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父母习惯影响孩子一生
3795100000013

第13章 和孩子做朋友就这么简单(2)

俗话说,“瓜熟蒂落,水到渠成。”蝴蝶必须在蛹中痛苦挣扎,直到它的翅膀强壮、丰满,才能破蛹而出。

对于孩子的培养也是如此。着名教育家陶行知说过:“我们对儿童存在两种极端的心理,都是有害的:一是忽视,二是期望太切。忽视则任其像茅草一样自生自灭;期望太切,不免拔苗助长,反而促使其夭折。”

拔苗助长的故事我们都太熟悉了,说的是一个农夫看着自己田里的稻苗,总觉得长得太慢了,于是为了稻苗能够快快长高,他不辞辛苦地将稻苗都拔高了几分。看上去还真不错,看着田里的苗儿齐刷刷地长高一片,农夫心满意足,高高兴兴地期待着看到苗儿越长越好的美景。结果大家也都知道,苗儿都枯萎了,农夫什么也没有得到。

农夫违反了自然规律,所以他办了一件傻事,受到了损失。而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如果家长不从客观情况出发,或者只会按照自以为是对的思维习惯和方法去教育孩子,对孩子的培养“拔苗助长”,就会给孩子的未来留下很多隐患。

小梅今年5岁,上幼儿园中班。小梅的妈妈很喜欢跳舞,年轻时曾经想做一个舞蹈演员,可是,因为种种原因,这个愿望没有实现。有了女儿以后,妈妈就特别希望小梅能实现自己年轻时没有实现的梦想。

在家里,妈妈常常放一些音乐,然后,就和小梅跟着音乐的节奏跳舞。虽然小梅只是跟着音乐乱舞一通,可在妈妈看来,她的每个动作都是那么可爱。这更坚定了妈妈的信心,于是,每个周末,妈妈都会送小梅去少年宫的舞蹈班学习。

但是,舞蹈班的老师根据平时的观察来看,小梅其实没什么舞蹈天赋,她的乐感以及身体的协调性并不好。但是,小梅的妈妈坚信女儿是未来的舞蹈家,而小梅也能和许多小朋友一起享受美妙音乐带给自己的快乐,老师也就无话可说了。

有一次,幼儿园有一个对外演出活动,小梅的妈妈极力推荐小梅,说她跳得如何如何好,老师很委婉地拒绝了。可小梅的妈妈三番五次找到老师,甚至都有些气恼了。她质问老师为什么不让小梅参加演出活动,是不是故意刁难孩子?老师没有办法,只好答应。因为是对外演出,关系到幼儿园的声誉,对舞蹈质量的要求自然要高些。

这对小梅来说实在很困难,她不能再随意地乱舞,要听节奏,要注意与小朋友的位置关系,要注意动作的要领,要记住队形的变化。最让人着急的是,她的动作不合拍,有时别人已经换队形了,她还在做着刚才的动作;有时别人没跳完,她已经跳完立在那儿不动了。姿态已经不是美不美的问题,而是能不能把胳膊或腿摆到位。排练时,老师总要大声地喊她的名字提示她,或是单独教她跳,而她的动作也总是引来小朋友的讥笑。

这一切让小梅非常沮丧。为了让她能胜任角色,她的爸爸、妈妈、奶奶都跟着学动作,回家再给她“恶补”。妈妈还给小梅下规定:练不好舞蹈,就不能吃饭!

小梅好累,实在是疲于应付。老师和家长的鼓励也不能让她提起劲儿来,参加舞蹈演出的活动,小梅最终还是放弃了。因为小梅已经很厌烦舞蹈了,每当音乐响起,别的小朋友都在跳舞,她却浑身发抖,不知所措。

对孩子进行拔苗助长式的培养,并不仅是中国的很多父母习惯这样做。据新闻报道,韩国前几年就兴起了周岁婴儿学瑜伽、学哲学,甚至学走路的风潮。然而,让孩子过早地进行各种各样训练,却产生了不少原先没有料到的副作用。在受到家长极大的教学压力后,有不少婴儿得了自闭症。

