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比尔·盖茨商道全书
3735100000020

第20章 建立牢固的利益同盟(5)

联想集团首席运营官刘军说:“以客户需求为导向,通过技术创新为客户提供国际品质的产品和服务,是联想对客户的长期承诺。联想和微软长期以来具有良好的紧密合作关系。在联想集团迈向国际化道路的今天,在已有的合作基础上,联想和微软将进一步加强在产品合作、技术创新、服务与市场等领域的全方位合作,形成更为紧密的战略合作伙伴,从而为中国乃至全球客户提供更为非凡的应用体验。”

微软公司副总裁、大中华区首席执行官陈永正也说:“扎根本土,不断加强与本土产业的合作,与中国PC产业共成长,是我们坚定不移的发展策略。可以说,今天微软与联想的深度合作就是在这种企业战略与市场目标双契合的大背景下产生的。所以,此次合作不仅仅只是以往合作的延续,有很多特殊甚至可以说是突破的地方,双方将在产品预装、技术合作、市场与服务等领域建立更广泛、更深入的合作,为中国用户提供更丰富、更精彩的正版软件体验和增值应用。”

前面一系列都是微软与中国的合作行为,下面再来看看微软首席执行官鲍尔默的动作,则更能证明中国在微软的全球战略中变得越来越耀眼。

2006年5月22日,史蒂文·鲍尔默再度访华,与中国信息产业部签订合作备忘录,承诺在未来五年内对中国市场投入不少于3200万美金。这是不久前与发改委签署的37亿二期战略投资之后,微软与中国有关部门的再度合作。

与中国政府强力部门合作,现在正被证明是微软打开中国这个潜力巨大市场的最好途径。从与国家发改委62亿战略合作备忘录一期项目实施后,四年来,微软在中国一系列难题开始破解,2005年,微软中国业务增长40%以上。

史蒂文·鲍尔默说:“微软在********最重要的目标,首先是完成微软最新技术与中国客户需求的结合,其次是与中国的软件企业开展更密切的合作。”

随后,微软在中国市场发布针对中小型企业用户的CRM(客户关系管理)30的中文版本。这是微软结合Office、Outlook功能推出企业管理软件的“Dynamisc”产品路线图中最重要的一环。由于与Office集成,易于使用,并且还比SAP的产品价格低三分之一甚至更多,已有许多家国内软件企业准备与微软合作开发新的行业应用,目前该产品在中国的增长已经超过了200%。

如今微软的七大主打产品除了Xbo还没有完全正式进入中国市场外,MBS(商业解决方案)、MSN、Mobile等“新业务”在中国都收获颇丰。

在2006年的财政预算中,微软在互联网和新兴业务的投入将高达20亿美元。尽管资本市场以股票价格下跌11%来表示对微软的回应,但史蒂文·鲍尔默推进互联网和新兴业务的决心仍异常坚定,他正沉浸在把竞争对手一一扳倒的宏伟计划里。

微软渴望重新成为PC产业的主导者,也对互联网市场充满期待,史蒂文·鲍尔默坚信,今后五年内,微软将加强技术创新力度,以在高利润的网络广告市场中从Google、雅虎手中夺走更多市场份额。

微软公司以合作为基调的中国市场新战略,无疑是微软争夺中国市场的杀手锏。虽然,目前微软(中国)的销售额不及全球公司的1%,但盖茨的再继续调整战略,调整人事,争取以更好的姿态跻身于中国市场。

巧用人脉演绎财富神话

人脉就是由人际关系形成的人际脉络,一个人无论从事什么行业都需要一定的人脉。比尔·盖茨巧妙地利用自己的人脉演绎了传奇的财富神话,铸就了软件帝国。

比尔·盖茨和他的伙伴在最初成立公司的时候,平时除了潜心钻研Basic语言程序以外,还经常设计一些实用软件,等到软件开发成功以后,然后寻找市场,设法把软件卖掉。在这个过程中,比尔·盖茨还曾经用人脉演绎了一段财富神话,而在以后的发展中,他也一直十分重视人脉关系。

其实,这一次比尔·盖茨能够和他的伙伴成功开发出这个实用软件,与比尔·盖茨仔细发现生活有关。一天,比尔·盖茨路过西雅图市的一个十字路口,当他正要过马路的时候,正好是红灯,他只好停下来。细心观察生活的比尔·盖茨发现十字路口的红绿灯设计得很不合理,红灯和绿灯的时间间隔总是固定的时间,而不是根据车流量来变换时间间隔。于是,他觉得自己应该为交通指示灯做点什么。当他把自己的想法说给伙伴的时候,二人一拍即合。当他们开始着手研发的时候,他们遇到的是一连串的困难。他们首先需要一台微处理器,而价格却十分昂贵,他们东拼西凑,终于买了一台英特尔的微处理器。在其他硬件方面,比尔·盖茨和他的伙伴并不在行,他们不得不另请高人。他们设计的原理是通过铺在马路上的感应塑料管子来监测马路上的车流量,从而更合理地调配交通灯的间隔。

