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统一之路与分裂之痛
3785800000014

第14章 国家的统一与分裂初探(13)

德国联盟的胜利为西德兼并东德创造了必不可少的先决条件,但使德国统一成为不可逆转的事实的,还是1990年7月1日生效的两德货币、经济和社会联盟。按照两德货币联盟的规定,西德从7月1日起要向东德的约九百万就业者和两百多万领养老金的人发放工资和养老金,还要向东德一千六百多万公民按1:1的比价将他们所拥有的东马克兑换成西马克,这需要一笔多么巨大的资金。在劝说苏联改变统一后的德国不能留在北约的立场时,若无大量金钱做润滑剂,恐怕也难以如愿以偿。政治分析家普遍认为,120亿马克的无偿赠款以及30亿马克为期五年的无息贷款,都在关键时刻发挥了关键作用。

德国以和平方式重新实现了国家的统一,为后世提供了许多宝贵经验和启示。在和平与发展已成为时代潮流的今天,认真总结和研究德国的经验,仍然是学者们一项重要而光荣的任务。

作者南菁第三章越南是如何实现南北统一的

越南位于亚洲大陆东南部,也就是印度支那半岛的东部,北与中国接壤,西和老挝、柬埔寨为邻,东、南濒临南海。地处从太平洋到印度洋的交通要道上。因此,它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历史上这里曾是殖民国家争夺的要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尤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到苏联、东欧剧变之前的四十余年间,以美国和苏联为中心,世界形成了“两极”的战略格局,构成“两极”长期对峙、对抗的“冷战”局面。越南所在的印度支那地区,成为当代世界各种矛盾的交点地区之一,也是国际斗争最激烈的地区之一。因此,这里曾经多次发生战争、重要国际事件,成为举世关注的焦点。

二战后,具有反侵略光荣传统的越南人民,在印度支那共产党(即越南共产党前身)和越盟阵线的领导下,经过游击战争,于1945年8月革命成功,成立了越南民主共和国。但是,法国殖民主义者不甘心失败,卷土重来,妄图扼杀新生的共和国,并于1945年9月侵入越南南部。越南人民在印度支那共产党和胡志明主席领导下奋起抗战,1954.年5月的奠边府大捷给予法国侵略者以决定性打击,从根本上扭转了战局。同年7月,迫使对方在日内瓦会议协议上签字,解放了越南北方半壁河山。

然而,日内瓦会议协议墨迹未干美国就把它撕毁了。为取代法国在越南的地位,美国从1955年开始在南越扶植亲美反共政权,一、把越南南方变成其新型殖民地。1961年,美国对南越发动不宣而战的“特种战争”;1964年8月制造“北部湾事件”,次年对越南北方进行大规模轰炸,并大量增兵南越,将侵略战争升级为“局部战争”,其战略是“南打北炸”。侵越美军人数最多时高达55万,加上仆从军和南越伪军共达一百多万人。1969年初,美国新任总统尼克松宣布从越南撤军,让西贡政权军队接替其任务。从此,开始“战争越南化”阶段。越南人民经过艰苦英勇的斗争,迫使美国和南越伪政权于1973年1月签订了关于越南问题的巴黎协定,美国军队从南越撤军。为了完成国家统一大业,越南军民继续英勇奋战,经过1975年春季大捷,于5月初解放南方领土。

南方解放后,1976年4月越南举行****,产生统一国会。同年6月底7月初,召开的越南统一国会第一次会议宣布,南北实现统一,将国名改为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

继朝鲜战争之后,美国发动的越南战争,历经三任总统,历时十余载。据美方统计,越南战争耗资至少1650亿美元,是美国侵略战争史上最长、损失最大的一次战争。那么,越南人民是怎样打败美国的?又是怎样摧毁南越伪政权的?越南人民能够实现南北统一大业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对后人又有何启示7

)第一节越南民主共和国诞生

公元968年,越南成为独立的封建国家。1884年沦为法国保护国。在殖民主义制度下,长期遭受资本主义剥削和封建压迫,使越南社会深深陷入落后之中,人民生活贫困。从此,越南变为法国资产阶级的廉价劳动力和资源掠夺之地,税收和发放高利贷之地,低价买进农产品和高价出售工业品之地及外商独权之地。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法国达拉第政府一参战,就立即残酷镇压法国共产党。随后,法国殖民当局在越南解散民主组织、封闭进步报社。同时,他们还强化镇压机器,增设密探和警察局,设立乡村警察和城市保安兵。

1940年6月法国政府向德国投降,这激起了日本侵占印支的野心。同年9月22日,日军从中国广西侵入越南北部,法军溃败,法驻印支总督戴古投降日军。从此,越南人民受到法、日帝国主义的双重压迫。日本人强迫农民拔掉稻子改种黄麻、蓖麻为战争服务。日、法疯狂地搜刮农民的稻谷去养活他们的军队和运回国内,结果造成1945年的饥荒,饿死两百多万越南人。

