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关于“两脚羊”的故事
3785200000044

第44章 另一种的农村试验

现在一谈起解放前的农村改良的试验,就是晏阳初的定县和梁漱溟的邹县,其实,除了这两位大名人之外,还有别的一些人也做了类似的努力,比如段绳武。此公原是直系军阀的一员悍将,当年我修军阀史的时候,这个名字就老冒出来,最大的时候做过孙传芳的军长。孙倒台以后,他还做过国民政府的师长,后来弃官不做,但没有像他主公那样去吃斋念佛,而是举家迁到绥远(今内蒙)的五原(1931年),立誓开发西北,创办屯垦合作社。从此以后,五原的荒地上多出了一个新设的乡--河北乡。段绳武将所有的家产和精力全投了进去,招徕流民,开荒建村,所有的村民一律准军队式管理,每日集体出工,出操,开始还在集体食堂吃饭,后来才改为各家起伙,每村均建有军事工事,村民要进行军事训练。比较有意思的是,新村早晨有朝会,由段本人或者村干部进行“精神讲话”,讲的不是开发西北和爱国的大道理,就是自省自强的圣人格言。作为河北人的段不知怎么特别地崇拜武训,村里的礼堂都被命名为“武训纪念堂”,村里的重大活动都在武训纪念堂进行。跟大知识分子的农村改良试验一样,段非常重视教育,每村都建有学校,工作之余,男女老少都要进学校上课。虽然学校的桌椅都是土做的,但教员(由村干部兼)可有不少大学生。另外,跟所有的边地垦荒一样,新村男女比例失调,于是段利用他的老关系,从北平送来一些救济院的青年女子,自愿与村民搭配,然后举行大概是中国最早的集体婚礼--男女着新衣,手捧豌豆花,一双双步入礼堂,对孙中山像和主婚的段三鞠躬,然后各入洞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