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一生中不可缺少的人
3737200000004

第4章 雁雀要知鸿鹄之志(2)

浪漫主义者:容易兴奋的本质却因内向而悄悄隐藏心中不表露感情。虽然常见孤独却能与特定的知己,持续热烈地交际往来。讨厌变化喜好思古幽情,在交友中如果痛恨对方则终其一生不再改变。

现实主义者:警戒心强的人接获名片时会一再对比名片与对方的脸孔,敏锐地观察,不做工作外的闲聊立即询问来访目的。

这种人易明确表示“是”或“不”,只要认为有赚头,立即应允交易者的条件,一旦觉得无利可赚,则断然拒绝。即使对方一再极力说明吸引,多半无济于事。

面对这种人,以事实为依据,远比花言巧语的说明更为重要。这种人只要信服,即会表现积极性。在他的脑海中随时会有具体的形象描绘,借此与眼前的事物做对照。所以,与其以言语说明,不如利用图片更能获得对方的理解。

乐观型:不为未来的事情闷闷不乐,随形势而定。乍看下显得冷淡,甚至给人置若罔闻的感觉,其实通常会顾虑对方的感受再下决定。

不过,行动草率而发言不做深思,会有毁约或不承认诺言、取消承诺等情况发生,这是这种类型者最大的缺点。他们往往表现得欲望高,凡事都想涉足,却容易半途而废一事无成。

他们天生是乐天派,言行举止气派潇洒,不为眼前的事闷闷不乐。周围的人常为处理其善后或实践其诺言煞费苦心。

有气无力型:这种人难以捉摸其对生意是否感兴趣,而对目前的生活也缺乏信心。对工作本身不感兴趣,甚至有逃避的行为。服装不整、房间零乱、商品乱成一堆,外表看来显得寒酸、举止言谈令人感到有气无力。

这种人是凡事委托他人的消极主义者。即使你积极地渴望洽谈生意也难以触发其兴趣。同时,他们从不明确表示“是”或“不”令人难以相处。令人捉摸不出其内心所想。同时,显得有气无力,又有点自暴自弃,若委其重任则无法如期完成。在金钱的使用上,也是懒散随便。对其他事物的兴趣远比工作浓厚。这种类型的人通常是其身边的人在经营中帮他做重大的决定。

形式主义者:属于匿在自己的巢穴不愿显露自己的类型。与人只有工作上的交际往来,不做深入的交往,清楚划公私后采取行动。

这种人态度冷淡沉默寡言,你即使为其尽心努力他也不会表示高兴。要与其建立融洽的交情颇费周折,交往一段时日后仍没有亲切感。感情表达显得迟钝,不会揣测对方的情绪或感情。

以上是从专业的角度,对人做了分类,并分析各种类型的心理、性格,事实上我们在现实生活中,多半会凭直觉断定对方是罗嗦的人”或“自尊心强的人”。

以下我们通过观察日常生活中所接触到的不同类型的人,说明其内心的意念及与之相处之道。

阴沉型:喜欢搬弄道理做话题的人,通常对竞技运动缺乏兴趣。喜欢滔滔不绝地争论,直到别人信服为止。碰到他人搬弄道理时,忍不住也想用另一番道理给予反驳。由此可见和强词夺理的人讲道理多半行不通。

因此,谈话时最重要的是适当地认同对方所搬弄的道理,而把话题转移。

难以相处的人在会谈中只是频频地附和而不表明心意。这种人有两种类型:

其一是性格内向、消极,对他人带有过分的警戒心;其二是感情上厌恶对方,彼此性格不合。面对带有强烈警戒心、内向而消极的人,如果以对方的兴趣为话题,或央求与之私交甚笃的人居中协调,或者以对方非常熟悉的人物为话题,都可达到效果。

