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时著名的“两可”说辩者邓析曾说:“夫言之术,与智者言,依于博;与博者言,依于辩;与辩者言,依于要;与贵者言,依于势;与富者言,依于豪;与贫者言,依于利;与勇者言,依于敢;与愚者言,依于说。”邓析的话,归结到底,就是要针对不同的对象和对象的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论辩对策,话要因人而异,区别对待,因人施辩。日本社会心理学家古烟和孝说得十分中肯:“即或是有效的发送者传播最有效的信息内容,如果不考虑接受者方面的态度及其条件,也不能指望获得好的效果。”例如:遇到知识高深的对手对知识性辩题抱有极大兴趣,不屑听肤浅、通俗的话题,故应充分显示你的博学多才,多作抽象推理,致力于各种问题之间的内在联系;遇到文化低浅的对手听不懂高深的理论时,故应多举明显事例;对刚愎自用的对手,不宜循循善诱时,可以用智激术i对爱好夸大的对手不能用表里如一的话使他接受时,不妨用诱兵之计;性格沉默的对手,要多挑逗他发言,不然你将处在云里雾里;脾气急躁的对手,讨厌不休的长篇说理,用语则须简要直捷;思想顽固的对手,对他硬攻,容易造成僵局,形成顶牛之势,则应看准他最感兴趣之点,使其转化。所谓因人施辩,即根据不同的人或同一个人不同的情况而采取不同的说辩方式。具体说来,论辩演讲中因人施辩的方式有如下几种:
(1)与智者辩宜博。
所谓智者,是指那些思维敏捷、机灵聪颖的人。与这样的人论辩,就一定要旁征博引,显示你的博学多才。因为聪明人容易看低别人,而只佩服比自己聪明博学的人。他们对知识性的话题也抱有极大的兴趣,以博为据,赢得信誉,容易将对手说得心悦诚服。如果他感觉你的水平一般,见识平平,由于一种虚荣心的支撑,他会拒绝你的意见,即使他明知你讲得有道理,意见是可取的,他亦不能甘心认输。
(2)与愚者辩宜比。
如果你的辩论对手是一位迟钝、见识少的人,你就没有必要表现自己的博学,而要努力将论辩的问题陈述与解释清楚。这些人的理解力和接受力及反应力都是较差的,你要想办法将道理说得明白浅显、通俗易懂。因这些人不会很有耐心听人说教,所以,宜用比喻来将道理说得生动耐听。运用比喻时,要特别注意喻体的浅白,尽量使用对方早已熟知的东西作喻体,这样才能更加奏效。
(3)与长者辩宜曲。
所谓长者,是指年龄比自己长、辈分比自己尊、职位比自己高、威望比自己大的人。对待这些长者,虽然从论辩的立场上来讲应讲究平等,但从道理上、伦理上、感情上来说,都不可不尊重他们。与这种人辩,最大的障碍是说辩者过于尊重他们而难以自由展开思路;或是对方恃其尊威,盛气凌人,而迫使说辩者无法启齿。因此,说辩的方式就要“曲”。所谓“曲”,就是施用迂回曲折的辩术。不好意思明说的,可旁说;不敢明说的,可暗说;不能直说的,便绕着说。通过迂回曲折的途径,不露痕迹地把自己的观点输入对方的潜在意识里,让他明理而诚服,或心里暗服。这样,他们会感受到虽然接受了你的意见,但自己的自尊并没有受到伤害。
(4)与下者辩宜善。
所谓下者,是指年龄比自己小、辈分比自己矮、地位和威望都比自己低的人。与这类人辩论,应注意充分利用长者的风度,施行善术。如果想依靠居高凌下的气势压服对手,会使人要么口服心不服,要么事与愿违。因为既然是论辩,则所论辩探讨的问题的是与非、正确与错误,就不一定是早有定论的。因此,长者在论辩时,要认识到“是者可能非,非者可能是”。论辩时不能以势压人,要淡化“官”气,反对官霸辩风。不能“有权就有理”,俨然以主宰者自居,视下者为“民”,视自己为“主”,这样将堵塞言路,故而宜使用一种平和的、有理性的态度。
