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题发挥
某业余大学中文班开学第一天开了个座谈会。首先,学员们一个个作自我介绍。当轮到来自农村的牛力时,他刚说了句:“我姓牛,来自乡下……”不知谁小声说了句:“瞧,乡下小牛进城喝咖啡了!”一下子,许多人都笑起来了。牛力先是一愣,但很快就镇定下来,说道:
“是的,我是来自乡下的小牛。不过,我进城是来‘啃’知识的,以便回乡下耕耘。我‘吃的是草,挤出来的是奶和血’。我愿永远做家乡的‘孺子牛’!”
话音刚落,大家热烈地鼓起了掌,为牛力精彩的讲话喝彩。牛力用自己的机敏,顺着那位同学过分的玩笑话,引用鲁迅的名言,不但摆脱了尴尬的场面,而且表明了自己做人的准则,为自己赢得了喝彩。
当有人对你开的玩笑带有一定的侮辱性质,而开玩笑的人又不是恶意刁难你的时候,如果你能顺着对方的话,再借题发挥一番,反而把他的活变成你用来夸奖自己的话,可谓是一种最机智的选择。这样既能避免自己的难堪,又不至于把父系弄僵。诱敌上钩
集市上,几个小贩摆着麻袋和秤杆,等着收购农民拿来的山货。一位老农民来到一个商贩面前,诚恳地问:“老弟,灵芝菌一斤多少?”老农的本意是问一斤灵芝菌能卖多少钱,旁边的人都能听得懂的,问题是他少说了一个“钱”字。小商贩见老农两手空空,以为他是问着玩玩的,就想开开他的玩笑,开心开心。于是答道:“一斤是十两,你连这都不懂?”旁观者们哄笑起来,使得老农很尴尬。不过他略一定神之后,开始反问小商贩: “你做多久生意了?” 小商贩随口答道:“十年了。” 老农哈哈一声,脸露讥笑地说: “亏你还是个生意人,人家问你多少钱你却回答多少斤。我看你像个老生意人,才这么问的,哪里晓得你连‘钱’都不懂,唉……”
老农故意拖长一声失望的口气,这回轮到小商贩被人哄笑了。当有人纯属恶意地开你的玩笑时,你当然需要毫不客气地回敬,诱敌上钩就是其中的一种技巧。它要求你先不动声色,不着急反驳对方,而是不紧不慢地诱惑对方进入你语言的圈套,在适当的时候,就反戈一击,让对方自讨其辱。一语双关
有一伙人从某地火车站出来,到了车站广场的摊点上,想买两只烧鸡在旅途中吃。买主里有男有女,也都很年轻,他们买鸡时就想顺便开 开老板娘的玩笑,在语言上占便宜。他们说:
“嘿,你这摊上卖得还真全啊!还有野鸡呢,你这野鸡的肉香不香 啊!想不到你们这地方还出这么漂亮的野鸡,这野鸡的肉多嫩呀!老板 娘,你怎么个卖法呀,可不可以送货上门啊?”
说完后,他们一伙人都不怀好意地笑起来了。老板娘一听,当然清 楚了这伙人的不良居心,但他们利用了语言上固有的多义性,形成了双 关语,如果回骂他们,就会被指责辱骂买主,如果不回敬几句又很可能 出现更难堪的场面。这时,只见老板娘撩起围腰,擦了擦手,把头发往 后掠了一下,笑面含威,不卑不亢地说:
“我们这里不出野鸡,只加工野鸡,这里的野鸡都是用火车从外地运 来的。运来的野鸡都是活的,所以稍不留神就会被野鸡啄着,这些东西 毕竟是野物嘛,又不通人性,我们在加工野鸡时对那些野性大的野鸡先 开刀,然后用开水烫,接着把它的毛扯光,趁热就开膛破肚,接下去就 烧烤熏煮,买主需要时,我们还要把这些野鸡肉一刀一刀地砍成块。这 几只野鸡都很嫩,所以我们加工时不太费劲,就弄好了。至于这肉香不 香嘛,你们问你们这两位小妹,她们刚尝过了。如果你们吃着香的话,我可以优惠点卖,你们除了自己吃的,多余的带回去给亲朋好友,不是也算是帮我送货上门了吗?”
那些恶意开玩笑挑逗的人,听了这番滴水不漏的回答之后,直冒冷汗,只好强打精神说:“好!够厉害,老板娘的货漂亮,人漂亮,说的话更漂亮。”说完以后还真乖乖地买了几只鸡走了。
那些开老板娘玩笑的人运用的是一语双关地话,老板娘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同样一语双关地回骂了对方,真是妙哉!反唇相讥 晚会上,一个年轻小伙子邀请一个女子跳舞,由于小伙子比较瘦小,女孩子不愿意跟他跳,不但如此,她还非常不礼貌地开了小伙子的玩笑: “我不想跟孩子跳舞!” 这时场面十分尴尬,小伙子已经伸出的手停在了空中,如果不说点什么,很难下台。不过小伙子十分聪明,他收回已经伸出的手,道歉说: “对不起,我不知道你正怀着孩子。” 女孩子的脸一下子红到了耳根。生活中一些尴尬的局面,完全是由于别人不敬的玩笑引起,如果你隐忍退让,只会被人看扁;如果针锋相对,又会把事情搞。这时不妨采用反唇相讥的办法,把对方自己玩笑的话返回到他自己身上去,从而为自己争取主动。以实对虚 董某在单位作业务报告,报告结束后,有同事大声提问说:“小庙容不了大和尚,像你这样才华横溢的人,我们公司不太适合你吧,你打算什么时候走啊!” 这个有些不适合在公众场合开的玩笑,显然有些过分,而且显得别有用心。小董却不慌不忙地说:
“作完报告就走,当然明天还来上班。”
台下响起一片热烈的掌声。同事的提问明显具有挑战性,董某当然不能直接回答,而如果不回答的话又有默认之嫌,如果直接否定,那万一以后有更好的工作机会,岂不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回避才是最好的选择,但又不宜用直接拒绝的方式,那更会引起猜疑。于是他轻描淡写地回答一句“作完报告就走”,但两个“走”字的意思显然有天壤之别,前者虚指“离开职业环境”,后者则指“离开空间环境”,故意以实对虚,营造出一种幽默的气氛,至于别人如何理解就只能是纯属猜测了。
生活中,面对带有过分玩笑性质的提问,你不妨故意错位,从具体的生活细节着手,从大问题跳回到小问题,好像在回答对方的提问,其实他又没得到什么实质性信息,这样貌似神离的回答能让:你避免窘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