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交给你了:穿越文化学、管理学的文化管理启示录
3773200000007

第7章 文化印象搜略(6)

如何让更大的系统带动起更深层的平衡?NBA用其责任与文化理念给出了真挚而开放的答案。如果企业试图做大,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方是正道,换句话说,除了追名逐利,坚持履行社会责任才是长久之计。NBA的关怀计划正是在兑现自己对全世界需要帮助的人的承诺,这一举措的频繁实施为它所积攒的社会口碑并不低于它一掷千金在某个高档场所举办的品牌推广活动。在中国,NBA兴建过学习中心,慰问过民工子弟,牵手过艾滋儿童……事情虽小,但是无形的社会责任形象已经在不觉间树立,它真切地俘获到了中国社会中下阶层人群的心,同时它也在向它所构想的更深层的平衡靠近。

对社会公众、潜在客户尚且如此,NBA对它的直接观众更是体护有加,它会尽一切可能将观众的情感融入到每一场比赛中去,并不断满足观众的各种需要,有违观众、球迷的事NBA绝对不会去做。于是,NBA独有的篮球文化得以在维护观众、球迷的利益基础上逐步形成,并通过媒体把它所倡导的理念推到了世界的每一处。谈及NBA倡导的理念,其实它并没有竞技的残酷,也不沾有赛事周而复始的刻板,很简单,就是娱乐。娱乐,是篮球的初衷,是文化的心态,更是时代的诉求,没有娱乐功能,NBA决然不会有今天的成功。尽管NBA球员的身体条件和篮球技艺在不断提升,它对比赛的精彩程度有大幅的提升,但是球员是人,人的身体条件和篮球技艺是有限的,事实已经证明其提升度正在逐年下降,而此时我们发现娱乐才是那个永恒的开关,唯有娱乐的视野才能紧紧跟住人类社会发展的节拍。NBA文化的精髓就在于当它通过娱乐的方式赢得观众的同时,仍在不断提升自身文化的娱乐内涵,从而真正实现了观众与文化的共赢,这种共赢模式对NBA长久的平衡发展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从机制说回了文化,万变不离其宗。如果说每个人都是可再造的天才,那么区别只是在于是否选对适合自己特质潜能的平台,NBA就是一个极其出色的平台范例,而人是主角,机制是平台能够持续运转为人创造表演环境的保障,文化则是人与人、人与平台建立长久关系的依托。NBA的衡动机制已经被时空验证了它的效用价值,NBA的衡动文化理念何尝不是,而它们所组成的就是一套依附于NBA平台的极富实用性的文化管理衡动模式。世界很大,平台无穷多,对于文化管理衡动模式的探索因为有了这许多卓越的先辈而不再看上去那样惶措。

(第七节)文化从现象到模式的思考

还是从前,有个生在大都市的女孩儿,家境殷实,而且孩儿她妈格外注重从小对女儿的呵护和培养。由于孩儿她妈的培养方式是足够开放而先进的,且兼顾内需,所以女孩儿逃过了成为圈养出来的小家碧玉的宿命。掐指算一算女孩儿这十几年光阴,除了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外,英文、唱歌、跳舞、写作、尤其是学习,无一不是出类拔萃,让男生望而生畏。上尽可能好的学校,请尽可能好的老师,见尽可能广的世面,女孩儿的幸福可见一斑,当然,她与之对等的自我压力也可见一斑,因为如果她自己一旦没有做到某些在现有基础上看似应当做到的事情,那么她无疑就会觉得亏欠了身边所有对自己有所瞩望的人,尤其是老娘。

女孩儿平时上网,孩儿她妈是不限制的,但是实在是由于学校的学业任务太重,高人又是那么层峦叠嶂,所以女孩儿在中学期间几乎很少上网,更莫谈网游了。当然她本身也知道那些东西对自己不好,起码是现阶段不好。高中阶段的目标,孩儿她妈给她设定为成绩足够申请到一个不错的美国大学,而女孩儿如愿做到了。看上去很轻松,听她说起来也很轻松,不过有多少袋陪她过夜的功能性饮料就不知道了。看起来女孩儿的体质就是练家子出身,极其扛造,但是等她婚前体检时估计就不大好说了,不过就目前来看,女孩儿是要什么有什么。不久前,当她和自己的一班高中密友共同过完了一个盛大的成人礼后,她收到了美国XX大学的全奖OFFER。就此,她的未来有了不二的选择,在某个适当的时间投入哈佛的怀抱。

