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案例教程
3773500000028

第28章 职业适应与发展(1)

教学目标:

了解学习与工作的不同、学校与职场的区别

掌握解决初涉职场的常见问题的途径与方法

掌握有效的工作态度,培养职业道德

案例阅读职场人是怎样炼成的?

小玫刚毕业,进入一家着名外企工作。外企薪酬高,但是压力很大,工作很辛苦,在刚开始的几个月中,她一直无法适应外企的工作方式。

一次,在辛苦了一天将要下班的时候,老板突然交待了一项文字任务,要求小玫必须在第二天下午3点前将任务完成,把成果交给他。在这之前,小玫已经连续加班了三个晚上,而且其中有两个晚上都是熬了通宵。但是,她不能拒绝执行任务,只好硬着头皮答应下来。当天晚上,小玫继续熬夜,但是由于太累,不小心睡着了,工作基本没怎么做。第二天,公司又有其他事情,她一忙就忘记了老板交待的任务。结果,在下午3点老板过来拿成果的时候,她才想起来,只好忙不迭地道歉,但是老板什么都不听,而是强调:“不用道歉,我要的是成果,不管什么原因,你没有完成任务,就是你的问题!”小玫非常窘迫,只好保证在3个小时内一定将工作完成。

一年后,小玫成为办公室工作最出色的人。总结自己刚工作时的经验时,她说,老板没有义务原谅你的过失,你唯一能做的就是拼尽全力,将工作做到最好。不管遇到的困难是什么,你都要想办法克服它,做错之后马上改,不断总结经验教训,你会在工作中迅速成长,成为成功的职场人!

点评

小玫的经验告诉我们,走上职业岗位,首先应该找到的是作为职业工作者的责任与激情。而初入职场,正确的心理定位和专业的工作态度是成就出色工作表现的前提。

当然,在走上工作岗位之前,毕业生已在学校度过了十多年,因此,要完成从学生到职业人的转变,需要一个过程,积极的态度与良好的习惯仅仅是一个开始。这种角色转变越快、越彻底,做好工作、谋求发展的机会也就越多。

学生到职场人的过渡

即将离开校园,走向工作岗位的大学毕业生,最关心的莫过于怎样才能顺利在新的工作岗位上干出一番事业;最需要的莫过于怎样才能更充分地认识自我和积极地适应社会,从而尽快完成从学生角色到职业角色的转换,树立良好的职业形象,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迈好事业的第一步,为日后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学生角色与职业角色的不同

1.学生角色

大学生多处在18-24岁这一年龄阶段,是人生中增长知识、发展智力、求学成才的关键阶段。大学生的中心任务是努力学习以专业知识为主的多方面知识,培养以专业能力为主的各种能力。

因此,这是一个接受教育、储备知识、培养能力的重要阶段。另外,由于大学生以学习为主,经济上主要依靠家庭,所以,可以这样界定学生角色:在社会教育环境的保证下和家庭经济的资助下,学习知识,培养能力,全面提高自身素质,努力使自己成长为社会合格的人才。

2.职业角色

职业角色的个性表现得非常具体,但是千差万别的职业角色却有其共性的抽象:职业角色扮演者具有自己的社会职位和一定职权;相应的职业规范;一定的基础知识和业务能力;履行一定的义务;经济独立。

因此,可以这样定义职业角色;在某一职位上,以特定的身份,依靠自身知识和能力并按照一定的规范具体地展开工作,在行使职权、履行义务为社会做出贡献的同时取得相应的报酬。

(二)学生角色向职业角色的转换

根据社会心理学的角色理论,大学毕业生从学生角色到职业角色的转换,必然伴随着角色冲突、角色学习和角色协调等一系列过程。因此,大学生在开始自己的职业生涯之前,应该学习一些相关的知识,对自我、尤其是对社会,对即将从事的职业进行深入细致的了解和调查分析,找出自身的不足,提高心理承受力,加强角色认知,做好上岗前的各项准备,顺利地实现角色转换。

1.心理学上的角色转换

(1)社会角色

就像演员在舞台上扮演不同的角色一样,人处在不同的社会地位,从事不同的社会职业(或中心任务),都要有相应的个人行为模式,即扮演不同的社会角色。因此,社会角色就是个人在社会关系体系中处于特定的地位、并符合社会要求的一套个人行为模式。

(2)角色转换

通常一个人会经常变换自己的角色,比如说下班回家,就要从职业角色变换为家庭成员角色。这种经常性的由上级到下级、由领导到子女、由学生到老师、由主人到客人等杂乱无章的变换即为角色转换。从事职业(或中心任务)的变化,职务的升迁,家庭成员的增减等,都会产生新旧角色的转换。新旧角色转换的过程中必然伴随着新旧角色的冲突。

