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家庭医学百科
3798000000017

第17章 家庭护理技术(2)

为了避免尿液久放变质,应将盛尿容器置阴凉处,并根据检验要求,在尿中加入防腐剂。常用为甲醛、浓盐酸、甲苯等。

(3)培养标本:让病员取坐位或卧位,放上便盆,对外阴进行消毒后(男女均应消毒),嘱病员自行排尿,弃去前段尿,用无菌试管接取中段尿,塞紧试管盖,送验。

3.收集痰标本

痰液系肺泡、气管或支气管的分泌物。当气管、支气管、肺发生病变时,呼吸道粘膜受刺激,分泌物增多,可能有痰咳出。收集痰标本的目的是检查痰内细胞、细菌、寄生虫等。

(1)常规标本:嘱病人晨起后漱口,然后用力咳嗽,咳出气管深处的痰液,盛于清洁容器内送验。

(2)24小时痰液标本,从清晨7时至次日晨7时,留取24小时痰液,应避免口水、唾液、鼻涕等混入。

超声雾化吸入法

超声波雾化器是应用超声波声能,把药液变成细微的气雾,随着病员吸气而进入呼吸道。常用于慢性呼吸道炎症、哮喘、支气管内膜结核、肺脓肿、肺癌等。有消炎、镇咳、祛痰、解除支气管痉挛,使呼吸道通畅等功能。也用于胸部手术前后,预防感染。

[操作方法]

(1)水槽内加冷蒸馏水或冷开水250ml,液面高度约3厘米。要浸没雾化罐底的透明膜。

(2)雾化罐内放入药液稀释至30~50ml,将罐盖旋紧,把雾化罐放入水槽内,将水槽盖盖紧。

(3)接通电源,先开灯丝开关预热3分钟,再开雾化开关,此时药液已成雾状喷出。

(4)根据需要调整雾量,在大、中、小三档中,一般常用中档。将“口含嘴”放入病员口中。让病人紧闭口唇做深呼吸,以达到治疗目的。每次治疗时间15~20分钟。治疗完毕,先关雾化开关,再关电源开关。收拾机器。

[注意事项]

(1)使用前先检查机器是否完好。

(2)水槽和雾化罐中切忌加温水或热水。

(3)如连续使用,中间须间歇半小时。

(4)每次使用完毕,雾化罐和“口含嘴”应用新洁尔灭液浸泡消毒。

氧气吸入疗法

氧气吸人疗法是维持机体生命活动的一种治疗方法,通过给氧,提高肺泡内氧分压,纠正各种原因所造成的缺氧状态,促进新陈代谢。当有呼吸困难、心力衰竭等情况时,急需要吸氧。而家庭用氧大多为氧气袋、保健氧,少数有条件者使用氧气钢瓶,还有家用制氧器。无论是氧气瓶或氧气袋,更重要的是掌握给氧方法,给氧方法很多,有鼻导管法、鼻塞法、口罩法、面罩法、氧气枕法、氧气帐法。氧气帐家庭一般无此条件,故不作介绍。

[供氧方法]

1.鼻导管法

鼻导管供氧法可分为单侧鼻导管和双侧鼻导管供氧法,其基本方法相同,只是所用材料双侧的较复杂。在此只介绍单侧鼻导管法,也是最为常用的。此法设备简单,方法简便,而且节省氧气,其缺点是刺激鼻腔粘膜,长时间使用,病人感觉不适。

[用物]

氧气袋或氧气瓶:导管一根,胶布、棉签、备用玻璃接管。

[操作方法]

(1)将氧气袋或瓶移至病人床旁,病人取卧位或坐位,用湿棉签清洗鼻孔,将鼻导管蘸水,自鼻孔轻轻插至鼻咽部。约自鼻尖至耳垂的三分之二长度,如无呛咳现象,随即将鼻导管用胶布固定于鼻翼二侧及面颊部。