临女孩儿上路之日不过一个月了,她天天忙着选课、买参考书、收拾行李之类的筹备杂务,当然她也没忘了带上相机和几本小说,还有个把密友,去海边折腾了几天,然后黑乎乎地跑回家消暑。要说起来,女孩儿真的是个很会放纵自己的人,通常善于放纵的人内疚感也比较强,没心没肺的除外,而内疚感可以换来的是两倍以上于放纵的时间和态度去搞正事。于是,女孩儿决定在家大睡两天,以慰劳自己的在海边的大玩特吃。

高中同学的别聚打乱了她的休眠计划,但是女孩儿选择亢奋异常地赴宴了。一群人围坐一圈,面面相觑,去日无多,记起不多时之前大家还苦哈哈地坐在教室里盯着同一块黑板,恨着同一根粉笔,想着同一个问题,盼着同一个日子。而此时,大家行将各离各妈、各奔他乡,这着实有点伤感,有点不舍,幸好,大家每个人的前程都有着同样的未知和可能,这已足够让伤感和不舍化成最后的狂欢。风卷残云的饭后,女孩儿生平第一次接触了那个叫做三国杀的东西,而这样一个恶俗的东西,竟给她的人生留下了如此美妙的记忆。

女孩儿自小就是个书痴,且大爱三国,挚爱飞哥,这和她豪放霸气的男孩儿性格,或者说特例独行的女王潜质不无关系。当然,飞哥自有飞哥的粗中细,她也自有她的颜如玉,美貌与暴力并存是她的风格,这也正是她在和男生交往中时常施展的暴力美学。虽说是第一次玩,但是她凭借着忘乎所以的兴趣和不知就里的悟性上手得奇快无比,很快就杀出了劲头。与此同时,大家几乎都是抱着杀一次少一次的心理来应战的,所以每个人都杀得不亦乐乎。三国杀当真是可以杀出欢声笑语的,谁都不保留,谁都不抱怨,要赢要输、要杀要剐悉听尊便。结果对大家完全不重要,重要的是大家可以聚在一起,面对面地去做同一件事情,也许,这对于生命中的很多人来说,已经是最大的愿望了,而三国杀可以帮你实现。

要说起来,这几年大家都没有这样痛快过了,甚至包括高考结束的那一刻。只是,宴席终是要散的,人终是要走的,下一次这样开怀的聚会不知道要等到何时,又或许那时的大家已经再也找不回此时的单纯相向。女孩儿回家后,一晚上眼前都飘着大家每个人杀人的神情,很放纵,也很无居心,很无敌意,因为大家只是在简单地遵循规则,去享受一个简单的角色关系和过程,不计任何结果。飘着,飘着,女孩儿总算是被这几天攒下来的袭人睡意带走了。

次日,女孩儿起得很晚,晚到几乎赶不上光合作用了,但是她依旧不想起,因为她不想让前一晚的美好就这样被新一天的日程吞噬掉。在百般纠结之际,女孩儿想出了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就是上网三国杀。当她坐定在电脑面前,和七个素未蒙面的家伙围满一圈,她心跳加速了,是期待?是紧张?还是面杀时的兴头又起?此时,她方意识到自己除了对同学相聚的眷恋,更有些对三国杀的情怀难解。

起初,除了适应ONLINE版的操作,女孩儿也在寻思着自己是否需要什么战略,以使自己能成为一个百战不殆的高手。于是,她不自觉地认真了起来:做主公时是虚怀若谷地按兵不动、坐以待敌,还是选定潜在威胁较大的角色先拨弄几下,用以激将或试忠;做忠臣时是直截了当地向敌人或潜在敌人的头上砍去,还是躲在主公旁边伺机而动;做反贼时是率先爆发向主公发难,引同僚们群起,还是阴在边上时不时对着某些长得忠诚好欺负的捅上几小刀;做内奸时是不分角色地乱砍一通,还是蹲在角落里抽冷子给某一方浇上点万金油……

杀过三巡,闪过五味,女孩儿隐隐察觉到,从身份的自我认知出发,无论做出怎样的选择,都将面对两种无可避免的过程性风险:自我实力的大幅削弱,以及诸方角色的质疑谩骂。如果自己能够做到把目标紧紧锁定在游戏结束时的经验和战功,那么过程中的起落迂回便会显得没有那么混乱不堪,消磨斗志。但是,这也仅仅是理想状态,电脑前的自己是有血有肉的人,电脑后的猴鸡狗猪更是饱含感情的动物,在身陷同样未知门的大家,知行若能做到整齐划一也就不是内置自由门的人类了。所以,女孩儿意识到自己能做的依稀只是对自己抽到的身份付出一点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