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统一之路与分裂之痛
3785800000033

第33章 朝鲜半岛的统一尚需时日(4)

这一成果使韩国在外交上大大得分,并占据了主动地位,同时也使朝鲜一时陷入了外交困境。当匈牙利与韩国建交时,朝鲜表现得非常愤怒,对匈牙利进行了严词指责,并把朝匈两国关系降为代办级。但是,朝鲜的强硬态度并不能阻挡东欧国家与韩国建交的浪潮,而只能自己吞下这个苦果。在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的形势下,朝鲜与苏联和东欧国家的关系急剧变冷。这使朝鲜在政治上失去了传统的“盟友”,在经济上失去了“社会主义市场”,在外交上陷入前所未有的困境,在南北关系上也处于下风。

韩国的这一宣言无疑是巧妙地、及时地利用了国际形势的变化和举办汉城奥运会的机会,以达到挤压朝鲜,迫其按照韩国希望的模式“改革开放”的目的。尽管如此,这一宣言放弃了过去把朝鲜视为敌人的观点,表明了在当前阶段谋求南北共存、南北合作的愿望。这是韩国在统一战略上的一个重要变化。而在过去,无论是双方在对抗时期,还是在对话时期,也无论是朝鲜还是韩国,都是以压倒对方,进而“吃掉对方”为最终目的的。

也是在1988年,朝鲜方面在这年11月16日提出了举行高级政治军事会谈(总理会谈)的建议,这一建议立即得到韩国方面的赞同,双方决定为这一会谈举行预备会议。第一次预备会议1989年2月举行,至1990年7月26日,双方共举行了八次预备会议,并签订了举行南北高级会谈(总理会谈)的协议书。1990年9月至1992年5月,南北方在平壤和汉城轮流举行了七次高级会谈(总理会谈),并在1991年12月第五次高级会谈时签署了《南北和解互不侵犯、合作与交流协议书》、《朝鲜半岛无核化共同宣言》,以及关于南北高级会谈小组委员会的组织和运作协议。在1992年2月举行的第六次南北高级会谈时,朝鲜政务院总理延亨默和韩国国务总理郑元植分别宣读了由金日成主席和卢泰愚总统的批准令,《南北和解互不侵犯、合作与交流协议书》和《朝鲜半岛无核化共同宣言》从当日开始生效,南北政治委员会、军事委员会、核控制联合委员会、经济交流合作委员会、社会和文化交流合作委员会等分别成立并开始举行会议,南北联络处也在板门店设立并投入运行。

《南北和解互不侵犯、合作与交流协议书》(韩国称为“南北基本协议书”)是朝鲜半岛分裂以来双方达成的重要协议,是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文件。这一协议书分四章二十五款,涉及政治、军事、、经济三方面的内容,主要包括:南北和解,彼此承认现行体制,’不干涉内政,不诽谤中伤,不破坏颠覆对方;南北互不侵犯,不诉诸武力,和平解决纠纷;南北进行交流合作,共同开发资源,进行物资交流,在科技、新闻领域进行合作。

《朝鲜半岛无核化共同宣言》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文件。长期以来,南北方都互相怀疑对方在秘密开发核武器,对加剧军备竞赛、激化紧张局势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朝鲜半岛无核化共同宣言》的主要内容包括:禁止制造、.拥有或使用核武器;把对核能的使用严格控制于和平目的’;。承诺双方都不拥有核再处理或铀浓缩设备。在签署这一《共同宣言》前,韩国总统卢泰愚发表声明,宣布韩国“没有任何核武器”。

这两个文件的签署并生效,在朝鲜半岛引起强烈反响。朝鲜国家主席金日成1992年2月20日在平壤会见参加第六次高级会谈的韩国代表团时,对“协议书”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这是在实现朝鲜半岛和平统一方面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件。韩国总统卢泰愚也在2月19日发表谈话,表示韩国将诚实地履行“协议书”的内容。韩国执政党和在野党也分别发表声明,表示支持这一“协议书”,称它是朝鲜民族史上的一个里程碑。与此同时,《共同宣言》的发表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各方对对方开发和拥有核武器的疑虑,而且也成为各方开发核武器的一个制约。尽管不久之后爆发了有关朝鲜核问题的第一次危机,但是,在当时,这一《共同宣言》还是具有积极意义的。

南北方在20世纪90年代初签署两个重要文件,与当时的国际形势和朝鲜半岛内部发生的变化有密切的关系,也是双方统一战略调整的产物。

在苏联解体、东欧剧变的形势下,在世界范围内的冷战结束的大背景下,在政治上,朝鲜失去了“社会主义大家庭”的传统盟友的支持;在经济上,失去了过去的社会主义市场,在与韩国的竞争中处于劣势;在统一问题上,朝鲜由过去的“攻势”转变为“守势”,从过去不放弃“武力统一”,希望南朝鲜爆发革命,转变为提出“谁也不吃掉谁”的口号,并且坚决反对东西德统一模式,即“吞并统一”模式;把维持本国的体制作为一个中心课题。在外交上,朝鲜由过去反对南北方同时加入联合国,转变为“双方同时加入,谋求_个席位”,、最后在形势的逼迫下不得不于1991年9月17日与韩国同时加入了联合国。南北方同时加入联合国,对朝鲜半岛来说是一个具有重要象征意义的、转折性的事件,它表明朝鲜半岛存在两个政治实体、两个国家,并且得到了国际社会的认可。

