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比尔·盖茨商道全书
3735100000019

第19章 建立牢固的利益同盟(4)

盖茨和艾伦创立他们的交通数据公司时,他们拥有的产品是一种用来计算汽车流量的机器。而他们开发的软件则通过横穿马路的橡皮管子更科学地统计出交通流量。软件虽然简单,但是有助于确定最佳的交通管理方法,安排交通红绿灯的时间长短等等。盖茨通过父母的关系,找到了一位主管交通的市政官员,向他推销自己的产品。于是西雅图街头的交通控制系统,用上了他们设计的软件。这一次,交通数据公司大约盈利2万美金。

随后艾伦开始了在各州巡回推销这套软件,甚至一度还到加拿大等国进行推销,但是由于缺少可靠的社会关系,产品的推广一直没有成效。反倒是盖茨通过父母所作的努力既省事,又有现金入账。当时没有多少人知道设计者是两个少年。“这并不重要。”盖茨说,“重要的是我的成果能够得到真正的应用。”

盖茨在后来成立自己第二家公司进行课表编排程序的开发时,仍然延续了通过社会关系开展业务的老路子。他们第一单业务是本校的课表编排。而第二单则是通过他姐姐的关系联系上的。这次是为华盛顿大学实验学院设计一套学籍管理软件。他这笔生意是跟华盛顿大学学生管理协会洽谈,正好他的姐姐克里斯蒂娜是该协会成员之一。可惜的是,学校的报社了解到她的弟弟是该项设计的承接人后,便指责管理协会以权谋私。结果,盖茨只从这项设计中赚得很少的钱,大约只有500美元。

前文已述,当盖茨创立微软公司时,他仍然只是一个无名小卒,他还是位在大学读书的学生,没有太多的人脉资源。但是还是签到了公司的第一份大合约,这份合约是跟当时全世界第一强电脑公司——IBM签的。

当时的IBM已经是业内的巨人,谁能攀上这个高枝,意味着就将成为业内的翘楚。1973年卡里出任IBM总裁后,大胆地决定从事个人计算机研制开发。为了在操作系统上获得支持,IBM于是给盖茨打电话,引起了盖茨极大的兴趣。至今,盖茨也是这么认为:IBM是大公司,与之合作,可以说是攀了高枝。

有趣的是,当盖茨带着可行性报告到IBM时,却发现忘了系领带。时间已来不及了,他不得不将租来的汽车开进一家百货店停车场,匆忙买了一条。盖茨后来回想起来说:“创业多么艰难!那时全靠一种渴望成功的事业心支持着自己。”

在一整天的面谈中,盖茨回答了IBM设计组无数问题。当被问题:“你们公司像你这样的人有几个·”时,盖茨耸耸肩,习惯性地扶了一下镜框说:“每个人都是如此。”然后摊开手,身体稍后一仰,笑道:“我是公司学历最低的,仅上过一年大学。”

尽管盖茨对签合同信心百倍,但并非毫无忧虑。IBM高层会重视小小的微软吗·微软能钓到这么大的“鲸鱼”吗·盖茨亲人的人脉资源又一次派上了用场。前文已述,盖茨的母亲是IBM的董事会董事,IBM新任董事长是盖茨母亲的朋友,这是顺理成章的事情。盖茨母亲的成就和人格为自己的爱子作了最好的担保。假如当初盖茨没有签到IBM这个单,相信他今天绝对不可能拥有几百亿美元的个人资产。因为这条大鲸鱼给他带来的不是一次性的收益,而是长久的宣传作用。随着IBM个人电脑销量日增,MS-DOS的影响也与日俱增,为其开发的应用软件也愈多,微软DOS也因之而成为行业的唯一标准。盖茨最终成了最大的赢家。

盖茨在微软成功之后,也逐渐地拓展自己在商界的社交,他和世界第二大财富拥有者巴菲持有着不错的私交,两个人相识于1991年西雅图的一次社交活动上,其后就一直保持联系。两人惺惺相息。盖茨的商业敏锐性让巴菲特折服,而巴菲特的投资理念对盖茨的商业哲学也有影响。他们经常在一起打桥牌。而在2001年,当盖茨为反垄断案焦头烂额时,巴菲特也站出来为老朋友仗义执言。而当巴菲特的投资公司需要挑选接班人的时候,盖茨被选为沃伦·巴菲特经营的投资公司博克夏·哈莎维公司的董事。

经历了商海沉浮的盖茨,知道如何利用自身的优势去抓住身边的机遇。于是,他成功了。在他财富的背后,隐藏着一种更为根本的东西,那就是让他成名或致富的秘密,让他跌倒后重新站起来的经验教训,他经年累月在商场上打拼所摸索出来的黄金法则。这一切是比金钱更宝贵的资产。