韩国首尔感性认知研究所精神科医生孙升恩表示:“韩国婴幼儿的精神病患者,已占总体精神病患的三分之一。这些婴儿患病的主要原因是,受到家长的强迫性早期教育的压力。这些婴幼儿的症状有情绪不安、注意力障碍、认知发展不均衡等。”

我家儿子沐沐刚上幼儿园的时候,该园为了扩大招生规模,就对外宣传其是全市最好的幼儿园等等。可是,为了让这里的孩子都能足够“优秀”,孩子从周一至周六都要上幼儿园(周六为特长班)。每天学习时间从早上8点到下午4点,每半个小时上一节课,授课内容除了美术、音乐外,还包括识字、英语、算术等等。孩子们的游戏时间非常少,仅在上午有不到一个小时的娱乐时间。

除了吃饭和一个小时午睡外,孩子们其余时间都是坐在小板凳上学习。因此,在教室里,有的孩子坐在小板凳上打盹儿,有的孩子为了多睡会儿,午饭胡乱对付几口就去寝室睡觉。给我们的感觉,这里的孩子面临的压力就像面临高考的学生!

了解了这些,我们坚持让沐沐退园了!如此幼小的孩子,却不得不面临着如此高强度的学习,这和“拔苗助长”有何区别呢?

然而,对孩子拔苗助长培养的家长却比比皆是。小伟是我表姐家的儿子,上小学三年级。暑假期间,表姐就给小伟报了5个班:英语、奥数、钢琴、美术、书法,希望多方面发展孩子的整体素质。为此,她不辞辛苦地陪小伟四处赶场,并监督他完成作业。繁重的补课任务让小伟苦不堪言,提起补课,小伟都头疼,说自己厌恶学习、讨厌补课!

小伟的妈妈也无奈地说:“别人的孩子都在学,自己的孩子怎么能不学呢?现在都是独生子女,我也不想让孩子那么累。可是家长们暗地里都要搞竞争,整天比孩子的成绩。如果假期不给孩子补习,可能会耽误孩子的前途,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一些家长由于担心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通过各种培训班给孩子灌输与其年龄不同步的知识,可是,结果又如何呢?

让我们来看看当年被媒体广泛宣传、引得无数家长艳羡的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吧。事隔20年后,曾经家喻户晓的神童宁铂到现在还只是一个副教授,而另一个神童谢彦波后来去普林斯顿读博士,却没能拿到学位。其他一些少年班的成员毕业后也没有像当初人们所希望的那样成为专家、精英,他们大多表现平平。不久,一个更为惊人的消息传来:曾经的神通宁铂看破红尘,遁入空门,出家修行去了。而另两个神童,一个自我封闭,一个出现了心理问题。成年后,少年班的“神童”们都说当初不应该上少年班的,但人生成长的路是不可逆的,他们的教训只能让人深思并引以为戒。

事物的发展有其自身的规律,就像蝴蝶需要挣扎出蛹的外壳,才能振翅高飞,种子需要冲破大地的束缚才能沐浴阳光。孩子的成长也不例外。对孩子实施拔苗助长式的教育,本身就违背了孩子身心发育的基本规律。

俗话说“早熟的种子不丰满”,过早地为了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而对孩子进行拔苗助长式的教育,很可能无意中扼杀了孩子求知的欲望,影响孩子潜能的开发和全面发展。

其实,“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本身就是教育界对家长的一种严重误导。赢在起跑线上只适合短跑比赛,如果是马拉松那样的长跑,起跑线上的分毫之争又有何关系呢?孩子的一生正如马拉松长跑一样,起跑是否领先并不重要,长跑的胜利要诀是保存实力。那些对孩子进行拔苗助长式培养的家长将人生的马拉松赛跑误判为短跑,拼尽全力赢在起跑线上,自然会后劲儿不足,容易导致最终的失败。少年班的神童们的教训难道不值得深思吗?

