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统一之路与分裂之痛
3785800000029

第29章 两个也门的统一(7)

也门南北双方的关系越来越紧张。1994年4月27日,萨那举行也门大选一周年纪念活动,萨利赫在萨那七十天广场发表讲话,严厉谴责分裂主义者捞取美元,用于破坏统一,并把剩余的钱存入外国银行。他说,我们的人民一千个不答应,我们的武装部队和公安部队严阵以待。就在萨利赫讲话的同一天下午,全人大和也门社会党所辖部队在萨那北部阿姆兰发生武装冲突,双方激战17个小时,隶属于也门社会党的装甲第三旅被全人大的部队和改革集团的部落武装吃掉。阿姆兰事件后,比德主持召开也门社会党政治局会议,研究了也门的形势,要求对该事件进行调查,政治局公报中对该事件的肇事者进行了谴责。萨利赫在讲话中说,合法军队履行了宪法职责,歼灭了一小撮叛军。全人大和改革集团的议员们要求比德必须到萨那宣誓就职,要求阿塔斯为首的政府列席议会会议并接受议员质询。也门南北双方的矛盾已发展到不可调和的地步。

五、内战全面爆发

1994年5月4日,也门内战全面爆发,战火首先从扎马尔燃起。扎马尔位于萨那南部loo公里处,是守卫萨那的南大门,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也门南北双方都在此地部署了自己的精锐部队。双方经过半个月的激战,北部军队于5月18日占领阿纳德,标志着也门内战第一阶段已经结束,战场形势进一步朝有利于萨利赫的方向发展。

也门内战全面爆发后,阿拉伯国家和国际社会立即开始了调停活动。埃及、沙特、利比亚、叙利亚、阿联酋等国先后提出许多调解方案,俄罗斯、美国及其他西方国家也纷纷表态,希望也门早日实现停火。也门社会党呼吁实现停火。为此,萨利赫向阿塔尔代总理和巴山杜外长下达指示,不接受任何外国调停。萨利赫明确表示,这一事件的性质是社会党叛乱并制造恐怖活动,如何处理这一事件是也门内政,不允许外国干涉,也门拒绝聘请阿拉伯或外国军队到也门。在阿拉伯和国际调解活动更加活跃的情况下,萨利赫提出,除非比德等人宣布投降,萨那绝不接受停火要求。5月25日,萨利赫主持召开总统委员会、内阁和全人大领导人联席会议,确定了实现停火的4个条件:①取消宣布分裂;②必须将军队合并在一个指挥部内;③承认宪法的合法性;④承认1993年4月27日的议会选举结果。6月1日,也门议会发表声明说,任何国家如果承认或鼓励承认也门分裂,那就意味着为承认一些国家的叛乱打开大门。与此同时,萨利赫派总统委员会委员加尼和外长巴山杜分别率团去纽约和开罗,出席安理会和不结盟运动为讨论也门问题而召开的会议。他们按照萨利赫的指示,在会上一再强调维护也门统一的立场。6月8日,联合国安理会通过关于也门实现停火的决议。9日,萨利赫指示执行安理会决议,但该决议并未得到认真执行。10日,萨利赫再次指示执行安理会关于停火的决议,双方停火3小时后,再次交火。

6月23日,萨利赫下达向亚丁发起攻城战役的命令。在这次战役中,他在政治外交方面和军事战场方面都遇到不少困难。

在政治外交方面,萨利赫面临多方面的压力。阿拉伯国家和国际社会斡旋活动相当活跃,或派员访问也门,或由国家领导人出面与萨利赫进行电话联系,提出一个又一个调解方案;安理会多次开会,就也门内战问题进行磋商,连续做出决定,敦促在也门境内实现停火,并派代表进行调查和监督。阿盟也采取相应行动;一些国家公开或暗中支持比德一派,通过采取政治、军事、财政、外交等手段保留也门社会党在也门的势力。针对这些压力,萨利赫采取了灵活态度。他对各方面所进行的斡旋调解活动一律表示接受,但严禁外国在政治上和军事上介入这场冲突。他对联合国安理会做出的有关内战的决议一律表示欢迎和接受,但强调应坚持也门一个政权和恪守也门统一,在行动上敷衍搪塞。针对外国军事、政治干预的威胁,萨利赫坚定地表示,不管情况如何,也门人绝不会向世界上任何力量弯腰低头。他说,我们在为尊严、主权、生存和信仰而战。我们不会也永远不会对其他国家构成威胁。也门统一是也门和从大西洋到海湾整个阿拉伯国家中所有善良人的统一。

