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va读高中时有一位可怕的班主任,绰号娃哈哈,他的口头禅就是:你粗心也是你的能力不行。能考高分才说明你有能力。仔细想来,当时虽然没有《没有任何借口》这本书的面世,娃哈哈已经深得其中的精髓了。Eva快毕业的时候,大洋彼岸的金融风暴已经将那个繁盛的华尔街烧的焦头烂额,国内也纷纷传出企业倒闭、裁员、招聘规模缩减的消息,而与此同时,由于高校连续扩招,高校毕业生规模连年扩大,就业市场风雨飘摇。Eva的同学在连续跑了几场招聘会后,都在寝室长吁短叹、愁眉苦脸。眼瞅着毕业临近,工作还没着落,Eva没事人似的:“不是金融风暴吗?谁让我们给撞上了?”Eva倒不是坐等金融风暴过,她自有她的打算。
一、找借口≠不负责
阿基米德说:给我一个支点,我将撬起整个地球。我们都在找一个支点……
Eva和Emily高中是同学加同寝室蜜友,后来又不约而同考进同一座城市同一所学校,Eva学国际贸易,Emily学工科,算是非常有缘分了。不过,虽然她们情同姐妹,性格却截然不同。Emily虽然活泼,性格却追求完美,凡事严格要求自己,务求尽善尽美,非常严谨扎实,事情出了差错,头一个检讨的往往是自己,神经经常绷得很紧;Eva则不同,她更随遇而安,凡事尽力,如果做不到,也会找到理由来解释,绝不和自己过不去。Emily经常笑她是“借口小姐”。
这次金融风暴来势汹汹,对Emily找工作倒没多少影响,她平时专业扎实,之前一直跟导师做项目、做工程,因此很顺利得进了一家有名的研究院,之后也可边读研边工作;而Eva则不同了,外贸是金融风暴中受冲击最严重的行业之一,无数在岗的还要被裁呢,何况只有理论而无实践经验的大学生,Eva的不少同学都很受打击,纷纷另谋出路:考研的、考公务员的、让亲友介绍工作的,只有Eva,似乎在“不是金融风暴吗”的借口中不准备醒过来,天天呆寝室在她的破电脑上不知道鼓捣些什么。
她不急,Emily倒替她急了,“借口小姐,快点醒醒,别再找借口了,赶紧找工作吧,你得对你的将来负责啊。”
“呵呵,你急什么,山人自有妙计。还有啊,我一定要批判批判你的一个观念。”
“什么啊?”
“找借口绝不等于不负责任,相反,是为了更好地负责才找的。”
“切,什么歪理!”
“不是歪理啦。老祖宗有句话叫做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一件事情能否成功,固然和人的努力分不开,但也受制于周围的环境,以及各种各样的变数,我们是人,能力和环境都受到了各方面的制约,不可能不犯错,不失败。而在我们犯错之后、失败之后,综合各方面的因素,去分析为什么会失败。这样才有可能保障下一次不再犯错啊。我找的借口,你看我下次还再用过没?”
确实是这样的,Eva尽管每次犯错后都有借口,她却从不再犯同样的错。“其实人的个性与周围的环境应该是相生相容的,他们共同决定了事情成功的几率。没有任何借口,只要领导下令就一定要完成的观念不过是一个美丽的谎言。它唯一强化的就是员工的奴性,而扼杀掉了员工的主动性和创造力。实际上,对一个公司来讲,一个优秀的员工绝不仅仅是听话的,没有任何借口的员工,而是要对自己有清晰的定位,懂得分析周围的资源并为己所有,对自己的能力职责范围都有清醒认识的员工。”Eva继续说道。
“嘿,想不到你还那么有思想啊。”Emily上前来捏捏她的脸蛋笑着说,“那你告诉我,你的工作你准备怎么办?”
“肯定做我想做的事情啦。你有两种选择,要么过几天我告诉你,”Eva调皮而神秘地说道,“要么你根据我刚才说的环境、能力等等理论以及根据我平时告诉你的来猜。不过我觉得你肯定猜不到,哈哈。”
“哼,就你那点小九九,我肯定能猜出来的。你给我一天时间,我明天准给你答案。”Emily被她的话刺激得豪气冲天。
既然夸下了海口,Emily也就真的从各个方面考虑起Eva的工作选择可能来。在确定自己的工作的时候,Emily也没少看过职业规划方面的东西,今天,她也打算从这个方面着手。
美国成功学家拿破仑·希尔认为:一切的成功源于渴望,一个人追求的目标越高,他能力前进得越快。一心向着目标前进得人,全世界都将为你让路。我们的职业生涯规划,就是要确定我们的个人奋斗目标和职业目标,这与个人追求幸福生活密不可分,必须同时与个人、家庭以及社会生活结合起来。那么,个人职业规划到底应该从哪些方面着手呢?
