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办处牙雕从雕琢技艺上来说,它是广州、苏州、南京、北京等地牙雕风格不断融合后的产物,集雅而出,臻于完美。然而,这就像一个人,太完美了也就失去了个性。因此,从严格的意义上讲,它并不能称为一种牙雕流派。既欠匠心独运,又何以轻谈新派别流溢?但是,造办处牙雕作品的精巧、秀雅,无与伦比;它的造型、图纹所呈现的封建帝王气派,也是地方流派作品不敢贸然造次的。例如花卉香薰炉、“皇太后腰牌”,业内人士一看即知,此非造办处作品而莫属。造办处牙雕作品是一种客观存在,也是中国工艺美术史上的一个很特殊的现象,自有它的地位和价值。
造办处牙雕,乾隆年间是它的创作高峰期。清代后期,日渐式微,至道光、咸丰朝,因国势衰落而一蹶不振。英、法联军人侵后,经费奇缺,无法生产而被迫停顿,历时一百余年的造办处牙雕馆就此消失。
五、物中有情、景中套景的上海牙雕
上海牙雕发展的基础是苏州牙雕。
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中国封建社会走向穷途末路,苏州、扬州一带经济凋敝,而作为海上贸易重要港口的上海,半殖民地的资本主义经济畸形发展,这样就导致苏州、扬州一带的竹木牙雕匠师,纷纷背井离乡,涌入上海等沿海大城市中,从而促进了那里传统工艺美术的发展。清末,上海牙雕的代表人物于颐,就是当年从扬州迁居来的。
于硕,字啸轩、筱仙。江都(今扬州市)人,工书画,善雕刻,能在仅宽三分的象牙骨上刻行楷三四十行,细如蝇须,非显微镜不能晰。于硕雕刻的一件插屏,方三寸,也竟然刻着《离骚》全文。笔者曾见过于硕作品多种,其微刻的书法细愈毫发,然提按轻重均不离法度,堪称近代象牙微雕之鼻祖。1995年秋季,北京某拍卖公司曾展出过一件于硕的象牙微雕,约5×14厘米,象牙板上刻群仙祝寿图,镶嵌在一乌木的小插屏上,当时的拍卖估价,就达人民币10万元。
上海牙雕的主要品种,有镂雕细花、皮雕和圆雕人物三类,以镂雕细花(俗称“螺蛳壳里做道场”)最具特色,比如:雕一只蚌壳,口半张,其口中雕有重峦叠嶂,山中有盘旋小道,时而山穷水尽,时而柳暗花明,山中还有樵夫、农舍等等,真可谓“别有洞天”。镂雕细花的造型品种有船、灯、花卉、瓜果、山景、蚌景、鱼景、蟹景等景物,其中以鱼景最为奇特。它以鱼、鸟、藕节等做外形,内景和外景往往都融为一体,显得别致而又情趣盎然。如上海牙雕作品中的“花果山水帘洞蚌景”,表现孙悟空反出天宫,回归花果山的场面:欢跃的群猴,飘扬的旗幡,衬托出凝目而视、伫立沉思的孙大圣。情景十分融合,因而它的故事性也很突出,充分反映出上海牙雕的一大特色。这件作品还充分利用象牙质地的细腻和柔韧,使参差的山景和平滑光洁的蚌壳形成了强烈的对比,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
上海牙雕的人物雕刻也颇具特色。一方面,它在佛道人物的塑造上,擅长于以夸张的手法求得形神的统一。另一方面,它又善于运用民间雕塑所擅长的手法,塑造出平易近人的形象,而博得人们的喜爱。例如,至今还广泛流传于城乡的牙雕“八仙”,脸相和神态都带有几分人间的烟火气;仕女的面相多瓜子脸大眼睛、也惹人喜爱,尽管古装打扮,却是摩登女郎。仕女面部开相较小,而发髻较大,与北京牙雕仕女有明显的区别。
新中国成立后,上海的牙雕业有较大的发展,成为全国四大著名牙雕地区之一。20世纪下半叶以来,牙雕艺人的创造性充分发挥,还新出了不少有影响的作品,并且能用整个牙尖部分,或纵向,或横向,娴熟地雕琢出场面开阔或气势比较大的作品,如反映“十年内乱”中突出事件的作品《“造反有理”》,集圆雕、浮雕、深雕、镂空雕、细刻于一体,群体人物形象动态感强烈,故事性十分突出。
这一时期,上海的象牙细刻也有长足进步,其代表人物为上海工艺美术研究所的特级工艺美术大师薛佛影先生。薛老精书法,画学丰子恺。他的象牙细刻蜚声中外,作品曾赠送******、******、朱德、******等党和国家领导人。70年代,他的新作《端午赛龙船》也名闻遐迩。
