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礼仪·贺词·婚庆一本通
3780600000036

第36章 婚庆篇(7)

知识点:古代婚姻的门第观念

春秋战国之际,“礼崩乐坏”,森严的宗法等级制度受到严重冲击,但是“鱼找鱼,虾配虾,乌龟王八攀亲家”的择婚观念却跨越了社会形态的变革,继续流传下来。民间的谈婚论嫁,大体相似,士农工商,各色人等,都有约定俗成的通婚范围,所谓”凤凰要把高枝占”,“做官人不攀草鞋亲”,直到近世仍旧是许多为父母者未能摆脱的择偶标准。

知识点:选婿器才重于观貌

旧史中这方面的记载很多。三国时,曹操听说司隶校尉丁冲的儿子丁仪名声不错,便想把女儿嫁给他。其子曹丕劝道:“女人都注重容貌,丁仪的一只眼睛有毛病.恐怕不讨妹妹的喜欢。”于是曹操将爱女嫁给了相貌英俊的夏侯杼木。后来曹操有机会与丁仪相见,听过他一番议论后,深嘉其才,后悔不已地说:“丁仪,才子啊!即使两目皆盲,也足与我女儿相配,何况只是眼睛有点毛病?这全怪我儿子误了我的事!”这是器才重于观貌的典型。

抛球择偶

比开窗择婿更富有浪漫情调的是抛彩球,亦称抛绣球,其方式在《西游记》里有描写。小说第九回称唐代初年,海州陈光蕊赴长安应科举考试,“及廷试三策,唐王御笔亲赐状元,跨马游街三日。不期游到丞相殷开山门首,有丞相所生一女,名唤温娇,又名满堂娇。未曾婚配。正高结彩楼,抛打绣球卜婿。适值陈光蕊在楼下经过。小姐一见光蕊人才出众,知是新科状元,心内十分欢喜,就将绣球抛下,恰打着光蕊的乌纱帽。猛听得一派笙箫细乐,十数个婢妾走下楼来,把光蕊马头挽住,迎状元入相府成婚”。

传统京剧《彩楼配》记叙唐朝丞相王允之女王宝钏雪后游园,结识穷困之士薛平贵,嘉其才志,赠以银米,并嘱其二月初二来彩楼前伫候。届时王宝钏在彩楼抛球选婿,置众王孙公子于不顾,独将彩球抛与薛平贵。王允嫌贫爱富,劝女退婚,父女争执,最后击掌相誓不见,王宝钏甘心与自己选中的丈夫在寒窑里过苦日子。这也说明,在封建礼教势力甚炽的地区,即使父母允许儿女运用抛彩球之类的方式自择婚配,但如果儿女所选对象超越他们内定的社会阶层之外,也还是要使用“父母之命”的最终否决权的。

知识点:举案齐眉

东汉时,平陵:今咸阳市两北有个学者粱鸿,家境贫寒,但以志节闻名乡里。同县有位姑娘孟光,多次拒绝父母托媒人替她介绍的对象,俟年至三十尚待嫁闺中。家长着急了,问她到底要嫁什么样的人?孟光说:“要我嫁人,就得找一位像梁鸿那样的贤人。”家长尊重女儿的选择,托人传话给粱鸿,梁家大喜,马上托媒求亲,姻缘乃成,婚后夫妻相敬如宾。其后,梁鸿为摆脱朝廷征其做官的缠绕,偕孟光去南方隐居,借住在人家堂下的偏屋内,靠替人舂谷为生。最使邻居们感佩的是,每当梁鸿舂谷回来,孟光已做好饭茶放进食案:一种有脚的托盘,并恭敬地举至眉前,献与丈夫。佳话传开,“举案齐眉”便成了夫妻互敬互爱的代名词。