(5)与明者辩宜直。
如果你的辩论对手是一个通情达理的明白人,你不必转弯抹角,浪费时间和精力,你应该直接把你的意见明明白白地和盘托出。只要你的道理说得言之成理,对手一般不会蛮辩胡缠。你推心置腹地与这类对手交辩,会取得对方的好感,他会觉得你相信他、关心他,辩论惬意愉快之时他很可能甘愿主动做出让步。相反,如果你吞吞吐吐,左试右探,他定会揣测到你有真言不愿吐,会觉得你不信任他,从而产生反感,增加说辩的困难。
(6)与怨者辩宜泄。
当你遇到满腹怨言的辩论对手时,最适宜的辩术是先让对手发泄怨气,而你则应耐心地倾听对手的发泄。有时,对手找你发泄,只是想出出气而已,并不企望解决什么。摸准对方这个意图,你不必跟他辩解,先任其发泄。如果对手满怀怨气而来找你解决某个问题,你切记要让人尽情发泄。对方有怨而未泄,你亦应先行想法挑弄其发泄、激其发泄。他发泄得越痛快,问题接近解决的程度越近。因为一个人内心的积怨得以发泄后,心理上的不满已经自解,发泄的欲望得到满足,剩下的其他问题就不难解决了。并且,对方在发泄过程中往往不自觉地透露出不满的真实原因,这就给你提供了解决问题的信息,你就能从中找到说服的突破点。
(7)与傲者辩宜捧。
生活中,有些人只爱听亦只能听好话,听不得逆耳之言,有老虎屁股摸不得之嫌。这种人的心理特点是自尊心极强,不能客观地正视自己,傲气十足。与这类人论辩,要特别小心别伤他的自尊心,特别留意顾全他的面子。施用“美言”、“陪衬”等“捧”术,是对付这类人的最佳方法。
(8)与刁者辩宜刁。
生活中,有些人惯用诡辩、强辩刁难人,企图在进入辩论正题之前,先将你难住,让你不辩先败。对这种人你应采用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的方法,针锋相对,以刁治刁。治服了对方,才有可能辩理明旨,否则,你无法进入正题的辩论。
(9)与善辩者辩宜守。
论辩中,有时虽然真理在你手中,但对手是个擅长说辩的人,极难将他说服,欲辩胜不能,欲罢辩不甘。这时,你宜改用“守”术。
首先,你要自始至终含而不露,切莫让对方看出你有“辩不赢”的焦急,要努力保持着一种镇静自若,既不激动,也不气馁的神态。让对手既感觉不出你对他所说的理由不感兴趣,也无法看出你真正的兴趣之所在。这个时候,你要充分发挥你的自控力,要特别慎言,出语要严密稳妥,不能有破绽。此时若显出错漏,善辩的对手就会乘虚而攻。
其次,是以守待攻。你要采用多提问的方法,实行自卫。最好是能够用一些难度大的问题,连续向对方发出质问,使对手忙于筹思应答,无暇进攻,你则以逸待劳,静观其变,抓住他的疏误,伺机反击;或者是采用不断加固自己“堡垒”的办法,减弱对方攻势,坚持自己立于不败之地的原则与观点,令对手久攻不下,劳其心神。
2.论辩获胜的技巧。
论辩场上,常常是唇枪舌剑,寸理必争,要想取胜不仅决定于道理的阐述,也在于所运用的论辩技巧。虽然真理只有一个,但论辩技巧的高下,往往决定了论辩的结局。因此,研究和提高论辩的艺术技巧是十分必要的。下面仅就论辩中的战术******做一简要介绍。
(1)一般的战术技巧。
一般战术技巧,即论辩中常用的基本的战术技巧。论辩的基本要求是使人对事物的是非、因果、异同、利弊、联系等有一个清楚的了解与认识,使人明白事实的真相。因此,论辩中要战胜对方,基本的战术和首要的办法就是“辩明”,即使对方明白。此办法的一般战术技巧有以下几种:
一是辩析术。辩析即分析,分析立论的理由和理由的内涵,使之条理清楚,因果、主次、表里分明,以证明自己观点、理由的正确,显示自己立论的严谨。
二是辩白术。辩白即解释、说明,把立论的根据、理由讲清楚,把论据,特别是事实论据说明白,以释疑惑,显示自己立论的确凿无误。
三是辩正术。辩正即辨别真伪与是非,指出对方论据的不真实,指出对方论据似是而非、歧义丛生。
(2)进攻的战术技巧。
论辩中的进攻战术,一般可分为正面、侧面、包围、迂回等战术技巧。正面进攻,指直接驳斥对方的论点,尤其是中心论点:侧面进攻,指从侧面驳斥对方的论据,或指出对方论据逻辑上的毛病;包围进攻,指对对方核心论点周围的论点及论据逐一进行驳诘,最后推翻对方的核心立论,全面否定对方的命题;
迂回进攻,指远距离的进攻,如从挑剔对方的论辩态度不妥或论辩风度失雅等方面进行诘难,进而抓住对方的论辩企图,深入进行驳诘。论辩中具体的进攻战术技巧有很多,这里简要地介绍几种:
一是攻心术。中国的军事家历来认为,善战者攻心为上。论辩之首,攻心亦为上。《鬼谷子·权篇》中剖析说:论战对手有智者、愚者、富者、贫者、勇者、怯者、贵者、贱者等,这就要求人们以博、辩、势、利、高、谦、敢、悦等不同方式从容对待,以掌握对方心理,进行心理交锋,进而以攻心服敌。俗话说:“树怕剥皮,人怕伤心。”而攻心术,正是通过心理分析的方法,把论敌的意识活动,乃至潜意识活动进行“曝光”,达到辩而胜之的目的。
攻心术是利用对方心理的战术,其主要功能是使对手心理失常,其具体方法是向对手施加心理压力:或正向压力或反向压力。正向压力:如给对方“戴了一顶高帽子”,使之无缘无故背了一个包袱;反向压力:如给对方以“心理曝光”,使之增加了一个心理负担。施压后,使对方不能正确判断事物,陷入失常状态。在正向施压时,一为满足对方的自尊心理,二为平衡对方的受挫心理,三为淡化对方的逆反心理。在反向施压时,一是利用对方的怯阵心理,二是揭穿对方的狡狯心理。
二是借力术。借力术是指论辩中利用对方的弱点和矛盾来进行攻击的战术。利用对方的弱点进行攻击,可望迅速突破对方的“防线”,尽快取得论辩的胜利。如对方的立论不甚周延,解释不尽合理,表达欠妥等弱点,均可予以利用。利用对方的矛盾进行攻击,是指对方甲乙两人之间出现矛盾时,及时加以利用,或拥甲制乙,或借乙攻甲,使其裂痕加深,阵线瓦解。
三是网开一面术。论辩中,常常是欲速则不达,欲求全胜反而不易获胜。因此,应当“网开一面”,给对方留~条退路,留一线生机,减少与消除对方“负隅顽抗”的心理,从而取得论辩的胜利。
四是攻其一点术。攻其一点术,是指论辩中紧紧抓住对方的某一点作为“突破口”,集中力量,力求迅速突破。
(3)自卫战术技巧。
论辩演讲中的自卫战术技巧,指采取守势,坚守自己的主张与论点的战术技巧。
一是堡垒术。堡垒术是论辩中减弱对方攻势的一种战术,运用的方法可采用不断加固自己“堡垒”的方法,坚持自己立于不败之地的原则与观点,令对方久攻不下,攻势渐渐减缓;也可采用适当方法转移对方攻势,即转移对方的攻击方向、攻击对象,如使其由正面进攻转为侧面进攻,由实质性问题转为枝节性问题,均可使对方攻势减弱。
二是劳乏术。劳乏术是采用多提问题的方法,向对方连连质问,使对方忙于筹思应答,无暇进攻,而我方则以逸待劳,静观其变,伺机反击。
三是断后术。断后术是论辩中防止对方转换论题的一种战术。论辩中,应防止对方转换论题,力求使论辩紧紧围绕中心论题进行。如对方将论题转换到对方所长、我方所短的论题上去,显然于我方不利;再如对方用转换论题,甚至胡搅蛮缠来掩饰自己的失误与疏漏,也会给论辩造成严重阻碍。因此,在论辩中,遇到对方有意转换论题时,应当及时指出,迅速纠正。