人际交往中不要“过度投资”

盖茨认为在人际交往中,应该投资,但不要过度投资。

不要对人太好了!好事几乎都被做尽了,也会给你带来意想不到的结果。对一个有劳动能力、理智健全的人来说,独立、付出都是内部的需要。人际关系中如果不能相互满足某种需要,那么这种关系维持起来就比较困难。在卡耐基成功人际交往思想中,很重要的就是要遵循心理交往中的功利原则——这一原则是建立在人的各种需要(包括精神的、物质的内容)的基础上,即人际交往是满足人们需要的活动。心理学家霍曼斯早在1974年就曾经提出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本质上是一种社会交换,这种交换同市场上的商品交换所遵循的原则是一样的,即人们都希望在交往中得到的能够不少于所付出的。其实又何止是得到的能少于付出的,如果得到的大于付出的,也会令人们心理失去平衡。

人际交往要有所保留,初入社交圈中的人常犯的一个错误就是“好事一次做尽”,以为自己全心全意为对方做事会使关系融洽、密切。事实上并非如此。因为人不能一味接受别人的付出,否则心理会感到不平衡。“滴水之恩,涌泉相报”,这也是为了使关系平衡的一种做法。如果好事一次做尽,使人感到无法回报或没有机会回报的时候,愧疚感就会让受惠的一方选择疏远。留有余地,好事不应一次做尽,这也许是平衡人际关系的重要准则。

留有余地,适当地保持距离,因为彼此心灵都需要一点空间。如果你想帮助别人,而且想和别人维持长久的关系,那么不妨适当地给别人一些机会,让别人有所回报,不至于因为内心的压力而疏远了双方的关系。而“过度投资”,不给对方喘息的机会,就会让对方的心灵窒息。留有余地,彼此才能自由畅快地呼吸。

与中国“亲密接触”

中国历来是淘金者觊觎的肥肉。在互联网争夺战中,中国的市场也正是计算机领域枭雄争夺的对象。

2004年年初,微软的名字频频与中国上市公司联系在一起。据不完全统计,和微软有过合作“绯闻”的至少也有五六家,如四川长虹、创智科技以及浪潮信息等。

2004年6月30日中国石化与微软公司在人民大会堂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备忘录,双方称“标志着中国石化与微软公司的合作进入到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中石化集团公司总经理、股份公司董事长******认为,通过不断扩大与微软公司的合作,积极采用微软公司先进的信息技术,既是中国石化当前改造和提升石油石化传统产业的迫切需要,也是关系今后长远发展、实现更高目标的客观要求。******非常希望双方在以往成功合作的基础上继续努力,履行承诺,实现双赢,共创更加美好的未来。

比尔·盖茨对中国石化使用微软公司产品表示非常感谢,并表示将一如既往地加强和改善软件的质量和安全性能,不断满足中国石化的需求。

目前,在中国,中国石化是微软最重要的合作伙伴,中国石化和微软有着良好的合作关系。近年来,中国石化的许多信息化建设项目都采用了微软公司的产品和技术。就在与中国石化签下合作计划不久,微软和国内第一IT产品分销商,同时也是国内最大的IT服务供应商神州数码(CCID数据)签订了“全球战略合作伙伴谅解备忘录”。并且,在这之后,微软已与东软集团达成了双方合作协议。同年,微软和国内企业纷纷加深合作。所有的这些合作都表明了微软对中国市场的重视。

合作成了微软在中国事业起步的新起点。在此之前,微软耗费10年光阴在中国市场拼命打拼,但微软(中国)的收入在微软全球销售中占到的份额仍然不值一提。随着吴士宏、高群耀、唐骏等走马灯似的换帅。盖茨终于意识到只有实现同中国软件业的共同发展,才是在中国发展的惟一出路。

2005年3月31日,全球PC市场的领导型企业联想集团与全球软件行业的王者微软公司共同举办了“引领非凡体验”联合发布会,并在会上签署了深化双方合作的备忘录。联想和微软均表示,作为全球领先的国际IT企业,双方将在未来建立更为紧密的合作关系,进一步扩展合作领域、深化合作内容,实现优势互补,特别是在产品预装、技术合作、市场与服务等领域将展开深入的合作,共同为中国用户带来更先进的产品、更优质的服务以及更非凡的应用体验。

微软与联想都深刻地认识到,面对数字时代,更多的用户希望获得更丰富、更精彩的应用体验。而微软与联想正是基于对客户需求变化的深刻理解以及共同的市场愿景,认为双方应在既有的合作基础上建立更为紧密、更为全面的合作关系,实现更好的优势互补。而合作的最终目的是为了给用户提供更优质的产品和服务以及更精彩的应用体验,从而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