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两性边旅行边恋爱
3780900000019

第19章 偏向西土行(8)

这里曾经留下我们唐朝文成公主的大手笔:传说公主进藏的时候,洞察出西藏其实像是一个侧卧的魔女,布达拉宫处于魔女的腹部,而大昭寺正好处在魔女的血脉中心,药王山摩崖石刻是魔女的腰部,罗布林卡寺、哲蚌寺所在处分别为左右两个脚掌,格萨拉康、敏琼贡巴、赤觉林、格日贡巴为四肢的四个关节点。公主秉承汉代佛教的慧根,决意在拉萨建设寺庙镇压住魔女。于是,圣地之中的圣地:大昭寺得以建成。

拉萨以布达拉宫和八角街为中心,从布达拉宫顶上看下来,整个拉萨市都绿树掩映,唯有在八角街一带,经幡飘扬,桑烟缭绕。身穿朱红藏袍的喇嘛和黑蓝相间的藏民穿插而行,就像是蓝宝石群里点缀的红玛瑙,煞是有趣。

在这里,我完全被美丽的景色吸引住了,边走边看,没有发现脚下很滑。

一个不小心,就滑了一跤,五体投地地扑倒在地。璐璐吓了一跳,大叫着“宝宝”,赶紧跑过来扶起我。

我正疼得龇牙咧嘴,脑中闪过一个人摔跤的图片:李湘!我忍着疼,对璐璐说:“我摔得跟李湘像不像?”璐璐原来以为我会喊疼的,没想蹦出来这么一句话,他马上没良心地停止了啧啧声,小声地笑了起来。

来到这里的外地人,带着各种各样复杂的心情看着这座城市,只有藏民们安之若鹜,宁静得仿佛可有可无,让所有躁动的生存变得有些莽撞。他们的布达拉宫、他们的大昭寺,这些都是属于藏民的心灵领地,外地来这里的人们,只能看上一眼,然后退回到自己的场地:茶馆、旅馆——同心灵现实所展示的一样,寓居在此。

拉萨的夜晚是宁静的,来的第一个晚上,我们几个人住在拉萨的旅馆里,六个人一个房间,由于天气寒冷,我们紧紧地关着窗子。到了半夜,我感觉呼吸困难,就醒来了,我还以为自己做恶梦呢,回头发现璐璐也瞪着眼镜看天花板。

我们小声交流几句,才知道各自的感觉是一样的。最后我们得出结论:

高原氧气不足。我们六个人一个房间,还窗门紧闭,不窒息才怪。璐璐搂着衣服爬到窗边上,把窗口打开一道缝隙,我们才好受一点。

第二天醒来,我和璐璐都还活着,没给闷死。

白天,我们不想排队买票,刚好遇到的一位最杰出的逃客。他是位老驴友,三十岁上下,身形高大,皮肤晒得黝黑。老驴一路跟着我们侃大山,没有想到一到门票口,他就紧走几步甩掉我们,径直走向景区大门口,还装着不认识我们似的,就这么大摇大摆地进去了。看得我们这些新手目瞪口呆,请教诀窍,才知道,这一路上很多藏民看着他的长相,都误认是族人。用他的长相逃门票,这一路屡试不爽,我们遇到他用这招的时候,他已经炉火纯青了。

他还手把手教我们,去布达拉宫,不要走有表明“入口在此方向”的路,从另外一条路上走就可以节约上百元。去大昭寺可以在早上七点前,可以预先买好哈达和酥油灯,打扮得像个当地人,跟随早上朝拜的人流从左门进入。色拉寺的门口左边有一个巷子,一直顺着巷子朝里沿着围墙走,大约要走20分钟,可以看见一大片古树,接着顺墙根走会有一道后门,这就是僧人的睡房,穿过房子从台阶走下来就可以了。到哲蚌寺,应该到面对门口的右边翻过一座山,到一条公路,一直走就可以进入哲蚌寺,在山脊梁上可以看到哲蚌寺的全景,从门口进入绝对看不到。

这些主意都不错,但是挺馊的,要靠先天的条件来完成。看看璐璐先生细皮嫩肉的样子,谁会相信他是紫外线下呼吸的藏民啊?再说了,我们没准备在神灵的面前耍赖。在乐山大佛脚下吃鱼就很不该了,我们不敢造次,乖乖地给钱。

