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交给你了:穿越文化学、管理学的文化管理启示录
3773200000042

第42章 文化管理人间指南(2)

基于这些从人的生命自我出发、对时空层面文化管理的认知和行为,我们便有可能去引导人类这种时空生命体在自然的时空关系进程中生存与发展的衡动,或者说预防其可能出现的衡动终止。当然,人的属性内质都是统一互通的,也就是说时空层面的文化管理同样也可以借助文化的能量促进人的价值存在、人类社会各种组织形态乃至社会整体的持续发展等,同时这些连锁效应也会不断反作用于人类文化,使之更加具有时空衡动性地为我们每个人提供自我文化管理的能量。总而言之,对于文化管理,我们可以做和需要做的还有很多很多,这关乎企业组织,关乎人类社会,关乎时空生命,更关乎我们每一个生命自我的未来存在。只要我们还活在人间,或者以其他形式存在于人间,我们就有责任和义务去探索出一条至少是适合生命自我的文化管理模式。也许,人类生命实践的真正价值不过如此。

(第二节)为什么还以衡动模式

各种组织的急功近利在泛滥,社会整体的倒行逆施在加剧,自然生态的打击报复在演习,甚至人类个体生命的失真贬值也在蔚然成风。面对生死一线的人类文化,面对外强中干的管理形态,面对不可不为的文化管理,我们是时候该还以一种衡动模式来应对了。为什么是还,而不是给?因为衡动不是人类的首创,而是时空的原创,我们需要做的只是把本该属于它的还给它,让人间显得与它不再同当下这样格格不入,同时也让我们人类自身在人间能够继续享有与它平衡动态存在的权利。

既然是首次提出所谓的文化管理衡动模式,那么我们除了需要深入了解文化管理这个实践主体外,对什么是衡动、什么能称作模式也需要有一定程度的概念性认知,否则在进一步的理解和应用过程中就会缺少对它具象存在与现实实践的感官基础。

何为衡动?它是时空中一切生命形式存在的规律与变化相互作用的结果,或者说是一种制衡与趋衡的运动状态。制衡侧重指的是运动状态的关系性,趋衡则指的是运动状态的过程性,由于二者是互依互存的统一体,只是映射在时空中不同生命体上呈现出的感知不同,因而时常会让我们产生一种错觉认识,那就是相对二重性。事实上,衡动是一种绝对时空状态,包括人类在内的所有时空生命体全部都在以时空状态存在,相互的制衡与趋衡是存在本质。由于在制衡关系中和趋衡过程中时空会有其自然的选择,也就是各种机会可能的产生及衍生,于是才有了人类得以生存繁衍的生态环境、具备了足够生存繁衍能力的人类、由人类个体组成的人类社会整体、乃至被人类社会改造过后令人类自身已经难以适应的生态环境。一切都在衡动状态之中,但并不是以人为中心的衡动状态,这让在地球上自视甚高的人类很失落很无奈,同时也不甘就这样被时空的衡动车辙碾成灰,无以追。后来,人类醒悟了一件事,就是自己除了要继续遵循并接受时空的衡动状态,同时也要让自身在制衡与趋衡中尽可能地延长个体生命的存在,延续整体生命的发展,以使发生在我们人类这种时空生命存在形式身上的规律和变化的相互作用能够缓和一些,进而有更多的机会去领略时空的微妙,体验时空的际遇,同时也让我们身边的时空生命保有更多的存在选择。

进一步说,时空层面的衡动状态是人类生存的必要基础,也是发展的必要限制,因为它关乎所有时空生命体相互之间的制衡关系和趋衡过程。而社会层面的衡动对人类整体来说是可以体现出一定自由度的,因为人类社会尚处在有限的时空供需关系,即有限的物质和信息发展程度当中,人类社会只要做出一定程度的自我调节,就可以收到一定的预期作用效果,这对于人类社会期许的持续存在与发展无疑是利好。换言之,只要我们能够以社会整体为标的,以文化管理为主体,以社会整体衡动为目标,我们就可以在制衡与趋衡的知行实践中有所收获,为时空创造价值的同时也为人类社会谋取了更多可能性。再从自我层面的衡动来看,人类生命个体相对具有更充分的自由度,原因在于人类生命个体的时空供需关系比社会整体还要有限更多,能量在人类个体生命中的衡动关系和过程相对极为简单短暂。也便是说,人类个体能够改变的微观规律、能够引导的微观变化可以相对更多一些,从宏观时空来看影响极小,但是对于人类个体有限的生命存在、人类社会不算长的文化演进来说已经可以说价值足量了,更何况积小成多之后还很有可能带动人类社会整体的发展变迁。总之,于自我层面的衡动状态而言,我们需要做的是以人类生命个体为标的,以文化管理为主体,以人类个体生命的衡动为目标,通过不断的知行实践,为人类社会创造价值、为自然时空创造价值的同时,也为我们每一个人类个体生命求得更多的可能性。

所谓模式,其普遍性解释是解决某一类问题的方法论,即把解决某类问题的方法总结归纳到理论高度。进一步说,模式可以看作是一种指导,以助完成某类任务、做出某种设计方案并达到事半功倍的最优效果。在我国史书记载中,模式一词一早便有用,如宋朝张邦基《墨庄漫录》卷八所述:“闻先生之艺久矣,愿见笔法,以为模式。”不光应用很早,模式一词的指涉范围也很广,它标志了事物之间隐藏的规律关系,而这些事物并不必然是图像、图案,也可以是数字、抽象的关系、甚至思维的方式。模式强调的是形式上的规律,而非实质上的规律,曾经主要针对前人积累的经验的抽象和升华。简单地说,模式就是从不断出现的事物中发现和抽象出的规律,亦即解决问题的经验总结,任何人类文化涉及的领域均可使用。