首先应该分析我们的知识结构,以及所适应的行业。Eva的专业是国际经济与贸易,主要涉及到经济学以及部分国际贸易方面的知识。知识准备主要包括外语以及相关外贸知识,Eva的英语在大三上就过了六级,除了口语稍有欠缺,总体能力还不错,专业也较为扎实。但是,国际贸易是一个实践性非常强行业,更需要在实际工作中积累经验,且入行门槛并不高,很多学外语的或者其他专业的都有可能进入外贸行业,在当前金融危机、外贸行业大大受挫的情况下,菜鸟Eva要想在这个行业找到理想的工作,并不容易。
其次要分析我们的职业兴趣——喜欢干什么,Eva兴趣广泛,思维活跃,较富于创意,对文学艺术创意策划类的工作非常感兴趣,在校期间就曾经获过创业计划大赛大奖,并参加学校的学生会宣传部,做记者做的兴致勃勃,并时不时写点小文发在报纸杂志上,在大三暑假,还跑到沿海的一家广告公司去实习了。因此,从这个层面上看,Eva很有可能往媒体或者广告方面发展。
再次要分析个人特质——适合干什么。这方面主要分析性格。Eva为人很热情,不过很随遇而安,不喜欢咄咄逼人,不喜欢去勉强别人,因而在别人眼里是亲和力有余,而杀伤力不够,做记者似乎不够泼辣,而更适合做静态一些的、与人冲突不那么大的工作,比如编辑、策划等。
另外还要分析职业价值观——最看重什么,Eva很重视成就感,很重视创造性,不喜欢简单重复的工作,希望能够依照自己的想法,使工作以独特的形式推进,具体而言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希望工作中有比较多的自由空间,能够更多地自己支配安排工作的步骤和进度;
2、希望工作具有挑战性和不确定性,以便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性;
3、希望能够通过与人沟通协作一起团队作战解决问题。
除了以上几个之外,还有对工作条件的要求、人际关系的要求、成就感的要求等,这些对于Eva的工作选择,有一定的重要性,但不是最重要的。
一个人最终做出某种选择,都是由内部、外部以及个人各种力量的交互作用而促成的,内部力量是指个人内在的动机,以及由个人内在动机产生的行为,外部力量则是指自然的和社会的因素,他们对个人行为施加了影响,内外力量交叉影响促成了他的行为模式。
虽然影响一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的因素很多,但基本可以遵循以下准则:
1、择己所爱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一切成功之母。选择一项你喜爱的工作,你将更有激情和冲劲,也更能发挥你的能力。调查显示:兴趣和成功几率成正比,在设定自己的职业生涯的时候,应该着重考虑自己的特点,珍惜自己的爱好,尽量选择自己喜爱的工作;
2、择己所长任何一种职业都要求从业者具备一定的技能,具备一定的能力。因此,在选择工作的时候,应着重分析自己的长处,结合各个行业的特点和要求,选择融合度最好的工作。
3、择世所需社会在不断变化,社会需求同样如是。在设计自己的职业生涯的时候,也要结合社会的需求,预测职业的发展前景以及职业的发展方向,再做出正确的抉择。
4、择己所利职业是人立世之本,是谋生的手段,最终的目的是使个人生活幸福最大化。因此,在设计自己的职业生涯的时候,在收入、社会地位、成就感和付出等多个综合组成的函数中找出一个最大值是明智的选择。
因此,通过综合分析,再结合Eva之前经常在她面前唠叨的话,Emily对Eva的工作选择心里有数了,“还不错,还在一个城市,以后还可以经常碰面。哼,小丫头,不就是做个策划吗?还来考我,看你以后怎么一边讲借口一边做个好员工!”Emily一边放心地笑着嘀咕着,一边钻进了被窝。明天又是新的一天,不是吗?
二、AorB,这是个难题
鱼与熊掌,从来都不是问题,你的味蕾自会告诉你……
第二天一早,Emily就跑到Eva的寝室,对尚在睡懒觉的Eva说:“我知道你要做什么了。不难猜嘛,这么简单的也来考我!”
