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你一定爱读的简明美国史
3724200000036

第36章 工业时代的美国社会(1)

工业革命给美国带来了第二次新生,旧有的自给自足的生产模式被打破了,跨地区的大公司开始崛起,它们将整个国家第一次组织为一个有机的整体:贯穿全美的铁路就是这个国家的动脉血管。

美国人的活动空间大大扩展了,他们不再满足于生活在狭小闭塞的家乡,纷纷离身去到大城市闯荡。城里人则忙着睁大眼睛看、侧起耳朵听这个新时代。日常的城市生活节奏开始加快,学校教育也发生了变化,数不清的新发明的教育方法潮水一般涌到大街上,供人们挑选和议论。

发展和进步也带来新的问题,因为人们并不能那么快地适应这种变化,而政府的管理也未能跟得上时代脚步,于是改良运动、社会福音运动和平民党运动此起彼伏,仿佛要把不合理的一切都纠正过来。

这是一个混乱的时代,也是一个充满希望的时代。

美国教育的发展

南北战争之后,资本主义在全国范围内飞速地发展起来。为了与经济政治变化发展相适应,美国的教育也在相应的发展和普及。初等教育日益发展,中等教育不断壮大,高等教育朝着更加适应社会发展的方向迈进。

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的教育发展迅速有遍地开花之势。虽然教育普及度虽大幅上升,但大部分的教育资源集中在北部地区,南部地区的教育发展迟缓。许多政府官员和教育界人士为此头疼不已。

此时初等教育已经逐渐普及。1890年,8年制的小学学制和6年制的小学学制成为最主要的学制。不过,南部地区的小学学制只有3年,与北方相去甚远。学龄前教育的兴起是此时的教育界出现的新现象。第一所幼儿园兴办于1860年的波士顿市,到了1900年,全美国二百五十个城市大约建立了八千多所幼儿园。学龄前儿童教育在美国影响日益增加,幼儿教育也成了初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公立中学迅速发展,成为了美国中等学校的主要类型。当时的公立中学以职业教育为主要的职责,课程设置也与传统课程有所不同,加入了很多的实用性学科,这为美国工业化生产的发展提供了很多人才。此后公立中学不断增加,1900年以后公立中学约有一万四千多所,入学的人数也越来越多。公立中学为美国培养大批量的专门人才提供了支持和保障。

南北不平衡的状态在这个时期发生了变化。此时的南部正在一群宣传家和教育委员会成员的推动下进行一场如火如荼的教育改革。“文艺复兴”席卷欧洲,教育改革则席卷美国北部和中西部地区。此时,教育拨款迅速增加,各州的领导人也意识到需要适应美国的高速发展必须要加强教育。学期延长使学生所受教育的时间增加,学习更加系统化和具体化。白人儿童的入学率升高,学生受教育的机会增加,学习的内容更丰富和更能适应社会发展。然而黑人在当时依然处在受忽视和压迫的状态,受教育的机会很少。即便如此,南部的文盲还是大大减少,教育普及率有很大的提高。

中等教育和初等教育得到了普及之后,美国的高等教育也加快了发展的步伐,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学院和大学的数量有所增加,高等学校的入学率也有所提高。美国向重视学术的欧洲学习,建立大学研究院,精钻于学术研究。另一方面,由政府资助的许多学院很快培养出大批的专门人才,为工农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这种学校更侧重于实用性,使用新的教育方法,培养专门人才。正是这样才有许多的贫苦学生求学,使一些私立学校成长起来。因此美国也较早出现了大学大众化的趋势。随着各州对高等教育的重视和援助的不断增加,美国的高等教育质量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

此时美国的教育理论和实践也出现了变化和发展。之前的美国教育沿袭欧洲因循守旧的教育思想,为适应美国的经济发展,工业革命以及城乡变化的社会现状,一种新的教育理论得到广泛的承认。新理论摒除旧的教育模式,鼓励对儿童采取科学的方法进行教育。杜威成为这一运动的领导人物,这种思想也成为他教育体系的核心思想。

杜威是当时进步思想杰出的代表人物。作为一个实用主义教育家,他认为学校是小社会,也是当今社会的缩影雏形,因此儿童的教育更应该从实践出发,适应社会的发展。学校作为一种特殊的环境,应该不断滴对儿童的行为思想进行社会化加工。他提倡一切以儿童为中心,从儿童的天性出发,尊重儿童的个性,促进儿童的发展。最重要的是他更倾向于使教育符合社会的需要和城市的发展。为儿童在民主的社会中更好地成长打下基础。

根据儿童本身的经验来设定教学的内容,并让儿童自己去实践所学,更能帮助儿童理解和感受所学东西的实质。儿童能从那些真正有教育意义和有兴趣的活动中学习,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实现自我成长。因此,杜威“通过实践学习”的理念迅速地取代了死记硬背的教育模式。

