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关于“两脚羊”的故事
3785200000041

第41章 洋人“行乐图”

在中国传统的国画里,行乐图是其中的一类,画的无非是帝王或者贵族宴饷游乐的场景。大概是那些饱食终日的人们想要画师将他们奢华的生活记录下来,骄人骄世,好让后人看了妒火中烧,酸水直冒。没想到,照相术发明后,在中国得意的洋人们也有了自己的“行乐图”,吃喝玩乐,然后立存此照,同样是骄人骄世。我看过洋人搂着中国妓女的照片,也看过洋人吃中国宴席的照片,这回又发现了一幅洋人喝酒玩牌的照片。

照片的年代不甚清楚,但估计是在1901年到1904年之间,因为左边那个洋人手中的英文报纸THE CHINA TIMES,是1901年在北京创刊的(第二年即移至天津租界),在上个世纪最初几年在北方的外国人中十分流行,曾经一度用七种文字刊行,中国名字叫做《益闻西报》,由当时在华颇有点名气的英国记者高文做主笔。报纸办到1904年日俄战争爆发,由于发表了倾向俄国人的文字,跟日本人闹出了纠纷,从此走了下坡路。而照片上报纸的版式,也像是THE CHINA TIMES盛时的样子。

在那个时代,挟八国联军战胜之威,在中国的洋人最神气。照片上的三个洋人,个个器宇轩昂,举手投足都透着“主人”的气度。只是其中的两个一身戎装,不知原本就是军人呢,还是鉴于刚刚平息的义和团事件,从而“时刻准备着”?抑或干脆就是一副军事占领的姿态?

砖墙和玻璃窗说明地点在一所专为洋人建的住宅前,而建筑的粗糙和同样粗糙的中式家具,说明这房子可能只是出于某种用途而临时修建的,说不定这几位就是当地的军事占领者。别致的自鸣钟和正在斟上的洋酒(不知是白兰地还是威士忌)则显示了居住者的身份。两位侍童,一个已经洋装穿在身,而且没了辫子,估计被洋人同化已久,很可能是教民家庭出来的,由于跟洋人混的时间比较长,对照相的事也见得多了,所以一副满不在乎的神情。而另一个正在服务的侍童则依然长衫、裹腿加辫子,在洋人圈里坚持着中国人的本色,不过可能难免受气,故而一脸愁苦中夹杂着无奈,可能还有一点对照相的好奇,也许,在整个照片中,这个孩子的表情是最值得玩味的。

读报、喝酒、打扑克,应该是那个时代洋人最普通的消闲之举,可不知怎么,却让我怎么看怎么不顺眼。也许,是照片上洋人那种征服者的神态令我感到不舒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