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级老板善于经营性格
顶级老板是有个性的人。成功的老板或老板都是爽快的人,个性豪爽,干净利落,不拖泥带水,把握时机,当机立断。
顶级老板要发财
老板是商界的英雄。政界的英雄有掌权的欲望,商业的英雄有发财的欲望。
很想发财
我们因拥有对财富、名誉、地位、美女、俊男等各种欲望而生存。欲望正是把人推向成功的原动力,没有欲望的人必然是个失败者。
为什么拥有了欲望还无法达成心愿呢?这是因为没有走上达成欲望的正确过程的缘故。
利用拿破仑·希尔的方法来试试看吧!譬如说,为了实现对财富或是金钱的愿望,必须有以下六个阶段:
第一阶段——想要的金额。不要只设定为很多,要明确地设定出来,像是几千万元、几亿元。
第二阶段——要明确知道想做什么事情。除了偷窃和杀人之外,要工作18个小时或是去寻找其他收入的来源等。
第三阶段——实现你目标的决定时间!
第四阶段——明确订出实现的计划,并且立刻实行!若还没有准备,就要赶快着手。
第五阶段——写出何时想要多少金额,要做什么事情,要实行怎样的计划,这是很重要的。
第六阶段——一天至少两次,在晚上做完工作之后以及早上起床之时,出声读出这个计划。
相信发财
为了刺激积极的想法,稳固信念,拥有自信,要反复朗读以下内容:
为了达到目标,发誓要忍耐、努力去完成它;
每天30分钟,集中精神刻画出自己希望的景象;
每天10分钟,集中力量做跟自信相关联的行为;
绝对不能半途而废;
不以小利为目标,选择正确之路,诚心诚意为他人服务,也赢得别人的帮助。
给自己暗示,就是凭借自我催眠,将潜意识提高成清楚的意识。如果身处逆境,它是去除障碍,使精神丰富和安定,将消极变积极,阴郁变开朗,内向变外向,胆小变勇敢的。有力武器。
顶级老板要节俭
老板不是大款,老板是老板。大款是暴发户,老板靠节俭起家。
天道酬勤
吃苦耐劳,是许多人难以做到的,因为这样做,需要付出艰辛的意志。但任何一个远大的目标,都离不开这种精神,从而一步一步走向成功。正如古人所说,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李嘉诚脚踏实地,不动声色地去实现着自己的抱负。
他始终信奉勤能补拙,相信吃苦耐劳是创业的重要资本。他虽然身为老板,仍是当初做推销员时的那种老作风,每天工作16个小时。他记得父亲多次讲述过的《伤仲永》的故事,他时刻铭记在心,这是一个不努力的天才最终沦为常人的故事。何况他说自己并不聪明,所以更要加倍勤勉。
他最初的时间是这样安排的:
每天大清晨就外出推销或采购,由于交通不便,等他赶到办事的地方,别人正好上班。
他从不打的,距离远就乘公共巴士,路途近就双脚行走。他的性情,是那种温和沉稳、不急不躁之人,但走起路来却快步如风。他的时间太紧了,又要省的士费,又要讲究效率,只好疾步如飞,这都是让环境给逼出来的。
中午时,李嘉诚急匆匆地赶回筲箕湾,先检查工人上午的工作,然后跟工人一道吃简单的工作餐。没有餐桌,大家都是蹲在地上,或七零八落找地方坐。
当然,这样的日子并没有过太久,当长江厂刚一盈利时,李嘉诚就抽出钱来,尽量改善伙食质量和就餐条件——以稳定队伍。
在商业社会,要稳定人心,你是不能只顾自己赚钱,而让工人吃大苦、受大累的。你必须以诚待人,别人才会以诚相报——李嘉诚始终信奉一个“诚”字。
第一批招聘的工人,全是门外汉,过半还是洗脚上田的农民。惟一懂行的塑胶师傅就是老板李嘉诚。机器安装、调试,直到出产品,都是李嘉诚带领工人一道完成的。
第一次看到产品从压塑机模型中取出来时,李嘉诚如中年得子一样兴奋。勤俭节约的李嘉诚破例奢侈了一番,带工人一道到小酒馆聚餐庆贺。
李嘉诚常说自己是个吝啬之人,他的部下却说他悭己不悭人。
有道是,有福同享方能有难共当。李嘉诚一片真诚对待你,使长江厂具备了稳固的凝聚力。草创时期的长江厂虽然条件异常艰苦,却基本没有工人跳槽。
后来,长江厂遇到困难,工人们一样同心同德,共渡难关。
你是企业的根本。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善待你,是从小做大的一条基本原则。
道理很简单,你与老板相比,最大的赚家当然是老板。
掌握这一原则,也许并非天性善良的结果,而是从别人或自己的经验教训中积累的智慧。其中的道理倒也简单:如果只凭自己聪明才智和资金就足够的话,没有必要请你;如果需要依靠你赚钱的话,就要善待他们,如果不善待他们,他们怎么会乐于为你所用呢?