杜威的思想适应了社会变革的需要,对传统的教学进行了批判,适应了现代教学的步伐,改变了被动学习以知识为中心的学习模式。他反对“教师为中心”的理念使学生更加容易接受知识,加速了知识的普及,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动力,也增加了学习的乐趣,使教育更适应美国社会的发展,更符合美国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

但杜威的改革也遭到了许多守旧派的围攻。守旧派认为他的方式违背了原有的模式,因为儿童的认知度尚且不足以完全理解所学的东西,以儿童为中心的说法更是天方夜谭。不过杜威的理论和思想在当时的教育改革中起到的作用却是不可取代的。虽然他的思想被不断反驳和批判,但是他的教育理论和实践为美国的教育提出了很多富有建设性的启示,在美国教育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

现代美国的塑造者:股份公司

为了经营铁路和银行,美国政府在内战之前创办了股份有限公司。凭着州政府发布的组建公司的特许状,业务经理们很快意识到他们将能够通过出售股票,聚集巨额资本。在出售股票的过程中,每个投资者的责任只在其投资的金额上。这种新的集资方法,在内战之前修建铁路时开始应用,而美国内战,则使工业股份公司得以定型。

在美国内战时期,南北双方庞大的军队需要养活,这造就了一个巨大的市场。很多人通过私有股份有限公司以及靠供应战争物资积累了大量资本,变成社会中的富豪级人物,例如生产奶品和杂货的盖尔·博登、生产肉类的古斯塔夫斯·F·斯威夫特,以及建设铁路的钢铁大王安德鲁·卡内基。

1861年,南方军队撤离华盛顿,北方的政治家们在没有了对立派的情况下,迅速通过国会立法以支持自己派系的工厂。从1862年到1865年,为了保护本国生产者,抵制外来商品以及外来从商者带来的不利竞争,国会议员们发布银行法,使货币制度统一化和自由化,并建立起了关税壁垒;很多业主则被允许从欧洲引进廉价劳动力。不仅如此,国会将大量的土地和矿物资源赠与运输公司和铁路公司,后者修筑了横贯大陆的铁路。

二十世纪初,政府赠送的免费土地的面积,已经相当于马萨诸塞、罗德岛州、新罕布什尔州、佛蒙特和缅因以及纽约州的面积的总和。这些地方蕴藏着丰富的煤矿、铅矿、铁矿等矿产资源,所以政府与企业之间也由此形成了一种很亲密又无法定义的关系,公司的利益与政府的利益完全一致。因此这时的很多私营公司,看起来也不那么“私营”,他们对法律规定的要求和影响也逐渐变大。

1883年,美国铁路部门将美国本土划为四个时区,即东部时区、中部时区、落基山时区和太平洋时区。此前,美国的时区划分混乱不堪——例如在威斯康星州,就有着三十多个的时区——这对各公司的运营带来了不利的影响。四个时区的划分改变了美国人的计时习惯,这种新的划分时区的方法后来写进了法律。

随着铁路事业的发展,铁路几乎贯穿了美国的每一个角落,电报线路也覆盖了不少地区。这些交通和通讯设施的铺设,加快了美国工业革命的步伐。在十九世纪七十年代,美国还很少有全国性的公司。不过到了二十世纪初,通过对新的运输网的利用,很多公司已经跨出本地、实现了在全国各地的运营。一家公司可以中西部取得原料,而将在东部完成加工生产,产品的销售更是覆盖全国。巨型公司开始出现,他们已经基本上自己控制了商品的生产和销售,对美国社会发生越来越深刻的影响。

很多乡村原本是孤立于外界的小社会。铁路的延伸和推广打破了这种隔绝,使得这些乡村逐渐成为了一个更完整、更“单一”的美国的有机组成部分。那些小型的地区性的公司为了避免被打垮,只有选择模仿巨型公司或者与它们合并。美国的石油、钢铁、食品和照相机等工业领域,都在这种巨大的变化中受到了冲击。甚至美国的肥皂制造业,也受到了不小的影响。

十九世纪七十年代以前,美国的肥皂市场主要为一些小型公司和一些欧洲公司所控制。1897年,位于西西那提的一家小公司,即普罗科特-甘布尔公司,采用新机器,实现了香皂的大批量生产,他们又偶然发明了一种可以漂浮的肥皂,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象牙牌肥皂。普罗科特-甘布尔公司每天可以生产出二十多万块的象牙牌肥皂。遍布全国的广告宣传和营销点大大促进了他们的事业。不久,普罗科特-甘布尔公司建立了效率更高的工厂,同时成立了一个采购部,以保证制造肥皂所需要的动植物油脂的供应,此外,他们还对色拉油和其他类型的肥皂进行分散投资。这样一来,竞争对手们为了避免被打垮以致破产,不得不发展出类似普罗科特-甘布尔公司那样的“全国体系”。

股份有限公司的出现,大大加速了美国各类产业的发展。很多美国国内的公司在这段时期内迅速发展壮大,知名度也大大提高,其产品甚至远销中国和欧洲等海外地区。例如美国的柯达公司和美国的烟草公司,将产品大量出口至海外,成为美国重要的跨国公司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