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每天读一点世界史
3730100000026

第26章 公元1763-1914年占据优势地位的西方世界(3)

1870年之后出现的建立帝国的巨大浪潮被称为“新帝国主义”,这些新帝国在经济、政治和思想及心理的促使下,导致了世界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土地攫取。在1871年至1900年的30年间,英帝国的土地增加了425万平方英里、人口增加了6600万。法国土地增加350万平方英里、人口增加2600万。俄国在亚洲增加了50万平方英里土地和650万人口。德国则增加了100万平方英里土地和1300万人口。甚至小小的比利时也设法获得了90万平方英里的土地和850万居民。

显然,工业革命所带来的影响是巨大的,它改变了人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而除了工业革命以外,伴随而来的,还有西方的一系列政治学说——自由主义、民主主义、民族主义。这一系列学说构成了欧洲的政治革命,这与工业革命一样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欧洲的政治革命

19世纪的欧洲对世界的支配除了建立在科学革命和工业革命的基础上以外,还有必不可少的政治革命。政治革命使得人们不再认为政治高于民众,也不再认为人民处于政府之下。民众开始觉醒,将参与政治视为自己所具有的权利。

界限分明的社会集团

政治革命和经济革命一样,首先以17世纪的英国革命为开端,随后的美国革命和法国革命标志着其进一步的发展。接着在19世纪,它影响了整个欧洲,最终在20世纪席卷全球。经济革命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说决定了政治革命,因为它产生了一个有新利益以及有使其利益合理化的新意识形态的新阶级。

在中世纪初期,西欧存在三个界限分明的社会团体,它们分别是:组成军事贵族阶层的贵族、构成教会和知识显贵集团的教士和以自己的劳动供养以上两个阶级的农民。而商业的发展使得一个新的阶级——城市资产阶级出现了。随着这一阶级的日益壮大,为了自身的利益,它与民族君主政权便结成了一个互惠的联盟:国王从资产阶级处获得财政上的支援,而资产阶级则从王国建立起的法律和秩序中获益。而后,对于王室和宗教信仰等的限制,使得资产阶级感到了厌烦,于是为了摆脱这一切,他们便联合起来反对国王。这场革命的成功意味着古典自由主义的成功。

而随着18世纪后期工业革命的到来,拥挤城市中居住的工人阶级日益感到自己的利益与雇主之间的利益并不相同,他们只有联合起来一起行动,才能让现状得到改善。于是,城市工人,即无产阶级开始挑战资产阶级。领导工人的知识分子发展起了一种新的意识形态——社会主义。它不仅提倡政治改革,同时还要求进行社会变革和经济变革。而社会主义在19世纪后期成为欧洲的一种主要力量,在20世纪发展成为世界的主要力量。

除了自由主义和社会主义以外,赋予欧洲政治革命动力的还有民族主义——一种影响到各个阶级并能动员起广大人民群众的意识形态。从英国革命开始,尤其是法国革命时期,越来越多的欧洲人开始效忠于新的民族事业。民族教会、民族王朝、民族军队和民族教育制度等相继兴起。新的民族主义在19世纪传播到了整个欧洲大陆,到20世纪的时候,它又成为促使全世界殖民地民族觉醒的推动力量。

自由主义、社会主义和民族主义构成了欧洲政治革命的主要部分,它们成为一种凝聚力和推动力,激励着欧洲各民族越来越多的阶层。政治革命连同科学革命和经济革命一起对欧洲统治世界发挥了关键的作用。

英国革命与启蒙运动

17世纪的英国革命是欧洲政治革命的第一阶段。这场大变动是源于英国国会和斯图亚特王朝之间的冲突。之后,这场冲突演变成为一场公开的内战,以国会的胜利而告终。

斯图亚特王朝之前的都铎王朝尤其受到中产阶级和士绅们的欢迎,它将敌对的贵族家族置于中央的控制之下,通过建立国教英格兰圣公会而切断了基督教与罗马的联系,并且将原本属于天主教会的大片土地和其他财产进行了重新的分配,还建立了海军,施行了深得民心的反天主教外交政策。

但这种情形并未一直持续下去,斯图亚特王朝的第一代国王詹姆斯一世(1603-1625年在位)和他的儿子查理一世(1625-1649年在位)企图把英国国教的教义和仪式强加给所有人,从而引起了部分民众的不满和敌视。他们还企图通过出售对外贸易、国内贸易和许多制造业的专卖权来敛财,最终引起了资产阶级的反抗。

苏格兰人最先举行了起义,查理被迫召开了国会,然而这次在1640年召开的“长期国会”不但对查理提出的金钱需求置之不理,还提出了许多的要求,然而这一次双方都无法达成共识,于是1642年,保皇的“骑士党”和清教徒的“圆颅党”爆发了战争。一直到1688年的“光荣革命”为止,英国才从半个世纪的骚乱中平静下来。