创业开始后,首先要考虑的问题,是如何充分挖掘资金、设备和人员的潜力,创造出更多更大的效益。
创业初期的一天,李嘉诚阅读一份外国塑胶杂志时,敏锐地捕捉到了一个商机。他发现这份杂志上登载的一部制造塑料瓶的机器,可以造出质量优良而又适合香港市场的产品。
李嘉诚立即着手进行了周密的市场调查,他发现全香港还没有这种机器。
人无我有的意识立刻占据了李嘉诚的头脑,他决定以最快的速度与这个外国厂家联系购买;然而,这种机器需要预先订购,而向外国订购,不仅订货周期长,而且价钱又十分昂贵。
可这种机器的潜在效益实在令李嘉诚欲罢不能。于是,他果断地决定自己动手研制这种机器。
经过一段时间的精心研究,反复试制,李嘉诚竟然真的造出了这种机器,投入使用后,运行效果良好,很快便产出了新产品。
靠这部机器,在最短的时间内,令我至少赚了几万元。李嘉诚日后回忆说。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李嘉诚那种捕捉市场信息的敏锐目光和抢占市场的超前意识。
另外,李嘉诚这种敢于尝试的决心也值得钦佩。一点研制经验都没有的他,竟然造出了机器。
这在常人看来简直是奇迹。其实,常人之所以觉得这也难,那也难,是因为没有去尝试,一旦投入心力去尝试,也许发现事情比自己想像的要简单得多。
创业之初,资金有限。李嘉诚采用自力更生的方法,自行研究、自行制造,终于赢得了时间,赢得了效益,为刚刚创办的长江塑胶厂注入了资金,也注入了活力。
当时,外国的最新塑胶杂志,在香港看的人并不多。李嘉诚已有了深厚的英语功底,他学、他看。他说,你凭自己的经验得出了结论当然是好,但这就要浪费大量的时间。如果能够将书本知识和实际工作结合起来,那才是最好的。
当然,创业之初,最值得信赖的是自己的勤奋,因为这时候,除了依靠自己外,没有多少人可以依靠。当时,草创的长江厂,各种杂事千头万绪。
李嘉诚身为老板,同时又是操作工、技师、设计师、推销员、采购员、会计师、出纳员。草创阶段,什么事都是他一手操持。
晚上,李嘉诚仍有做不完的事:他要做账;要记录推销的情况,规划产品市场区域;还要设计新产品的模型图,安排第二天的生产。
李嘉诚曾做过塑胶公司的总经理,但两者毕竟有很大的区别。他当总经理时,那个塑胶公司的产销已步入正轨,而他现在是白手起家,完全从零做起。李嘉诚是以小学生的态度来做这一切的。
尽管如此忙碌,李嘉诚依然不忘业余自学。李嘉诚的心中有危机感:塑胶业的发展日新月异,新原料、新设备、新制品、新款式源源不断地被开发出来,如果不尽快补充新知识,将会被时代所抛弃。李嘉诚既要忙厂里的事务,又要抽时间学习新知识,他总觉得时间不够用。
为节省时间,李嘉诚吃在厂里,住在厂里,一星期回家一次,看望母亲和弟妹。待到厂子规模稍大一点之后,他在新蒲岗租了一幢破旧的小阁楼,那里既是长江厂的写字间,又是成品仓库,还是他的栖身之处。那时的李嘉诚,心里只剩下厂子了,早已把自己埋进了长江厂。
李嘉诚就这样事必躬亲,不仅节省了许多不必要的开支,也使他对全厂每一个环节的情况都了如指掌,管理十分细致。此外,做老板的这般拼命,也给全厂员工起到了率先垂范的榜样作用。
样品生产出来后,李嘉诚亲自出马推销,这对他来说是轻车熟路,效果也很明显。随着第一批产品顺利地销出去,一批又一批订单纷至沓来。