对于韩国来说,在冷战结束、东西德统一的大背景下,其统一战略也相应发生了变化。过去,韩国一直指责朝鲜试图“武力统一”,在统一问题上表现出“守势”。而在国际形势发生变化后,韩国在外交上频频得分,再加上本国经济连续几十年的高速增长,经济实力大为增强,同时实现了一直追求的南北方以两个国家的形式加入联合国的愿望。因此,韩国在统一问题上逐渐地转变为“攻势”,试图以自己的经济实力、南北方同时加入联合国的现实、国际社会普遍希望半岛和平稳定的愿望,来促使朝鲜发生像苏联、东欧那样的变化,加深朝鲜对韩国经济的依赖,继而实现“以我为主”的、德国式的“吞并统一”。不过,至今为止的事实表明,这一统一战略是不那么容易实现的。

)第三节北南首脑会谈翻开新篇章

2000年6月13日至15日在平壤举行的朝韩首脑会谈不仅在很大程度上缓和了朝鲜半岛的紧张局势,形成了全面对话、交流、合作的新局面,而更重要的是双方从过去的强调“统一”转变为强调“和平共存”。当然,在强调“和平共存”的同时,双方也没有放弃实现“统一”的理想和信念。

举行首脑会谈,以最高领导人对话的形式直接商谈缓和朝鲜半岛紧张局势,谋求和平统一,是南北方早就提出的建议。如果说1972年双方最高领导人的秘密特使互访是一种“间接首脑会谈”的话,那么,其后双方都试图举行直接的首脑会谈,尤其是南方更是多次提议举行首脑会谈。1981年1月,当时的韩国总统全斗焕曾建议举行南北方最高领导人互访。1988年9月,当时的朝鲜国家主席金日成在庆祝朝鲜建国40周年的讲话中表示,如果南方能同意结束依靠外来势力等先决条件,可以举行南北首脑会谈。1990年1月,当时的韩国总统卢泰愚提议举行南北首脑会议。1994年7月,当第一次朝鲜核问题成为国际社会的焦点,美国甚至扬言要对朝鲜进行军事打击的情况下,经过美国前总统卡特的斡旋,南北方同意举行首脑会谈。但是,就在双方紧张地进行首脑会谈的准备工作时,金日成于7月8日突然心脏病发作而去世,使这次即将举行的首脑会谈中途夭折。

首脑会谈,哪怕是间接首脑会谈,之所以被南北方所看重,被作为最重要的南北对话形式,一方面是这种会谈一般都能取得一定的效果,例如1972年的南北最高领导人特使秘密互访,分别会见了金日成和朴正熙,签署了《七·四南北联合声明》,在祖国统一的三项原则上达成了共识。另一方面,南北统一问题无论在北方还是在南方,都是高度集权的问题,任何协议和共识只有得到最高当局的批准和认可才能真正得到履行。因此,南北方看中首脑会谈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一、“阳光政策”为首次首脑会谈铺平了道路

这次首脑会谈之所以能够举行,是双方各有所需的产物,而韩国政府持之以恒地推行“阳光政策”是其中一个最为关键的因素。金大中1998年2月就任韩国总统后随即提出了对朝鲜的“阳光政策”,即以包容、和解的态度对待北方,以经济交流合作为手段,清除半岛冷战格局,防止半岛的战争危险,实现南北和平共存。

在韩国军事独裁政权下长期为争取民主而斗争的金大中,曾遭受过军事独裁政权的严酷打击。被判死刑、流放、软禁、暗杀,等等,金大中都曾经历过。在南北统一问题上,金大中也有不同于当局的主张,对朝鲜的看法也有自己的见解。例如,金泳三当政时,韩国曾把朝鲜形容为“出了故障的飞机”,“不知道何时会掉下来”。而金大中上台后认为朝鲜“不可能立即崩溃”,对朝鲜应该实行温和政策,试图通过南北和解合作保持朝鲜半岛的稳定,实现南北方“和平共存”。

