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讲,必须要有演讲者。演讲者是演讲的主体,是演讲活动的承担者和执行者。因而,演讲者的素质、能力和演讲水平如何,不仅会影响演讲者在听众中的形象,而且直接影响演讲效果,甚至影响到演讲的成败。因此,对演讲者的研究就成为研究整个演讲学的关键;提高和丰富演讲者的素质修养,也就成为每一个有志于学习演讲、提高演讲水平的人必须要面对的问题。战国时期的鬼谷子曾说:“口者,心之门户,智谋皆从之出。”《春秋》中说: “人之所以为人者,言也。人而不言,何以为人?”这里把“言”提到了人之所以为人的高度,并认为口中之言应吐纳心声、传达智谋。那么,讲话者首先就必须足智多谋、知识渊博,这样才会有“言”可讲、出言有智。德国诗人海涅说过: “言语之力,大到可以从坟墓唤醒死人,可以把生者活埋,把侏儒变成巨无霸,把巨无霸彻底打垮。”哲学家尼采也说:“引起风暴的是最沉静的语言。”那么我们要问:语言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威力?这种威力从何而来?答案很明显,这是因为掌握语言的人拥有真理、拥有才能和智慧。因为“言语者,思想之城廓也”(弥尔顿语), “言语是人类心智的军火库”(柯勒律治语),“言语是变成化石的诗”(爱默生语),“言语是思想的直接现实”(马克思语)。言语的影响力、感召力和鼓动作用来源于讲话者的思想、学识、智慧、才华和演讲技巧。一个知识浅薄的人,一个孤陋寡闻的人,一个不善言辞的人,是不可能使自己的言语产生这样的作用的。所以,一个演讲者或试图学习演讲的人,在学习演讲之前,首先要丰富自己的知识,培养自己的修养,磨砺自己的能力,完善自己的人格。只有这样才能做一个合格的演讲者,甚至成为才华横溢的演讲家。
1.演讲者的素质修养
宋代理学家朱熹说过: “涵养、致知、力行三者,便是以涵养为首,致知次之,力行又次之。”这句话并不是要人们漠视“致知”和“力行”,而是要强调涵养的特殊重要性。这对一般人是如此,对演讲者更是如此。演讲是演讲者在特定环境中面对特定听众直接发表意见和主张的一种行为。一般来说,凡具有正常生理和智力的人都能学会演讲,并具有成为一个出色演说家的能力。但是,事实证明,要完成一次高质量、高水平的演讲并非易事,而要想成为一个著名的演说家就更不容易。因为在演讲时,演讲者一直处在众目睽睽之下,严格经受听众的审视和评价。这不仅仅要求演讲者要有外表的举止风度、仪表神态,更重要的是要有内在的思想水平、性格气质和素质修养。古人颜之推在《颜氏家训》中说:“不修身而求令名于世者,犹貌甚恶而责妍于镜也。”同样,一个演讲者要想使自己的演讲打动人心、产生魅力,首先就要以良好的素质修养作基础。否则,责怪听众是无济于事的,正如“貌甚恶而责妍于镜”于貌无补一样。
演讲者的素质修养包含的内容很多,最重要的包括这样几个方面:
演讲者的人格素质
(一)演讲与演讲者的人格素质
人格,是指人的品格,是个体由遗传和环境所决定的实际的和潜在的行为模式的总和。一个人的人格往往体现为基本稳定的心理结构和行为规范,它组织着人的经验并制约着一个人对周围环境的反应和态度。人格有高尚和卑下之分。作为一个演讲者,他所需要的是健康的人格、健全的人格、高尚的人格。因为演讲是一种以思想、理性和激情感染他人、打动和激励他人的活动,演讲者自己必须具有高尚的人格品德,才有可能征服听众,动人心性,发挥演讲应有的作用。
纵观古今,那些著名的演说家无不是人格伟大、品格高尚的人。如古希腊卓越的演说家德摩西尼,作为一个民主政治家,他一生做过无数次非常精彩、鼓舞人心的演讲。这不仅得力于他那出类拔萃的口才,更取决于他高尚的人格和良好的品行。德摩西尼本人是一个爱国者,曾参加希腊联军英勇地和敌人作战,因而他能以崇高的爱国精神进行一次次鼓舞人心的演讲,激励雅典人民英勇抗敌的斗志。他在生活中善恶分明,敢于伸张正义,勇于和卑鄙、邪恶、贪婪等恶行败德作斗争,对祖国、对人民具有强烈的爱,所以他赢得了人民的尊敬和景仰,在古代雅典被冠以“十大演说家”之首。公元前330年,鉴于德摩西尼对雅典所做的贡献,雅典政治家泰西凡建议赠予他金冠,可政敌埃斯吉尼斯诬蔑此举违法,对德摩西尼进行诋毁和攻击。面对政敌的诬蔑,德摩西尼针锋相对,据理力争,作了一次名为《金冠辩》的著名演讲。在这段演讲辞中,他首先提出“以人民的观点为自己的观点,以国家的爱十曾为自己的爱憎,这才有意义”,这在持论的根据上是强有力的。由此可以说明,一个被人民的敌人反对的人,一定是人民的朋友。他用无可辩驳的事实论证了埃斯吉尼斯的叛徒嘴脸,揭露了他诬告的阴谋,戳穿了他表面高喊爱国实则认敌做父的真面目。一件件事实铁证如山,一串串质问咄咄逼人,而这一切都基于德摩西尼崇高的人格、高尚的品德和坦荡的胸襟,基于他对祖国对人民强烈的爱和无私的忠诚,基于他为祖国为民族建立的光辉业绩和不朽功勋。所以他的演讲才赢得了听众,赢得了人心,打败了对手,产生了很强的感染力。是人格给了他正义和勇敢,是人格修养给了他胆识和智慧。因而我们说,一个伟大的演说家首先应是一个人格伟大的人,一篇不朽的演讲辞也必定会蕴涵着伟大的人格精神。
(二)演讲者人格的具体内涵
