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过早搏动:指异位起搏点发出的过早冲动引起的心脏搏动,最常见。可见于正常人,往往与精神紧张、过劳、过多吸烟、饮酒、喝浓茶或咖啡等有关。亦可见于各种心脏病、电解质紊乱、药物影响、心导管检查等。
3.阵发性心动过速:发作时常有心悸、胸闷、头晕等症状。
4.扑动和颤动:异位节律点发出冲动时,频率超过阵发性心动过速,形成扑动和颤动。
5.房室传导阻滞:多见于冠心病、风心病、心肌炎、洋地黄中毒等。Ⅰ度多无症状;Ⅱ度可引起心悸、头晕、胸闷等症状;Ⅲ度轻者可无症状或感头晕、心悸、憋气等,重者可引起晕厥、抽搐。
心律失常的一般护理方法有:
1.心理护理:某些心律失常可引起胸闷、心悸和周身不适,且易反复发作,故病人多有焦虑、恐惧、烦躁等心理,对治疗信心不足,应消除其顾虑。
2.休息:阵发性心动过速和Ⅰ、Ⅱ、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心动过缓病人应绝对卧床休息,保持周围环境安静。对心律失常轻者,注意劳逸结合。
3.饮食:避免过饱,刺激性饮料(如咖啡、浓茶)、吸烟、酗酒等均可诱发,让病人少量多餐,选择清淡、易消化、低脂、富营养的食物,心功能不全者应限钠盐摄入。对服用利尿剂者鼓励多进食富含钾盐的食物,如桔子、香蕉等,避免出现低钾血症而诱发心律失常。
4.病情观察:监测脉搏、心率、心律、血压等,应注意患者有无胸闷、心悸、呼吸困难、心绞痛等症状。
5.出院后坚持让病人服药,定期复查。尽量避免诱发因素,保持乐观情绪,合理安排生活。
病毒性心肌炎
病毒性心肌炎是各种病毒(如柯萨奇病毒A、B、埃可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流感和疱疹病毒等)感染导致心肌的炎性病变。
患者常先有发热、全身倦怠感即所谓“感冒”样症状或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然后出现心悸、胸痛、呼吸困难、浮肿,甚至阿-斯综合征。体征有与发热程度不平行的心动过速,各种心律失常,可听到第三心音或杂音。或有颈静脉曲张,肺部湿罗音、肝肿大等心力衰竭体征。重症可出现心源性休克。
病人应安静卧床及补充营养,治疗主要是针对心力衰竭,洋地黄类因易于中毒需慎用,急性心肌炎预后多良好。多数可完全治愈,患者过劳或睡眠不足时可能在短期内急剧恶化,甚至死亡。
1.强调早期休息很重要。休息可减轻心脏负担,有利于心功能恢复。急性期患者必须卧床休息,无并发症者可卧床休息1个月。合并心力衰竭者应休息6~12个月,至症状消失、心脏大小恢复正常。
2.严密监测心率、心律、血压、呼吸及症状变化。
3.绝大多数病毒性心肌炎患者可痊愈。对慢性患者,应及时治疗,防止反复病毒感染。
急性胃肠炎
本病是由理化因素、微生物感染或细菌毒素等引起的急性胃肠道症状。
临床上本病大多为感染或细菌毒素引起,起病较急,在进食污染食物后数小时至24小时发病,表现为上腹疼痛不适、恶心、呕吐、厌食等,腹泻呈水样便,上腹及脐轻压痛,肠鸣音亢进。
1.心理护理:该病发病突然,腹疼、呕吐,甚至腹泻明显,患者往往有烦躁不安,当出现血压下降、四肢厥冷、出汗等周围循环衰竭时常感到恐惧,因此,要安抚病人。
2.呕吐频繁伴高热者,应卧床休息,以减轻体力消耗,注意保暖。轻症禁食1~2餐可自愈;病情较重者,暂禁食1~2日,给予糖盐水,以补充营养和水分。待可进食,给予高热量流质食物,并停用一切对胃有刺激性的药物和食品,以后渐由稀饭改为软饭,最后恢复正常饮食。呕吐患者应采取侧位或半卧位,减少呕吐物吸入气管造成窒息的危险。