角色冲突是普遍存在的。不过,可以通过角色协调使得角色冲突尽可能地降至最低限度。协调新旧角色冲突的有效方法是角色学习,即通过观念培训,以提高角色扮演能力,使角色得以成功转换。

2.学生角色向职业角色转换的两个过程

大学毕业生从学生角色转换到职业角色的过程中必然伴随着角色冲突。只有尽早做好准备,形成职业角色观念,提高职业角色技能,增强角色扮演能力,才能使自己的职业生涯有一个良好的开端。因此,充分把握好毕业生前后两个阶段至关重要。

(1)毕业前夕的角色转换

目前,我国大学毕业生在每年7月离校,奔赴工作岗位,但是就业工作一般从前一年的11月份就开始了,前后共有半年多的时间。可以说,这一时期是毕业生转换角色的重要阶段,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毕业前夕是择业的黄金季节

毕业生通过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过程,可以加强对用人单位的了解,合理地确定自己的职业定位,进而通过签订就业协议书来确定自己的角色。

毕业生在与用人单位接触的过程中,能够比较全面的了解到用人单位的基本情况,切身体会到社会对自己的认可程度,并依据自身感受调整职业期望值,实事求是地定位自己的职业。这是从学生角色向职业角色转换的第一步,这为大学生的职业角色确定了一个基调,对角色的转换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②提前奠定良好的心理基础作为知识技能基础

一般来说,在校期间的学习环境、学习条件、时间和精力对于知识的学习和技能的训练都是较为理想的。因此,从就业协议书签订到毕业离校这段时间,是有针对性地学习知识、培养能力进而转换角色的最佳时期。在这段时间内,除了按照学校正常教学计划完成课程的学习、实习实践和毕业论文外,还应该进行如下学习和训练:

第一,学习与未来工作岗位有密切联系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

大学的课程设置总体上偏重于基础知识的学习和基本技能的培养,而不一定涉及特定岗位上所需要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同时,通过学习和训练,还可以加深对未来职业岗位的认同,培养职业兴趣。

第二,进行非智力因素技能训练。

大学毕业生智力上的相差并不太大,而非智力方面的技能却是影响毕业生择业、就业和创业的重要因素。毕业生要敢于表现自己,克服在公众面前“害羞”和“胆怯”等人格心理方面的不良现象,这是给人留下良好印象的前提和关键;还要善于表现自己,主要是书面表达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要诚恳而不谦卑,自尊而不居傲,不急不躁,以富感染力的幽默语言来展示自己的意图和形象。

第三,进行必要的心理准备特别是“受挫准备”。

大学毕业生大都很有才华,但并非都能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实现成功。过硬的职业技能对职业成功固然重要,充分的心理准备更是不可缺少的,特别是要有“受挫”的心理准备。一般来说,事业不会是一帆风顺的,如果心理准备不足,就会产生过激情绪,导致能力低下,在愤世嫉俗的言行中使得自己的才华泯灭。因此,在校期间要提前调整心态,充分做好心理上的“受挫准备”。在事业顺利时候不沾沾自喜;以平常心对待工作上的平淡、无为和不被重用;在屡试屡挫的境地中屡挫屡试,不懈追求;在似乎“一文不名”的地位上奋发向上,一鸣惊人。这是事业成功者的必备素质。

(2)见习期内的角色转换

大学生参加工作后的一年或半年为见习期,之后转为正式人员,有人形象地称为“磨合期”。初到工作岗位,生活和学习环境与大学相比,都有很大的区别。高校大多位于大中城市,学习和生活条件比较优越,空闲时间和自由支配时间比较多,节奏也比较缓和,压力较小;而众多的职业岗位不一定在城市里,有的在偏僻的山沟里,有的在茫茫的戈壁滩上,有的环境相当艰苦。

由于工作繁忙,经常需要加班加点,属于自己的时间越来越少。从大学学习环境到职业环境的变化,往往会加剧角色冲突,为此,大学毕业生应该加强见习期内的角色学习,使角色转换顺利实现。一般来说,大学生要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同事的认同和领导的肯定,应当从以下三个方面提高和锻炼自己。

①要善于展现自己的知识

大学毕业生因为具有新知识而受到同事的青睐和尊敬,但为此也使一些人与同事之间产生一定的距离。因此,大学生在同事面前一定要表现的谦虚、随和,在尊重同事丰富经验的同时,适时适度地展现自己的知识。例如,可以利用工作机会,特别是当同事在工作中遇到麻烦时,以谦虚诚恳的态度从理论上提出自己的见解,共同商讨,共同解决问题。也可以利用业余娱乐机会,发挥自己的知识优势,在交流中让同事了解你的为人和性格,表明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缩短与同事间的距离,成为大家的朋友。要切忌以文凭自傲,那样只能使得同事对你产生反感,使得自己越来越脱离群众,变得孤立无援。

