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家庭医学百科
3798000000030

第30章 性知识与优生优育(2)

性教育应贯穿人生的各个时期,它和社会知识、科学文化知识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也是科学知识的一部分。孤立地抽象地看待性教育是不对的。那种性“无师自通”的观点是愚昧的。那种大事渲染性魔力的色情淫秽制品,是青少年的精神“鸦片”,必须予以清除。要让健康的、文明的、科学的性教育来充实人们的精神世界,从而保证人们身心健康,延年益寿。

1.性教育要从儿童做起

孩子刚刚出生,给人们建立最早的印象就是根据外生殖器来识别其性别,在性别确认之后,就决定了人一生的性别角色。从此,取名字,社会称呼,服饰装着,包括玩具,都将按照其性别特征来设置,使孩子逐渐地在性别角色上定位,自己认识到“我是男孩”或“我是女孩”。但有少数家长常常根据自己的喜好,把孩子打扮成相反的性别角色。长此以往,孩子可向大人安排的性别角色转化,这样不利孩子的性别角色意识的建立,甚至造成孩子的性别角色错位,导致成人后出现人格或性心理障碍。

孩子的性观念正确与否,父母的早期性教育至关重要,父母是孩子性教育的启蒙老师。三岁后的孩子就可能对性发出许多无意识的提问,如:“我是怎么生出来的?”“为什么小男孩不能跟妈妈一道去浴池洗澡?”“小娟为什么不长******?”等等。五六岁的小儿有可能出现玩弄生殖器,和异性同龄人之间互看互摸外生殖器,甚至有模仿成人的“接吻”、“做爱”动作。这些都是孩子的性好奇,是有意识或无意识的性体现。这时家长应采取正面教育,让孩子知道男、女孩性器官不一样,但都是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好好地保护,不能用脏手去摸,不能给别人看和摸。要用科学的道理来满足孩子的好奇心,不能用欺骗、恐吓、打骂的措施制止孩子的这些言行,以防在孩子幼小的心灵里留下性不洁、性罪恶等感觉。如果形成这种心理,是不利孩子人格成熟和顺应社会的,到了青春期性觉醒时就容易出现偏差,甚至是性心理异常。

这一时期的儿童性教育内容:首先是自我性别角色识别,要让孩子在2岁以后就明确自己是男孩或女孩。

其次是教育孩子处理好与同龄异性儿童的关系,识别同龄异性。正确称呼同龄异性,如哥哥、姐姐、弟弟、妹妹。

再次是教育儿童形成最早的性道德规范,如男孩不能欺负女孩子。对不符合性别身份的行为举止加以约束,服装打扮要符合性别特征等等。

最后,父母在生活中的各种亲密、爱恋等具体行为方式是孩子的典型教育,时刻影响孩子的性心理发育,也是潜移默化的性教材。因此,父母的性道德观念对孩子最初的性道德形成具有很大影响。

2.青春期性教育不容忽视

青春期是人生中最关键时期,在这一时期性器官逐渐发育成熟,生理和心理上也发生了急剧变化,世界观和人生观逐渐形成,这时家长和老师要对青春期的少年进行正确引导和教育,使他们懂得必要的性知识,了解自身发生的生理和心理变化,解除紧张、焦虑和困惑。

这一时期的性教育主要是灌输式的,由家长和老师耐心、真诚地,有针对性地来完成。家长应根据孩子出现的各种生理、心理变化随时随地讲解有关性生理知识,排除孩子的困惑,满足孩子的好奇心,指导孩子处理好遗精、月经来潮等生理现象。父母还应把性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结合起来,用高尚的道德情操来引导孩子的性意识,使他们理智地处理好与异性的关系,发展纯洁的友谊,同时也要给孩子讲清有关法律方面的知识及防止性犯罪的有关内容。学校应适度地结合知识教育、人格教育,开展性知识教育,讲授青春期的性生理、性心理、性卫生知识。

青春期的性教育需要家庭、学校及社会的密切配合,重点教育青少年处理好与异性之间的关系,控制性冲动,防止早恋。

(1)处理好异性关系

青春期少年处于好奇和生理需要,总是千方百计地想获得异性的好感,从而男子钟情,少女怀春。这是生理和心理发展的必然阶段,是不可违背的自然规律。这期间男女交往增多,不少家长对此采取“隔离”措施,禁止他们来往。其实,这种做法是不科学的,也是不可取的。青春萌动之情是无法禁止的。关键在于如何引导他们处理好异性交往。要使其交往限制在友情范围之内,要避免友情发展至恋情,产生占有欲,或者是“单相思”。要鼓励青少年多参加集体活动,尽量减少或避免异性之间单独、长期、经常的交往,更要注意身体部位的接触。