在军事战场上,萨利赫的攻城战役面临两方面困难。一方面,亚丁是也门社会党的大本营。比德集中了最精锐的部队进行固守,并采取了一切可能采取的防守措施,包括埋设地雷、进行爆炸、进行巷战等方面措施。另一方面,亚丁又是历史名城,还是港口城市,城中住着五十多万人,如何在攻城战役中尽量减少伤亡和破坏也是颇费思索的问题。为此,攻城战役指挥部队采取围点打援、迂回包抄、增设突破口、分割包围、敢打敢拼、火力支援等打法,一个据点一个据点地争夺,一步步地推进。这场攻城仗打得相当艰苦。双方经过十多天激烈战斗,1994年7月7日,亚丁被攻陷,长达65天的也门内战宣告结束。在这65天中,除去休整、停火时间外,双方实际交火1000小时。因此,也门有人称这场内战为“一千小时战争”。

1994年7月7日,以萨利赫为首的也门共和国总统委员会发表历史性声明,宣告结束一切战争行动,并公布七项决定:①执行1994年5月23日颁布的关于实行全面大赦的决定。②按照内阁所做出的规定,准备对公民因受叛乱活动影响而蒙受的财产损失给予赔偿。③继续执行政治多元化和多党制的民主纲领,保障新闻自由,尊重人权。(D继续向市场经济过渡。⑤在宪法范围内根据对话原则解决一切政治分歧,在政治关系中摒弃一切形式的暴力。⑥在遭到叛乱活动破坏的地区尽快恢复正常生活,允许所有民事服务人员回国正常履职。⑦扩大人民参政范围,建立地方政权制度,保障行政单位享有广泛的职权。总统委员会在声明中呼吁全国人民同心同德,维护国内安全和稳定,努力医治战争创伤,恢复亚丁生活和工作秩序,把亚丁作为经济贸易首都,筹建亚丁自由区。

在1994年也门这场大规模内战中,以比德为首的也门社会党主要领导人中除当时任哈达拉毛战区司令的哈塞努中弹身亡外,其他要员均逃往国外,分别流亡到阿曼、沙特、阿联酋、埃及、英国等地,其中有些人还与其在国内的亲属经常保持联系。这场内战给也门造成重大损失。1995年4月萨利赫在视察荷台达时说,1994年也门战争损失达110亿美元。战后也门公布了这场战争中死伤人员的数字和其他损失情况。在这场内战中,死亡官兵4076人,其中北部2676人,南部1400人;伤12100人,其中北部7600人,南部4500人。

六、以全人大为首的萨利赫。最终实现了也门国家的统一

也门内战结束后,也门社会党成为在野党和反对党,由全人大和改革集团联合执政。萨利赫任总统兼武装部队最高司令,由全人大副总书记、也门内战时的国防部长哈迪任副总统,全人大重要领导成员加尼任总理,改革集团主席艾哈迈尔继续任议长,该集团总书记阿尼希任第一副总理。两党对内阁部长重新进行了分配,全人大居多。

1997年4月27日,也门进行了第二次全国议会大选。据最高选举委员会公布的选举结果,在301个议员席位中,全人大获得182席位,另有39席位由以独立人士身份出面参加竞选的全人大成员获得。这样,全人大实际上共获226席位,占全部议员席位的75%,以占压倒优势获得这次大选的胜利。

同年12月24日,也门议会做出决定,将萨利赫总统由中将晋升为元帅,以表彰他为实现也门统一和促进国家发展进步所做出的历史性贡献。这样,萨利赫便成为也门历史上继萨拉勒之后的第二位元帅。

)第六节从统到分从分到统的启示

也门三千年的历史,是一部饱经沧桑的历史,也是一部由统一到分裂再到统一的历史。综观也门曲折复杂的历史演变,可以得到以下几点启示。

一、最根本的问题是要自立自强

三千年前,也门建立了第一个王朝,即萨巴王朝。由于这个王朝实力强大,不断扩张,建立了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形成了统一的也门,并成为当时阿拉伯半岛上一个强国。这个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国家持续了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这个统一国家经历了兴衰荣辱不同历史阶段,也多次出现政局****和诸侯割据称雄的现象,透过这些现象可以看到,当中央政权强大时,国家政局就比较稳定;当中央政权衰败时,政局****和诸侯割据称雄就会出现。