3.病情观察,注意观察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呕吐物、大便,并记录其性状和量。
慢性胃炎
慢性胃炎是指各种病因所引起的慢性胃粘膜病变,病因未完全明了,可能因素有急性胃炎的继续、十二指肠液的反流、免疫因素、感染因素等。
慢性胃炎病程迁延,大多无明显症状,部分有上腹饱胀不适(特别是餐后)、无规律腹痛、反酸、嗳气、恶心呕吐等消化不良表现,无特异性。胃体胃炎消化道症状较少,但可出现明显厌食和体重减轻,可伴有贫血,多系缺铁性贫血,少数可发生恶性贫血。胃窦胃炎的胃肠道症状较明显,特别是有胆汁反流较多;或伴有胆囊结石的患者,有时很像消化性溃疡,可有反复小量上消化道出血,甚至呕血,系发生急性糜烂所致。
1.保证生活规律性,注意劳逸结合,避免晚睡晚起或过度劳累,保持精神愉快,急性发作或症状明显时应卧床休息。
2.生活护理:给病人提供安静、舒适的环境,合理安排娱乐活动,使病人精神愉快。勿食过冷或过热、易发酵产气的食物,养成细嚼慢咽的习惯,使食物和唾液充分混合,以帮助消化。胃酸低者可给刺激胃液分泌的食物,如鸡汤、肉汤等,对胃酸高者应避免进酸性、多脂肪和刺激性强以及含糖过多的食物。
3.病情观察:观察腹痛、腹胀等症状的变化,若症状不能缓解反而加重,出现便血、消瘦,应及时进行检查。
4.指导病人加强饮食卫生和饮食管理,养成有规律的饮食习惯,忌烟酒。
消化性溃疡
消化性溃疡主要指发生在胃和十二指肠球部的慢性溃疡,这些溃疡均与胃酸和胃蛋白酶消化作用有关,故又称消化性溃疡。因95%以上位于胃和十二指肠,故又称胃十二指肠溃疡。
临床特点有:①慢性过程;②周期性发作。发作有季节性,常发生于秋冬或冬春之交。女性患者妊娠期常缓解。精神因素、饮食失调和服用与溃疡有关药物也是诱发因素;③节律性疼痛。有并发症时周期性和节律性消失,部分患者虽有溃疡却毫无症状。
症状:主要是上腹痛,可为钝痛、灼痛、胀痛或剧痛,也可仅感饥饿不适。典型者呈轻或中等度持续性疼痛,范围局限如手掌大小,位于剑突下上腹部,可被制酸剂或进食缓解。约半数以上十二指肠溃疡患者的疼痛是节律性,晨起空腹不痛,早餐后2~3小时开始出现疼痛,至午餐后才缓解,下午3~4点钟又疼痛,至晚餐后缓解。疼痛也可在睡前或午夜出现,称夜间痛。午夜痛醒常提示有十二指肠溃疡,疼痛可自行缓解。
胃溃疡也可出现节律性疼痛,但餐后出现较早,约在餐后1/2~1小时出现,至下次餐前已消失,午夜痛少见;部分患者进食后仅有胃痛,幽门管溃疡时尤为明显。幽门管溃疡可因粘膜水肿或疤痕形成而发生幽门梗阻,表现为餐后上腹饱胀不适或出现恶心、呕吐。
部分患者无上述典型的疼痛,表现为不规则、比较模糊的疼痛,伴上腹胀满、食欲不振、嗳气、反酸等症状,泛称为消化不良,胃溃疡较十二指肠溃疡多见。消化不良也常见于无溃疡病的患者,称非溃疡性或功能性消化不良。当溃疡位于后壁而发生穿透时也表现为不典型腹痛,此时疼痛剧烈,放射至背部。
2.特殊类型溃疡的临床表现:球后溃疡症状,如十二指肠溃疡,较严重而持续,夜间痛常见,易出血,内科疗效差。幽门管溃疡病情一般发展快,餐后很快发生疼痛,应用制酸剂疗效差,呕吐频繁且出现较早,内科疗效差。
消化性溃疡的一般护理方法有:
1.休息:环境要舒适安静,使病人精神愉快,保证充足的睡眠和休息。病情轻者适当减轻工作负担,且同时进行治疗,活动期疼痛发作时则要完全休息约1~6周。
2.饮食应掌握五个原则:
(1)定时进食,少量多餐,这不仅能减轻胃的负担,避免不利因素,还可有规律地使胃内经常保持有食物,起到稀释胃液、中和胃酸的作用,利于溃疡愈合。