(2)打开流量开关,调整流量,即能达到供氧目的,停用氧气时,取下鼻导管,关掉开关。

2.口罩法

以漏斗代替鼻导管连接氧气袋或瓶的橡胶管,将漏斗罩在病员口鼻处,用绷带或胶布固定防止移动。此法简便,且无导管刺激粘膜的缺点,但耗氧量大,多用于婴幼儿或气管切开术后病人。

3.面罩法

将面罩罩住病员的口鼻部,用胶布固定接氧气管,其余同口罩法。

4.鼻塞法

将带有管腔的有机玻璃制成的球状物塞于患者一侧鼻孔,以代替鼻导管用氧的方法。然后接通氧气,鼻塞深度应恰能堵塞鼻孔为宜,不宜过紧过深。需长时间供氧病员适用此法,感觉舒适,且使用方便。

5.氧气枕使用法

氧气枕同氧气袋类似,其中连接湿化瓶,使用时先将枕内灌满氧气,接上湿化瓶、导管或漏斗,调节流量即可给氧。让病员枕于氧气枕上,借重力迫使氧气流出。此法多用于转送病员。

****法

****是将一定量的溶液通过肛管,由****经直肠灌入结肠,帮助病员排出粪便和积存的气体。也可以输入药物进行治疗,常用于便秘的治疗、检查、手术前肠道准备等。由于****的目的不同,分为保留****和不保留****。

1.保留****

从****灌入药物,保留在直肠或结肠内,通过粘膜吸收,达到治疗目的,常用于镇静、催眠及肠道炎症等。

[用物]

****容器、肛管、血管钳、石蜡油、塑料布、便盆、输液架、卫生纸。

[操作方法]

(1)备齐用品,将塑料布铺于床上,嘱病人排便,以清洁肠道,便于药物吸收。

(2)肠道病患者在晚间睡眠前灌入为宜,****时臀部应抬高10厘米,使液体易于保留。卧位根据病情而定,如慢性痢疾病变在乙状结肠和直肠,故采用左侧卧位为宜。阿米巴痢疾病变多在回盲部,故应采取右侧卧位,以提高疗效。

(3)在肛管上涂上液体石蜡油,缓慢插入肛门,约10~15厘米左右,放开血管钳,药液流入,速度宜慢,压力要低,以便于药液的保留。

(4)拔出肛管后,应以卫生纸在****处轻轻按揉,嘱患者保留1小时以上,以利药物吸收。保留时间愈长愈好。

(5)注意:****、直肠、结肠手术后病员,排便失禁的病员均不宜做保留****。

2.不保留****

不保留****根据****目的不同可分为:大量不保留****,小量不保留****和清洁****三种:大量不保留****,成人每次用500~1000ml,小儿约200~500ml。小量不保留****液量一般在150~250ml,多用于老人、体弱、小儿或孕妇。清洁****是清除结肠中的粪便,常用于直肠、结肠检查前的准备或脏器造影,摄片及肠道手术前的准备,以清洁肠道,便于检查,防止手术部位感染等。具体操作方法大同小异,故不做详细介绍。

[****注意事项]

(1)****中间如有腹胀或便意时,嘱病人做深呼吸。****完毕不要立即排便,要使液体保留至少10~15分钟。

(2)掌握溶液的温度、浓度、流速、压力和溶液的量,伤寒病人****溶液不得超过500ml,压力要低。

(3)为高热降温****,可用28~32℃等渗盐水,保留30分钟后再排出,排便后隔半小时再测体温。

(4)肝昏迷病员禁用肥皂水****,以减少氨的产生和吸收。

(5)****过程中注意观察病人情况,如发现脉速、面色苍白、出冷汗、剧烈腹痛、心慌气急,应立即停止****。防止肠穿孔,必要时转送医院。

(6)妊娠、急腹症、消化道出血病人不宜****。

导尿法

导尿术是一种用无菌导尿管自尿道插入膀胱引出尿液的方法。常用于尿潴留,如前列腺肥大,盆腔内器官手术前,昏迷、尿失禁病人,及泌尿系统疾病手术后等。

[用物]

