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统一之路与分裂之痛
3785800000027

第27章 两个也门的统一(5)

1990年5月22日,南北也门宣布统一,成立也门共和国。统一后的也门实行由北部萨利赫领导的全国人民大会(简称全人大)和南部比德领导下的也门社会党联合执政体制。北方咨询委员会和南方最高人民委员会主席团进行选举,组成5人总统委员会,北部3人,即北部原总统、总理和议长;南部2人,即也门社会党总书记和副总书记。萨利赫任主席,比德任副主席。南也门原主席阿塔斯任联合政府总理,南也门原总理努曼任议长。同年5月24日,组成统一后的第一届政府,阿塔斯被任命为总理。在阿塔斯领导的内阁中,设有四位副总理,南北方各二位,其中第一副总理和负责内政的副总理由北部人士担任,安全和国防副总理及劳动力培训和行政改革副总理由南部人士担任。在三十三位部长中,北部占十八位,南部占十五位。这是一个由南北双方统一后组成的联合政府,也是由北部全人大和南部也门社会党两党联合组成的政府。

也门统一时间表一再提前,主要原因:国际形势巨变,特别是苏联、东欧和非洲之角的索马里、埃塞俄比亚形势大变,对南也门形成巨大冲击。长期以来,南也门是苏联在中东地区重点控制的国家,为此,苏联在南也门投人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尤其在军事方面更下本钱。苏联向南也门提供了三十多亿美元的武器装备,派有大量军事专家,最多时达7000人,专家组组长为中将。苏联驻亚丁使馆曾是其驻西亚、北非地区最大的使馆之一,苏联大使为苏共************、土库曼党委书记。因此,苏联的巨变使南也门领导层在政治上感到惊恐,在军事上失去支持和后台,产生了失落感。南也门领导人为避免一朝覆灭的命运,只得面对现实,寻找出路,遂进行政策调整实现统一。经济极为困难。南也门自独立后,长期执行僵硬的经济政策,市场萧条,商品匮乏,资金短缺,财政支出多靠外援。南北也门合并前夕,南也门外汇储备仅剩4520万美元,经济几乎陷入绝境。比德焦急不安,一筹莫展,要求苏联每年向南也门提供2.5亿美元的财政援助,帮助南也门渡过难关。苏联一方面内外交困,自顾不暇,另一方面已准备抛弃南也门,没有答应条件。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比德决定提前与北也门合并,以免遭灭顶之灾。萨那政权审时度势,在政治上抓紧时机,对南也门开展强大统一攻势;在做法上比较得体,采取协商渐进方式,并以昔日双方已签署的大量统一文件为依据,既符合法律手续,也符合情理;在权力分配上,萨利赫姿态较高,基本上采取平分秋色而不是一方吃掉另一方的做法,对南也门各级负责人都做了比较妥善的安排。萨利赫重视采取攻心为上的策略。萨利赫一直高举实现也门统一的大旗,颇得人心。历史上也门毕竟是一个国家,强调血浓于水的骨肉之情易为南北方人士所接受,而且实现统一也是也门社会党的一项宗旨。实现统一是人心所向,众望所归。在南北也门要求尽快实现统一呼声增高的情况下,虽有少数力量反对统一,也只能暗中发难。为避免这股暗流扩大发展,萨利赫与比德决定提前实现统一,造成既成实事,不使反对派力量做大。南北也门提前合并显得有些仓促。

二、统一后的政权从一开始就潜伏着危机

两党联合执政的机制从一开始就显得有些先天不足。正如萨利赫所说,这一联合政权从一开始就潜伏着危机。萨利赫和比德虽一再强调要服从大局,求同存异,合作共事。但在联合执政的过程中,两党一直互有戒心,不仅互相暗中提防,而且展开公开竞争。

也门统一后,军队问题成为一个十分敏感和突出的问题。一方面,两支军队实现联合,军事实力大大加强。另一方面,两支军队又分属于两党领导,问题相当复杂。作为军人出身的萨利赫,统一后任总统委员会主席、武装部队最高司令,对军队问题给予了高度重视。1990年11月,萨利赫发布共和国法令,宣布成立全国国防委员会。该法令规定,全国国防委员会主席由总统委员会主席、武装部队最高司令担任。委员会成员包括总统委员会副主席,总统委员会全体委员,议会议长,内阁总理,国防、外交、安全、内政、新闻、财政等部部长,武装部队总参谋长及总统委员会军事顾问。该法令为全国国防委员会规定了十项任务,即:根据情况需要,准确地制定调动国家所有人力、物力进行思想和精神动员的总政策,以便使国家从和平状态转入战时状态。国防委员会负责监督这一政策的执行。决定紧急状态、战争状态、总动员和部分动员。制定武装部队有关装备、组建、供应、规模限制、战略任务、和平时期与战时编制等方面的政策。研究武装部队的战斗准备、动员、训练、武器装备、供应等情况。制定有关保证武装部队与政府行政机构、企业公司、非政府部门间进行合作的计划与原则,以便支持和平时期及战争时期的战备工作。确定在国内、国外动用武装部队的情况,批准动用武装部队的最高执行计划。制定保卫国家的政策,明确应该采取的手段和措施,维护国家安全与稳定,防止来自国内外的任何威胁。研究有关战争协议、军事联盟、停战协定及和解条约的草案并采取与其相关的相应命令。研究发展武装力量、制定军事政策的科学计划和受影响的因素以及成立新的军事建制等问题。制定国家民防的最高政策。这一法令确认了萨利赫对也门全国武装部队的统帅地位,也为他处理军队问题提供了依据。