我们以不被发现为原则,这种逃票的法子得靠运气。我们想想,还是别跟神灵过不去了。

一路玩过来,老驴还带我们见识了什么是“天下第一厕”。这是个厕所,一个高空厕所。进了厕所,根本不敢往下看——下面就是悬崖,排泄物从蹲姿的身体终端往下掉,经历几百米的海拔后,丝毫听不到声音,更别想闻到气味了。蹲在悬崖上上厕所,还真是别有一番生死滋味,不愧是“天下第一厕”。

神湖闹剧

从寺庙出来,老驴建议我们去日喀则、神湖等地。我们也问了几个回来的旅客,他们都说不错,于是我们就打点行李,告别了老驴出发了。

去日喀则,拉萨有直达的车子,这个不是准时发车的,要等人满才走。

从日喀则回来就更麻烦了,如果没有多少客人,车会临时取消的。

我们来的时候还算是顺利,没有遇到如上不愉快的情况。

一路上,司机在车里不停地放着韩红的歌曲《家乡》:

我的家乡在日喀则/那里有条美丽的河/阿妈拉说牛羊满山坡/那是因为“菩萨”保佑的。

蓝蓝的天上白云朵朵/美丽河水泛清波/雄鹰从这里展翅飞过/留下那段动人的歌。

日喀则藏语称“喜噶次”,意思是“土质最好的庄园”,又被称为“如意庄园”:

它是西藏境内色彩最丰富的地区。既有辽阔的草原牧场,也有肥沃的河谷良田,还有茂盛的亚热带丛林和高海拔的冰雪世界。为此,它成为“西藏的粮仓”之一,是西藏第二大城市。

这里寺庙云集。扎什伦布寺是黄教六大名寺之一,由宗喀巴的高徒一世****根敦珠巴创建,是历代****的住锡地。寺内供奉的强巴佛像,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鎏金铜像。江孜白居寺则一寺容三派——萨迦教派,噶当派和格鲁派。寺内有闻名的十万佛塔,塔内佛堂、佛龛以及壁画上的佛像总计有十万个。而夏鲁寺是西藏唯一的一座保留了元代汉族风格的汉藏结构的寺庙,以历史悠久且丰富精美的壁画闻名于世。

寺庙让人看不懂,我们去了最想去的两个地方:羊湖和珠穆朗玛峰。

羊湖又叫羊卓雍湖,是西藏三大圣湖之一,由冰雪融水形成,是西藏地区最大的淡水湖。南面半岛上,有座古老的桑顶寺,寺庙的主持是西藏唯一的转世女活佛。据传,到羊湖许愿非常灵验,我们就奔着这个去的。

同来的有一对欢喜冤家。在许愿的时候,男的对女的说:“我们两个许的愿可能相反,这样,神听谁的好呢?”

我忍不住笑了起来,冰天雪地冷得要死,还有心思幽默。

还没争论完神灵听谁的,旁边有个小孩拉着他们拍合影。

这是要付费的,拍完了才说。那对冤家觉得不合理,就没有给钱。

结果,这个看上去很天真的小孩发飙了,他从嘴里吐出一大堆咒骂的话来。

女孩一听就火了:骂,骂吧,就是不给!

她的冤家伴侣是广东人,信迷信。一听孩子诅咒,他立马从兜里掏出钱来,放在孩子帽子里。

女的一看,火冒三丈,从帽子里把钱夺了过来:“不给!”

男的把钱从女的手中夺回来,放了回去:“我要给!都诅咒了,还不舍得五块钱!”

女的不依不饶,又拿了回来:“就不给他!”