从人格的内涵来说,演讲者的人格包含着社会的、道德的、艺术的、民族的等多种因素。其中,人格的社会性因素是指一个人对社会历史的态度,对社会、对人民承担的义务和责任以及他对社会历史进步所做的贡献等。检验社会性人格的标准在于:看其对待人民的态度和对社会历史进步所起的积极作用。人格的道德性因素是指一个人坚持什么样的道德标准,遵循什么样的道德规范,用什么样的道德行为约束自己,并以此来处理人与人、个人与社会群体之间的关系。人格的艺术性因素指一个人以什么样的眼光处理人与现实之间的审美关系,能否以艺术化了的、超功利的自由心境去看待艺术、看待现实、看待人生。人格的民族性因素是指人们对自己民族的热爱、景仰和忠诚,如拥护、支持并积极参与民族大业,维护一个民族的团结和统一,为自己民族的繁荣和发展贡献力量等。一个演讲家的人格就应该是这许多种因素的有机统一。
(三)演讲者的人格类型
从人格心理学上说,演讲家的人格可以分为不同类型。主要有:
理论型。此类演讲者的主要兴趣在于探索真理、发现真理和阐述真理。他们长于理论思维,头脑冷静,思想深刻,目光锐利,善于通过观察、分析、判断、推理和沉思来把握事物的本质,揭示事物间的相互联系和区别。这种人好钻研,求知欲强,能自制,能条分缕析地将自己的知识系统化、规范化,并能够十分准确、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主张,靠严谨的逻辑思辩,正确而深刻的思想见解征服听众,让人从理智上信服某种道理。马克思的《在(人民报)创刊纪念会上的演讲》、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孙中山的《中国决不会沦亡》、刘少奇于1950年9月10日所作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等著名演讲,是理论型人格的具体体现。
社会型。此种类型的演讲者以爱护他人、关怀他人为高尚的职责。他们对社会问题往往投以极大的热情和深情的关注,对历史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予以全身心的投入。他们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义务感,常以执著的入世态度和为人民代言的崇高形象赢得许多人的信赖和赞赏。古希腊的德摩西尼、古罗马的著名演说家西塞罗和政治家兼演说家恺撤,都属于这种类型。
政治型。此种类型的演讲者对权力具有极大的兴趣,他们多有领导和支配他人的愿望和才能。其特点是自我肯定、有活力、有信心。对人对己要求严格,讲原则,守秩序,但有时自负、利己或专横。这种人长于角逐官场,热衷权力。他们如果能为人民的利益着想,可以适应历史潮流,干一番事业,对社会的进步起促进作用;如果他们从一己的私利出发,权欲熏心,把个人的得失凌驾于人民的利益之上,也可能阻碍社会的进步,甚至成为历史的罪人。华盛顿、罗伯斯庇尔、戴高乐、罗斯福等政治型演说家大抵可以属于前者,而像希特勒、墨索里尼一类摇唇鼓舌、欺世盗名的政治狂人则属于后者。
审美型。这种人格类型的演讲者多以艺术性审美眼光看待世界、处理人与现实的各种关系。他们讲求主观的动机目的与客观规律的一致,淡泊物质功利,追求精神自由;他们重视形象的美与心灵的和谐,善于审视美好的情景,具有丰富的生活情趣;他们富于感情,在演讲中总是以情动人,融情于理,用充沛的激情启迪自己的想像,讲话时往往激情澎湃,常用诗一般的优美语言传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一些作家艺术家的演讲多体现出这样的人格类型,如马克·吐温、高尔基、闻一多、郭沫若,还有今天仍活跃在演讲台上的演讲家李燕杰、景克宁等,在他们的演讲中往往体现出一种艺术型的人格。
宗教型。这种人格类型的演讲者重视命运和超自然的力量,其心灵活动在于从某种虚拟、想像、非现实的境界中获得一种超验性的期待与满足。他们为了自己的宗教信仰而虔诚礼拜,甘愿退出或逃避现实以换取内心的宁静。他们主张克服一切低级的生命冲动,在心灵的沉思和灵魂的净化中探索某种永恒的精神价值。历史上的一些宗教演讲家,如中世纪的布道口才家,多属于这种人格类型。
当然,和常人一样,演讲家的人格也是多种多样的,同一个演讲者身上也可能包含着多种人格因素。所以,对于具体的人要做具体分析,不可一概而论。并且,一个人的人格不是天生的,而是在后天环境的影响下,经过主观的努力培育锻炼而成的。并且,演讲者的人格也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发展变化的。一个有志于学习演讲的人,要想真正成为一名演讲高手,就必须首先注意塑造高尚的人格,并利用各种有利的环境来促使自己的人格向高尚、积极、健康的方面变化。
演讲者的思想道德素质
(一)立言行事,以德为本
