为心怀鬼胎或者其它有违道德的心理和行为而受到阻碍。他的这种如履薄冰的感觉,永远也不会像为了事业而向薄冰上履过那样有成就感,永远也不会得到心灵的极大满足和自由。而真正的成功,却正是精神上的满足和心灵的自由。你们要想在今后的职业生涯中获得这样的成功,就必须先从日常的一点一滴做起,做一个正直、诚实的人。这是我对你们的期望,也是对你们的忠告。”
贾宝玉带头鼓起了掌,不知是因为贾雨村这一番忠告,还是因为他曾多次亲眼目睹过贾雨村“拜访”贾政时暧昧的言行。
4.跳出职业认识的误区
贾雨村说完了孔子,又回到有关职业的话题上来。他的表情自然多了,口气也变得像一位慈祥的长者:
“我们说,人需要自我管理,职业也是一样,必须进行规划。有些人认为,职业本身有很高的不确定性,所以因为得不到‘正确’且‘永久性’的职业,就否定职业规划的重要性。这其实是一种十分错误的观念。职业规划就像一条绳索,会因为种种模式的误导而陷入僵化,好比用绳索绑住了自己的手脚。然而,在危险环境中,绳索却可以成为救命武器。一根绳索,可以把一个人从泥潭中拉出来。我们不应该拒绝这根绳索,而要找出它的症结所在。也就是说,在职场中,我们必须先找出职业认识的误区,这样才能找到对策。对于你们来说,跳出职业认识的误区,就等于找到了一把打开职场大门的钥匙。”
台下的同学们又做好了记录的准备。贾雨村为了能让同学们完整地记下他的话,也放慢了说话的速度——反正大观园的校领导为了这些孩子的发展,多掏点“出场费”也是心甘情愿的。
贾雨村在台上有条不紊地演说,台下的孩子们用三分心思听,用七分心思做笔记。宝钗是学美术的,这一次竟然用五彩的符号将贾雨村先生的“跳出职业的误区”记录下来。不过,那些特殊的“密码”也只有她才能“破译”。袭人的记录实际多了,她那本包装精美的笔记本上这样记着:
职业观念误区一:既然选择了一个专业或职业,就不能改变,否则一定会因出尔反尔而遭到别人的流言蜚语。因为那是当初自己冲破一切阻力坚持的选择。
核心问题:“绝不能后悔?绝不能见异思迁?”
跳出方案:树立因地制宜、与时俱进的观念。决定是一种投资,没有风险的投资是不投资,所以要想保证“赚钱”,就必须冒风险;一个人的兴趣、志向和能力,只有自己最了解,别人怎么说,都对事实毫无影响。
现实指数:统计表明,有30%~50%的大一新生打算改变主修学科。作为一个21世纪的上班族,一生跳槽6~7次是很平常的事。与其在某一职业中消沉、平庸,倒不如放眼未来,另起炉灶。
职业观念误区二:犹豫和逃避是懦弱、不成熟的表现,别人都在做该做的决定,干该干的事,只有自己迟迟无法决定,我应该立即下决心。
核心问题:“我必须马上做决定?”
跳出方案:了解自己,增强能力,寻找最佳时机再做更好的选择,这本身就是一种选择,而且或许是最明智的选择。再说,不做决定绝不能和懦弱画等号。所以,不要再折磨自己了。
现实指数:大学毕业生第1年平均换3个工作,这并不能说明跳槽的人就比留下来的和被留下来的人明智。
职业观念误区三:爱一行,干一行。只要找到自己感兴趣的工作,就踏踏实实地去干。
核心问题:“兴趣万能?”
跳出方案:找到兴趣与能力的结合点。兴趣的确重要,没有兴趣只有能力会缺乏满足与喜悦感;但是有兴趣没有能力,只会增加挫败。兴趣如同调味剂,能力则是主菜。主菜没有调味剂会索然无味,但是只有调味剂而没有主菜是无从做菜的。所以,应该在了解自己兴趣的基础上,培养对感兴趣职业的能力,才是最佳选择,也才能使自己更容易成功。
现实指数:对某大学的调查发现,高达46.25%的学生表示,原本感兴趣的专业,在真正选择修读之后,却认为所学的与原先期待的有所差距。这显示出对该领域的兴趣可能因为对专业和自己了解不深刻而被误导了。至于工作中与此相类似的事实,更是不胜枚举。
职业观念误区四:车到山前必有路。职业规划只是一时风行,世界在变,职场游戏规则在变,人也在变,谁能预测到将来的事情,再规则也是枉然。
核心问题:“有必要进行职业规划吗?”