无菌导尿包(包括导尿管、血管钳、棉球、洞巾),无菌手套、小药杯、液体石蜡油、新洁尔灭、橡胶单、便盆等。

[操作方法]

(1)备齐各种物品,病人取仰卧位,将橡胶单铺垫于臀下。

(2)外阴消毒、铺洞巾、女性尿道短,约3~5厘米。男性成人尿道长约18~20厘米,有两个弯,前弯是活动的,下弯是固定的,有三个狭窄部(即外口、膜部和内口),导尿时应掌握这些解剖特点,使导尿管能顺利插入。

(3)用石蜡油润滑导尿管前端至1/2处。以左手分开并固定小****(对男性则用左手固定****),右手用血管钳持导尿管对准尿道口轻轻插入尿道,女4~6厘米,男约20~22厘米,见尿流出再插入1~2厘米,松开左手,固定导尿管,将尿引入无菌盘或便盆。

[注意事项]

(1)用物必须严格消毒灭菌,以防止感染。

(2)为女病员导尿时,如误将导尿管插入阴道,应更换导尿管重新插入。

(3)选择光滑和粗细相宜的导尿管,插管动作要轻慢,以免损伤尿道粘膜。

(4)若膀胱高度膨胀,病员又极度衰弱时,第一次****不应超过1000ml。因大量****,可导致腹腔内压力突然降低,大量血液滞留于腹腔血管内,引起血压突然下降产生虚脱。也可因膀胱突然减压,引起膀胱粘膜急剧充血,发生血尿。

换药法

皮肤及皮下组织创伤、疖肿或手术切口需要换药,以促使其组织修复,达到康复。

换药应视其创口或疖肿的部位、程度,由患者自己、家人或医务人员进行。

[用物]

消毒换药碗、镊子、剪刀、外用药、消毒纱布敷料、酒精、碘酒棉球、绷带及胶布。

[操作方法]

(1)充分暴露换药部位,用酒精棉球作周围消毒后再用双氧水对创口进行冲洗(对有脓性分泌物的创口),轻轻擦干创口。

(2)新鲜外伤伤口,可上消炎粉、云南白药等;有分泌物的创口可用凡士林纱条敷盖在创面上;有脓性分泌物者应用雷夫奴尔纱条或呋喃西林纱条引流,以利脓液流出。

(3)如为疖肿,应将引流条伸入脓腔底部,注意不宜塞得太紧,反而引流不畅。对于感染性伤口也可用庆大霉素纱条换药。

(4)处理好创口后,在创面上覆盖纱布敷料冬季可厚,夏季可稍薄。

(5)化脓性创口应每天换药1次,直到炎症消退,分泌物干净,创面修复为止。无感染创口冬季3~5天换药1次,夏季2~3天换药1次。

[注意事项]

(1)严格消毒,无菌和有菌创口防止交叉感染。

(2)创面内不能用碘酒消毒,红汞与碘酒不能合用。

(3)前次换药的敷料粘连在创面上不要强行撕拉,以免造成疼痛和伤口出血,应用生理盐水或双氧水湿润几分钟后,再轻轻揭去。

鼻饲法

对不能由口腔进食者,如昏迷、口腔疾患及口腔手术后,或破伤风不能张口者,可将胃管经鼻腔插入胃内,从管内灌注流质食物、水分或药物,以保证患者的营养供给,这种给食方法称鼻饲法。

[操作方法]

鼻饲管有橡皮和硅胶管两种,其上有长度标志,插管前须准备好消毒胃管、治疗盘、镊子、石蜡油、夹子、胶布、50m1注射器等。

(1)病人取坐位或卧位,清洁鼻腔。

(2)用石蜡油润滑鼻饲管前端,左手持纱布托住胃管,右手持镊子夹住胃管前段沿一侧鼻孔缓缓插入。到咽喉部时,嘱病员做吞咽动作,同时将胃管送下。若病员出现恶心,应暂停片刻,嘱病人做深呼吸或做吞咽动作,随后迅速插入。插入不畅时应检查胃管是否盘在口中。插管过程中如有呛咳、呼吸困难、紫绀等情况,表示误入气管,应立即拔出,休息后重插。