“那你说说我要做什么?”Eva睡眼朦胧地斜睨着她说。
“做广告策划对不对?你以前去实习过的那家公司,他们不是早就说希望你能考虑毕业后去他们那吗?而且你也喜欢做这方面的工作。”
“错了。”Eva躺回去闭上眼睛答道。
“错了?我昨天可是根据你的特点好好做了个职业生涯规划。”Emily很惊讶,把她分析的那张纸给Eva看。
Eva坐起来,从头到尾看了遍Emily所做的分析,笑了起来:“不愧是我姐妹,真了解我。其实,你猜的也不算全部错啦,事实上,我这些天正在为工作选择的事情矛盾呢。
原来,如Emily所分析的,Eva之前的确有意从事广告策划。Eva之前在TC广告公司实习过,因为思维比较开阔,脑子灵活,文笔也很好,做的文案深受好评,因此,在一个星期前,TC公司的创意总监就曾问过她,毕业后是否有意来TC公司创意部正式上班。这份工作很有挑战性,每一个Case都是新的开始,需要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和源源不断的灵感,薪水也比较可观,这些对Eva都很有吸引力。
然而,正如硬币的两面,Eva曾在广告公司实习过,也让她有机会深入了解这个行业。除了挑战性较大以外,从事广告业同样是工作压力相当大。记得广告业先行者贝尔·葛兰曾说过这么一句话:如果不是十分喜爱,千万别进广告界。因为,从进入的那一天开始,广告就在不断地吞噬广告人的身体乃至整个生活内容——才智、精力、时间、睡眠,有时甚至是生命。在实习的时候,Eva深刻体会到了这段话的内在涵义,毫不夸张地说,一个正常运转的广告公司就像一个战场一样,到处充斥着稿子、效果图、咖啡、饼干、速食面,电话铃不绝于耳,大家都忙碌得像个陀螺,时间似乎永远都不够用,一个Case的结束意味着另一个Case的开始。公司的灯很少在午夜十二点之前熄掉过。当Eva在公司的休息室看到众多的洗涮用品和化妆品,当Eva早上过来看到文案丽娜从堆满资料的电脑前睡眼朦胧地睁开满是血丝的眼睛,更差点踩到在电脑桌下睡得正香的James时,Eva就深刻体会到了什么叫广告公司的忙碌。就连小小的实习生Eva,也经常加班到深更半夜,前来接她的男友阿木经常开玩笑地说:“亲爱的,你不是卖给这家公司了吧?”
Eva很享受工作带来的满足感和成就感,但是,从本质上来说,她认为工作只是生活的一部分,是让生活过得更幸福的手段。她希望工作之余,也有时间去做点其他的事情,比如阅读,听音乐,以及与阿木时不时地去看场电影,和Emily去逛逛街。Eva不是那种将工作视为一切的人。
“在选择工作的时候,其实还有一个问题,你以后想过什么样的生活。这个非常重要。”Eva还有一个秘而不宣的隐忧,就是和男友阿木的关系,应该怎么走才是最好的。Eva和阿木从大二开始交往,又都是彼此的初恋,感情之融洽自不必说,也彼此约好毕业以后一定要在一起。然而他们的家都不在本地,阿木的父母很希望他能回家乡那边去工作。一个星期前,Eva在食堂遇到阿木寝室的李伟,聊到将来的工作打算,李伟问:“阿木的家里好像给他在家乡找了工作,你毕业以后也去那里吧?”Eva脑袋当即嗡嗡作响,一瞬间有种被背叛的感觉,阿木没有和她提过这件事!勉强敷衍几句,她昏头昏脑地回到寝室,第一个反应是要把阿木抓过来质问,眼睛盯着按键却迟迟没有按下去,心底一个声音在和她说:“冷静、冷静,一定要冷静。”她脑海里浮现去不久之前和阿木一起读到的一个故事:
一个小男孩,脾气很坏,经常冲着周围的人的发火,他的亲人为此很担忧。有一天,在他一次发火之后,他爸爸把他叫到跟前,让他找一块木板和一些钉子过来。男孩很困惑,不过还是照做了。爸爸这次没有和他讲随便发脾气不对之类的道理,而是告诉他,以后你每次发脾气,就在木板上钉一个钉子,道歉了则拔掉一颗,一个月后,我来验收你的木板。
一个月很快过去了,爸爸让男孩把木板拿过来,木板上共钉了三颗钉子,而有十个触目惊心的孔。爸爸叹了口气,对男孩说:“看见了没有,你发火就像往别人的心里钉钉子一样,虽然你基本每次都道歉了,但是你有没有发现,拔出钉子的地方留下的伤痕是永远没有办法复原了,就像留在别人心里的伤。”
……
“阿木是这样的人吗?”“难道毕业就分手这种事情会降临在我们头上?”“几年的感情我该不该相信呢?”“两个人在一起最重要的不是信任吗?”Eva的脑子里的念头千回百转。在她的周围,扛不住现实的压力而最终分手的大学情侣比比皆是。但她相信感情正如手中的沙子,太用力反而会从指缝溜走,而顺其自然反而将成为掌心的珍宝,本来是没有确定的事情,如果她去质问阿木,让阿木怎么回答呢?最后她作出一个决定,不去问阿木,也不给他压力。她只是找到他,轻轻地靠着他,淡淡而坚定地说:“我喜欢这座城市,毕业后,我会留在这里,不管你去哪里,我都会等你。”阿木紧紧地拥住她,只说一句话:“你放心。”她的确喜欢这个城市,但留下来只不过是给爱情一个继续的借口,她更喜欢的是有阿木在的这个城市。
Eva决定是下了,但是找什么样的工作还是没有决定下来。前几个星期,她其实有通过网络投过几份简历,是贸易、金融方面的,和她的专业也算对口,昨天,她收到了一个电话,是HC融资租赁公司打来的,告诉她面试已经通过,让她七月份去公司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