用“欲速则不达”来概括家长拔苗助长式的教育方式一点也不为过,这样的结果让孩子的学习能力、学习兴趣、自信心等方面都受到伤害。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父母的盲目从众心理。他们的思维习惯是让孩子“赢在起跑线”,却无意中让孩子“输了大人生”。

四、发现孩子的闪光点

每个孩子身上总有可取之处,总有闪光点,做家长的千万不能把孩子看扁,要发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及时给予鼓励和肯定,用耐心去期待,用爱心去养护,用智慧去启迪,让点滴的可贵之处放射出耀眼的光芒。

有的父母习惯从孩子身上找缺点。他们像批评家一样,总能从孩子身上发现不足。这种习惯其实很不好。教育专家认为,要培养出有个性、有自信的孩子,家长必须发现一个孩子与其他孩子的不同,并找到他的闪光点。

其实,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长处,孩子在这方面比别人差,可能在另一方面要强,这就是孩子身上的闪光点。父母要善于发现孩子身上的每一个闪光点。对于每个孩子来说,缺少的往往不是成功,而是发现。如果家长能带着赏识的眼光看孩子,不仅会影响到孩子学习和做事的效果,而且还会影响到孩子为人处世的态度。有时候,发现孩子的一个闪光点,将它放大,它就能照亮孩子的一生。

王鱼是一个身材瘦小、其貌不扬的男孩儿,在学校经常与同学闹矛盾,在课堂上随意插嘴,故意钻牛角尖儿和老师作对,是一个让人头疼的学生。作业字迹潦草,尤其是写作文,他更是应付了事,胡乱写几句交差,成绩可想而知。老师曾多次严厉批评警告,也向家长反映了几次,可是无济于事,他依然我行我素。

一次,他第一次写了一篇完整的作文《我的理想》,虽然写得一般,但他却写出了自己的理想——当一名保卫人民安全的警察,还用上了一些好词佳句。尽管这些好词佳句都是从书上摘录的,但至少说明这个孩子想把作文写得好一些,才会去摘录书上的东西。

妈妈看到了孩子的作文,眼里泛着欣喜的泪光,告诉孩子,他的这篇作文写得棒极了!接着,妈妈用红色的笔将儿子作文中那些优美的句子画上波浪线,并充满感情地一遍一遍地读他的作文。

令孩子羞愧的是,妈妈画出来的优美的句子,都是他从书上摘抄的。但他从此暗暗发誓,一定要写出一篇真正属于自己的作文,让妈妈为自己骄傲。

接下来的日子,孩子每次作文都写得很认真,以前胡乱写几句就应付交差的现象再也没有发生过。而且,整个人就像变了一个人似的,面貌焕然一新。与同学相处和睦了,说话也温和了、稳重了,同学们也开始喜欢他了;课堂上,他不再钻牛角尖儿了,不再随意乱插嘴,而是积极思考,并很有见地地回答问题;作业认真了,字迹工整了,学习成绩也在稳步上升,数学、英语等学科的表现也令人刮目相看。而且,还在报纸上发表了自己的作文,他的变化让人几乎不敢相信,但这是事实。

这个故事是耐人寻味的,用心去发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并以此鼓励孩子,竟然可以在孩子身上发挥这么大的作用!

如果家长平时总是用挑剔的眼光看孩子,注重孩子的弱点和短处——小题大做,无限夸张,就会使孩子自暴自弃,在“我是坏孩子”的意念中沉沦。

如果家长平时总是用欣赏的眼光看孩子,注重孩子的优点和长处,发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就会使孩子的心灵得到舒展,潜能得到发挥,让孩子在“我是好孩子”的心态中觉醒。而每一个孩子觉醒的力量是排山倒海、势不可当的!你会惊奇地发现:孩子的进步令人出乎意料!