1642年至1645年,这段时间可以看做是英国革命的第一阶段,也就是内战阶段。奥利弗·克伦威尔组织的着名的新模范军将保皇党人击溃。

1645年至1649年则是英国革命的第二阶段,获得胜利的清教徒产生了分裂,分为温和派和激进派,有趣的是,类似的情形在之后1792年的法国革命和1917年的俄国革命中有所重演。最后以克伦威尔领导的温和派胜利而告终。1649年查理被处死之际,克伦威尔当上了共和政体的英格兰共和国的元首。

1649年至1660年是英国革命第三个阶段,这段时间里,克伦威尔和清教徒追随者们虔诚地统治着英国,各种封建权利受到压制,宗教问题也得到了很好的解决。而在1658年克伦威尔死后,继任元首的是他的儿子查理。查理是个无能之辈,加之国民对在清教徒统治下的清苦生活感到了厌倦,于是斯图亚特王朝得以复辟。

1660年至1688年便是英国革命第四个阶段,史称王政复辟时期。复辟以后的斯图亚特王朝国王查理二世(1660-1685年在位)和詹姆斯二世(1685-1688年在位)已经无力取消共和国的种种改革,但他们仍旧试图恢复个人统治,再加上他们鼓励天主教,这一系列行为使得父子俩越来越不得人心。最后,随着1688年到来的光荣革命,詹姆斯二世被推翻。

光荣革命标志着英国革命的第五个,也是最后一个阶段的到来。詹姆斯一世的女婿奥兰治的威廉成为新的统治者。他于1689年接受了《权利法案》。这一法案规定:国王必须实行法治;除非经国会同意,不得提高税收或保持军队;若是没有法律手续,不可逮捕和拘留臣民。

然而实际上,这一法案直到19世纪后期****制得到确立之后,才真正得以实现,它确立了国会的最高权力,并结束了历经半个世纪的英国革命。

事实上,在17世纪的英国进行着两种革命。一种是小贵族和资产阶级的政治革命。他们所感兴趣的是赢得社会地位所必需的公民自由和宗教自由。另一种是中下阶级和佃农的社会革命。他们要求的是完全的宗教平等和政治平等,要求穷人能够得到富足的食品。但这场17世纪的社会革命最终还是失败了,之后18世纪法国的社会革命也如同这场社会革命一般失败了。在那时,社会革命的领导者都缺乏胜利所必需的优势和组织的成熟度。直到19世纪后期,社会革命的时期才来临,那时工业革命已经培养出了大批有阶级觉悟的无产阶级,发展起了一种与资产阶级的自由主义截然不同且反对自由主义的意识形态——社会主义。

随着17世纪英国发生的大震荡,出现了所谓的启蒙运动,欧洲的政治革命进入了它的第二个阶段。这一运动的领袖们认为,过去是一个迷信和无知的时代,直到他们的时代,人类才终于见到了阳光,他们生活在一个启蒙时代,故而称为“启蒙运动”。而启蒙时代的一个基本特点便是有了“进步”观念,人们也开始普遍地认为,人类的情况会稳步改善,每一代都会比前一代境况好。

如何才能保持不断地进步呢?答案简单而令人信服:通过利用人类理性的力量。因此,对理性的信任和倡导,是启蒙运动的又一个基本特点。实际上,最为关键的两个概念就是进步和理性。这些概念是由一批表达能力很强的哲人所倡导的,他们不是任何特定领域的学识渊博或系统的正式的哲学家,他们多半是文人或者普及工作者。这些人反对现存的社会秩序,通过写小说、剧本、随笔和历史作品来普及他们的思想,说明变革的必要性。

这些哲人信奉万有引力定律,他们相信不仅存在着控制物质世界的法则,也存在着控制人类社会的自然法则。于是他们将理性应用于所有的领域,用理性去检验一切事物,包括所有的人、所有的制度以及所有的传统。更重要的是,他们还发展起了一系列关于革命的原则,打算通过这些原则来实现大规模的社会改革。其中值得我们注意的是,他们在经济、宗教和政治等三个领域中提出的一些建议。

在经济领域中,他们的主要口号是:自由放任。即让人民做他们愿意做的事,让自然界自然地发展。在国家建立的早期阶段,重商主义被认为是必需的,但是到了18世纪,它似乎已经成为多余,甚至是有害的。因此,在重重限制中的商人们热情地接受了自由放任的口号。

在宗教方面,他们主要的口号是“砸烂可耻的东西”,即消灭宗教的狂热和****。更准确地说,哲人们拒绝接受传统的信仰,他们要寻找一种与理智判断相一致的自然宗教。结果,有些人成为彻底的无神论者,否认上帝的存在,痛斥宗教是教士和政治家的工具。而另外一些人成为不可知论者,对于上帝是否存在,既不肯定也不否定。多数人是自然神论者,赞同上帝存在且创造了世界,但坚决认为,在创世之后,上帝让世界按照某些自然法则运作而不加以干涉。所有这些新的信条都反映了理性主义者对“天启”或“超自然”的怀疑有了前所未有的增长,基督教传统首次出现了明确的破裂。