六、浑厚高雅的南京仿古牙雕
南京牙雕以浑厚高雅的仿古格调著称于世。作品色泽的古色古香,“裂纹”的斑斑驳驳,总让人感到沧古辽远。
现代的南京牙雕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初,且多以历史故事和民间传说为题材。它的构图以一组或数组人物和走兽为主,配以典型的环境,组合成一幅完整的画面,主宾分明,层次清晰。小件作品取材广泛,有人物、动物、花果、炉鼎等,其中尤以仿古马最为突出。马的造型富有唐三彩马和昭陵六骏的神韵。人物形象生动地表现唐代汉族和少数民族的个性特征。作品生气勃勃,洋溢着唐代汉民族与各兄弟民族以及各国人民之间的和睦友好的感情。
除了上述6个重要艺术流派之外,近半个世纪以来,福建、浙江、天津等地区的牙雕也正在崛起,因而引起广大收藏爱好者的关注。福建牙雕近来在上海、北京、天津等大城市的牙雕类艺术品收藏市场上担当主角,北京、上海、广东等地传统牙雕作品的市场占有率,反倒不如它。说原因,也很简单:首先,福州沿海的象牙原料采购,比其他地区来得方便,价格亦偏低;其次,福建沿海作为我国牙雕的主要产区,基础深厚,工价平稳,作品成型后的总成本比其他地区也低一些;第三,福州还是历史悠久的寿山石雕、黄杨木雕、龙眼木雕、疤疥木雕的发祥地,其牙雕风格与当地各类雕刻一脉相承。并且,擅长于夸张手法的运用,人物的头部和手、脚特别大,刻意的渲染,反而给人以深刻的印象。福建牙雕中的人物,以寿星、观音、罗汉、弥勒、刘海等最为突出。寿星高额长眉;弥勒袒胸凸肚,手携布袋,笑容可掬,衣饰的线条都流畅飘逸,因此深受人们的欢迎。福建牙雕刻工虽精细,但惜料如金,该舍去的地方不舍去,繁复哕嗦,有时反显得主题不突出。同时,不能尽脱象牙弯曲的形状。比之上述地区牙雕艺术来说,就相形见绌了。近20年来,浙江南部的乐清县也有牙雕作品问世。乐清原以黄杨木雕著名,有些商人嫌黄杨木的价低,于是,以象牙替代,因此,它的牙雕完全是黄杨木雕的翻版,有浓重的浙江木刻和青田石刻气息。刀工的力度,磨工的精细等,也均有不及之处。天津的仿古小件牙雕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适应民间收藏热而诞生的,其主要仿制的对象是清代中期的造办处牙雕。由于天津与北京地域邻近,都有深厚的牙雕基础,同时,市场经济也激活了天津牙雕艺人的热情,所以,在仿古牙雕的造型、款式、工艺、图案、做旧。上色等制作上,他们都精益求精,作品几可乱真,仿古程度,仿古题材的广阔度,已远远超过南京牙雕。
艺术品鉴定
古旧牙雕艺术品的鉴定,先要鉴定其用料的真伪,在这个基础上,再鉴定作品的年代,以及它的做工、艺术风格,分析它的品位和价值等。
一、牙雕用料的真伪鉴别
我们在第二节“牙雕的主要材料”中,对象牙、犀角,已作了详尽的介绍。这里,主要举一些与真象牙、真犀角相像,经常被不法商贩用来坑害、欺骗顾客的材料,作一点分析。
人造象牙
人造象牙是用化学方法合成的有机物,俗称“冲牙”。知道有这种有机化合物,识辨也就不难了。因为人造象牙质量轻,光泽差,无牙纹,并且容易老化、发黄、变脆。有的人造象牙故意做出牙纹,但死板呆滞,呈规律的平行线条,与象牙自然的人宇纹、网状纹不能相比。从形状上来说,象牙必然是月牙形弯曲状,其中,牙尖约整枝象牙三分之一的部分为实心,其余是空心的,这种形状使牙雕的艺术品必然受到材料的限制和约束,而用人造牙制成的工艺品是不会受材料限制的,因此,人造牙可以随心所欲地做成或大、或小、或高、或曲、或直的各种形状。
与象牙相仿的动物牙齿
①鱼牙。海洋里的大鱼的牙齿,如海象、海猪的牙齿,我们通称为鱼牙。鱼牙亦弯曲,但与象牙相比要短得多,最长的也只有一尺(约33厘米),它弯曲的弧度相应的比象牙大得多,呈镰刀形。鱼牙的表皮有一层珐琅质,因此,比象牙稍硬,带脆性,光泽也不及象牙柔和。鱼牙亦有心,呈脑髓状,或杂乱无章。鱼牙没有象牙所特有的人字纹、网状纹,它的大小和形状,也决定了它不可能成为大件雕刻作品,而以小件和拼镶的中件形式出现。
