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旅游背包里的彩云之南:我用十年走云南
3713900000013

第13章 《小河淌水》的故乡——弥渡

在地图上,看到弥渡这个地名就想到佛教,想到弥勒佛。因为“弥”字是弥勒佛的弥,“渡”是普度众生的渡,两个字都与佛有关。

弥渡的来历似乎还真的和佛教有关。当地人对我讲述了一个故事:很早以前,弥渡是一片汪洋,一天,来了两个和尚,在弥渡走散了,其中一个和尚走到湖边发愁,如何渡到彼岸呢?他又累又乏,在湖边不知不觉就睡着了。和尚醒来的时候,看到湖边有一只猪槽船,于是,他利用这个猪槽船渡到了对岸。弥渡因此而得名。

不过史书上的说法与佛毫不相干。相传古代这一片为浩瀚的水乡泽国,行者易迷津,故名“迷渡”,为讳水患,清代改称弥渡。

弥渡县位于大理州东南部,是红河发源地之一和澜沧江中游经济带的腹带,古称“六诏咽喉”。这里山川秀丽,气候宜人,有着“天气浑如三月里,风花不断四时春”之美誉。居住着汉、彝、白、回、傈僳等22 个民族。

弥渡历史悠久,当地人说,这里是我国人类发祥地之一,早在旧石器时代,就有先民在这块沃土上繁衍生息,境内现存有旧石器时代的古文化遗物。

唐代,弥渡是南诏王国腹心之地。10多万中原将士和商贾游民,不仅给这片丰腴的土地带来了农商技术,也给这块多情的地方传播了黄河文化。于是,弥渡便有了“灯从唐朝来,艺从唐朝起”之说。到了明朝洪武年间,军屯、民屯、商屯和开疆移民活动连绵不断,又给这里带来了缠绵婉转的长江文化。

弥渡旅游资源丰富,文物古迹众多,风景名胜独具特色,以浓郁的地域风情和民族文化特色而闻名遐迩。有“标绩全滇”的国家级重点保护文物“南诏铁柱”庙,有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李文学彝族农民起义遗址、二十村玉皇阁、白崖城金殿窝遗址。

这里人文景点还有被称为“人间第一桥”的天生桥、“杜鹃世界,山高水长”的太极顶,“百鸟朝山过”的龙庆关、鸟吊山等数十道鸟道雄关和天开玄窍谷女寺、南乡名胜花鱼洞、营盘山新石器遗址、回龙塔、五台大寺、黄矿厂朝阳寺、密祉大寺、王母阁、苴力奎阁、德苴清风阁、泰山庙等。

我到弥渡乘坐的不是猪槽船,而是长途汽车。10:40从南涧出发,12点到弥渡,票价10元。

下车后,三轮车带着我走街串巷,先体验体验弥渡的风土人情。向右拐进一条小街,只见这里是一个人流如潮的拥挤的市场,十分繁华,三轮车缓慢穿过这一熙熙攘攘的地带,进入一条相对僻静的小巷,这里似乎香火店一条街。

这条街道上有五六家纸马店,家家都是自己印的纸马,图案大体相同,但版本不同。有两三家正忙着在店里面印纸马。

其中一家请了两个女孩在印,我问她们多大,她们嘻嘻哈哈地说16岁,已经印了2年了。我问能否给她们拍照,其中一个害羞,另一个大大方方地印起来,让我拍照。

店主是一位中年人,我笑着说他请童工了,他似乎有些担心我拍照,辩解说没有请童工,不过他并没有制止我拍照,还回答了我有关弥渡纸马的问题。

弥渡集传统文化和现代化艺术为一体的花灯广场和青螺公园相映成趣。花灯名曲《绣荷包》、《十大姐》均出自弥渡。

弥渡最着名的民歌花灯是脍炙人口、蜚声世界的《小河淌水》:“月亮出来亮汪汪、亮汪汪……”阿妹歌声意切切,以深情妩媚、流丽清圆的旋律,成为了不朽的传世之音,被世界称为“东方小夜曲”。

《小河淌水》源于弥渡密祉镇,词曲改编作者尹宜公先生,1924年出生于弥渡县的密祉。他曾回忆1947年春天的一个晚上作这首曲子时的情景说:“密祉放羊调优美的旋律让我想起家乡的月亮、深山、森林清风和蜿蜒奔流的小河,取了《月亮出来亮汪汪》的歌名。云南大学《教学唱》主编江骛建议用《小河淌水》更好,这首歌发表后,逐渐流传开来。”

密祉不仅山歌调子优美动听,而且是云南花灯的重要发源地。这里的龙灯盛会起源于清乾隆年间,至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每年正月十五、十六两天,18个村的群众汇集密祉大寺,狮、龙、凤乘兴起舞,男女老幼同场赛唱,昼夜狂欢,气氛热烈,实属罕见,被誉为“东方的狂欢节”。

离密祉镇3公里的地方有一个凤凰桥。凤凰桥的珍珠泉远近闻名,站在泉边一跺脚,泉下就会冒出水泡,晶莹如珠,故名珍珠泉。珍珠泉边有一条山溪,是澜沧江源头的一条支流,这就是小河淌水了。水很清澈,附近村里人吃水都靠它。

弥渡花灯、民歌,浩如烟海,有记载的多达400多首,传统剧目达250多个。除了上述曲目,还有《弥渡山歌》、《大风刮来树头歪》等。

弥渡县的历届领导十分重视继承、发展地方民族文化,提出了“唱响《小河淌水》,跳红弥渡花灯”的地方民族文化建设口号。1999年,从400多首弥渡民歌中精选出以《小河淌水》为代表的13首名曲,摄制了名为《弥渡行》的60分钟VCD音乐艺术片,向国内外发行。

这些年来,弥渡县年年举行春节大型灯展,大规模开展花灯演唱骨干培训和花灯集体舞大赛,1个专业花灯团、130多支民间业余花灯队常年活跃于城乡。“到了红岩坡,处处闻歌声”、“十个弥渡人,九个会唱灯”。

弥渡最有名的景点是天生桥。天生桥位于弥城东4公里的山谷中,从县城到景点乘摩的10元。

天生桥头有一汪清潭,碧蓝得像大块的椭圆翡翠。它直径约15米,深约3、4米。当地的老人说深潭几百年都从没有干过。

天生桥东西石壁对峙,两山如门,壮如城阙,桃花溪水自南向北潺潺而下,溪上一巨石横跨东西峙壁,形成天然石桥,故名天生桥。其桥身垂直高56米,宽8米,全长62米,桥孔直径11.7米,宽19米,将东西峙壁连接,气势宏伟壮观。

天生桥有高耸入云的石壁,形态各异,真可谓“浩气凌空”、“人间天上”,自古有“天下无双壁,人间第一桥”之称。

天生桥景区东西峙壁分布有众多庙宇,依山而建,小巧玲珑,风雅别致。每年农历二月十五天生桥庙会期间,人山人海,车水马龙,到处是寻求平安和吉祥的人们。

爬上天生桥转一圈要40多分钟。其左侧山顶上有一石洞,洞口下面深不可测。据说,当地有人曾想下去,一捆几十米的绳子都用完了还没见底,从此再也不敢下了。

在“道德天尊”小观里有个隧洞,叫“清华洞”,更是深不可测。当地传说,从前有人在这边放进去一只猫,可有人看见它从30公里开外的祥云县的洞口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