越南社会在1945年8月革命前已形成多种阶级,其中农民占人口的90%,所有田地只占土地的30%;地主阶级占农村农户数的5%,却占有土地50%。此外,还有殖民地主和教会地主。资产阶级中有三个成分:民族资产阶级、买办资产阶级和殖民资产阶级。工人阶级已形成和发展。小资产阶级和知识分子阶层在城市也形成和发展。

越南社会在八月革命前存在的两个基本矛盾是:越南民族与法、日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广大农民阶级与地主阶级之间的矛盾。因此,印度支那共产党分析越南民族民主革命的两个战略任务是反帝反封建,其中反帝为第一任务。

法、日殖民当局对越南实行的****和残酷掠夺,激起了该国人民的强烈反抗。

北山起义。日军1940年9月22日从中国广西侵入越南北部,法军溃败。当法军经谅山省北山县退往太原的时候,北山人民在印度支那共产党领导下,于9月27日举行起义,夺取法军武器。当起义正继续进行的时候,法、日互相妥协,使法国殖民者有条件镇压起义。起义虽然失败了,但保存了一支队伍,后来发展成为越南救国军。北山起义在越南产生了很大影响,它标志着越南人民武装起义夺取政权的新时期的开始。

南圻起义。1940年7月,泰、法战争爆发,法国殖民当局在南圻抓捕大批越南壮丁,准备送往柬、泰边界战场。社会各阶层人士纷纷反战。印度支那共产党南圻圻委提出“把泰、法战争变成革命内战”,决定1940年11月22日夜里和23日清晨发动武装起义。同年11月,印支共产党中央举行第七次会议,会议认为日本法西斯的侵入和法国殖民者的投降使印度支那各民族处于“一脖双枷”的境地;认定新形势下法、日帝国主义是越南革命的主要敌人,决定把印度支那反帝统一阵线改为印度支那反对法、日法西斯民族统一阵线。会议听取了南部形势的报告,认为当时主客观条件不成熟,主张暂缓起义。但是南部党组织接到中央指示时,起义令已下达各地,无法更改。1940年11月23日,南圻起义爆发。

都良起义。南圻起义的烈火还没有熄灭,1941年1月13日驻扎在中圻都良的法军越籍士兵在队长阮文恭指挥下举行起义。当日夜里,起义部队占领都良兵营、邮电局和商政局。而后又准备进军省会荣市,因意外发出枪声,惊动当局,起义行动失败。

上述北圻的北山、南圻起义和中圻都良的兵变虽然先后遭到失败,但是显示了越南人民要求民族独立的坚强意志,同时也是全国武装斗争、准备建立革命政权的信号。

当国内外日益紧张的形势要求越党必须加强领导的时候,胡志明1941年2月从中国广西回国直接领导革命运动。5月10~19日,印支共产党中央第八次会议在高平省河广县北坡召开,胡志明以共产国际代表的资格主持了会议。会议决定:“促进起义的准备工作,把它看成是现阶段我们党和我们人民的中心任务,进行游击根据区建设,加强各武装和半武装组织的领导。”为了团结更广泛的力量反对法、日及其走狗,会议决定把原印度支那反对法、日法西斯民族统一战线改名为越南独立同盟(简称越盟)。会议健全了**********的组织。与会同志建议胡志明担任党的总书记,但他坚决推辞,并建议让一直在国内领导党的工作的长征担任党的总书记。最后会议选举长征为党的总书记。中央会议召开后,于同年5月19日正式成立越盟阵线。6月6日,胡志明撰写《致越南同胞号召书》。此后,印支共产党中央第八次会议决议、越盟章程和胡志明号召书传遍越南南北各地,全国掀起了群众性的救国运动。

在日本侵入东南亚各国后,印度支那共产党和越盟总部决定逐步开展武装斗争,建立根据地,为夺取全国政权准备条件。由胡志明1941年2月回国后不久建立的高平根据地,越盟运动得到迅速、广泛的发展。1942年,越盟组织从高平扩大到谅山、北太两省,成立了高、北谅联省临时委员会,普遍建立了自卫队。北山游击队在艰苦的游击战争中坚持下来,发展成为拥有三个中队的救国军,活跃在北山——武崖地区。到1943年又在太原和宣光两省建立了广泛的基础。1944年12月22日,根据胡志明的指示,在高平根据地组成了越南解放军宣传队,由武元担任总指挥。越北根据地的不断扩大和游击战争的发展,极大鼓舞和推动了全国革命运动向前发展。1943年到1944年,越南农民抗税抗粮,反对抓丁拉夫的斗争,工人要求增加工资的罢工运动时常发生。越盟在工农大众、学生、知识分子和其他阶层人士中的影响不断扩大。在全国各地,尤其是北方各省,越盟组织广泛建立起来。