(2)多加咀嚼,避免急食。
(3)食物要温软,易于消化,避免摄入过冷过热或粗糙的食物,以减少对溃疡的物理性刺激。
(4)富于营养,保证热卡,饮食中应以蛋白质和脂肪酸为主,多摄入牛奶为宜。
(5)避免刺激性饮食,减少胃酸分泌,如酒类、浓茶、咖啡、辣椒、香料、醋、肉、鱼汤及油煎食物。
3.溃疡病多于冬春发作,在寒冷季节可用棉垫或护胃带给上腹部保暖。
4.病情观察:密切观察疼痛的时间、性质与饮食的关系。
肝硬化
肝硬化是由病毒性肝炎、血吸虫病、酒精中毒、工业毒物或药物、胆汁淤积、肠道感染或炎症、代谢紊乱、营养失调及其他不明原因长期或反复作用,造成的肝脏弥漫性损害。
肝硬化的起病与病程发展多数较缓慢,病情较隐匿。临床将其分为肝功能代偿期和肝功能失代偿期。
代偿期:可有乏力、食欲不振、恶心、上腹不适、上腹隐痛及腹泻等,多呈间歇性,因劳累或伴发病而出现,休息或治疗后缓解。
患者营养状况一般,肝脏轻度肿大,质地偏硬,无或有轻度压痛,脾脏轻,中度肿大。肝功能检查结果正常或轻度异常。
失代偿期:主要为肝功能减退和门脉高压所致的两类临床表现,可有全身多系统表现,症状显著而突出。
1.肝功能减退的临床表现:
(1)全身症状:一般情况差,消瘦、乏力、精神差,重者体弱而卧床,皮肤干枯,面色灰暗,可有不规则低热,舌炎、口角炎、夜盲、浮肿等。
(2)消化道症状:纳差甚至厌食,上腹饱胀不适、恶心、呕吐、厌油腻。
(3)出血倾向和贫血:常有鼻衄、齿龈出血、皮肤紫癜和胃肠粘膜糜烂出血等倾向。
(4)内分泌失调:肝脏对雌激素、醛固酮和抗利尿激素灭活作用减弱,致其在体内蓄积,雄激素减少,可有男性****减退、****萎缩、毛发脱落及乳房发育等;女性有月经失调、闭经、不孕等。患者面、颈、胸背及上肢等处出现蜘蛛痣和毛细血管扩张,指端部有红斑(肝掌),肝功能损害严重则蜘蛛痣数目多、增大,反之则减少、缩小。
醛固酮的抗利尿激素增多可致尿量减少和浮肿,肾上腺皮质受累,部分患者身体暴露部位可见色素沉着。
2.门脉高压症的临床表现:
(1)脾肿大:因淤血而肿大,多为轻中度肿大,部分可延至脐下、上消化道出血时可暂时缩小,发生脾周围炎时可有左上腹隐痛或胀痛。晚期有脾功能亢进。
(2)侧支循环的建立和开放:临床可有因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大出血,而出现呕血、便血、黑粪及休克等症状,腹壁和脐周静脉曲张;痔核形成,破裂可引起便血。
(3)腹水:是肝硬化最突出的临床表现。
肝脏触诊:一般是先大后小,质地硬,早期表面平滑,晚期可触及结节或颗粒状。
肝硬化的并发症有上消化道出血、感染、肝昏迷、原发性肝癌、功能性肾衰竭(肝肾综合征)、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
肝硬化的一般护理方法有:
1.休息:肝功能代偿期,为减轻肝脏代谢负担,改善肝脏血液循环,应减少活动,避免劳累,但可参加轻工作或半天工作。失代偿期,患者宜卧床休息,卧位时肝血流量比直立时增多,有利于肝细胞恢复。要做到生活有规律,睡眠充足。
2.饮食:应以高热量、高蛋白质、高维生素、适量脂肪为原则。食物应新鲜可口,柔软易消化,无刺激性,并掌握少食多餐,严格禁酒。发生肝昏迷或血氨增高,应减少蛋白质摄入。谷物、豆类、新鲜蔬菜、水果、肉、蛋、乳类含有丰富的B族维生素及维生素C、D、E、A、K在饮食中要占一定比例。
3.其他:肝硬化患者抵抗力低下,多并发感染,特别是水肿患者应注意预防褥疮,积极预防和治疗口腔、呼吸道、泌尿道或肠道感染。