(2)控制青春期性冲动

青春发育成熟后,逐渐出现强烈的性欲望和性冲动,内心渴望了解和接触异性,想探索性奥秘,这是不奇怪的,是生理发展的普遍规律。

此时的性教育重点是:加强性道德教育,使青少年认识到,人必须学会用自己的意志来调节和战胜自己的欲望,使之符合社会道德规范和法律约束。不能想入非非,更不能随心所欲。要让青少年加强学习,多开展体育、文艺活动,转移性欲望和性冲动。同时学校应安排男女生在一起上体育课及其他集体活动,为他们提供公开、自然、诚挚、大方的交往机会,使青少年男女在生理、心理上起到互慰作用,有利于双方身心健康。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青春期少年对不良的性刺激和性挑逗缺乏防御能力,尤其是黄色****书刊、录像,对青少年性冲动产生强烈的刺激,容易引诱青少年走向犯罪道路,这是青春期性教育不可缺少的一课。

(3)防止早恋

青春发育逐渐成熟的少男少女,开始感到异性的吸引力,于是开始与自己有好感的异性同学相处,交往,逐渐地加深友情,而导致恋情。早恋对青少年十分不利。他们虽然性机能发育基本成熟,但心理发育尚不完善,社会角色尚未形成,思想意识和物质基础均不具备恋爱条件,更重要的是影响学习,荒废学业,不利于身心健康。所以,少数家长,一旦发现子女早恋,如临大敌,对子女进行打骂,限制自由活动,甚至因此转学。其实,对于青少年早恋,不必大惊小怪,更不应该大肆渲染。而是要耐心、细致地教育他们,使他们认识到青春少年正是树立远大理想、努力学习的大好时光,恋爱的时机尚不成熟,双方年龄尚小,社会角色没有形成,双方都有很大的可塑性,今后的主观和客观都在不断地变化,过早恋爱对今后婚姻家庭不利。在思想教育的同时,家长应多关心、体贴,抽出一定的时间陪同子女一道散步、逛公园、谈心聊天,排遣和转移他们的性欲望和性冲动,排除他们的忧虑和困惑,使他们轻松愉快地度过青春期。

3.青年人性教育

青年人的性机能、性心理都已发育成熟,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如何正确对待恋爱、婚姻、家庭及性生活,是这一时期性教育的主要内容。青年人往往认为自己顺利度过青春期,也掌握了一些性知识,常常忽略性教育,或对性教育缺乏正确认识,以为“不学也知道”。其实,性教育是要教会人们用温情、友善、尊重、宽容、自控等方法去爱对方,同样接受对方的爱,它提倡充分有效地交流情感,反对暴力和不平等,倡导科学健康的性观念。性教育像泉水、像和风、像阳光,洗涤人们心灵的尘垢,拂去人们心中的忧虑、紧张和羞涩,给家庭、社会带来温暖、稳定、发展和希望。性教育是一项严谨的灵魂工程,而绝非简单地传授性生活技巧。

青年人的性教育方法有别于儿童和青少年,主要靠自学,知识来源于一些文明、健康、进步的书刊及婚前检查、指导等等。青年人受性教育的程度与个人思想、文化水平、道德修养、理想信念紧密相关,也直接关系着日后婚姻美满、家庭幸福、性生活和谐等。因此,性教育是青年人的必修课。

青年人****旺盛,性冲动强烈,容易导致婚前性行为,婚前同居;由恋爱婚姻受挫而引发性心理障碍;由于婚后性生活频繁而导致身体不适及泌尿生殖系统感染。如果不遵守性道德规范,还可能导致性犯罪,影响家庭、社会。故在青年人性教育中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婚前性行为

据有关报道,上海曾进行抽样调查发现,在恋爱的青年中有婚前性行为的比例达71%,某大学已有25%的大学生有婚前性行为。可见婚前性行为是比较普遍的。婚前性行为具有很多危害。一是难免怀孕,往往性生活中心理紧张恐惧,心理压力大;二是怀孕后做人工流产,容易导致子宫内膜损伤,引起子宫功能性出血,或月经失调,严重者还会导致闭经、习惯性流产、早产甚至不孕。三是婚前同居、婚前性行为,名不正言不顺,人流后往往得不到休息,营养也跟不上,导致体质虚弱,抗病能力下降,易诱发多种疾病,尤其是生殖器官感染,以子宫内膜炎、输卵管炎、盆腔炎,还可能造成终生不孕症。四是未婚同居,性行为均没有法律保障,由于双方主客观变化,出现纠纷,不能得到法律的认同和支持。

对于未婚同居、婚前性行为的关键是防患于未然,在青春发育开始时,进行性知识、性道德教育,在情窦初开时更应强化性道德教育,指出未婚同居、婚前性行为的危害,使他们认识到自我价值和奋斗目标,从而自我克制性躁动,把充沛的精力用于学习和工作。