一对情侣为了五块钱忙得不亦乐乎,男孩看着钱从帽子里落下又升起,好不热闹。

羊湖的闹剧上演完了,我们前往珠穆朗玛峰。海拔8848.13米的珠峰是喜玛拉雅山脉的主峰,也是世界第一高峰。

我们到了山脚下没有上去,身体已经吃不消了,呼吸困难让我们不得不停下来。遗憾也没有办法,我们不玩命的。

在下山的路上,同来的小姑娘小安很是兴奋,由于太过于激动了,居然产生了高原反应。她只好呆在原地一动不动的,大家忙着给她找车子,等了半天没有来。好不容易来了一辆过路的牛车,我们急得扔下小安,全都跑过去伸手把车子截了下来,经得主人同意,招手让小安起来上去。

小安在百米远的地方朝我们摆手。璐璐先生以为她不要车子了,朝着小安嚷了几句,大声告诉藏民可以走了。急得小安手脚并用,呜呜乱叫。

我听不清楚她说什么,走回去才知道,她起不来了,又说不出话来,她摇手是让我们过去,没想到璐璐先生误解了,急着她都要哭了:“你们要是把牛车给赶走了,我就活不了了。”

这一路走走停停地过来,终于到了萨迦小城。

花教创始于1073年,因为教派主寺萨迦寺所在地呈灰白色,故得名萨迦(藏语意为白土),又因为教派寺院围墙涂有象征文殊、观音和金刚手菩萨的红、白、黑三色花条,故又称花教。

这里家家户户的房子都是用红白黑三种颜色涂成的,这源于萨迦派(花教)的深意。所以在这个小城里,房子应验着对信仰的虔诚,都呈现出宗教的意味。在这里,宗教信仰就是一切,一块石头都具有宗教的气质。萨迦小城,看上去就像是如意庄园里的一朵花,艳丽地开放着。

藏地奇婚

西藏不仅风景奇丽,有部分地区的婚俗也很奇特。

几个兄弟娶一个女人?

璐璐先生惊讶得直摇头。

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德钦县浓雾顶村藏民格荣定珠和兄弟叫永争只玛,他们就有共同的妻子,这个家庭目前还有两个儿子。

家里的分工非常明确,弟弟负责放牧,他负责农田,妻子负责管理家务和内政,这样的分工充分保证了家庭的和谐与稳定。

半农半牧区,这决定了一个男人对农牧不能同时兼顾,一妻多夫家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男人正好可以解决这个矛盾。

格荣定珠:一夫一妻和几个兄弟娶一个女人,哪种更好?

得到的回答几乎没有丝毫犹豫:当然是几个兄弟娶一个女人好,这样的家庭才能富起来,否则谁放牧?谁种田?

这种故事我早就知道了。但听说在西藏的昌都地区一妻多夫的家庭更为广泛,为了满足这个好奇心,我们来到了昌都左贡县东坝乡军拥村,这里有一个家庭四个兄弟娶了一个女人。

白玛朗措年近五十出头,非常腼腆。我怎样也想不到她居然是四个兄弟的妻子,八个孩子的母亲。

璐璐先生丝毫不顾她的难为情:你们晚上怎么休息啊?

璐璐满脑子是《大红灯笼高高挂》。

她没有听明白。我立马转了个话题:“你最喜欢谁?”

她的脸红了:“我都喜欢,爱一个不爱另一个不可能。”

璐璐先生插进来:“谁最好?”

她:“一个比一个好。”

那个问题没有回答上,璐璐先生很是不甘心。

我也非常奇怪,他们这么住着居然一点儿也不别扭。这下我对我们的文化产生了些许的怀疑。如果没有人教我们嫉妒,教我们独占,是否我们也可以过上这种生活呢?我很想知道她们是怎么想的,但由于语言交流问题,我们的翻译也是个半调子,根本没有能力翻译出我真实的问话。我们把大多数时间都浪费在茫无所知的互相不理解上,除此再没有得到别的更加详尽的答案。

专业的调查小组在这里留下了一些调查研究资料,从那里我看到了他们的结论:这是特殊地理原因造就的,维系了一个大家庭,避免了建房、分地,而且有效控制了人口增长。

这个也能说得过去,在《大历史》里面,全是这种论调。

网上有人认为这是强大的女性文化传统,一妻多夫制度没有随着时间的逝去而消亡,它在一些特殊的横断山区顽强地延续下来。

对这个我有不同意见。据我所知,深圳有些夫妻,各自允许对方有情人,而家庭结构却牢固不化,这不能归结于地理吧?总不能说,这是深圳的海风把他们的脑子给吹晕了吧?

北疆奇团

下车了,一阵热风吹来,牛仔裤管如同两只暖风筒子,捂着我直冒汗。

抬眼一看,四面高楼林立,完全不是我们想象的帐篷王国,牛羊满山坡的情景。

这能玩吗?