而在政治方面,哲人们的关键用语是——“社会契约”。这并非是一个新的理论,早在1690年,英国政治理论家约翰·洛克在其发表的《政府论》一书中就系统地阐述过这一理论。

启蒙运动的口号颠覆了传统的制度和习俗,不仅仅是对法国的现状,也是对整个欧洲甚至海外地区的挑战。哲人们把自己看作一个没有国界之分的人,以全球的视野来进行思考和行动。他们最大的成就是说服欧洲许多君主接受了他们的某些学说,虽然君主们仍然认为“天赋神权”,但是却改变了最初的统治目的。

在那些接受了启蒙运动学说的开明****君主中,最闻名的是普鲁士的腓特烈大帝(1740-1786年在位)、俄罗斯的叶卡捷琳娜大帝(1762-1796年在位)和哈布斯堡帝国的约瑟夫二世(1765-1790年在位)。但尽管这些统治者们拥有极大的权利,他们所取得的成功却是非常有限的,因为他们的继承者常常会破坏他们的成果,而教士和贵族们也都毫不妥协地进行破坏和阻止这些改革。

美国革命

开明****君主实践启蒙运动的种种学说,其成果收效甚微,直到1789年法国大革命爆发,启蒙运动才深刻地影响到欧洲的大众。但在1789年以前,在英国的十三个殖民地就已经爆发了一场革命,这场革命成为一个将新学说付诸行动的典范。

英国在七年战争中获得胜利,并在1763年与法国签订了《巴黎和约》,获得了北起北冰洋、西至密西西比河的法国殖民地。由于英国的胜利,法国进攻的危险已经消除,十三个殖民地的独立精神则不断增强。但当英国政府获得巨大的殖民地之后,便决定强化其对帝国的统治。正是在这样的一个矛盾中,美国革命应运而生。

在面对这场矛盾之际,并非大部分人都赞成诉诸暴力,人们分裂成了两个敌对的阵营。保守主义者仅仅希望能够恢复1763年之前的松散关系,但激进主义者则要求改变与英帝国之间的关系,使殖民地从此以后能够自由独立。最后,由于无能的英国官员屡屡犯案,激进主义者得以大行其道。

1763年,英国发布了公告,禁止向阿巴拉契亚山脉以西移民,这使得一部分希望成为移居者和投机商人的人以为自己将因为少数毛皮商的利益而被永远排除在外。接着,英国政府施行了一系列的财政措施,公布了“糖税法”、“驻兵法”、“印花税法”和“汤森税法”,将英国国内一部分繁重的赋税转嫁到了北美殖民地。对于这样的做法,殖民地居民表示一致反对,他们召开了全美会议,共同组织抵制英货,直到英国政府取消了这些措施为止。然而英国政府并未停止他们对殖民地的压迫,之后采取的另一系列措施引发了一场导致革命的新风暴。

东印度公司对茶叶的垄断、波士顿倾茶事件、旨在惩罚波士顿港口破坏行为的“强制法令”等,一系列人们耳熟能详的戏剧性事件相继发生。与此同时,1774年,英国国会还通过了《魁北克法案》,为被征服的法裔加拿大人制定了一个政府制度,并且划定了魁北克的边界,包括俄亥俄河以北的全部领土,即今天的威斯康星州、密歇根州、伊利诺伊州、印第安纳州和俄亥俄州。《魁北克法案》里有很多积极的方面,但美利坚殖民者谴责其是一道阻挡他们向西扩张的不可容忍法令。

1774年9月,费城召开了第一届大陆会议,又一次组织抵制英货。第二年,英国军队从波士顿前往康科德去夺取非法军火库时,战斗开始了,在列星克顿草坪打响了“声闻全世界的枪声”。1775年6月,第二届大陆会议召开,一场真正的战争开始了。

随着战斗的蔓延,独立情绪也不断高涨,1776年1月时,潘恩出版了一本富有鼓动性的小册子——《常识》,在殖民地被广为传阅,这大大推动了1776年7月4日大会作出接受《独立宣言》的决定。

在战争的前两年中,法国并未直接参与,只是把军火源源不断地输送到了殖民地,在1777年萨托拉加战役中,美国人所用的武器90%都来自于法国。到1778年的时候,法国与革命者成为同盟,正式向英国宣战。荷兰和西班牙加入了法国阵营,而欧洲其他列强则组成了中立联盟,以保护自己的贸易不受到英国海军的攻击。1781年,英国在约克敦投降,1783年在巴黎签订了合约,正式承认美利坚合众国的独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