②要树立工作的责任意识

大学生对未来都有美好的愿望,都想在事业上大干一场,建功立业。但是多数人在走上工作岗位之初,一般不会被委以重任,而是先从最简单的辅助性工作做起,这也符合人才成长的基本规律。但是,有不少人凭着对工作的新鲜感和学识上的优越感,认为自己被大材小用了,对一些工作不愿意干,甚至开始闹情绪。其实,这是缺乏责任意识的表现。干任何一项工作,都要有足够的热情,更要有丰富的经验和随机应变的能力。这种经验和能力的获得并非一朝一夕之功,它需要在平时的工作中来积累和训练。显然,凭借热情和情绪只能是对工作的不负责任。因此,不管工作的大小,分工的高低,大学生都要以满腔的热情、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认真对待,圆满完成。

③要培养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

大学毕业生具有较强的自尊心和自立意识,在工作上独挡一面,取得成就。尽管很多人对待工作的态度是认真谨慎的,但在很多时候,工作中还是难免出现失误。工作失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能正确地认识失误,不能实事求是地去承认错误。如果工作中一旦出现失误,就要认真地分析原因,总结经验教训,找准失误点;同时要敢于向领导和同事承认,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并勇于承担责任,以获得领导和同事的理解;另外,要虚心学习、请教、总结经验教训,防止避免类似失误再次发生。

④要重视岗前培训这样重要的环节

因为岗前培训对于刚刚走上工作岗位大学生的角色转换是非常重要的和必要的。它不仅仅是让新员工了解单位的基本情况,熟悉规章制度和工作程序,更重要的是通过岗前培训来树立集体主义观念,培养人际协调能力和奉献精神。从某种意义上讲,岗前培训可以直接反映出新员工素质的高低,因此单位都非常重视,并依此择优录用,分配岗位。毕业生一定要以认真的态度把握好这样一次充实自己、表现自己和提升自己的良机。事实证明,很多毕业生就是因为在岗前培训期间显露才华,表现出色而被委以重任。

(三)角色转换的原则

角色转换是一个艰苦而长期的过程,需要坚持不懈地努力。同时,在角色转换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原则。

1.热爱本职工作,培养职业兴趣

热爱本职工作,安心工作岗位是学生角色向职业角色转换的基础。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大学生,应当尽快地从学生学习生活的模式中解脱出来,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岗位中去。如果“身在曹营心在汉”,经过几个月甚至一年的适应还静不下心来,那么,不仅对角色转换不利,而且会影响职业兴趣的培养和工作成绩的取得。甘于吃苦是角色转换的重要条件。只有甘于吃苦,才能实事求是地分析和对待角色转换中遇到的种种困难,并自觉地加以克服。

2.虚心学习知识,提高工作能力

虚心学习知识,提高工作能力是角色转换的重要手段。由于专业课程设置的相对狭窄和大学生活的短暂,一个人在校期间学习到的东西毕竟是有限,尤其是随着科学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新的知识和技能不断出现,很多知识和能力需要在工作实践中去学习、锻炼和提高。大学毕业生在学校期间虽然学到了不少知识和技能,但面对全新的职业,还需要像小学生那样从头学起,虚心向有经验的技术人员、领导、师傅和同事学习,学习他们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不断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最终达到自我完善。

3.勤于观察思考,善于发现问题

勤于观察思考,善于发现问题是角色转换的有力保障。大学毕业生进入职业角色,只有善于观察问题,才能发现问题;只有运用自身掌握的知识去努力解决问题,才能掌握大量的第一手资料;只有分析研究职业对象的内部规律,才能培养自己的独立见解,逐步具备独立开展工作的能力,更好地承担角色责任。

4.勇挑工作重担,乐于无私奉献

勇挑重担,乐于无私奉献是完成角色转换的重要标志。大学毕业生走上工作岗位以后,应当从一开始就严格要求自己,树立主人翁的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培养无私奉献的精神,任劳任怨,不计较个人的得失,努力承担岗位责任,主动适应工作环境,促使自己更好、更快地完成角色转换。

(四)角色转换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

大学生在从学生角色向职业角色转换的过程中,往往会面临着新旧角色的冲突。有些人由于受到社会因素、家庭因素尤其是自身认知能力、人格心理发展意志品质以及情绪感等因素的影响,不能正确认识角色转换的实质,或者在角色转换过程中不能持之以恒,于是在从学生角色到职业角色的转换过程中出现以下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