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短篇皇帝老爸
3767400000031

第31章 第五皇帝老爸 汉光武帝——刘秀(6)

光武帝时,对同姓宗室王限制比较严格。自己的10个儿子虽然都封王,但不让他们就国。都集中到洛阳。而且封地都很小,较之西汉的同姓王差得很多。而且在郡国内,没有任何实际的权力。光武死后,刘庄即位,诸王才开始到自己的封地去。汉明帝的同母弟刘荆,是光武诸位皇子中比较有才能的一个,他给废太子刘疆写信,说他无罪被废,应该从自己的封地东海起兵,象汉高祖那样取天下,即皇位。刘疆接到书信后吓坏了,马上把信交给汉明帝。汉明帝没有追究此事。

后来羌人和东汉作战,刘荆又四处活动。汉明帝又让他去封地。去了封地,他问相士,我长得象先帝,先帝30岁当皇帝,我今年也30,可以起兵吗?吓得相士赶快告诉郡国的官员,刘荆害怕,自己把自己投进监狱。汉明帝又没有追究。后来刘荆又使巫祭祀祝诅,被郡国的官吏报告,惶恐之下自杀了。

皇帝老爸与许美人所生的楚王刘英,在刘庄当太子时就和他关系不错。刘英结交宾客,又在封国作金龟、玉鹤,刻文字为符瑞。积极准备造反。被一个叫燕广的人告发,有司奏情要求诛杀他,明帝不忍,只是把他罢免流放,后来刘英自杀。明帝发现刘英结交士人官吏的名录,为此兴了大狱,株连了很多人。

郭皇后生的两个儿子刘康和刘延也在封国结交宾客,图谋不轨。但因为不象刘荆,刘英那么严重,所以只是被削减封地。这些宗室王无法成功的最主要原因是,他们根本不掌握封地的兵权。所以不可能象前汉七国之乱那样成气候。

另外,封地的国相和官吏都是受皇帝委托监督他们的。其实每个朝代的前几代皇位继承人之间,竞争都很激烈。到了后期就不明显。

光武中兴后,鉴于王莽篡位的最近的这个历史教训,所以对外戚还是有所限制,但同时他又利用外戚来防范宗室。在大司马吴汉死后,光武帝想让自己的小舅子阴兴接任大司马,因为大臣的反对才做罢。但死后仍然让自己的女婿梁松辅政。

到了皇帝儿子汉明帝即位后就一改皇帝老爸为政时的柔道,而大刀阔斧地代之以刚猛。汉明帝根据父亲生前的意思,划建立赫赫战功的28将于云台,但对自己的岳父马援却不予收入,这就给大臣们一个信号,就是自己要限制和约束外戚。而且,他在位时,他自己的3个大舅子,小舅子马廖,马光,马防都位不过九卿。

随后他就开始处理外戚和豪强们。开国32功臣之一,纳河西五郡给光武帝的窦融,为人不错,但不善于约束自己的家人和子弟。结果子孙多不法。窦融从兄子窦林坐欺罔及臧罪,下狱死。窦融的长子也是光武的附马窦穆,因为封地离六安国比较近,就想占据六安,于是假传阴太后的旨意,让六安侯刘盱休妻,而娶自己的女儿。

后来此事被汉明帝知道,窦穆被免官,窦氏人中,除了窦融留京,全被迁回故郡。窦融也被明帝斥责,吓得窦融也辞职回家养病。窦穆等后来被赦免,允许回京城居住,但汉明帝派人严格监视他们。窦穆心怀不满,口出怨言,又贿赂官吏。结果他和两个儿子窦宣,窦勋都死在狱中。多说一点的就是,窦勋的儿子就是后来赫赫有名的外戚窦宪。

太后阴丽华的弟弟阴就的儿子附马阴丰,杀了公主。虽然阴太后还在,但汉明帝也不徇私情,将阴丰杀死。阴就夫妇也自杀。汉明帝又杀了河西功臣梁统的儿子,同时也是自己姐夫的梁松,原因后汉书上说的是,松坐怨望、县飞书诽谤。但需要说明的是,这个梁松就是当年构陷汉明帝岳父马援的主凶,另外他还是皇帝老爸刘秀遗命辅政的大臣。

东汉12位皇帝,只有汉明帝刘庄朝对外戚和功臣的限制,打击最严苛。如果后来东汉全是象汉明帝这样的皇帝,就不会发生戚宦弄权的历史事故了。

皇帝老爸刘秀在建武12年统一全国后,致力于内部建设。对匈奴转为战略防御,对西域各国要求重设都护和遣送质子入朝的要求予以拒绝。这在当时国力不足的情况下不失为一个正确的选择。经过光武朝20年和明帝朝10余年的休养生息,东汉的国力大为恢复。

在汉明帝15年,刘庄去世的前3年,汉明帝决定重新对匈奴采取强硬措施。派耿秉(东汉名将耿弇的侄子)窦固(东汉功臣窦融的侄子)率大军进攻北匈奴。耿,窦各率一路,窦军一直打到天山,耿军攻到三木楼山。大获全胜。两年后,耿,窦又率兵出西域,进攻车师国。车师国后王和前王相继投降。

