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说好难说的话
3786200000011

第11章 如何说话两边都不得罪

各打五十人板

一次,美国前总统里根在向记者谈论健康的奥妙时,不觉信口开河说:“除了锻炼,我的另一个秘诀就是不吃盐。谁要想保持身体健康,最好不吃盐或者尽量少吃盐。”这些高论顿时引来了全国盐业老板的齐声抗议,引发了一场“食盐风波”。在困境中,里根请盐业研究所所长出面打圆场,但他既不能直接批评总统,也不能为了维护总统反击盐业老板们一拳。于是他说:“吃盐对人体是有好处的,而里根总统遵循医嘱不吃盐也是正确的。每个人的情形不同,应该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来决定吃盐的多少。”

这里,所长先对各方各打五十大板,然后再作一番颇为客观的解释,十分巧妙地消除了总统言语失误带来的风波。

有时候,场面的尴尬完全是因为有的人言语不当引起人家的反感所致,这时圆场的人可以把各办的小正确之处分别点出来,各打五十大板,这样既能保全说错话的人的面子,又能讨好被他得器的人,双方都不得罪。

分别肯定

某学校举办教职员工文艺比赛,教师和员工分成两组,根据所造的道具自行编排和表演节目,然后进行评比。表演结束后,没等主持人发话,坐在下面的人就已经分成两派,教师说教师的好,员工说员工的好,各不相让。

眼看活动要陷人僵局,主持人灵机一动,对大家说:“到底哪个组能夺第一,我看应该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教师组富有创意,激情四溢,应该得创作奖;员工组富有朝气,精神饱满,应该得表演奖。”随后宣布两个组都获得了第一名。

这位主持人心里明白,文艺比赛的目的不在于决出胜负,而在于丰富大家的娱乐生活,加强教职员工的交流,如果为了名次而闹翻,实在得不偿失。于是,在双方出现矛盾的时候,主持人没有参与评论孰优孰劣,而是强调双方的特色并分别予以肯定。最后提出解决争议的建议,问题自然就解决了。

有些场合下,双方因为彼此不同意对方的观点而争执不休时,作为圆场的人就应该理解双方的心情,找出各方的差异并对各自的优势都予以肯定,这在一定程度上能满足双方自我实现的心理。这时再提出建议,双方就容易接受了。

稍稍折中

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在德黑兰会议上,斯大林与丘吉尔就如何处置德国纳粹分子一事发生了争执。由于斯大林非常仇恨纳粹,所以他认 为至少应该处死50000名纳粹分子。丘吉尔企图利用德国制约前苏联,因此他大声反对。两人各持己见,互不相让,气氛非常紧张。在场的罗斯 福在这个问题上倾向于斯大林,但他又不能不给丘吉尔面子,于是,他用稍稍折中的方法笑着打圆场:“你们看枪毙49500人行不行?”

没想到,斯大林和丘吉尔都愉快地接受了。斯大林虽然没有完全达到 目的,但离自己的目标数据只相差了一点点,而丘吉尔也保住了面子,因为毕竟没有完全按照斯大林的意思去办。于是,会议又接着进行。

生活中很多争执,往往是因为双方互不让步,觉得自己如果退让就 会失去面子。因此,作为必征中间的第三方,想和平调停的话,固然可 以同意其中一方的观点,但也一定要让另一方保全面子。把双方的意见 作个折中,就可以同时达到这两个目的。巧设前提一次,老何到菜市场买菜,经过讨价还价,菜贩子以1.10元1斤西红柿的价格便宜地卖给了他。当老何正要走时,同事小冯来了,正巧他也要买西红柿,这时菜贩子要价1.30元1斤。小冯还价后,菜贩子让到了1.20元1斤,并指着老何说:“刚才卖给这个人,就是1.20元1斤,不信,你问问他!”

小冯顺势便问老何:“你买的有那么贵吗?”

这时老何为难了:如果说1.1元1斤吧,小贩肯定会尴尬;如果说1.20元1斤吧,又明显在欺骗同事。他想了想,笑呵呵地说:

“我来得早一点,把好的西红柿都挑走了,所以贵,是1.20元1斤,剩下的可能会便宜到1.10元1斤吧。”

这句话不仅让小冯知道了真实答案,而且也给菜贩子铺好了台阶下,双方都没有得罪,可谓是妙语宜人。

当双有意见不一致时,如果你想明确表示支持一方,但为了不得罪另一方,你应该首先为另一方铺好后退的台阶。这时,给你自己的语言巧妙地加上一个合适的前提,就是最好的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