也门伊玛目政权后期,国力衰败,政局动荡,招致葡萄牙和奥斯曼帝国入侵。穆塔瓦基利亚王国建立后,也门进入了黑暗统治时期。在这一时期,国王为维系其王室封建统治,实行独裁专政和家庭统治;奉行皮鞭和愚民政策,残酷镇压人民反抗,禁止人民获得最起码的文化知识;实施排斥不同教派的政策,禁止非本家族人士担任要职;丝毫不关心国家建设和人民疾苦,并对人民掠以苛捐杂税;实行闭关自守政策,甚至不允许外国在也门设外交机构。王室的倒行逆施,激起社会各阶层的斗争不断高涨。在这样的情况下,王国政府与英国签订了不平等条约,承认英国对也门南部进行殖民统治的事实,也门被分裂。这一事实充分说明,弱国无外交。

20世纪80年代后期,两个也门的国情发生了重大变化。就南也门而言,它自1967年独立后,长期执行僵硬的经济政策,对外四处树敌,国内经济极为困难,市场萧条,商品匮乏,资金短缺,财政支出多靠外援,国民经济几乎陷入绝境。为免遭灭顶之灾,被迫与北也门统一。此时的北也门却发生了一些积极变化。在萨利赫执政之前仅仅十六年的北也门共和史上,内战长达八年,国家元首更迭四次之多,其中两位元首在政变中被推翻,另两位遭暗杀身亡。萨利赫结束了也门的动荡局面,实现了由乱到治的转变。他大力发展经济,尽管北也门仍属于贫穷国家,但国民经济发展取得了可观的进展。1982年至1986年五年计划期间,年经济增长率达6%以上,1988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高达19%以上。北也门的实力与南也门形成了鲜明对比,这为南北也门统一创造了必要条件。

二、要始终不渝地坚持统一目标

当南也门处于英国殖民主义统治时,南北也门统一无从谈起。而当南也门独立建国后,两个也门的统一问题便被提上日程。由于当时的外部环境和外部势力的插手,更由于双方领导人在指导思想上存在很大差异,南北也门统一只停留在口头上。那时候,统一问题的要害是谁统谁也就是谁吃掉谁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南北也门长时间处于谈谈打打的状态中。双方始终都没有放弃实现统一的目标,都企图按照各自的设想吃掉对方,实现统一,并为此付出了昂贵代价。这一历史事实说明,双方为统一问题争执了二十多年,乃形势使然,但双方谋求统一的愿望和精神确是执著的。

三、紧紧抓住机遇,不可错过

在南北也门就实现统一问题进行谈判时,曾多次出现过有利机遇,双方领导人重视这些机遇,推动统一进程不断前进。1972年尽管双方实现统一的条件不成熟,但双方元首愿意坐下来谈,并在利比亚首都的黎波里达成重要协议,成为后来双方历次关于统一问题谈判的基础。南也门鲁巴伊执政和北也门哈姆迪执政时,两位元首就统一问题不断进行磋商,不仅大大缓和了两个也门之间的紧张关系,也有力地推进了统一进程。南也门阿里·纳赛尔执政和北也门萨利赫执政时,两位元首建立了良好的私人关系,南北也门关系有明显好转和发展,加强了对话和协调,就实现统一问题采取了许多积极措施,并完成了也门统一国家宪法的起草工作。

20世纪80年代最后两三年是实现也门统一的关键时期。国际形势、地区形势和南北也门尤其是南也门国内形势的变化为也门统一提供了绝好的机会。南也门领导人出于形势所迫,急于统一。北也门最高决策者紧紧抓住机遇,采取得体的做法,实现了也门统一。

四、必要时不惜付出昂贵代价

南北也门统一的时间表大大提前,双方合并有些仓促,显现出先天不足、后天失调的问题。统一后存在两个政权、两个政党、两支军队、两套人马、两种意识形态等严重问题。更有甚者,双方对合并统一的认识不同,出发点不同,缺乏信任和共事基础。统一后各种问题迅速暴露出来,联合政权中的矛盾错综复杂。随着事态的发展,也门出现了严重的政治危机,联合政权中两派及两派首领人物间的矛盾激化。代表南部参加联合政权的领导人公开提出,需要重新研究修正统一进程,并提出南北双方建立联邦或联盟或实行地方自治的主张,也门统一后面临再次分裂的危险。在这种情况下,萨利赫一再表示,要不惜一切代价维护统一。当双方的矛盾发展到不可调和地步时,也门爆发了一场大规模内战。这场内战虽造成重大损失,但却确保了也门的统一。从此,也门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统一。

作者时延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