私情奔随

秦汉以来,私奔现象继续存在,其中最为着名的便是卓文君私奔司马相如。

卓文君是西汉大富豪卓王孙的女儿,长得貌美如花,雅解音乐。卓王孙舍不得将女儿嫁出去,就招婿上门。不料佳婿婚后不久便病故了,年方花信的文君成了寡妇。不久,当世知名的辞赋家司马相如来到卓文君的故乡临邛访友,卓王孙听说地方长官也很敬重此人,便请他来家中赴宴。宴席上,司马相如抚琴奏曲,悠扬的琴声引得卓文君来到窗外偷看,一见此君容貌俊秀,仪态风雅,暗动芳心。其实司马相如此行目的也正是为追求她,所以散席之后便塞钱给文君的侍婢,托其向卓小姐暗通情愫。卓文君知道嫌贫爱富的父亲决不会同意自己嫁给一个穷书生,但情不能抑,便于当夜私奔相如下榻的行舍,随其返回成都。卓王孙得知女儿私嫁司马相如,愤怒不已,宣布:“我虽不忍心杀她,但决不给她一文钱奁资!”岂知小夫妻俩盘家小酒店做起生意来。文君当垆卖酒,相如系上围裙,当个洗涤酒具操持杂务的酒保。富家小姐当垆卖酒,卓王孙脸上实在挂不住了,便让人送去一笔丰厚的嫁妆,让他们歇了生意。这段史实后来被人编成故事,又搬上舞台,以此赞颂卓文君敢于违抗父命追求婚姻自主的果敢行为。

隋代时张红拂夜奔李靖的故事,也一为民间传颂。红拂是隋末时越国公杨素家中的一位歌女,聪敏美丽,能识大体。某日,布衣李靖去杨府拜访,向杨素纵论天下大事。站在一边侍候的红拂因钦佩其胆略才识而暗生爱慕,当晚改扮男装前往李靖住处,当面坦诉心曲。李靖亦为这位奇女子的风仪言辞所吸引,遂订白首之盟。两人连夜出逃,往投太原李世民。后来李靖成为唐朝的开国元勋,红拂则以慧眼识才、相夫创业的事迹,又为中华女英长廊增添一个光彩照人的形象。

知识点:伐柯运斧,婚姻托媒

关于媒人的含义和来历,有一个流传在陕西一带的民间故事:很久以前,渭河两岸的人很少来往,当然更谈不上结亲了。有一年,渭北的一个后生偶而去渭南办事,看上了那边的一个闺女。一个老婆婆知道他的心思后,主动从中说合,使他们结成了夫妻。一年多后,媳妇生下大胖小子,丈夫咧开嘴笑:“咱俩素不相识,经那位婆婆从中说合,就成了一家人,你说奇不奇?”媳妇说:“是呀,可那位婆婆已不在人世了,讲报答也来不及了。”于是夫妻俩用米粉为婆婆塑了一个像敬奉起来,又怕人家看见笑话,就在夜里供,白天藏在柜里。过几天,这人像发了霉,他们就称她是“霉婆”,依旧当活宝似地供着。这事传开后,想娶渭南婆姨和想嫁渭北汉子的青年男女,都设法找“霉婆”这样的好心老太太牵线搭桥。再往后,做“霉婆”者觉得”霉”字不好听,便将它改成“媒”字。

生肖搭配

唐代初年,北方的突厥趁唐朝初建,立足未稳,便先后扶植割据分裂势力与中央对抗,同时不断内侵,掠夺粮食人口,给中原人民带来很大灾难。贪图安逸的唐高祖不想再打仗了,便派人向突厥求和,答应将百花公主嫁给突厥可汗,双方签署了誓书。对于这种不平等的政治联姻,秦王李世民坚决反对,但父皇已经做了“朕躬独断”,况且有白纸黑字的盟誓为证,如果从唐朝这一方反悔,岂不又给突厥增加了一个再次发动侵扰战争的借口?

李世民百思不得良策,便把他的“十八学士”之一——弘文馆直学士吕才找来商议。吕才说:“这事好办,我让他们承担毁约的罪名。”精通阴阳五行之学的吕才回家后,假托古人撰述,编造了一部专论男女结婚宜、忌之事的《婚元》,运用阴阳五行、属相八字等知识,故弄玄虚,分列宜忌,什么命相相配“子孙满堂”,什么八字组合“夫死妻孤”,什么生肖搭配“生得男女多病死”,或冲撞某某神煞,等等。最关键的是针对突厥可汗与百花公主的具体情况,虚设了许多障碍,又是“克夫”,又是“绝房”,又是“煞神相犯”,都巧妙地塞进形形色色的组合举例中。

不久,突厥可汗的叔叔亲自率领迎亲使团来到了长安,被唐朝政府安排在迎宾馆内住宿。当晚,突厥亲王在馆舍的庭院内浏览,忽见远处隐隐约约有光亮闪烁,走近去一看,原来光亮是从一棵槐树下发出的。亲王喷啧称奇,忙令随行者在树下挖掘,很快便挖出一个用绫缎包裹的锦匣,打开一看,原来是一部写在帛上的书稿,遂带回房中,命随团来京的通事阅读讲解。这真叫“不懂不知道,懂了吓一跳”,原来按古书上所讲,可汗与公主的婚姻,处处是五行相克、八字相犯,非但有家破人亡之祸,连可汗的家族也得跟着遭殃。

