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统一之路与分裂之痛
3785800000022

第22章 国家的统一与分裂初探(21)

随着南越愈来愈严重的形势,阵线于“统一斗争纪念日”之际——1962年7月20日又提出了“四项紧急的救国主张。为了表示自己的诚意,阵线声明:随时准备平等地联合在南方的所有反对美帝国主义的侵略战争的包括各个政党、派别、团体以及个人的一切势力,即使这种势力尚属任何一种政治倾向,还未完全赞成阵线的纲领,不论这种势力目前正在南方或者还在外国;即使这种势力过去曾与美帝国主义作过任何程度的合作但现在已经开始反对美帝的统治;即使这种势力过去曾一贯同南方革命对立或现在依然存在于南方政权和军队中,只要愿意奋起救国的一切政治、文化、社会或武装组织的团体,南方民族解放阵线都愿平等地与其联合。

为了把充满诚意的声明落实到实际行动上,1962年6月南方民族解放阵线第一次代表大会决定由52人组成的**********,大会仅选出31人,其余包括三个副主席席位的21个席位特地留给今后加入阵线的团体、党派、其他政治组织和各界人士。因此,阵线成立后,南方许多党派、群众团体也跟着成立并申请加入阵线。

关于阵线采取的上述灵活政策,前越南南方共和临时革命政府司法部长张如磉在他的回忆录中也给予了很高评价。他认为:越南民主共和国、党的政治局及其在越南南方中央局和民族解放阵线中的代表,“根据他们南方同胞精神上的细微差别进行微妙的协调,并以非凡的艺术技巧利用这些差别”。

五、越南抗美救国战争的胜利是与世界各国人民的深切同情和巨大支持分不开的

******在《论人民民主****》一文中说道:“在帝国主义存在的时代,任何国家的真正的人民革命,如果没有国际革命力量在各种不同方式上的援助,要取得自己的胜利是不可能的。胜利了,要巩固,也是不可能的。”越南抗美救国战争的胜利再一次证实了这一论述。

越南的抗美救国事业,得到了国际上的大力援助。中苏等社会主义国家、第三世界国家和包括美国在内的热爱和平的各国人民为越南抗美救国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

七亿中国人民是越南人民的坚强后盾,辽阔的中国领土是越南人民的可靠后方。为援助越南抗战,从1965年6月至1973年8月,中国共向越南派出防空、工程、铁路、后勤保障及海军扫雷部队32万余人,用鲜血和生命保卫越南的领空和交通运输线,数以千计的中国优秀儿女为抗美援越战争光荣捐躯。与此同时,从1956年起,共援助越军各型飞机187架(其中战斗机145架),各型艇船148艘(其中作战艇70艘),坦克500余辆,火炮3.7万余门,火箭筒3.6万余具,枪216万余支(挺),枪炮弹12.8亿余发,“红旗”2号地空导弹180枚,各型雷达290部,汽车1.6万辆;援建机场、枪弹厂、武器修理厂等军工项目13个。此外,从1953年至1977年,中国还为越军培训各类人员六千余名。因此,中国人民为越南打败美国和解放南方做出了巨大贡献。

越、老、柬三国领土毗连,在历史上有过相同的遭遇。三国人民和革命武装力量在反对共同敌人美帝国主义的斗争中,互相支持,并肩战斗,多次粉碎美伪军的攻势;老、柬为越军提供战略运输通道和庇护,成为战胜美国侵略者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当局发动的侵略战争中,美国人民曾经多次掀起大规模的反战运动,搞得美国总统焦头烂额。这必然加快了美国的撤军步伐,使其早日结束战争。

六、抓住千载难逢的有利时机去夺取胜利

《巴黎协定》签订后,由于美军及其仆从军陆续撤出南越,敌友之间力量的对比转为不利于伪军,越南军民具备了打垮伪政权,解放南方,夺取抗美救国战争全面胜利的十分有利的时机。越党抓住了这个有利时机。

1974一年9月30日至10月8日,越南劳动党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定下解放南方的决心,并通过了1975—1976年内解放整个南方的方案,并审定了1975年战略作战计划,选择战略地位重要而伪军力量薄弱的西原为1975年的主攻方向,以将南越伪军部署拦腰截断,达到战略分割。1974年12月至1975年1月8日,越党政治局召开扩大会议补充和完善彻底解放南方的战略计划。在1975年至1976年的基本战略计划外,还拟定了第二套方案和一项极其重要的行动方针,即时机一旦出现(1975年年初或年底),则迅速于1975年内解放南方。接着,1月9日越党中央军委常委会讨论1975年春季军事任务,即实施战略作战计划的第一步。中央军委确定1974年至1975年旱季中,主要进攻方向为西原南部。决定性的目标为邦美蜀市。

上述的战略决战计划是越党政治局和中央军委对形势的正确判断后作出的。1974年9月底10月初政治局会议认为:“美国不仅要削减对伪政权的援助,而且也不可能再次插足南方战争,即便其横加干涉亦将无法挽救西贡伪政权行将覆灭的命运。”政治局会议还认为,自1974年年初以来越军的战略准备工作已取得巨大成果,已牢牢掌握了战略主动权,在机动主力部队方面已占有绝对优势,……在南方夺取彻底胜利的战略时机已经成熟。在1974年年底1975年年初,越党政治局扩大会议期间,即1975年1月6日,南越解放军完全彻底地消灭了福隆守敌,使全省获得了解放。这一胜利标志着人民武装作战能力的提高和敌军战斗力的进一步衰弱,标志着人民军的攻坚战术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这就更坚定了越党中央政治局和中央军委的战略决心。