显然,李嘉诚一身兼数职的做法只适合于企业的初创阶段,那时一切都没有头绪,需要老板事必躬亲,做救火队员。
然而,一旦企业规模稍有扩大,这种方式就不适应了,它不仅会使老板疲于奔命,时时出现疏漏,更容易使你产生依赖心理,缺乏责任心和进取心。
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李嘉诚觉得自己实在顾不过来了,便招聘了会计、出纳、推销员、采购员、保管员,开始实行层级管理。同时,又招聘了更多的工人。
由于大批订单不断地涌来,许多新招来的工人只经过短暂培训就单独上岗,并实行三班倒工作制,开足马力生产,昼夜不停出货。李嘉诚没想到投产后会这么顺利,简直就是一帆风顺!
人们很难想像,李嘉诚怎么会有那么旺盛的精力!
他凭什么能够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白手起家,创立一生事业的基础?凭的是在长期逆境中激发和磨练出来的无尽潜力、远大抱负和顽强意志。
让我们回到本章开头关于《圣经》的话题:上帝为什么要凡是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有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李嘉诚的经历正是一个最好的注脚,它启示我们:《圣经》的启示是多方面的,对它的理解绝不能表面化。
上帝给仆人的银子,是要他们作为资本去投资,而不是要他们埋藏起来,所以在他看来,那能够赚钱的仆人是又良善又忠心的,而那把银子藏在地里的仆人,则是又恶又懒的,而奖励又良善又忠心的,惩罚又恶又懒的,正是题中应有之义。可见财富虽然是上帝偏爱的明显标志,但上帝偏爱的原因却不在于财富本身,而在于财富后面的人的因素。
是的,问题首先不在于有多少钱,甚至不在于有没有钱,重要的是人的因素。而在人的因素中,吃苦耐劳,艰苦奋斗是上帝赋予我们的重要财富,是你安身立命的第一桶金。一个能够艰苦奋斗、白手起家的人,会通过自己的勤劳和节俭积攒出资金,创建自己的事业,并使之从小到大,从弱到强,最终成为一个令人尊敬的富豪;只有那些又恶又懒的人,才会坐等资金,并以没有资金为由而怨天尤人。在这个意义上,上帝又是公平的。
李嘉诚从进茶馆当堂倌到独立创业的奋斗历程,我们不能不佩服他在艰难困苦中不为逆境所击倒,而是在逆境中不断激发自己的斗志和潜能的精神。正是凭着这样一种精神,他才能自强不息,刻苦学习,自我磨砺,自我挑战,直至成才。
李嘉诚的创业史生动地证明,有志者事竞成,有条件的未必能成功,没有条件而只要创造条件,也一样能成功。因此,所谓白手起家,艰苦创业的能力,实际上就是在逆境中自我砥砺,愈挫愈奋,直至战胜逆境,掌握自身命运的意志力。
低调生活
提到艰苦二字,有些人以为老掉牙,实则不然。真正的财富巨人,都明白自己是如何从艰苦中度过来的。许多人在穷乏的时候,不得不过艰苦朴素的生活,一旦发达,就会挥金如土,纸醉金迷。李嘉诚与此完全相反,一直保持着当年创业时期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
1995年8月,香港《文汇报》刊出有关李嘉诚的访谈录。
李嘉诚说:
就我个人来讲,衣食住行都非常简朴、简单,跟三四十年前根本就是一样,没有什么分别。
李嘉诚住的房子,仍是1962年结婚前购置的深水湾独立洋房。这在当时,以李嘉诚的身份,确实高档了些。但现在,李嘉诚作为本港首席财阀,住这样的房子就显得有点寒碜。从80年代中期,住在山顶区的部分英国人陆续撤离,腾出的花园洋房,大都为华人富豪买去。都说,香港顶尖级富豪,该住进顶尖级的豪宅区,李嘉诚却对老房子情有独钟。
深水湾的李宅外观不气派,内部亦不算豪华,看不到海景。不过现在价格不菲,估值在1亿港元以上。
李嘉诚在家中的生活外界不详,他从不在家中接待记者。只在周日,他一家人常会坐游艇出海游玩。李嘉诚有两艘游艇,已用了多年,现在已算不得豪华。
李嘉诚的衣着倒是有目共睹的,他常穿黑色西服,不算名牌,也比较陈旧。1992年5月20日《人民日报》(海外版)一篇《李嘉诚生活俭朴》的文章介绍道:
李嘉诚说,衣服和鞋子是什么牌子,我都不怎么讲究。一套西装穿10年8年是很平常的事。我的皮鞋10双有5双是旧的。皮鞋坏了,扔掉太可惜,补好了照样可以穿。我手上戴的手表,也是普通的,已经用了好多年。
手表成为李嘉诚悭俭的象征,凡是涉及李嘉诚个人生活的文章,没有不谈手表的。据介绍,李嘉诚早年戴的是极一般的日本精工表,后来电子表流行,他改为西铁城电子表。
且不论是哪一级富豪,就是白领阶层,戴一两百万元的瑞士名表,比比皆是。李嘉诚的戴表水平,只属于低收入的打工一族水平。
李嘉诚绝不说手上的表有损其高贵身份,他反而引为自豪,他常常把手表展示给外国记者看。《李嘉诚——香港房地产巨人》一文谈到:
一位外国记者曾评论说,“李嘉诚看上去不像一位难对付的老板,而像一位和蔼可亲的中学校长。他经常身穿一套黑色西服、白色衬衣、素色领带。有一次,他指着手上戴的西铁城电子表,对来访的客人说:‘你戴的表要贵重得多,我这个是便宜货,不到50美元。它是我工作上用的表,并非因为我买不起一只更值钱的表。’”
他从不炫耀自己的财富,在私邸中一住就是20多年。他使用的豪华汽车、游艇都是私人的,甚至工作午餐也不列入公司账目。长江集团在站稳脚跟之前,为了表示对公司的信心并节约开支,多年来,他自己掏腰包,支付各位董事的薪金。
没有人知道他在私邸里的消费,他出身苦寒,均说不会奢侈到哪里去。李嘉诚在公司,与职员一样吃工作餐。他去巡察工地,地盘工(建筑工)吃的大众泡沫盒饭,他照样吃得津津有味。公司来了客人,他不带去高级酒楼,就在公司食堂吃,比平时多几样冷盘炒菜,份量不多,但能吃饱,又不至于浪费。
在最近一次接受记者采访时,李嘉诚是这样说的,如果我和你吃饭,工人一般只煮一碟青菜、几条小猫鱼。最近去北京的这双鞋,其中一条饰带烂了,我就索性剪掉它,变成一只有饰带一只没饰带,但是照样穿。我穿的鞋多数穿到换底。
他不抽烟、不喝酒,也极少跳舞,舞技自然很一般。在香港人眼里,他是个没有生活情趣的典型东方人。若论业余交往,他们最喜欢与风度翩翩、具有欧亚混血特征的何鸿交往,他是称雄赌场的赌王,同时又是舞场的舞王——70多岁,仍舞姿优美矫健。
李嘉诚惟一为西人推崇的嗜好,是打高尔夫球。深水湾有一个高尔夫球俱乐部,李嘉诚每天都要去玩几棍。两处相隔不远,李嘉诚驾车去,只需5分钟车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