这门婚事只得告吹了。突厥亲王马上以突犯急病为辞,连夜带着使团离开长安,为使唐皇明白究竟,还特意把那部出土“古书”留在馆舍里。回去后,亲王将此奇遇向可汗一汇报,可汗大怒,认为这是唐朝故意借联姻陷害自己,幸亏上天相助,使古书出现,遂宣布对唐绝交并发兵攻略泾渭。岂知李世民早有准备,在渭滨设下伏兵,给南犯的突厥来了个迎头痛击。等李世民登基做皇帝后,唐朝对突厥的战略也由防御转为反击,最终生擒突厥可汗。从此,从阴山到大漠都归属了大唐王朝。

知识点:合亲证婚,礼法相辅

从先秦时代起,媒妁就有官媒、私媒之分,官媒的职掌类似现代的民政局结婚登记处,为因媒缔婚提供法律保障。其后私媒勃兴,同样具有官媒的效用。西汉武帝时,因宫廷发生大案,武帝的曾孙刘询无辜遭殃,被赶到太监居住的地方寄养,沦为庶人。和他同住的许广汉是因犯罪而受宫刑的人,家里有个十四五岁的女儿平君。同事对他说,询哥儿好歹是皇亲,将来封个关内侯还是有希望的,你把女儿嫁给他吧。许广汉一口答应。他妻子听说后大怒:这种事能这样草率吗?于是许广汉马上请人做媒,然后让刘询与平君结婚。一年多以后,皇帝驾崩,刘询被立继承人,是为汉宣帝。尽管平君出身低贱,但因为她与汉宣帝的婚姻是请过媒人的,按习惯法理当获得保障。结果汉宣帝就成了中国历史上惟一的一个册立太监女儿为后的皇帝。由此可见,聘娶婚嫁中“媒妁之言”与“父母之命”的同样重要。

吃茶定婚

在婚嫁礼仪中,除首饰之外,视经济条件不同,男家还须在放小定时给未来的亲家送上一些礼物,羊羔美酒、果品点心都可随意,惟有茶叶不可或缺。茶以瓶或筒计,多则一二十筒,至少也得四筒。为此,人们又称行聘之礼为“茶礼”,女子受聘为“吃茶”。

定亲为什么要用茶,民间有各种讲法。如我国着名产茶区黄山有一则传说称:很久以前,黄山的青年男女以对歌定亲。每年三月初三晚上是对歌的日子,对上后,姑娘即可与小伙子过一夜,来年三月初三,如果有了孩子便可抱着去男家结婚,如果无孕可再对一次歌。倘仍旧没生孩子,就没法嫁人了。某年三月初三,一位美丽的茶姑与小伙子吕夯宝对上了歌,但想到万一不能怀孕后的命运,又愁肠百结。为求妥善,两人想出一个办法。谷雨日这天,茶姑和姑娘们采过茶后,又累又渴。茶姑说:“现在要是有一壶茶该多好!”姑娘们说:“除非天上神仙叫人送你一壶茶。”茶姑便煞有介事地寻了起来,还真的在一棵茶树下找到了一壶茶。姑娘们抢着喝茶,又留一口给茶姑说:“这是上天给你的定亲茶,快喝了吧。”这时吕夯宝钻了出来.大喊:“谁喝了我的茶?”于是众人欢笑,道是神仙要用茶替茶姑做媒呢。村里的老人们听说后,都认为这是天意,便同意他们先结婚后生孩子。从此,黄山便有了喝茶定亲的习俗:每逢采茶时节,后生们各自把茶壶送到茶园向姑娘求婚,姑娘们喝了谁的茶,就等于接受了心上人的爱情。

知识点:异国品茶风情

斯里兰卡:斯里兰卡的居民酷爱喝浓茶,茶叶又苦又涩,他们却觉得津津有味。该国红茶畅销世界各地。

泰国:泰国人喜爱在茶水里加冰,一下子就冷却了,甚至冰冻了,这就是冰茶。在泰国,当地茶客不饮热茶,要饮热茶的通常是外来的客人。

埃及:埃及的甜茶。埃及人待客,常端上一杯热茶,里面放许多白糖,只喝二三杯这种甜茶,嘴里就会感到粘糊糊的,连饭也不想吃了。

北非:北非人喝茶,喜欢在绿茶花里几片新鲜薄荷叶和一些冰糖,饮时清凉可口。有客来访,客人得将主人向他敬的三杯茶喝完,才算有礼貌。

南美:南美许多国家,人们用当地的马黛树的叶子制成茶,既提神又助化。他们是用吸管从茶杯中慢慢品味的。

赠帕寄情

放小定的仪式结束后,女家要以酒食款待放定者和观礼客人,并向男方回赠一些礼物如鞋帽荷包,其中宜有女方当事人亲手制作的刺绣针线一类活计,以表示姑娘指细手巧。如关中地区的传统是姑娘在定婚时,都要送给对象一方亲手织成的手帕。说起这一习俗的由来,还有一段民间传说:

十六国时期,前秦秦州刺史窦滔娶苏蕙为妻,夫妇恩爱。不久以后,窦滔因得罪皇帝苻坚,被谪戍敦煌。苏蕙思念丈夫,每日作诗一首寄托思亲之情。将近一年后,窦滔仍不见归。苏蕙遂用五色彩锦织成一方纵横八寸的锦帕,把近三百首诗一字一字织入,低回宛转,皆成佳句,才情之妙,超古迈今,然后把这方取名为《璇玑图》的锦帕托人捎往敦煌。窦滔收到诗帕后,反复吟诵,感伤不已。苻坚听说此事后,也被苏蕙的坚贞不渝所感动,便颁旨将窦滔召回长安。

日后《璇玑图》流入民间,少女们纷纷仿学。因为织字太费功夫,便改织成形式各异的五彩图案。等定婚时,就用它作为送给对象的信物。

知识点:苏蕙与回文诗词

中国文苑里有一枝独特的奇葩——回文诗词。这一体载首创于妇女,又完备于妇女,是封建社会里妇女在不能直言幽情暗恨之下的苦心孤诣之作,其中以奇巧多变、文彩斐然着称的,当推东晋前秦女子苏蕙的织锦回文《璇玑图》。历代都是从回文诗的角度来推崇苏蕙的,实际上,就中国工艺美术史而言,苏蕙称得上为最早见诸文献记载的织锦女工艺家,她的回文织锦《璇玑图》则是弥为珍贵的史料。

陪嫁溯源

男家张罗新房和家具的同时,女家也在为备办嫁妆而忙碌。嫁妆,古称“妆奁”,原指女子梳妆用的镜匣,在这时则泛指女家陪送出嫁于他姓之女儿的一应兼备实用性和礼仪性的物品,故又叫“陪奁”或“陪嫁”。父系社会的基本特征之一是家庭财产例由儿子继承,为什么女儿结婚时可带走一份呢?对此,民间有不少解释性的传说,如有一则传说称,嫁女办陪奁是文成公主出嫁时兴起的。

唐朝贞观年间,吐蕃王派使臣带上黄金珍宝为聘礼来到长安,请求娶公主力妻。这使臣能说会道,使唐太宗无法推卸,便答应把文成公主嫁给吐蕃王。公主听到皇上要将自己嫁到几千里远的地方去,眼睛都哭肿了,茶不思饭不吃。这下急坏了唐太宗,便找大臣魏征商量。魏征建议皇帝将公主平时使唤的丫环、奶娘一齐陪嫁,再把她喜爱的家具用品、珠宝玩器也送给她,包她会答应。唐太宗将此计划对公主一说,公主果然表示“遵命”了。唐太宗十分高兴,立即命高手匠人根据公主平时的喜好,做了龙凤床、鸿雁柜、孔雀屏、八仙桌、象脚凳、锦缎被、彩虹镜,镜子背面还嵌进了唐太宗夫妇的画像,好让公主思念父母时见像如见面。到公主远嫁起程那天,唐太宗亲扶公主上车,又选了一位王子率领三百亲兵护送,凡公主使唤的丫环奶娘及其珍宝器玩、经典书籍、琴棋书画、梳妆器具等,一概陪送入藏。

文成公主与吐蕃王松赞干布结婚后,相亲相爱,规模浩大的陪嫁队伍和丰富多彩的嫁妆则给藏族同胞送去了灿烂的汉地文明,促进了汉藏文化的交流。此后,唐太宗嫁女陪嫁物品的礼节传到民间,人们把这些物品称为陪奁,而送陪奁的礼俗也一直流传到现在。

知识点:鸳鸯双栖

鸳鸯是偶鸟的合称,据说这种鸟“雄鸣曰鸳,雌鸣曰鸯”,一旦交尾相配后,便终生偶居,飞止相匹,因而被看作是男女生死相依相恋的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