②虬角。赵汝珍在《古玩指南》中提及:“象牙之伪者为海马牙,京市呼为虬角,其价值为三与二之比,但虬角之佳者尚高于劣牙,故伪制并不太多。且象牙牙质细密温润,虬角纹粗而糠,极易分别也。”它的墨绿色泽沉稳,亦无大件制品,一般只是制成短小的筷子、团扇、羽毛扇的扇结、扇柄,以及小形的挂件等,大多系清代晚期和民国时的北方产品,其雕刻当归人北京牙雕系列。其实,虬角制品也是用鱼牙雕制而成的,只不过它是煎色后再施雕刻,颜色可以渗入牙的中心部位,并具有鱼牙和鱼牙雕刻的一般特征。
③兽骨。一般指的是牛骨和骆驼骨。兽骨经过加工、漂白、磨光、上蜡等工序,色也白净,近似象牙。但是,它的含钙量高,量轻、性脆、质松,有细小的黑色棕眼。它无心、无纹,光泽枯槁。由于骨壁较薄的缘故,骨雕产品不能雕成实心的大件和中件产品。
与犀角相仿的兽角
曹明仲《格古要论》中提到的“毛犀”,它的角谓之“鳌犀”,大概是最像犀牛角了。但是,仔细观察,便可辨出其表面虽与山犀一样,有花斑,但它的花斑中没有“粟纹”,它的“纹理似竹”,所以“此非犀也”。至于“毛犀”是什么样子的牲畜,曹明仲未作介绍。有人曾经提出:“毛犀”即现今生长在青藏高原的牦牛。对此,我们不敢妄加断论。读者有兴趣,不妨作进一步的考证。
现今市场上,有人用野牛的角制成仿古犀角器,招摇撞骗,我们不可不防。犀角呈深赭色,旧者多古铜色,其表面凹凸呈起伏状,被称之为“天沟”“地冈”,所以浑厚苍深。野牛角虽然在外表、外形上,酷似犀角,但质薄、量轻,举灯观望,且无犀角所特有的奇妙花纹,即曹明仲所言“粟纹淀花儿好”者,一点也不精彩。
二、象牙艺术品真伪优劣的鉴别
赵汝珍在《古玩指南》一书中提出:“牙以质论,质之佳者即新亦佳,惟作工今不如昔,故牙器仍以旧者为贵。今日可常见之牙器,有笔筒、臂搁、画轴、笔管、人物牙牌、棋子等,种类甚多。牙器虽以作工为贵,惜从来制之者均系匠人,故世只重其器而不名其人焉”。这个观点,实事求是,也符合当今收藏品市场的实际状况。换句话说,对于象牙艺术品真伪的辨别,除了从材料的真假上进行鉴定之外,确实需要在真的器件上,先进一步判断它的真实年份,年份越久者价越高。象牙雕刻在年代上也有做假者,我们不可不辨。然后再鉴定它的艺术风格和做工。
观察象牙本身的颜色和断裂纹
象牙雕刻艺术品的表皮都会老化。年代久了,表面就开始泛黄,再由淡黄逐渐变成姜黄、深黄,直至浅棕色。并且,同一件象牙器上,颜色还往往深浅不一。伴随着色泽的变化,有的器物表面,还会出现一根根短头发丝样的线纹,我们称其为“雀丝”。牙器的年份愈久,雀丝就愈多、愈黑、愈深和愈长,进而就会表现出裂纹。
作伪者做旧,往往是将新的牙雕作品放进自制的烤箱,用红木屑烧成的烟去熏,使之发黄、产生雀丝,并通过对烟的温度的调节,控制色泽的变化和雀丝的多寡。或者采用化学药物与烘烤相结合的方法,达到目的。但是,这样的象牙器物,它的“旧貌”由于是速成的,表皮有色却无光,无包浆,雀丝的裂痕亦不自然,嗅之,有一股烟呛味。
从雕刻品的艺术风格来判别
我们以两尊观音像为例,进行分析:其中一尊为清代初期的艺术品,另一尊则是近代的仿制品。清初的雕刻,衣纹线条简练,有明代牙雕的遗风。由于深浅刀法并用,圆浑而挺拔,衣着线条下垂而坦然,给人以沉稳的感觉。观音的面相端庄,双目微闭,眉低卧,耳垂肩,既有亲善相又有庄严相,且胸微瘪,手指纤长,尤其是左手指的造型,谓之兰花指,显得自然、优美。近代仿制的观音像,衣纹线条繁复,立体感不强,刀法也软弱。刀口虽圆,但口面太宽,面相圆润不够,相面太大,且胸凸、指粗,略感摩登,再说观音手捧的滴水瓶,与明代造型也不吻合,莲花底座的造型线条亦显得生硬。当然,我们还可以从它们的包浆、色泽、雀丝的对比中,进而区别它们的真伪。
注意旧料新雕
所谓“旧料新雕”,就是用旧的牙雕器,改雕成“古代名品”,或旧的牙雕有损坏,取其一部分改头换面,甚至用“龙骨”新做,用来充当古代的牙雕制品。对于这样一类假货,我们可以从材质、工艺两个方面作出鉴定。在工艺上抓住时代的特征和地区风格,对照不同时代和地区的风格来判断它是全真、半真半假,还是全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