跳出方案:如果因为人固有一死而蒙头沉睡八十年——或许用不了那么久,那你就去睡吧!虽然说走一步算一步的心态可以让你在多变的职场中暂时得到心灵上的安静,但如果再加上积极的心态,跟上时代的步伐,那对自己不是一项更好的保障吗?职业规划不是在谈1+1=2、3年做主管、5年做助理、10年做经理、15年做副总、20年做总经理的历程,而是让你立足现在,放眼未来,了解未来的职业发展趋势,把握职场脉络,寻求生命中可能适合自己的路。
现实指数:清华大学曾对一群临出校门的毕业生做过一项关于人生目标的调查,结果显示,有27%的人没有目标,60%的人目标模糊,10%的人有清晰但期限较短的目标,3%的人有清晰而长远的目标。20年后,3%的那部分人几乎都在朝着各自的目标方向不懈努力之后,成了社会各界的成功人士,其中不乏行业领袖和社会精英;10%的那部分人,他们的短期目标不断实现,成为了各个领域中的专业人士,大都生活在社会的“中上层”;60%的那部分人,安心地生活与工作,但没有创造出突出的成绩,几乎都生活在社会的“中下层”;剩下的27%,在20年后仍没有目标,过得很不如意,并且常常在抱怨他人,抱怨社会,抱怨这个“不肯给他们机会”的世界。殊不知,当初他们从清华毕业时,所有人的智力、学历、成绩和环境条件都相差无几。
职业观念误区五:职业规划只属于想成功的人,我只想平凡地过一生,用不着费尽心思去规划。
核心问题:“平凡的人不需要规划?”
跳出方案:认清职业规划的含义,它是指一个人尽可能地规划未来职业发展的过程,考虑个人的智能、志向、价值以及阻力、助力,做好妥善的安排,期望自己能适得其所,而不是摆错位置的棋子。职业规划的目的是为了突破职业障碍,激发工作潜能,实现自我价值。职业规划是没有贵贱之分的,属于每一个踏实的人。
现实指数:实际上,每个人都在制定自己的职业目标,比如想当一个业务员、演员、作家,甚至只是个小商贩。你可以实现当作家的梦,如同你可以实现当导游的梦一样。古今中外不是有那么多曾经平凡的人,最后却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吗?除非你甘愿平庸终生。但是,这样的人会产生在21世纪的大学生当中吗?
5.“老鼠斗猫”的启示
贾雨村不愧是人才资源策划大师,经过他一番循循善诱的引导,大多数同学已经开始浮想联翩地勾勒自己今后的职业里程图画了。就连宝玉那个一向不思进取的弟弟贾环同学,此时也在寻思如何取代王熙凤的位置,名正言顺地坐上贾氏集团总裁的宝座。
同学们的心思逃不过贾雨村的火眼金睛。他微笑着,得意地点着头说:“我之所以说‘后生可畏’,是因为你们风华正茂,朝气蓬勃。但是,我还要告诉大家,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能缔造辉煌的职业也只是短暂的几十年而已。所以,我们必须知道自己这一生最重要的是什么,自己在职业生涯中将要获取什么。如果你不善于规划自己,那就不知道你要到哪里去,那你这辈子哪里也去不了。或者是有了规划却不去执行,一混一年转瞬即逝,到头来和没有规划的人一样,两手空空。我曾经有过一篇《为无头苍蝇平反》的文章,估计同学们也略有所闻。这里我要给大家讲一个‘老鼠斗猫’的寓言故事,说的也是在人生的道路上,在职业里程上,不仅要规划,还要行动起来的道理。”
寓言对于大四的学生来说,或许吸引力不太大;但是把它和大家最为关注的职业联系起来,同学们顿时显得兴致勃勃了。贾雨村的报告用煽情二字来形容毫不为过,就连老教授贾代儒也竖起耳朵,听贾雨村是如何将这个道理灌输给同学们的:
有个人买了一幢房子,由于长期没有居住,屋子里成了老鼠们快乐的天堂。它们在那里安居乐业、生生不息,过着神仙一样无忧无虑的日子。可是,两年之后,老鼠们安逸平静的生活被突如其来的灾难打破了。
原来,房子的主人搬了进来。当发现楼梯、走廊和墙角……几乎所有的地方都留下了老鼠们的粪便和足迹时,他愤怒了;到了晚上,老鼠们更是这边咬咬,那边嗑嗑,胆大的甚至跑到床上,闹得他不得安宁。恶狠狠地诅咒,毫不留情地追打,他折腾了整整一夜。第二天一大早,就赶紧上街,出高价买回了一只体格健壮的大黑猫,将灭鼠的重任交给了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