对待已经未婚同居、婚前性行为者,不能鄙视他们,更不能棒打鸳鸯。这样容易导致逆反心理,甚至造成更大危害。而应本着尊重、理解、关怀、引导的原则进行教育和诱导,尊重他们的人格,理解他们纯真的感情,关心他们的思想变化和生活情况,引导他们投身于学习和工作事业中去。通过教育引导使他们自觉地用理智去约束自己,把纯真的爱慕之情暂时珍藏起来,努力学习和工作,待到条件成熟再结百年好合。

(2)婚前性教育:青年男女到了20多岁,男婚女嫁这是天经地义的。为了保证婚姻的幸福美满,开展灵活多样的婚前性教育是非常必要的。在我国一些大中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开展得比较好。利用音像教学,讲解理论,图片展览,介绍各种避孕药品和工具,并指导应用。然而,在广大农村,尤其是经济文化落后地区,婚前性教育难以开展,甚至有人认为:“结婚,关灯睡觉,是不用教的。”其实不然,婚前性教育是婚姻保健体系的重要环节,其内容包含婚姻各个方面:其一是法制教育,以伦理、道德规范为重点,要求青年对自己的性行为负责,自觉地接受社会道德规范及法制的约束;其二是性生理、性心理教育,使青年掌握性器官、性发育、性行为、性病、优生优育等知识,教育青年正确认识人类生殖繁衍与性知识,提高自己我保健能力,为生育健康的下一代打下基础;其三是要进行性卫生教育,使青年能够正确认识和理解性功能,保证婚后夫妻性生活的和谐。

婚前性教育是婚后夫妻生活幸福美满的前提。因此,要大力宣传婚前性教育的重要意义,积极开展婚前性教育。

(3)防止性犯罪:青年时期体内性激素分泌骤然增加,它是推动性生理反应的强大动力,从而形成强烈的性欲望。这是无法回避的事实。一般情况下,有人是通过性梦或梦淫,有人则用****来排解强烈的性躁动。少数青年将自己爱慕的异性虚构成和自己约会、拥抱、接吻、****的对象,这种性幻想常在入睡前和睡醒后未起床的这段时间,导致性兴奋,女性性器官充血,分泌物增加,男性可****。这对于未婚青年,尤其是大龄未婚男女是常见的,也是正常生理现象。但若沉溺其中,就会成为性变态。如果性梦或梦淫对象是生活和工作中常接触的人,容易诱发性变态,甚至性犯罪。

青年人在恋爱、婚姻过程中难免会遇到种种挫折,如单恋、失恋、性生活不协调、离异等等。这些挫折往往不受自己意志所控制,也常得不到及时合理的情绪疏导,容易造成心理障碍,甚至违法犯罪。曾有一对男女青年,青梅竹马,高中毕业后,两人均未考上大学,同时回乡务农。此间从友谊发展至恋爱,两年后女方经过补习,考上了某大学,而男方仍是“面对黄土背朝天”,女方提出解除恋爱关系,男方无法抗拒,被迫同意。男青年借口邀请女方作最后一次交谈,强行发生性关系。女方诉讼至法庭,男青年被判强奸罪锒铛入狱。而女方因受到了严重的性伤害,长期心理压抑,导致性心理障碍,虽然大学毕业工作多年,却再不愿与男士交往。

还有极少数女青年好逸恶劳,怕苦怕累,靠出卖肉体发财致富。也有少数男青年忍耐不住******,外出****。****嫖娼,招致性病传播,既危害家庭,又危害社会。

已婚青年中也有夫妻性生活不和谐,有性需求不敢表露、有性困惑不愿张扬、有性障碍不知求医,以致婚姻家庭矛盾激化,导致夫妻反目,家庭破裂,甚至酿成家庭悲剧。

综上所述,要防止性犯罪,必须普及性知识,开展性教育,扫除性无知和性愚昧,使青年人懂得性生理、性心理和性道德知识。用理智克服性冲动,使性行为符合法律法规和社会道德规范。

4.中老年仍需性教育

性教育是一个连续的,贯穿人生全过程的灵魂工程。人们对青少年性教育已普遍赞同,而认为中老年再谈性教育是多余的。原因是几十年过来每个人都在性生活中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和教训。对于性兴奋、性高潮、******和其他性反应均有心理感受和亲身体验。实际上,中年夫妻存在性差异,夫妻感情也需要再度调适。老年人由于身体衰老、生理变化、疾病等,往往影响性生活。因此,中老年仍然需要接受性教育。掌握该年龄阶段性生理特征,对于身心健康,延年益寿大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