在击败北匈奴后,派班超出使西域,这个班超后人多认为他是一个名将,其实他更是一个外交家。他带着36个人纵横于西域,著名的成语,“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就是他在善阝善国,带着36人,袭击北匈奴使团。全歼了北匈奴的使团。

其实类似班的这种强硬使者,在皇帝老爸的时代比比皆是,只不过都未留下名姓而已。班超在西域活动的结果是都护重建,班超动甄带着西域的多国部队,打击那些不肯听命的国家。汉明帝时对北匈奴和西域的策略,也为后来的汉章帝,汉和帝时彻底消灭北匈奴,控制住西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永平18年,汉明帝刘庄去世,他在位18年,享年48岁,庙号显宗。后汉书中说汉明帝刘庄“性褊察”,就是脾气暴躁。他的性格根本不象父亲皇帝老爸光武帝刘秀和母亲阴丽华。但刘庄确实是一个非常勤政的皇帝,史载“乙更尽乃寐,先五更起,率常如此”。

他“驾驭下有术,大权不旁落”。即位后继续执行了皇帝老爸刘秀的休养生息政策。他的为政风格和后世的清雍正皇帝很接近,都是对手下的官吏非常苛切,对百姓却恰好相反。汉明帝用王景治黄河,直到东汉末黄河也没决口,有惠于民啊。在两汉24帝中,汉明帝逊色于皇帝祖宗汉高祖,皇帝祖先汉文帝,皇帝老爸光武帝,但是他在中国历史上也是一位有作为的皇帝。

十 失之东隅 收之桑榆

皇帝老爸刘秀建国后回老家南阳,请他的乡亲们吃饭。吃饭的时候刘秀很高兴,当场就答应免掉当地一年的租赋。乡亲们得陇望蜀,要求一次免掉十年。刘秀说,我都不知道我明天还是不是皇帝呢,怎么敢答应十年以后的事呢?

刘秀当了30年皇帝,其中有10多年是在战乱里度过的。不是河北造反,就是四川割据,要么就是湖北有了强盗,一直在打仗。所以刘秀到后期的时候很讨厌打仗,不愿意跟别人讨论打仗的事情。他儿子问他军事上的事情,他就不愿意讲。他又很勤于政事,儿子劝他不要过度操劳,他就说“我自乐此,不为疲也”。

皇帝老爸刘秀早年说过跟多名言,其中还有一句就是: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当年刘秀虽然当了皇帝,可这个皇帝仅仅占有河北、河南一部这么一小块地方。昔日大汉疆域辽阔,当时,赤眉拥兵百万,占了汉都城长安;陇西大片被隗嚣所占;巴蜀则由公孙述称霸;东面的山东、安徽一带则群雄割据;地处北方边境的幽州仍在动荡之中。恢复汉室任重道远,为此,刘秀开始了长达12年的统一战争。

刘秀皇帝宝座还未曾坐几天,关中地区发生激变,赤眉军百万之众攻入长安,杀死更始帝,更始政权灭亡了。此时,刘秀先期派往关中地区的大将邓禹也连连受挫。关中地区对刘秀政权非常重要,刘秀经过反复斟酌,决定派冯异去接替邓禹的重任。

冯异人称大树将军。这是因为冯异打仗时冲峰在前,撤退时冯异在后,特别是冯异为人谦恭,办事沉稳。平常走在路上,要是人多路窄,他定会站在路边让人先过,每回打完仗,其他将士为争功劳,争的面红耳赤,他则常常一个跑到树下坐着,从不为自己争功,久而久之,人们对冯异很尊敬就送他大树将军的称号。

刘秀封冯异为征西将军,临走时,亲自把他送到河的南岸,送冯异一辆专车,一口宝剑,嘱咐他说:“三辅连年受灾,又受赤眉、更始兵灾,田园荒芜,老百姓困苦到了极点,你这次去,主要是安抚百姓恢复生产,而不是攻城掠地,如果敌人投降了,你只把他们主要头领送到洛阳来,由朝廷处置,其他的人不要加罪,放他们回去种地就行了。

冯异点头牢记,刘秀才依依不舍地回到洛阳。此时关中地区饥馑达到空前的程度,城郭皆空,白骨蔽野,以致到了人相食的地步。赤眉再无法立足,只好放弃长安,引军东归,这时候,他们的人马仍有二、三十万。

冯异于是在华阴、湖县之间凭天险筑成一道防线,想以逸待劳,逼迫赤眉投降。赤眉军接连发动几次进攻,冯异都坚守不出,赤眉军还以为冯异胆小不敢来战,纷纷嘲笑他。双方相持五十多天,赤眉军粮食快要耗光了,还不能突破冯异防线,不由焦急万分。只想快快冲过去,回到东边自己的家园。

赤眉军离开长安东返时,邓禹曾认为有机可乘,指挥军队向赤眉进攻,结果反被赤眉打的大败。刘秀得知给邓禹发诏说:“你现在速避开敌锋,回到关中休整。赤眉军没有粮食吃,一定会退回关东,我这里已做好了部署,正等着他们哪!你不必为赤眉担心,只要把队伍带回来就行了。”

但是邓禹不听,他要将功补过,雪没入长安的耻辱,要冯异和他联合起来进攻赤眉军。冯异劝他:“赤眉现在还有几十万众,这些人都是亡命之徒,正急着和我们打仗,我们可不能上他们的当,干扰了皇帝的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