1975年1月8日,黎笋在政治局扩大会议上做总结。他说:“由于我们的进攻及伪政权自身的原因,它在军事、政治、经济各方面都在走下坡路。”“美国的情况如何?它遭到了惨败,全球战略的失败。由于介入越南,美国力量削弱了,处境很危险。如果美国卷土重来,将会落得两手空空,失去一切。即使如此,我们还得提防。美国可能有限度地使用海、空军力量。如果我们不狠狠打,不迅速打,而把战争拖下去,那么,美国将会在某种程度上介入,挽救伪政权遭彻底失败。”但是,有一点应该肯定,无论美国怎样介入,我们还是决心打,决心解放南方,统一祖国。我们需要自由、独立和统一。

为了实施越党中央政治局和中央军委“解放南方的两年计划”,越军重点在九龙江平原和南部东区战场发起1974年至1975年旱季攻势,以为下阶段作战打下基础。1".974年年底至1975年年初,仅两个月,北方征兵5.7万人,并加紧进行训练以输入战场。在战略运输线上,上千辆汽车昼夜不停地向前线运送兵员和作战物资。一旦时机成熟就抓住不放,发动总攻击、总起义,夺取最后胜利。这就是越南军民解放南方的宝贵经验之一。

七、越党承认在1968年发动的攻势中和1973年为履行巴黎协定的对敌斗争中犯有“错误”

首先要说明的是,1969年9月2日胡志明主席逝世,享年79岁。在******垂暮之年,病魔缠身;逝世后由当时任党的第一书记的黎笋掌握领导权。实际上,上述的错误是黎笋主观意志论在军事上的表现。

越南南方共和时革命政府司法部长张如磉认为:“1968年春季和夏季一系列有关的攻势对民族解放阵线的游击队和北方的主力部队造成了预料不到的巨大伤亡。但是这些行动也引起了美国舆论界日益不满的情绪。3月31日,也就是春季攻势之后的两个月,争夺溪山的战斗正在进行的时候,美国约翰逊总统宣布不参加竞选连任总统。我们认为,毫无疑问,这在很大程度上是我们坚持不懈的军事行动所激起的美国国内压力造成的。……在约翰逊退出竞选之后一个半月,巴黎举行了正式谈判。”

1968年3月,南方各战场对1968年春季总攻击进行了总结。南方中央分局和第五区委认为,这次总攻击存在的问题及缺点是:“因时间仓促,又要绝对保密,所以在物资上、精神上和打法上都没有进行充分的准备。我们对形势的估计,尤其是对城市群众力量的估计犯了主观主义错误,低估了敌人的反应能力,目标定得过高,军事攻击计划草率,组织实施不够严谨,各种力量、各战场之间的协同作战,军事进攻与民众起义的配合不够默契。各部队出师士气很高,但由于思想上存在片面性,只考虑胜利,而缺乏对付困难的准备。因此,当战斗出现不利情况、兵力受损时就产生****、悲观和动摇的思想。”

越军此次攻势极大地震撼了美伪,迫使美改变其战略,限制在越南的军事行动,同意恢复巴黎会谈。但未能达到带动全民起义、夺占部分城镇、大量歼灭敌人有生力量的目的,并使力量严重消耗。据美国军方估计,越军阵亡者达3.2万人,被俘者5.8万人,而美军和西贡政府军只损失了3000人。据美国军援司令部估计,春节攻势期间平民死伤3.5万人,新增难民近100万。

据越军史记载,1968年新春总攻击和总奋起之前,敌人在南方的兵力为:美军48.6万人,附属国军队5.78万人,伪军65万人,总共119·5人。1966年年底在南方的敌友力量对比:总兵员(包括游击队)为88.9万人:37.6万人(2.36:1);主力军为58.2万人:15·1万人(5·8:1)。在一年后的1968年年初,敌友之间的力量对比还不可能达到平衡的水平。在这样的情况下,越党中央政治局决定在一年之内发动三次全南方的攻击,并且包括敌人军政首脑机关所在地。显然犯有“不能准确分析力量对比、对敌估计不足等”,错误。

另一个主观意志决定政策的表现是,《巴黎协定》签订后,曲于美军及其仆从军的撤走,在战场上敌友之间力量的对比发生变化,转为对越方有利。但是,美伪方面从不尊重协定,他们进行扫荡和蚕食,妄图消灭南方解放军和革命者。而这时黎笋却主张在1973年头几个月不要武装斗争,只采用政治斗争和搞兵运的形式,以达到民族和解。结果,使敌人在某些战场上赢得了主动权。敌人在南方八区4号公路南北,广沱省、广南省三圻县以北,广义省平山、山靖、慕德各县东面,以及平定省怀仁、富美等地蚕食和占领了南越军民在1972年解放的许多地区。到1973年年中,敌人还蚕食了一些老解放区。

南方中央局和地方军委看到了南方人民面临的这一危机,不同意从第一线把部队后撤,而是下令就地巩固和整顿部队,保持三个地区犬牙交错的形势,并积极地把这个意见报回中央。1974年12月18日,黎德寿在有南方各战场代表参加的政治局扩大会议上表示:“从签订《巴黎协定》到现在,我们对敌人的估计偏高,对自己的估计偏低……现在通过实践,说明我比敌强。”

以上事实说明,《巴黎协定》签订后,黎笋在制定政策方面存在从主观愿望出发,不符合实际情况的做法。

总之,越南抗美救国战争取得的辉煌胜利是同胡志明主席的指导思想、越南劳动党中央的集体智慧、越南军民充分发挥人民战争的威力和包括中国在内的国际上的巨大援助分不开的。尽管在抗美救国战争中出现过这样或那样的错误,那也是不可避免的。因为战争过程中常常出现新的情况,任何人都不可能全面认识,只有边干边总结。可贵的是,越党通过自己的批评和自我批评,纠正了错误,并赢得了抗战和统一祖国的最后胜利。

作者张训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