开朗型:阴睛不定的人心情好时万事均可,碰到不如意的事情会突然一反常态。通常在事后有违心之论。这种人天性懂得与人相处、乐善好施、带有稚气。一般而言,招架不住他人的吹捧,碰到请求,也难以说“不”。

顽固者:以自我为中心,但在社会上却未必能通行无阻。有时因诸多不顺之处,不得不与他人有所妥协、沟通才得以融洽相处。但是,还是有始终坚持自己的想法,绝不与他人妥协沟通的人,这就是所谓的“顽固者”。对于自己不理解的事,即使是眼前的事实,也不相信。

利己主义者:这就是所谓自私自利的人。他们在心理上,自我意识非常强烈,因此不愿意受他人左右,完全以自我为中心行动。纵然知道别人对自己所持的看法,也不改变。对他人冷漠而毫不体谅,不接受他人的忠告或指导,也拒绝受他人支配。而且因为对他人不关心,所以也不会想支配他人。其自尊心比常人强得多。

在您的周围,一定有这种人,他们不是值得信赖的人。这种人将自己受人恩惠之事视作理所当然,而对于报答却意外地冷淡。而且,情绪一改变,便任性地破坏与他人约定,可说毫无信用可言。

与这种利己主义者有商业往来时,必须保持彼此的距离。其自尊心较强,一旦受伤害,便无法顺利进行商谈了。这种人不会接受您的要求,若诉之以情,则可能突然变得冷漠无情。不过,他们过于关心本身的利害,是您可利用之处。然而因为他们对已经约定好的事,也可能反复无常而任意破坏,所以,即使到最后关头,您也不可稍有疏忽。

始终板着脸孔的人:这种类型的人也相当多。平日不了解他们内心究竟想些什么,只看见尽有些扭曲了的想法与行动。这种人不了解他人的话语,并非因其顽固,而是他们的想法、喜好方向有所偏差。如果仔细留心这类人的言行举止,便可发现他们总有一套自己的道理,但是,那些道理却极为不正常,而常令人难以理解。有位哲学家为这种人下了一个定义:

傲慢的人:世人皆可能因事情进行顺利,获得少许成就,就感到自负。诸如:运动员、歌星、演员或景气的中小企业经营者、公司里的白领等,其中有的甚至会表现出傲慢自大的神情,对自己目前的境遇得意不已。

富人与穷人:现代社会中,金钱在人际关系中有着不同寻常的作用。无可置疑,在社会结构中,价值体系有如山般地高耸着,无视、忽略,则人际关系将遇到麻烦。无论富人或穷人,都受金钱的各种影响;至于他们如何表现出这种心理,不妨以读心术窥探一番。

穷人与富人的地位是对立的,也许您认为穷人对富人存有对抗意识,但令人意外的,却是多抱有从属意识。人们对自己亲友中的富翁,或附近的有钱人家,行动上总是事事对其谦卑服从,结果,不但未蒙恩泽,反而时常自损尊严。有些穷人对如此不可靠的富人,心理上却还常存有一丝“或许能攀点关系”的想法。

然而在需要借钱时,不向有钱人借,却向和自己同样贫穷的人告贷的,也是大有人在。因为穷人知道,富人绝不会轻易地把钱财借给别人,结果,还是穷人对穷人较好说话,也较能互相体恤谅解。

乐观型与悲观型:人类可分为乐观型与悲观型两种。

乐观型对于事物的判断,经常侧重于对自己有利、光明的一面,而不注意晦暗、不好的一面。事情一旦成功,便觉得是幸运;而身处逆境时,便想:“总会有法子的,很快就会好转。”总之,不论是否有契机,都会自己加以完善地解释,如果因工作失败而有所损失,或情况太糟时,也无视于自己未曾料想过的最坏的一面,这是乐观型的特征。