有腹水者,不宜食用咸肉、泡菜、酱油、含钠味精等高钠饮食,蛋类、牛乳含钠量中等,水果、蔬菜含钠量低,香蕉、桔子、蕃茄、苹果含钾丰富,可酌情选用,注意口腔、皮肤清洁,防止受凉,防止感染,定期复查,发现病情变化及时就诊。
急性肾小球肾炎
急性肾小球肾炎简称急性肾炎,多见于链球菌感染后,其它如葡萄球菌、肺炎双球菌、伤寒杆菌、白喉杆菌及病毒、疟原虫等感染后亦可引起。
起病于前驱感染后1~3周,起病较急,呈以下急性肾炎综合征的表现:
1.肉眼血尿:约40%出现,常为首发表现。呈洗肉水样或酱油样(酸性尿时),数天内可消失。
2.少尿。
3.水肿:常为疾病初起的表现,表现为晨起眼睑水肿,呈肾炎面容,严重时可遍及全身。
4.高血压:多为一过性,中等度升高,偶见严重高血压,伴视网膜出血,渗出、视****水肿,甚至高血压脑病。
高血压及水肿均随尿量多而缓解。
5.全身表现:常有疲乏、厌食、恶心、呕吐、腰部钝痛及头痛。
慢性肾小球肾炎
简称慢性肾炎,系由多种原发性肾小球疾病所导致的一组长病程(一至数十年),以蛋白尿、血尿、水肿、高血压为临床表现的疾病。
患者呈程度不等的水肿、高血压、非选择性蛋白尿、变形红细胞尿及肾功能损害。
根据临床表现特点可分为以下四种类型:
1.普通型:中等程度蛋白尿(+~++,1~3g/d)及轻度镜下血尿、轻度水肿、中等度血压增高、一定程度肾功能损害伴尿量增多、夜尿增多。
2.肾病型:即原发性肾病综合征Ⅱ型。
3.高血压型:具普通型的一般表现,但以血压(特别是舒张压)持续性中等以上程度升高为特点,并因肾血管痉挛导致肾功能进一步恶化。
4.急性发作型:患者在感染或劳累后数日内出现肾炎综合征加重,常伴肾功能急骤恶化。
肾病综合征
以大量蛋白尿、高度水肿、低蛋白血症、高胆固醇血症为特点的一种综合症候群。
常于感染(扁桃体炎、咽炎或一般上呼吸道感染)后,或受凉、劳累后起病。起病过程可急可缓,亦有隐袭起病者。呈全身性、体位性、凹陷性水肿,程度轻重不一,严重者呈胸腹腔积液,甚至纵隔水肿,常伴少尿,可有程度不一的高血压或循环血容量不足的表现:体位性低血压、脉压小、脉搏细弱、口渴等。
临床过程可自然或经治疗而缓解,但易反复发作加重。
肾盂肾炎
由细菌(极少数可由真菌、原虫、病毒)通过上行感染、血行感染、淋巴道感染和直接感染侵袭所引起的肾盂肾盏粘膜和肾小管、肾间质感染性炎症。在以下不利因素影响下易发生感染:
1.尿路流通不畅:如泌尿道结石、肿瘤、前列腺肥大、膀胱颈梗阻、尿道狭窄、包茎等。
2.尿路畸形或功能缺陷:如肾脏发育不全、多囊肾、髓质囊性病、铁蹄肾等等。
3.人体抵抗力降低。
4.其他因素:如尿道内或尿道口附近有炎症病灶,导尿和做泌尿道器械检查。
肾盂肾炎的临床表现为:
1.急性肾盂肾炎的临床表现:随炎症的轻重程度不同,临床症状有较大差异,主要可分为三个方面:
(1)全身表现:起病大多急骤,常有寒战或畏寒、发热(体温达39℃以上)、全身不适、头痛乏力、食欲减退,有时恶心、呕吐,如兼有上呼吸道炎症时,则症状颇似感冒。轻症患者全身表现可很少,甚至没有。
(2)泌尿系统症状:在出现全身症状的同时或稍后,大部分病人有腰痛或肾区不适。体检有上输尿管点或肋腰点压痛,肾区叩痛阳性。病人常有尿频、尿急、尿痛,以及膀胱区压痛等尿路刺激症。
(3)尿变化:尿液化验有明显异常。
急性肾盂肾炎一般经数天后,有些可自行缓解,但菌尿则常继续阳性,以后易复发。
2.慢性肾盂肾炎的临床表现:与急性期相似,也同样有全身表现、泌尿系统症状和尿变化。有的临床表现隐匿,无尿感症状或仅偶有低热,易疲劳等一般表现,但尿细菌培养(反复2~3次)均为阳性,而且是同一菌株,称“无症状性菌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