金大中多次强调,他不谋求在他的任内实现南北统一。他认为.,统一是将来的事情,可以交给后代去做。他说:“一个统一了一千三百多年的民族不会因为几十年的分裂就不再能实现统一。统一只是时间问题。”1999年年底,金大中在谈到现在不急于实现统一的原因时说,“韩国没有能力支撑****的经济。只要看看西德统一东德承担了多大的经济负担,就很清楚这一点了。再说,东西德没有打过仗,而且还进行一定程度的交流,互相可以看对方的电视。即使这样,德国在统一十年后还不能解决精神方面的矛盾,而南北韩之间打过仗,如果马上统一,精神方面的困难将非常大”。他认为现在应该做的是防止战争,交流合作,为今后的和平统一打基础。为此,他在分析前任关于统一问题的各种设想和方案的基础上,推陈出新,借用“伊索寓言”中关于风神和太阳神打赌的故事,推出了对朝鲜的“阳光政策”。“‘阳光政策”赢得了国内外的普遍理解和支持,也得到了周边大国的欢迎和支持,特别是当时的美国克林顿政府对朝鲜正推行“软着陆”政策,“阳光政策”与“软着陆”政策有异曲同工之妙。就像在争取民主斗争中表现出来的坚忍不拔一样,金大中不仅对“阳光政策”情有独钟,而且同样坚忍不拔。在韩国国内不断遭到批评、南北之间不时发生矛盾乃至武装冲突(1999年韩朝海军在西部海域发生交火事件)的情况下,金大中毫不动摇地坚持其“阳光政策”,对朝鲜发起了一次次和平攻势。

据时任金大中政府国家情报院院长、“阳光政策”的主要制定者之一的林东源说,金大中政府在推进“阳光政策”的过程中始终坚持的信念是:只有与北方最高领导人进行直接接触,才可能使北方从上层发生变化;只有通过更多的接触,才能使北方人民从下层发生变化;必须通过经济交流和合作,提高北方对南方的依赖程度;必须通过建立军事信任,才能缓和紧张局势。

在推进“阳光政策”的过程中,韩国政府遵循三项原则,即:安全与交流合作并行;政治与经济分离;创造南北接触、合作和援助的环境。金大中一再强调:南北之间不能再发生战争;韩国愿意帮助朝鲜恢复经济;只有韩国站出来帮助朝鲜,其他国家才会向朝鲜提供援助,朝鲜的经济才可能复苏。金大中还提出了“旨在谋求相互受益,谋求民族经济的统一与均衡发展,形成共同的经济生活圈”的“南北经济共同体”的建议。2000年3月,金大中在访问德国柏林的时候发表了“柏林宣言”,情真意切地表示韩国愿通过南北首脑会谈为朝鲜提供经济援助,帮助朝鲜克服经济困难。

金大中发起这些和平攻势的目的在于:第一,消除朝鲜对“阳光政策”的疑虑,使朝鲜相信韩国的诚意,相信韩国“并不想吃掉”朝鲜;第二,利用朝鲜当时的经济困难,以经济援助和帮助建设为手段,“诱导”朝鲜实行对外开放,融人国际社会;第三,以“阳光政策”获取国际社会的广泛支持,并以这种支持作为向朝鲜施加的一种压力。

不管其目的如何,金大中的“阳光政策”所表示的“既不能****统一,也不谋求吞并统一”,而应谋求和平共存的主张,符合国际形势总体向缓和方向发展的大潮流,也符合朝鲜半岛的实际。金大中提出的和解合作方针,也是一个对南北方都有利的“双赢”方针。

在经过两年多时间的观察、权衡后,朝鲜方面对金大中提出的“阳光政策”逐步减少了疑虑,并最终在2000年4月经过双方的秘密协商,达成了举行首脑会谈的协议。

首脑会谈得以举行的原因,除了金大中坚持不懈的努力之外,更有朝鲜的因素。首先,金大中本人在韩国军事独裁统治时期所遭受的苦难和曲折的经历,获得了朝鲜一定程度的信任。在金大中进行反独裁斗争时期,朝鲜也从舆论上给予了有力的支持;其次,金大中反复强调“阳光政策”的真意,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朝鲜的疑虑;第三,“阳光政策”得到国际社会,特别是周边国家的支持,对朝鲜也形成了无形的压力;第四,在与美国、日本以及西方国家改善关系没有进展的情况下,朝鲜需要把改善南北关系作为一个突破口,不仅以此获得韩国方面的援助,而且也有利于获得国际社会的援助,这对朝鲜克服经济困难是十分必要和重要的。

二、朝韩首脑会谈在半岛统一历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它的影响将传之久远。会谈的成果不仅奠定了南北和解合作的基础。同时在统一方案问题上也达成了一定的共识,并为以后的首脑会谈铺平了道路:

韩国总统金大中2000年6月13日至15日访问平壤,与朝鲜国防委员会委员长金正日举行了三次会谈。这是朝鲜半岛分裂五十五年来朝韩之间举行的第一次首脑会晤,也是一次举世瞩目的成功的会晤。这次首脑会谈的成果大致可以归纳为三个方面。

首先,金大中和金正日签署了历史性的《南北共同宣言》。宣言表示,双方将联合起来自主地解决统一问题;双方承认各自提出的统一方案(南方的联合制和北方的初级阶段联邦制)具有共同点;双方将尽快解决离散家属团聚和“不转变信仰的长期被囚者”(指过去因执行特殊任务而潜入南方被逮捕的北方特工,这些人大都被判处长期徒刑,但一直不改变自己的信仰)等人道主义问题;双方将开展各个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实现民族经济的均衡发展;双方将尽早举行当局之间的会谈,以履行达成的协议;同时,金正日将在适当的时候访问汉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