软件研发成功以后,和硬件组合在一起,经过几番调试,他们又做了几处微小的改进,终于大功告成。当他们拿着自己的劳动成果叩开交管部门的大门的时候,他们才遇到了真正的困难。当西雅图的交管部门负责人看到两个稚气未脱的孩子拿着所谓的“交通管理系统”时,当然信不过,只把他们当成是不懂事的孩子来看待了。而他们研发的成功也没有得到应用。在他们最困难的时候,比尔·盖茨想到了人际关系,如果通过熟人介绍,或许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由于职业的关系,比尔·盖茨的父母都属于上流社会,人脉关系很广。于是,比尔·盖茨通过自己的父母,成功地把自己的产品卖了出去。在西雅图的成功,让这两个年轻人看到了成功的希望,他们开始在美国其他的城市宣传和推销。

在比尔·盖茨接下来的几笔生意里,他也是通过自己良好的人际关系,找到了产品的销路。其中有一次是为麻省理工学院的新生学籍系统开发应用软件。这次是通过他的一个表哥的牵线搭桥,促成了这项业务。还有一次是为哈佛大学编写学生选课系统,这次哈佛大学向对外公开征集选课系统,开出的报酬十分诱人。比尔·盖茨决心要拿下这项业务,由于比尔·盖茨良好的计算机天赋,他和伙伴编写的选课系统当然十分完美,再加上比尔·盖茨以前就在哈佛读过书,有着良好的人脉关系,所以很容易的就完成了这项生意。

随着这几项生意的成功,比尔·盖茨也结识了很多官场和商场的朋友,这对比尔·盖茨今后的发展起了很大的作用。而他也在软件行业也小有名气。不久,比尔·盖茨的公司更名为微软,继续开发软件。

让比尔·盖茨没想到的是,微软在这个时候搭上了IBM的“顺风车”,微软很快就声名卓着。当时的IBM正处在发展的顶峰,无人能及。20世纪70年代末期,个人计算机凸显端倪,并且发展势头强劲,IBM公司不想放弃个人计算机市场,于是决定进军个人计算机市场。一心不能二用,IBM公司不可能同时进行硬件和软件的开发,需要寻找一家软件公司,联手开发个人计算机。于是,IBM公司想到了微软。而对于比尔·盖茨来说,这样的机会真是求之不得。后来,比尔·盖茨回忆说:“那次与IBM公司合作,我们攀了高枝。”

随后,IBM公司让微软提供一份可行性报告。不久,比尔·盖茨和他的助手拿着可行性报告来到IBM公司,由于是第一次和这样的大客户合作,比尔·盖茨有一些紧张,不过,最后比尔·盖茨还是用出色的表现赢得了IBM公司的信任。IBM公司最后决定正式与微软合作。

其实,比尔·盖茨带领微软很顺利的搭上IBM公司这辆“顺风车”还有另外一个原因,那就是比尔·盖茨的人脉又一次派上了用场。比尔·盖茨的母亲是IBM公司的董事,这对比尔·盖茨的成功起了很大的作用。微软公司有技术上的优势,再加上比尔·盖茨的母亲从中周旋,还有比尔·盖茨本人的优异表现,这才促成了微软和IBM公司的第一次合作。

也正是这一次合作,微软很快异军突起。随着IBM公司个人计算机市场的火爆,微软也越来越出名,他的操作系统成为行业标准。很快,比尔·盖茨也将自己的应用软件成功地推销给了IBM公司。这次合作,微软的产品不仅得到很好的宣传,也增加了微软的品牌价值,为微软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当微软的产品完全占据了美国市场以后,比尔·盖茨并没有满足,而是积极开拓海外市场。欧洲和亚洲是微软海外市场的重点,在欧洲市场,为了能够满足顾客的真实需求,微软在欧洲还成立了独立的研发中心,而这个研发中心的负责人是法国人亨利,他在美国读书,后来回国从事计算机方面的工作。亨利就是比尔·盖茨在大学认识的一个同学,也是一个计算机迷,由于他熟悉欧洲的计算机行业,后来比尔·盖茨邀请他加入了微软,负责欧洲市场。在亚洲的中国,微软与中国政府合作,也很快占领了中国的市场。微软的所到之处,都会巧妙和充分地利用人脉关系。

在商界的社交圈内,比尔·盖茨更不会忘记广交好友。在目前世界财富排行榜上,和比尔·盖茨不相上下的华尔街股神——沃伦·巴菲特也是比尔·盖茨的至交。起初,他们是在一次非官方组织的活动中结识的,或许是二人在获取财富方面各有差别吧,总之,一见如故。那次活动结束以后,他们也经常保持联系。而且在关键时候,二人也能相互帮助。在2002年,微软被垄断案团团困住,这个时候,巴菲特站了出来,为微软说话。

从微软最初组建到微软的成长壮大,比尔·盖茨始终没有忘记身边非常宝贵的人脉资源。他能够巧妙的利用身边的人脉资源,把握每一次机会。闪耀的人脉关系为微软的发展推波助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