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日本调:一部穿越时空的日本风情史
3735200000022

第22章 厕所里的女神

明治四年(1871年),日本为了表示已经和国际方面充分接轨,明治政府在外国人众多的横浜街头,开设了日本近代历史上的第一家公共厕所。三年后(1874年),东京也有了这种设施,方便大众。

当然,这只是第一家近代公共厕所,而厕所以及公共厕所的历史,却远不止这些年。

在日本,最早的时候,人类想要方便的时候,当然是随地而安,找个没人的地方宽衣解带、新陈代谢。随着历史的发展,人们渐渐发现,这样方便其实并不方便,如果只是小号那还好说,若是要赶上大号的,那一堆一堆的排泄物堆积在地上,不但处理起来麻烦,而且气味难闻,还容易招苍蝇。

于是,人们想到了利用水力来处理粪便。

就这样,日本最初的厕所诞生了。不过,这时候的厕所与其说是厕所,实际上也就是一块木板上面开了一个口然后横架在河面上罢了。当人们内急的时候便蹲在洞口,排泄出来的东西掉入水中,由河流将其带走。如此一来,既简单又便利,很受人民群众的喜爱。

再后来,人类又有了羞耻感,觉得在大庭广众之下亮出那本该打上马赛克的部位,实在是不雅,于是便在木板的四周竖起了篱笆栅栏用于遮挡,这才渐渐有了真正意义上“厕所”的样子。

在那时候的日语中,厕所被人想当然地称之为“川屋”。

当然,在农村的话,作为珍贵肥料的粪便,是断然不能轻易地让其随河水流走的,农民们往往会挖粪坑用于储藏粪便,有些小家子气的家伙,甚至还会在粪坑上面盖着厚厚的木板然后锁起来,以防别人偷粪。

包括皇宫厕所在内的私家厕所,一般被认为是出现在平安时代。达官显贵们在造房子的时候,往往喜欢在东北角留出一个空来,用于厕所的建造。也就是从那时候起,日本开始有了马桶——通常是一个木桶,上面涂上黑色的漆,既美观,又能防臭。

在日本历史上,真正意义上的公共厕所,最早是出现在镰仓时代的嘉帧二年(1236年),地点是在建造于京都的东福寺内,并且还有个挺好听的名字,叫东司。

东司因被造在东福寺东侧而得名,在当时有“百间便所”的称号,就是说它可以同时供百人上厕所。当然,这只是一种比较夸张的修辞手法,真正能够同时在东司方便的人数,其实也就是五、六十人而已。

东司总共有三部分,一进去,是供和尚们以及男性香客们所用的小便池。说是池,其实也就是一排木桶,大概三四十个。再往里走,便能看到一个一个的单间,那是用来大便的,里面有让客人蹲着便便的木桶,还有防止客人太胖导致人仰桶翻而设计的木制扶手。此外,在这座建筑里,除了大小两用的便器之外,还附带了各种洗手设备,用于便后清洁。

与齐全的配套设施同在的,还有史上第一份如厕规矩。

正所谓佛门乃清静之地,作为日本名刹东福寺,在那里上厕所也是很有讲究的。

第一,上厕所的时候一定要穿戴整齐,千万不能衣衫不整地就奔向厕所;第二,在上厕所的时候,绝对不能发出可能会影响到他人的声音,比如拉着拉着突然就哈哈大笑,或者因为拉不出来而谩骂连篇,这样会妨碍到你旁边的人如厕的心情,是一种很不道德的行径;第三,不得损坏厕所内的公共用品,违者原价赔偿。

除了以上这几列条条框框的规矩外,上厕所的具体行为规范,也是很有说法的。

首先,你在进小包房里大便之前,得先把洗手道具以及擦屁股的用品给带进去,这些物品在外面都有——盛满水的木桶和一块软木片。

带着木桶进包房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要用右手拿着水桶,左手把门推开,接着再把门关上。待到你自行解决完以后,再用左手拿着软木片擦屁股。擦完之后,将其放入便桶之中,随后开始洗手——将你带进来的那个桶中的水缓缓倒入便桶,借着这个水流冲洗排泄物。水一定要一次性倒完,倒完之后,将水桶和便桶互换,然后用左手提着便桶出门,交给专门负责洗马桶的人。这样一来,通过你的举手之劳,既能解决自己的内急,也能给排在你后面的那位仁兄提供一个清洁的方便环境。

不过,事情到了这一步还不能算完。要知道,你的手摸过便桶,碰过擦屁股的木片,尽管拿水稍微冲了一下,可依然还是很脏,所以,得再洗一次手。

这次可不是冲冲就能了事的了,得认真。

具体的操作方法是,在一个洗手台前,先用专门为人提供的石块沾上水摩擦双手,随后洗干净;接着,再用沙土摩擦双手,再洗干净;最后,用晒干的橘果粉末涂抹于手上,然后洗干净。