南北也门合并后,统一政权机构在运转过程中遇到了许多问题和困难,招致社会各阶层人士的非难和批评。1991年3—4月,适逢******国家斋月,萨利赫、比德、阿塔斯等领导人分十批会见了宗教、司法、党派、新闻、文艺、工会群众组织、工商企业、议会、妇女、教育、全国咨询委员会及内阁成员、军队等代表和负责人,同他们进行民主对话。会见中,也门领导人和各阶层人士对也门时局坦率地发表看法,提出也门面临的实际问题和困难,对政府工作提出批评和建议。

也门斋月十次对话反映出,阿塔斯政府面临着经济危机。严重的经济困难表现为:赤字严重,债台高筑,入不敷出;货币大幅度贬值,外汇全面下降;物价全面上涨,基本食品和生活用品供应短缺;因资金不足。许多建设项目下马,失业人口大增;生产停滞不前,不少单位数月开不出工资,国民实际收入和人民生活水平下降。

在斋月对话中,领导人和与会者不仅直言不讳地承认这种经济困难局面,而且认真地分析了导致也门经济危机的原因。他们列举的主要原因是:底子薄。统一前的南北也门都属于世界上最不发达国家之列,尤其是南也门经济更加困难,财政基础十分薄弱。两方统一是穷对穷的合并,有人在发言中把这种统一形容为“两个叫花子坐在一起”统一过程花费了大量钱财。统一后,增加了南部官员的工资和房租补贴、南部干部调动与安家的费用等,使本已捉襟见肘的财政更加困难。海湾危机和海湾战争的影响。萨利赫说,这场海湾战争使也门损失30亿美元。沙特等海湾国家中止了对也门的援助,并将一百多万也门侨民驱赶回国,从而使也门侨汇锐减,失业人口大增,使政府增加了大量财政负担。官员贪污腐败,商人投机倒把,囤积居奇。也门缺乏出口物资,而需大量进口,可供出口的少量石油与大量进口物资相比犹如杯水车薪。

根据1989年11月30日由萨利赫与比德共同签署的有关统一问题的亚丁协议,北部全人大和南部也门社会党联合执政的过渡期为两年半,然后在全国范围内举行民主、自由、公正的议会大选。该协议还规定,任何一个党都有权同其他党派和政治团体结盟,依据选票的实际选举结果,决定各党的胜败命运。根据这一规定和统一后新形势的要求,全人大和也门社会党达成协议,一致同意两党均可以在统一后的也门全境开展活动,发展组织,壮大各自的力量。

统一后不久,比德将也门社会党总部由亚丁迁往萨那,原在亚丁的总部成为该党的分支机构。接着,也门社会党陆续在北部各地发展组织,吸收成员,在各省都建立了也门社会党委员会,努力发展和壮大自身的势力。由于也门社会党内部斗争频仍,造成严重内伤,尤其是1986年的“一·一三事件”,不仅使也门社会党内部大伤,而且迫使该党大批中高级干部率数千人逃到北部,致使也门社会党受到很大挫折和损失。从人口比例看,南部人口为北部人口的五分之一,而且北部的社会、经济、思想等方面的状况与南部有很大差异,再加上北部全人大及其他党派的竞争,使也门社会党在北部地区的组织发展工作遇到很大困难,进展较缓慢。与此同时,全人大在亚丁及南部其他地区组织发展工作进展较快,首先吸收1986年1月亚丁事件后退党或被开除的也门社会党党员加入全人大,依靠他们进一步开展工作,并伴之以其他措施,使得全人大在党员数量上远远超过也门社会党。

三、面对严峻形势,采取积极措施

比德认识到统一后也门社会党面临的严峻形势,遂采取了一系列措施。1991年11月到1992年2月期间,也门各省也门社会党组织分别召开代表大会,讨论党纲,对党的思想路线和组织路线进行修改补充,选出了各省新一届委员会及书记处。此后,也门社会党政治局、各省省委又多次召开会议,研究筹备大选事宜。与此同时,该党与其他党派和团体展开对话,争取选民,扩大政治影响,准备迎接大选。