这时候上来一个人,四十多岁,不胖不瘦的他问我们:“去玩吗?入团吧。”

他把一张天昆旅行社的报价单给我们。

880元四天。

我们看了一眼,跟两周前一个香港驴友的报价差了400多元。

我们斩钉截铁地说:“400元。两周前的价。”

男子说:“这是两周前的价格了,政策变了,为了防止恶性价格战。”

我们无动于衷。

最后,他妥协了。带我们去找旅馆,约定第二天早上在车站门口等。

这时候,我们才知道他叫李广成,是天昆旅行社的负责人。

到了新疆才听说这么一句话:“不到新疆不知道中国大。”新疆的土地占了全国的六分之一。这个比例不是虚的,我和璐璐有些贪心,乌鲁木齐、喀纳斯湖、克拉玛依、吐鲁番……我们哪个都不想落下。

为了避免重复走一条路,我们决定听从天昆旅行社李广成的建议,先走北疆,然后去南疆,最后才是中部。中部的交通最为便利,想要离开新疆,必须回中部走才行。

走北疆,目的地是喀纳斯湖。

从乌鲁木齐通向北疆喀纳斯湖的路,在地图上有两条,一条在东边,一条在西边。这两条路都会经过中间的一站:布尔津。从布尔津到喀纳斯湖只要三个小时的路程。

一般来说,行人喜欢从东边去,从西边回来,这来回的整个行程就像是一个气球,而气球的扎口就是布尔津,喀纳斯湖就在扎口外的绳线上。

这个团不是李老大一个旅行社自己组织的,而是各个旅行社拼凑起来的,会是什么样子,没有人知道。上了车子才明白我们这次遇到的是多么奇特的旅行团。

结伴旅行的都是两个两个的,上车前,谁都只认识身边的这个人。上了车子,一阵闹哄哄的自我介绍后,才惊奇地发现这个团真是奇特:有旅行社老总、有记者、有导游、有军人、有道士、有和尚、有天主教徒、有海归、

有老美、有新疆人、有卫生厅官员……更加奇特的是,那个和尚和道士,两人已经结伴同游了一个多月了,这个组合让人有些啼笑皆非。

团队中有个旅行社老总,发短信给他老婆:“老婆,我这个团真是百年不遇啊!有中美关系、台海关系、宗教关系、男女关系、民族关系、军民关系……”

这是个好玩儿的团,但不太好赚钱。

这个旅行团一路让导游郁闷不已:磨破了嘴皮,都没有人买东西。我们分析了一下原因,才发现这里的奥秘:

导游、旅行社老总、卫生厅官员、记者——行内人;

军人、道士、和尚、天主教徒——欲望节制者;

海归、老美——谨慎消费者;

新疆本地人——买东西干啥?

这一趟下来,估计导游都恨不得把车子给拆了。

导游其实也蛮可怜的,就靠这些回扣过日子。辛苦奔波了一趟,结果大家都这么吝啬。旅行能见识各种人的生活状态,视野广了,理解度自然也就宽了。

能理解别人的难处,其实真不是那么容易做到的。如果不是亲身经历,谁又知道别人在过什么样的日子呢!

从东边一路走来,经过了近十二个小时的行程。

我们稍微计算了一下,在这种热辣辣的天气里,生肉放十二个小时,一准儿发霉。这个车里闷放了800多斤的人肉,不发霉,也发酸了——走了近六个小时,团里的人都已经腰酸背痛了。我和璐璐时不时地站在过道上,揉揉发酸的四肢和毫无知觉的臀部,恨不得就地安营扎寨。

终于到达了布尔津,这个时候已经是晚上九点钟了,太阳开始下山,橙色的夕阳把蓝天染得绯红。路边的小河,河边的小树,小树下的石头,映入阳光最后一线热烈的笑脸,顿成浮雕,跃出美丽。

汽车驶入美景后就戛然而止,温暖的颜色给我们许多江南的错觉,一下车,才发现布尔津其实有些冷,这种感觉直到我们一头扎入美食街才消失——

这里太热了:俄罗斯太太(当地自制的一种饮料)的热情,跟着羊肉串、烤全羊、羊排的香气,热腾腾地汇入了整个美食街的吃喝卖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