演讲是一种以“传道、授业、解惑”为己任的口语表达活动,演讲者要达到教育人、说服人、影响人、感染人的目的,除了言传以外还要有身教,而且身教往往胜于言教。古代《中庸》里说:“君子不动而敬,不言而信。”《孔子家语》中说:“芝兰生于深林,不以无人而不芳。”《论语》中讲得更好:“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一般来说,那些成功的演讲之所以动人心弦,不单是有高超的演讲技巧,更重要的是演讲者有着高贵的品质和高尚的思想道德素质。正如德国诗人歌德所说的:“作者个人的人格比他作为艺术家的才能对听众要起更大的影响。”对于一个演讲者来说,听众不仅要听其言,而且重在观其行。思想道德素质高的演讲者,不仅会在演讲内容上使自己的演讲达到较高的水平,而且首先在人品方面就能使听众产生尊敬、爱戴和信赖之感。就一般的社会心理而言,听众对演讲者“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对于那些品行不端、作风不正的人,即使他口若悬河、妙语如珠,人们同样会嗤之以鼻。所以,只有加强演讲者的思想道德修养,做一个“仰不愧于天,俯不羞于地,立不怍于人”的道德高尚的人,才有资格理直气壮地站在神圣的讲坛上慷慨陈词,宣传真理,唤起民众。马克思说过:“如果你愿意欣赏艺术,你就必须是一个有艺术修养的人。如果你愿意影响别人,你就必须是一个促使和推动别人前进的人。”演讲者就是一个要影响别人、并且要用自己的演讲去促使和推动别人前进的人,要实现这一目的,他就应当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素质,成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二)演讲者思想道德建设的基本内容
在社会主义时期,一个演讲者的思想道德建设主要体现为这样一些内容:培养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精神;具有高尚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积极鼓励和支持一切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的思想道德,一切有利于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社会进步的思想道德,一切有利于追求真善美、抵制假恶丑、弘扬正气的思想道德,一切有利于履行公民权利和义务、用诚实劳动争取美好生活的思想道德。社会主义的思想道德建设,其内容十分丰富,演讲者在实施和践履的过程中,要通过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这三个方面的建设体现出来。
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个人道德修养的主导内容。这三个方面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其中,社会公德是社会生活中应该遵守的基本的规范准则,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是两个特殊的领域。家庭美德是社会公德在家庭领域的具体表现,同时,家庭美德又以自身特有的内容对社会公德的发展产生影响。一个具有良好家庭美德的人,在社会公共生活中一般都会是一个遵守社会公德的好公民;而一个人在长期的职业生活中逐步提高的职业道德素质,又为其全面地履行家庭美德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从演讲者的角度说,无论是著名的演讲家,还是初学演讲的新手,他首先得是一个好公民,然后才是一个从事演讲的人,在遵循社会所共有的基本道德规范方面,他不仅不能特殊,而且应当率先垂范,做出榜样。所以,对于社会主义时期基本的思想道德内容,应该熟悉,应该掌握,并以此规范自己的言行。
法国思想家狄德罗说过:“真理和美德同样是艺术的两个密友。你要当作家,当批评家吗?请首先做一个有德行的人。”作为一个演讲者也是这样,学演讲也需先立“德行”,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素质。
演讲者的文化素质
(一)文化素质的含义
什么是文化呢?《易经》上说:“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文化”一词,就是从这里采的,它的意思是利用人文来进行教化。
现代意义上的“文化”一词主要有四种含义:
(1)指人类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2)考古学术语,指以同一个历史时期的不同分布点为转移的遗迹、遗物的综合体。历史上存在的同样的工具、用具,同样的制造技术等,是同一种文化的特征,如仰韶文化、龙山文化等。
(3)特指精神财富,如文学、艺术、教育、科学等。
(4)指运用文字的能力及一般知识,如“学习文化”、“文化水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