在这段时间里,也门社会党与全人大之间的关系变得更为复杂。1991年年底1992年年初,比德提出,由他自己的卫队取代北部派的卫队,担负他在萨那总统府内住所的任务,但这一要求未被允许。比德便拂袖而去,回亚丁“隐居”,历时半月余。此事表明,两党问产生了尖锐分歧,矛盾几乎激化到危机地步。这时,萨利赫与比德紧急磋商,迅速采取补救措施,强调两党扩大协调基础和加强信任的必要性,这种协调有利于国家和人民的最高利益。他们还指出,全人大不能代替也门社会党,也门社会党也不能代替全人大,两党只有联合才能巩固统一。在此思想指导下,比德主持召开也门社会党政治局会议,萨利赫主持召开全人大相当于政治局的总务委员会会议,两党继而又分别召集各省分支机构负责人扩大会议。在此基础上,两党成立了最高协调委员会,由也门社会党副总书记、总统委员会委员萨利姆任主席,并在各专区建立了两党协调委员会。通过采取一系列组织措施和对话,两党问的紧张关系有所缓和。

也门社会党和全人大两党联合执政过渡期结束前几个月,本应及早为举行全国议会大选做准备工作,但因两党围绕全国大选问题产生了严重分歧,双方互不让步。后来,双方几经谈判,达成两党在大选中协调协议,比德于1992年11月2日从亚丁去荷台达与萨利赫举行会晤,然后又一起回到萨那,这才结束了统一政权的第二次危机。同年11月下旬,总统委员会召开会议,决定将全国议会大选推迟到1993年4月到7月,并宣布了六条允诺:坚持宪法的条文规定,为在1993年4月到7月举行自由与诚实的选举而做出一切努力,遵照大选的结果,和平移交权力。不准利用公职谋求政治利益,禁止滥用国家财产和资金,坚决按预算方案开支费用。强调法律的至高性和法院的独立性-,制止未经授权在民间与军队中搞宣传活动。强制官方媒体在竞选中保持中立,给予所有政党平等使用媒体的机会。整编、建设军队和警察,并保证其保持中立。保证和平与秩序,维持安全与稳定,。将一切违法分子送交法院审判,并发布所需要的法令。

1993年年初,全人大与也门社会党就两党合并问题进行了多种形式频繁而广泛的讨论,两党就此召开政治局扩大联席会议,就两党合并后的党章草案、共同纲领、党的名称等问题进行磋商。两党领导人已就合并后新党的名称达成一致意见,即“也门大会党”。但此举在两党内部都存在尖锐的意见分歧。对两党合并持支持观点的人士认为,他们所从事的统一事业不仅是也门的成就,在现代阿拉伯史上和世界范围内也有意义。两党如能统一,不仅有利于在政治、地理上巩固也门的统一,也有利于解决也门统一后出现的混乱现象和多头政治等问题,将对全也门未来在各方面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全人大内部反对两党合并的人士认为,也门社会党绝大多数都曾信仰马克思主义,他们的激进思想仍未变,全人大不能与接受共产主义思想的政党进行合并。也门社会党内反对合并的人士提出,为了维护也门社会党的斗争历史和在实现独立、统一方面所取得的伟大成就,该党必须独立存在,合并就意味着社会党的完结。这种争辩持续了一段时间。后来,也门社会党召开**********会议,否决了与全人大合并的动议。

1993年4月27日,也门举行了统一后的第一次议会大选。在301个议员席位中,全人大获121席,占40%;改革集团获62席,占20.6%;独立人士和其他政党获62席,占20.6%;也门社会党获56席,占18.6%,该党在统一前的南也门六个省中取得占压倒优势的胜利,但在北部各省遭到失败。根据大选结果,也门决定,实行三党联合执政体制。1993年5月29日,也门总统委员会主席、全人大总书记萨利赫,总统委员会副主席、也门社会党总书记比德和议长、也门改革集团主席艾哈迈尔共同签署了三党关于“联合政府、议会协调文件”。该文件规定了联合政府、议会协调的七条原则:信仰真主,保卫祖国和革命,坚持******教信仰及其立法。坚持民主与政治多元化为国家体制之根基。确认反对派在建设和巩固民主中发挥作用的权利。遵循参加联合执政各方所签署的政治行动宪章。一致同意起草宪法修正案。一致同意联合政府纲领的基本方针。遵循所达成的约束参政各方关系的宣传政策。该文件还规定了联合政府、议会协调的职责和具体措施。三党联合执政后,阿塔斯继续任联合政府总理,直到1993年10月11日才组成新的总统委员会,比德继续任总统委员会副主席,也门社会党副总书记萨利姆继续任总统委员会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