(3)若为昏迷病人插管,因吞咽和咳嗽反射消失,在插管前应将病人头向后仰,当胃管插至15厘米时,以左手将病员头部托起,使下颌靠近胸骨柄,以增大咽喉部通道的弧度,便于管子插入预定长度。

(4)胃管插入预定长度后,接注射器先回抽,见有胃液抽出,即表明胃管已在胃中,或将胃管末端插入水中无气泡说明胃管在胃中。然后将胃管用胶布固定在鼻翼侧。注入少量温开水,再慢慢注入准备好的流质或药液。

(5)每次鼻饲量不超过50ml,间隔时间不少于2小时,每天5~7次,每次鼻饲后,注入少量温开水以冲洗净胃管,避免食物存积管腔中变质,造成胃肠炎或堵塞管腔。

(6)每次鼻饲后将胃管末端反折,用纱布包好,夹子夹紧,用别针固定于病员枕旁,每次鼻饲应记录时间和量,每次鼻饲后应洗净用物,每天应消毒一次。

(7)鼻饲食物配制,目前医药商店和医院药房均有出售,所含成分比较全面,能够保证热量供应,按其说明书加热,煮沸即可使用,鼻饲时温度可在39~41℃。

(8)每次鼻饲食物时应检查胃管是否仍在胃内,可用注射器注入10ml空气,然后用听诊器听胃部有气过水声,说明胃管仍在胃内。

(9)须用鼻饲药物时,应将片剂碾碎,溶解为水剂再注入。长期胃管鼻饲者,应每天进行口腔清洁护理,胃管应每周更换一次,翌晨再由另一鼻孔插入。

静脉输液法

静脉输液治疗疾病,又称液体疗法,目前应用非常广泛。通过静脉输液,可纠正水和电解质失调,维持酸碱平衡,补充营养,输入药物维持热量等等,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操作方法]

(1)准备输液器、碘酒、酒精棉签、胶布、止血带等。

(2)将加好药物的输液瓶悬挂输液架上,插入一次性输液器,排尽空气,关紧开关,进行病员准备。

(3)选择静脉,结扎上止血带,用碘酒、酒精棉签消毒穿刺部位皮肤。由左手绷紧皮肤,右手持针按静脉走向刺入,见回血后将针头再进入少许,放松止血带,打开输液器开关,观察溶液点滴是否通畅,用胶布固定针头,盖上无菌纱布。

(4)调整滴速,根据病情以及年龄、药物性质,调节滴速,一般成人每分钟40~60滴。儿童每分钟20~40滴。对年老体弱、婴幼儿及心肺疾病患者要慢。对严重脱水而心肺功能良好者,滴速可适当放快。

(5)静脉输液的看护,通常一次输液要几个小时,有的病人在家庭治疗,看护由非护理人员进行。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注意观察输液器中间滴壶是否正常点滴,如壶中液面过高妨碍观察,可拔出输液器几秒钟,再插入输液瓶中,待液体下滴时,滴壶液面自然下降。

②滴速快慢可由皮条上的开关调节,若发现皮条内有空气时,可轻弹皮条,让空气上升至滴壶内。

③穿刺部位是否有药液外溢而致皮下肿胀,严重肿胀应立即停止输液,或拔出另行穿刺。

④静滴过程中如病人有不适,出现怕冷、发热、心慌,应先减慢滴速,观察数分钟仍无好转,应立即停止输液,可考虑输液反应,与医生联系。

⑤输液中需更换液体时,应关掉开关,将输液器拔出,将另瓶瓶盖消毒后插入,再打开开关。输液完毕,用无菌棉签压住针眼,拔出针头。用棉签按压2~3分钟,不宜揉搓局部,以免引起局部瘀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