提起比尔·盖茨,很多人都知道,他曾经是美国着名学府哈佛大学法律系的一名学生,却中途退学与同伴创办了一家电脑公司,后改名为微软公司,并自任董事长、总裁兼首席执行官。

比尔·盖茨被誉为电脑奇才、20世纪最伟大的计算机软件行业巨人,36岁时成为了世界上最年轻的亿万富翁。1975年母亲节来临前,比尔·盖茨给他的母亲寄去了一张问候卡,这一年他在哈佛大学读二年级,他在贺卡上这样写道:“我爱您!妈妈,您从来不说我比别的孩子差,您总在我干的事情里寻找值得赞扬的地方,我怀念和您在一起的所有时光。”

从比尔·盖茨的贺卡上,可以看出,正是他的妈妈“总是能在我干的事情里寻找值得赞扬的地方”,让比尔·盖茨一步步地向自己的目标奋斗,直到成功。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长处。比如有些孩子虽然功课不好,但对音乐却有敏锐的感觉,在听过两三次后,就能将一首歌的词曲印入脑中,唱出来的曲调正确,歌声动听。对于这样的孩子,父母就应当认同他在音乐上的天分,赞美他歌唱得好听。这样,本来自认不是读书材料的孩子,就会一下子恢复信心,不仅是唱歌,做其他事情也会很努力。

当然,这里说要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并不是说孩子就只能表扬而不能批评。其实不是这样的,有时候,不恰当的表扬不仅起不到应有的激励作用,还会带来一些意想不到的负面影响。

我们常说“好孩子是夸出来的”,但是,如何夸孩子?夸什么?却大有讲究。比如说,那些先天的、孩子们不能选择的方面没必要夸。

比如,夸孩子长得漂亮,不如夸他仪表端庄;夸孩子聪明,不如夸他学习很刻苦。这样的夸奖既能激励孩子努力,又会弱化他的优越感,增强他的平等意识。其次,少一点“廉价的表扬”。比如:“你真棒”、“你真了不起”这些无具体内容的表扬语句,孩子听得都麻木了,因为很多孩子不知道“棒”在何处,好在哪里,也不知道下次该往哪个方向努力了。

作为父母,我们要用赏识的眼光仔细观察自己的孩子,即使孩子非常平凡,我们也能发现他四射的魅力、他的闪光点。赏识孩子是一种非常艺术的教育手法,用得好,就可以让孩子信心大增。要从真正意义上做到赏识孩子,父母要注意以下几点:

1.深入挖掘孩子的闪光点

父母要给孩子充分的理由,让他真正认识到自己的长处,寻回自己的自信。父母的赏识不能仅仅停留在表面,“你不笨”、“你挺棒的”这些话对孩子的激励作用并不大。只有深入挖掘孩子的闪光点,才能起到激励的作用。

2.给孩子体验成功的机会

每个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都会遇到各种的难题,都会有感到彷徨、无助的时候。当然,他们也会有取得这样、那样的成绩的时候。在这样的时候,父母应该和孩子一起分享,给予孩子肯定;而当孩子遇到困难、缺乏自信时,要给孩子创造展示自己的机会,一次成功的回答问题、一次众人面前的表演都能发挥孩子的才智,让他们认识自身价值的同时还能够体验快乐、增强信心,也让其他孩子能够看到他的过人之处。

每个孩子身上总有可取之处,总有闪光点,做家长的千万不能把孩子看扁,要发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及时给予鼓励和肯定,用耐心去期待,用爱心去养护,用智慧去启迪,让点滴的可贵之处放射出耀眼的光芒。

五、不给孩子太大的压力

有时候,孩子在某些事情上失败不是因为缺乏自信,也不是缺乏时机,更不是缺乏才华,而是在他们成长的过程中,不断地受到各界巨大的、过多的压力,造成临场的失误。

有一天,我的朋友让我看他上小学的儿子写的一篇作文。作文中,孩子写道:“我讨厌太阳,我讨厌白天,我喜欢黑夜,因为只有在黑夜里,我才能够摆脱爸爸为了让我考进重点中学而给我布置的学习任务。爸爸总是在逼我学习,给我施加压力,总是希望我能出人头地,一点儿都不考虑我的实际情况……”

看到小孩子写出这样的作文,我很惊讶。从朋友那里,我了解到了一些他孩子的学习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