与乐观者始终只考虑事物光明面,而赋予人生喜悦快乐恰好相反的,则是对任何事都重视坏的一面而苦恼的悲观型。这种人不时担心着“此次交易一旦失败,将受到何种损害,不但无颜面对上司,也将阻碍自己的前途发展”之类的问题。此外,即使工作进展顺利,也会尽量找出坏的东西,而使自己郁闷不已。原本悲观型就多胆小怯弱,有点神经质,因此,潜意识里一直担心事情是否会失败,始终想逃避重大压力,致使情绪总是难以稳定平静。

这种悲观主义的深层心理完全根源于他们性格中的胆怯、害羞、神经质、缺乏行动意愿等等,他们对失败有着异常的恐惧心理而缺乏自信。如果再追根究底,悲观型还有种奇妙的心理作用———旦缺少悲观的因素,他们的情绪便越易陷人不安和低潮,少许的负面因素,反而更能使其情绪稳定。因为他们觉得世界上不可能存在一点错都没有的事物。越是无错,越可能酝酿着大错。换言之,他们须以悲观的事物来自虐,才能感觉到生活的意义与安全感。

支配型与被支配型:有一种人,凡事若不能发号施令,心里便不好受,这种人在各种集会场所,会千方百计地讲话、插嘴,以期获得对团体的支配地位。甚至有的男士,会出席清一色女性参加的聚会,将自己视为其中一分子而发表演说,狂热地宣讲他的人生理论。

但是,被支配者型的人,是否始终安于受支配者型人的支配,而满足于受支配的立场呢?实际上未必如此,他们心中想的是:“只要不会对自己不利,这样却可省麻烦,而将事情交给支配型人物处理,如发生问题,还可发发牢骚或加以抨击!”

因此,经常可见支配者型的人并无实力或头脑,却拥有机灵聪敏的智囊团,这就是相互运用彼此的特长而产生的现象。

在与被支配者型的商业对手交往时,因其沉着稳重而不爱出风头,所以您不一定要积极应对,否则也许对方会反过来利用你的太过积极,而予以巧妙的反击。在心理准备上,最好不要像对待支配者般的直接应对,而应格外具备迂回应对的心理。

性格风范垂千古

“谦虚待人,风范垂千古”;“虚怀兼听,品格树丰碑”。这是世人对周恩来总理的缅怀敬仰之词。这种发自内心的赞誉,固然是因为大家公认他阅历丰富、知识渊博、功勋卓著,更因为大家公认他是一生率先垂范、严于律己、虚怀若谷、品德高尚的楷模。

周恩来(1898~1976)出生于江苏淮安。1917年从天津南开学校毕业后赴日本留学,1919年回国后参加了五四运动。1920~1924年先后到法国和德国勤工俭学。192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整个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为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武装夺取政权,创建新中国立下了不朽的功勋。建国后一直到1976年,始终担任政府总理。作为党和国家领导人,周恩来谦虚待人的风范,感人至深。

周恩来善于兼听各方面的意见。新中国成立初期,政务院有两位副总理是民主人士,政务院各部委的部长、主任中,民主人士将近l/2。因此,在政务院召开的会议上,有各种不同的意见:有资产阶级的、有开明绅士的、有小资产阶级的,有正确的、有错误的。周恩来总是善于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充分发扬民主。他批评有些同志不愿意接触党外人士,总是跟党员在一起,说的话都是相同的,所以思想有点闭塞。1956年,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基本完成后,他对发扬民主听取不同意见的问题讲得比较多,也更为深刻。他说:既有不同的党派,就有不同的意见。大前提是搞社会主义,具体问题有出入,也允许有出入。共产党清一色,只能有一个意见,只能听一种话,发展会停滞。在一次讨论郭沫若的剧本《屈原》时,一位同志说:没有意见,同意总理说的。周恩来说:“我不喜欢你们一来就同意我的意见。那还要讨论什么?领导者要善于听取各种不同意见,这样才能受启发,才能把问题看得更全面。领导人都那样聪明?都那样正确?”