(4)反击战术技巧。
论辩演讲中的反击战术技巧,指在论辩中对对方的进攻做出反击的战术技巧,反击战术技巧在论辩艺术中很多,这里简要介绍三种:
一是反还术。论辩演讲中的反还战术技巧,是指在论辩中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的一种战术。在论辩中,用对方的观点、方法、逻辑、推理来回击对方,用对方已承认的事实、道理来回击对方,或利用对方分论点之间、论据之间、论点与事实之间的矛盾来回击对方,可使对方陷入自相矛盾、难以自圆其说的境地,其论点不攻自破。
二是归谬术。归谬术是论辩反击中经常使用的一种战术。即要反对别人的论点,并不一定要去正面驳斥,而是先假定对方的命题为真,然后以对方的命题为前提加以演绎,导引到一个显而易见的荒唐的结论上去,并将之推向极端,推出明显荒谬的结论,从而达到以同性的大谬破同性的小谬的目的。
三是幽默术。幽默术是指在论辩演讲中运用幽默技巧反击的战术。在论辩中,巧妙灵活地运用幽默技巧进行反击,既可使对方茫然失措,尴尬难对,又可使听众产生共鸣,有利于我方在论辩中获胜。
3.赛场论辩的谋略。
赛场论辩演讲与日常论辩演讲和专题论辩演讲相比,有许多特殊性。针对赛场论辩的特点,在辩论前对赛场形势进行分析、预测和进行赛场规定训练,即为赛场论辩的战略谋划,简称赛场论辩的谋略,具体内容有如下几个方面:
(1)审题立论,确定战略基础。
赛场论辩通常可在赛前见到辩题,并抽签决定正反方立场,具有可谋划性。
一是审题。
审题,也叫破题,这是论辩取胜的首要环节。因为只有合理审题,才能有的放矢、正确立论,确定正确的战略基础。审题的关键在于抓住辩题的概念做文章,通过对辩题的多层次、多方位的考察,力求发现有利于本方立论的角度,或有利于用之于本方的论证发言,或作为本方的应急救险和向对方突袭的秘密武器。
审题的内容,主要包括弄清论题的内容范围、论题词语的意义、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论题的中心要点;明确论题的共认点和争议点及双方辩论的焦点;找准双方的优劣点及打击点等等。
审题的步骤,可由细部审题入手,最后完成整体审题。所谓细部审题,是将辩题按照可以独立的意义单位(词或词组)分为若干个小节进行研究。这样可使立论达到十分周密的程度。在细部审题中,一要抓住每个意义单位逐一审视;二要抓住最关键、最要害的词或词组大做文章。比如,对“只追求金钱是导致社会风气败坏的根本原因”进行细部审题,就可分解为“金钱”、“追求金钱”、“只追求金钱”,“社会风气”、“社会风气败坏”,“原因”、“根本原因”等许多意义单位,其中最关键的词是“根本”两字。在对这些“细部”进行概念阐释以后,再来揭示它们之间的有机联系,进行整体审题。所谓整体审题,主要是对论题进行宏观的把握,综合各细部在论题中的重要意义,以获得最后立论。在此题中,立论就可以准确地限定在社会风气败坏的各种原因中最根本的一个是什么之上。这也是争论的焦点。这样,双方可以这样立论:正方立论为,在所有的原因中,“只追求金钱”是最根本的原因,并列举大量事例进行论证。反方可以立论为,有比“只追求金钱”更根本的其他原因,如错误的政策、舆论导向等,同样可以加以论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