三个步骤做完,基本就算OK了。

在东福寺洗完手后,侍者们会及时地送上一个捂手的手炉或是带你去一个专门的焚香炉前,将手熏干。直到你的手散发出阵阵幽香,洗手才算是真正意义上的大功告成。

厕所的故事基本上讲到这里就算完了,只不过既然说了厕所,那么作为周边附带产品——草纸,当然也有必要说上一说。

日本史上第一张草纸是——手。

没错,是手。

在最开始的时候,日本人在上完大号之后,的确是用自己的那一双能吃饭、能拿刀的手来擦拭尚且残留于****周围的排泄物的。

这种行为一直被保留到了平安时代末期。因为有证据表明,日本着名武士源义经的小老婆——大美女静御前,也是这么干的。

其实别说是静御前了,就连和埃及艳后、杨贵妃并称为世界三大美女之一的小野小町,也是在上完厕所之后,用自己的芊芊玉指将排泄物清理干净的。

当然,用手擦完便便之后,肯定得清洗。故而在平安时代的厕所中,永远都会放着用于洗手的清水,日语叫做“手水”。

这也就是为什么在日语中,厕所会被叫做“御手洗”的缘故了。

顺便说一句,其实全人类在最开始的时候都是用手擦屁股的,所以才会有上完厕所要洗手这么一条从小被爹妈教育到大的规矩。不过时间一久,人们就发现,用手擦屁股真的是很不卫生,即便是洗了,可要知道这盆清水在最开始的时候即便是再干净,但那也是死水。哪怕是只洗了一次,那手上的便便也都会污染了这水,待到洗第二次、第三次的时候,等于是在循环污染,还不如不洗。

于是,大伙儿开始寻找起了各种东西来替代自己的双手擦屁股。

纸是肯定不行的。虽说那时候已经发明了纸张,但因为生产力低下等种种原因,纸张在日本属于贵重物品,非一般人用都用不起,更别说拿来擦屁股了。

经过多年的实践和不断的开拓发展,日本人终于拥有了以下几样能够用来在如厕后清理****的物品:石头(听起来就很痛)、草根(好寒酸的感觉)、麦秆(能擦干净吗)、木片(这个还是很硬)、海草(喂,这是从哪儿弄来的啊),以及树叶。

也就最后一个稍微可以接受一点,其他的实在是太让人觉得难受了。

至于后来大家用纸来如厕用的“草纸”,那是在江户时代中期之后的事情了。

此外,关于厕所的雅称,在日本自古以来也有不少,除了东福寺的那个东司在外,在其他寺庙中,一般把厕所称之为“雪隐”。据说这是从中国学来的进口词汇,在进入战国时代后,达官显贵们喜欢用沙子来掩盖排泄物的气味,所以厕所又得了一个“砂雪隐”的名号。当年那位结束了战国乱世、一统日本江山的枭雄丰臣秀吉,就特别喜欢在自己的厕所里铺上一层白白的细沙。

到了江户时代,随着生产力的进一步提升,厕所的各种装备也开始完善了起来。首先,擦屁股终于开始用上手纸了,大家伙儿再也不会让自己的****和石头麻布亲密接触了。其次,原本的黑漆木制马桶在这个时候也渐渐开始发生起了变化。

天保三年(1832年),日本一代着名剧作家曲亭马琴在自己的日记中这样记载:“今天,我终于把自己的大便给拉进了一个陶瓷桶里,感觉真爽啊。”

曲亭马琴在当时是能够和葛饰北斋相提并论的大家,一生写过作品无数,代表作则是有名的《南总里见八犬士》。他的这篇日记,却意外地具有跨时代的意义——这是日本历史上最早记录关于瓷质便器的记载,这种材质的马桶一直被沿用到了今天。

在21世纪的今天,日本的厕所虽说依然在履行着千百年前的作用,但却也早已不再是单单的排泄场所那么简单了,还有一些微妙的用途。比如说,通过看厕所是不是被打扫得干净,就能看出打扫厕所的人是不是细心,而这个打扫厕所的人为人如何,往往也是衡量一个家或者是一个公司的重要标准之一。

其实日本人更愿意相信,从厕所中不光能窥探人间百态,甚至能洞察整个世界。

“在厕所里,住着一个非常美丽的女神,如果每天都打扫干净的话,就能像女神一样美丽。”日本人相信,正如这首歌唱的那样,一个可以保持厕所美丽的人,也一定能够保持自己的那一份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