1942年年底和1943年年初,二战进入了转折阶段,以戴高乐为首的法国抗战政府派遣人员潜入越南活动。依据戴高乐的密令,驻印支法军总司令莫登以退休为名辞去职务,秘密组织抗日活动。法国企图在日军溃败时重返印支,恢复其在该地区的统治。与此同时,日本越来越加紧排挤法国。因此,在印度支那,日、法之间的矛盾加剧。为了保住印支这一战略要地,消除后患,1945年3月9日,日军发动军事政变,迅速解除印支法军武装。随后日本策划一场“越南独立”的闹剧。3月10日,它扶植越南末代皇帝保大和亲日派首领陈重金组织傀儡政权:宣布越南以及柬、老脱离法国独立。从此,越南和印支其他两国变成了日本独占的殖民地。

在新的形势下,印度支那共产党于1945年3月,在北宁省慈山县亭榜乡举行中央常委扩大会议,通过了关于《日法火并和我们的行动》的重要指示,及时提出以“打倒日本法西斯”的口号代替过去的“打倒日、法”的口号,“成立人民革命政权”。党中央决定必须改变一切宣传、组织和斗争形式,以做好起义前的准备工作。

日本取代法国在印支的地位后,实行更为野蛮的经济掠夺政策,加剧了越南人民与日本占领者的********。在城市中,越盟大力开展宣传抗日锄奸活动,打击了亲日派气焰,中间派日益倾向革命。中部各地,特别是广义省的抗日运动蓬勃发展。被关押在广义省巴德“安置营”的******获得日军发动政变的消息后,与当地人民和有觉悟的士兵于1945年3月10日夜里举行起义,占领据点,夺取敌人的武器,组成一支脱产的人民武装。在南部,3月9日日、法火并后,一个公开的群众组织——前锋青年团在西贡——堤岸和南部各省出现。成立之初它是日本企图利用越南对付盟国军队的御用组织,但是印度支那共产党把它引导到支持越盟救国道路上来,在后来8月的总起义中发挥了很大作用。

1945年4月16日,越盟总部发出组织各级民族解放委员会的指示。同月,由党中央总书记长征在北江省的协和召开北圻革命军事会议,决定将越南救国军和解放军宣传队统一成越南解放军,并决定在全国建立七个战区。5月15日,正式组成统一的越南解放军,成立由武元甲、陈登宁、朱文晋等组成的解放军司令部。5月初,胡志明从高平迁到靠近平原的河宣省新潮,以指导全国的革命运动和准备党的全国干部会议和国民大会。在越北抗日根据地迅速扩大并联在一起的情况下,根据胡志明的指示,6月4日,高平、谅山、北圻、太原、宣光和河江六省统一起来,成为解放区,成立全区性政权,并实施越盟提出的十项政策:①消灭日本武装力量,铲除越奸,惩治流氓;②没收侵略者和越奸的财产,归全民所有或分给穷苦人;③实现****和其他民主自由权;④武装群众,动员人民拥护游击队和参加解放军抗日;⑤组织开荒,鼓励生产,实现解放区的经济自足;⑥规定劳动时间,实行社会保险法,救济灾民;⑦重分乡田,减租减息,缓付债务;⑧废除苛税和徭役制度,准备制订合理的累进税;⑨扫除文盲,对人民进行军事训练和政治常识教育;⑩实行民族平等、男女平等。

解放区的成立,使一百多万各族人民开始享受到革命带来的新生活。解放区是“新越南诞生……北部一部分地区实际上已置于革命政权的领导下”的局面。

1945年6~7月份,越南解放军多次打退日军对解放区的扫荡,越北解放区得到巩固,并成为全国总起义的根据地。与此同时,各地农村游击队的斗争与城市各阶层人民的爱国运动迅猛发展;一些乡长、里长、知县与知府,甚至个别省长也向越盟靠拢,保证随时交权;伪保安部队军心动摇,有的地方保安兵倒戈投向越盟。总之,敌伪政权濒于瘫痪状态,陈重金傀儡政府及亲Et派在群众中陷于孤立,而越盟的威望日益提高。整个越南出现了革命政权与日伪反动政权对峙的局面。越南全国总起义的条件日趋成熟。

1945年二战进入结束阶段。当年5月8日德国宣布无条件投降。印支共产党获悉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这为越南人民举行总起义创造了十分有利的客观条件。越南人民在印支共产党和越盟的领导下,抓住了这个千载难逢的时机,举行了8月全国总起义,并取得成功,建立了越南民主共和国。

1945年8月13—15日,印度支那共产党在新潮召开了全国代表会议。会议分析了国内外的有利形势后认定,“争取夺取政权的最好时机已经到来。情势非常紧急。一切工作都必须遵循集中、统一、及时三原则”。会议还决定由长征、武元甲、陈登宁、黎清毅和朱文晋组成全国起义委员会。13日夜,起义委员会发布了第一号军令,下令举行总起义。会议除了决定总起义的主要问题外,还 决定了在夺取政权后的内外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