近十余年,模式一词应用的频度更高,不过也更加集中于商业领域,具体指一个完整的产品、服务和信息流体系,包括每一个参与者和他在其中起到的作用,以及每一个参与者的潜在利益和相应的收益来源和方式。对企业组织而言,模式主要关注的是它在市场中与客户、供应商、合作方等之间的关系,尤其是彼此间的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而概括地说,商业模式是一种包含了一系列要素及其关系的概念性工具,或者说参考模型,用以阐明某个特定实体的商业运作逻辑。此外,商业模式的应用目的就在于帮助企业组织在追求盈利的过程和关系中能够达到更加理想的预期效果。

随着模式一词的滥用现象日趋明显,它甚至变得流于形式,重于口号,趋于主义,甚至已经完全不具备模式中本该包含的必要结构、流程、技术等要素。在此,我们敢于使用模式一词,原因之一是认为只有模式一词具备足够强大的支撑能力,凌驾得起文化管理这样一个偌大的主体,以及衡动这样一个无所不在的状态;而原因之二就在于我们在此搭建的要素关系模型是具有足够指导价值的,参照这个模型中的要素和关系,人们可以在自身的知行实践过程中依附到一些有效的规律,带动起一些必要的变化,并逐步实现一些预想的衡动效果;原因之三则在于此模式具备了实践模型所应具备的完整的体系架构、构成要素及其关系、特征、功能等,并直接为模型的应用提供了动力、能力、载体、流程等参照,这在很大程度上使得此模式的普适性实用价值倍显。

谈及这个衡动模式的普适性,它相较企业组织中施用的各种文化管理方式和手段,并没有在应用条件上有任何限制和界定,对于所有人类生命个体、人类社会各种组织形态、人类社会整体乃至所有和人类生命实践相关的时空生命体均可以予以参照,并付诸知行实践。换言之,诸如在特定组织的文化管理中被设定的应用条件,包括组织成员基本生活条件需要得到较好满足、组织需以知识生产为主体、组织管理基本实现了科学化、组织成员的主体地位明确等,均不会成为这个衡动模式的应用限制。与此同时,在衡动模式的知行实践中,时间和空间不会成为实践的阻滞因素,即历史、地域、物质、信息等维度的人类文化要素具有过程和关系性,但不具有决定性,这也正是这个衡动模式呈现出的开放性和包容性所在。此外,所有参照衡动模式的实践行为都是拥有绝对意义的,区别于人类的下意识行为,其根由就在于它是基于时空生命的人类行为,衡动的时空运变规律既是其内质,又是其外延,可以对人类行为进行内化于心、外化于形的统一自正,进而形成绝对的时空价值,成为带动时空继续衡动的能量中的一部分。

接下来,我们不妨把目光正式聚焦人间指南的主体─文化管理衡动模式。文化管理衡动模式是在平衡理念和动态原理的基础上,结合了中国的文化思想和管理实践而系统创建的一套应对时空中人类社会内外部动态环境事物的管理模式。平衡理念的实质是人类对于社会系统内外部环境事物系统性与和谐性的认知,它为协整人类个体与社会整体之间、人类社会与自然生态环境之间等属性关系、构建一个有机统一的稳衡社会系统给与了理念支撑;动态原理则诠释了人类社会与自然生态环境的复杂性和变化性,它为时空可持续循环系统的动态运行、为人类应对愈加繁杂难测的社会系统内外部环境事物提供了理论指导。关于文化管理衡动模式的主体,具体来讲,它就是以平衡理念与动态原理为管理基础,以人类生命存在形式的时空属性为管理宗旨,以人类在社会与自然整体系统中生存与发展、信息与物质、机会与选择、价值与和谐相互制衡与趋衡的运动为管理目标,以人类与社会系统内外部环境事物的本性、关系、过程、结果为管理对象,以人类生命自身的学习力、创新性、执行度、责任感之间的闭环传导为管理支撑手段的系统化管理模式。

在之后的一章中,我们将分别从文化管理衡动模式的理论基础、体系结构、要素拆解、主要特征、应用价值等五个方面对其进行具体详细的阐述说明,力图从各个视角把文化管理衡动模式一网打尽,进而使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够以它为主体建立起自己系统而归真的认知体系,并将认知逐步转化成行为,在行为中体现出文化管理衡动模式对我们,即每个人类个体乃至整个人类社会的积极作用。此外,本篇第三章还将附以一些文化管理衡动模式在现实具体事件上的实践应用,并在感知、认知、行为、评估等层面进行了具有一定参考意义的评论和说明,以使更多的人可以开始逐渐从平素发生在自己身上或者发生在自己身边的细节事务中寻找到文化管理衡动模式的启用点,并在不断尝试运用模型关系体系及其要素来引导自身实践进程后,将其培养成自身潜移默化的知行习惯,成为我们在人间体验生命过程、延展生命关系的隐性线索。线索不断,衡动常存,文化不止,管理无休,人类的生命故事还将继续下去。纵使我们把自己的生命托付给了衡动的文化管理,继而还给了衡动的时空,这又何尝不是物尽其用、不枉此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