周恩来在对待民主人士方面,格外重视同他们深交朋友。刚进城时,周恩来陪同毛泽东登门拜访了张澜、李济深、沈钧儒、郭沫若等一些知名的民主人士。在和党外人士交往中,他诚恳热情、谦虚谨慎、诚以待人、平等协商、推心置腹、求同存异、不摆派头、取信于人,通过对党外人士的关心、交往,把党的温暖送到他们心中,被人们赞誉为中共党内一块具有强大吸引力、凝聚力的“磁石”。

周恩来兼听各方面意见,其中格外重视反面批评意见。建国初期他就指出:在党和政府中,要造成一种民主空气,使同志敢于对首长提意见。当面不好讲,就写个条子放在他的桌子上。对首长的缺点敢于提出,刺激他一下,搞得他不好受就改了。他希望别人“将”他的“军”,如果下边的同志群而递条子就好了。他还提出要为听到不同意见创造条件,要从各方面发扬民主,唱对台戏,“找岔子”。1962年他进一步提出:共产党员要有畏友、诤友。主张每个共产党员都得有几个敢于提出不同意见,敢于批评对方短处的畏友。习惯了,畏友就成为诤友了。他称赞唐太宗李世民能听取魏征的反对意见,把唐朝搞得兴旺发达。李世民看到魏征一来,就如坐针毡,但是听了他的意见,好像吃了一剂良药。而我们有些领导人往往爱听赞美之词,甚至喜欢阿谀奉承,对批评的忠言则很反感。有的还打击报复,这就很值得我们深思了。

周恩来兼听的作风与他虚怀若谷的谦逊作风是紧密相联的。谦逊是他能够听取各种意见的内在条件。一个骄傲自满、自视甚高的领导者是很难听取不同意见尤其是批评意见的。谦逊、虚怀也是他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作风的一个方面。周恩来身居高位,手握大权,在全党和全国人民中又享有较高的威望,然而他十分谦逊,从不自以为是,自以为高人一等。他对工作中的建树总感不足,对缺点和失误从不回避。至于在党内,他对自己的缺点错误,讲得就更多了。对党和政府工作中的问题,他主动承担责任。其实,周恩来为革命为人民呕心沥血。他的过失与功劳是无法相比的,而他却不断检讨,这也是他虚怀若谷的自然表露。

周恩来有一个用词:“戒慎恐惧。”这反映了他对革命和建设事业“丝毫骄傲不得,丝毫大意不得”的精神,说明他风范垂千古,品格树丰碑。

好性格造就事业

“贞观之治”是中国封建社会的辉煌一页,而这一切的取得与李世民的中庸性格有关,他把中庸中的各家智慧用得恰到好处,各家方法也融为己用,不管是收揽人才,还是治政方针,他都能依中庸之道而行,试想如果没有这种性格又怎能构建出他那庞大的千古基业呢?

诸家思想的体系精华

盛唐只所以“盛”,他的构建者唐太宗功不可没,他是中国最杰出的封建帝王之一,为中国开创了长达一百三十年的黄金时代。

那么,唐太宗为何能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呢?归根结底,还是取决于他中庸的性格,他把儒、道、兵、法各家之长用得恰到好处,把中国谋略文化中的慈、忍、变、残用得炉火纯青。各家思想,各种方法皆融为己用,且备兼众长。

唐太宗是典型的中庸性格,因此他的性格里包含有诸家思想的体系精华。他对臣下的宽容与慈爱像父母对待儿女一样,显尽了自己性格中的慈;面对兄、弟的迫害不动声色,寻找机会,表现了他性格中的忍;夺官时,对亲生手足毫不手软,说明了他性格中的残;既得天下,改变策略,以怀柔政策稳定人心,对边疆民族不用武力而用招抚,尽展了他性格里的变。正因为李世民具备了上述性格特征,所以在他的麾下聚集了一大批文臣武将,出现了人才济济一堂的盛大局面,也使得他的功绩独步千古,事业如日中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