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和谐做事
3711900000012

第12章 和谐做事养成良好习惯(1)

性格要靠习惯才能转变为行为,好的性格要靠好的习惯做载体。这些好的习惯就是微笑、敏捷、条理、善始善终……所有这些都必须在和谐做事中才能形成。

⊙和谐做事决定习惯

已经成功的人和已经失败的人之间,惟一的不同之点,在于他们的习惯。良好的习惯,是一切成功的钥匙;坏的习惯,是通向失败的敞开的门。

当你打算开始万里之行的时候,你可能没有想到,在这漫漫的征途上,一直困扰你的,不是前面可能遇到的高山大河,也不是可能遇到的荆棘丛林,而是你的鞋子夹脚。

也可能就因为这么一个原因,你现在还在原地。

许多人有了人生成功的宏伟目标,也有了面对挫折与困难的勇气,更有了不成功誓不罢休的雄心壮志,但迟迟没有行动的原因,却是因为他们有不良的习惯。而没有好的习惯,于是,他们就一直停滞在起跑线上。

不管好的习惯还是不良习惯,都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我们受环境的影响在后天逐步形成的。对于我们来说,某些不良的习惯尽管不良,但对我们自己的生活和事业,对我们的人生的成功,并没有致命的影响,的确属于“生活小节”;而有些不良习惯,尽管说起来也不算大问题,但对我们取得事业成功、人生幸福却是致命的。如果属于后一种,习惯这看似不大的问题就已经是大问题了。

当某种习惯已经影响到你自己的做人、做事、思维、健康、行为、做事、声誉等的时候,对这样的习惯,无论是好的还是坏的,你都要十分在意,因为它们已经到了足以影响你事业的成败的程度。

习惯的力量是巨大的,就因为它是习惯。有一位朋友,据他自己说是为了慎重起见,出门下楼之后,总要返回去再看看门是否锁好。久而久之就成了习惯,无论他当时锁门时记得多么清楚,但只要一下楼,几乎是下意识地强迫又要上楼去看房门。后来,医生对他说,习惯到了这种程度已经不再是习惯,而是一种心理疾病了。治疗的程序倒是从改变习惯开始,“那是一个非常痛苦的过程,比别人戒掉几十年的烟瘾还难”,事后,那个朋友这样对别人说。

正因为习惯的力量是巨大的,所以,我们每个人都有必要重新审视一下我们自己在生活方面、思维方面、做事方面、做人方面的所有习惯。你不妨用一支笔把你的习惯尽可能详细地写下来,一一加以“鉴定”。好的习惯,对我们的事业、健康以及家人有利的习惯,不妨继续坚持下去,保持下去;而坏习惯则要改变,而且是立刻改变。

在改变坏习惯的时候,你必须认识到:已经成功的人和已经失败的人之间,惟一的不同之点,在于他们的习惯。良好的习惯,是一切成功的钥匙;坏的习惯,是通向失败的敞开的门。同时,你还要认识到:在你一生过去的行为当中,你的行动曾受欲念、情感、偏见、贪婪、恐惧、环境、习惯所支配,而在这些支配你行为的暴君里,最坏的就是习惯。因此,告诉自己:如果我一定要全心全力地服从习惯的话,就一定要全心全力服从良好的习惯,要将坏喜欢全部摧毁。

你要遵循的第一个法则就是改变坏习惯,而且全心全力地去实行。

当你改变坏习惯的习惯也成了一种习惯,那一切就都容易了。

当你改掉了坏习惯,你就脱去了你身上的老皮,你就迎来了你的新生,就象从蛹到美丽的蝴蝶一样。

如果你想成功,你首先得做一个有毅力的意志坚定的人,那你就首先从改变坏习惯开始吧!

⊙和谐做事可以养性

习惯是一种最不被人重视的存在,谁都会不在意它的作用。然而,习惯却会把你导向成功或者失败。良好的习惯能使平庸者成为人才,不好的习惯却只能埋没人才。

习惯人皆有之。南方人习惯吃大米,北方人习惯吃面条。这是生活习惯。有的人喜欢边听音乐边学习,有的人则习惯于神情专注,不受干扰。这是学习习惯。有的人做事时习惯快刀斩乱麻、雷厉风行,有的人则习惯有头有给、条理不紊。这是做事习惯。

习惯真可以说是无处不有、无处不在、无孔不钻。正是习惯是如此之多,以致于人们常常忽视它的存在,无视它的作用。但是,你可千万不要轻视习惯的作用。良好的习惯会是成功的助力器,坏习惯则可能成为你成功之路的绊脚石。

美国前总统富兰克林在没有登上总统宝生之前,有一个不好的习惯:凡事太爱争强好胜,动不动就和别人打嘴皮官司,始终跟人难以相处。因为这个习惯使富兰克林失去了很多朋友。他觉悟之后,马上就着手改变自己的习惯,他列出了一个清单,把自己个性上他认为的那些不良习惯一一列在上面,并且,从最致命的不良习惯开始,一直纠正到不足挂齿的小毛病为止。当他把自己的毛病全部删除完毕的时候,良好的习惯遍布全身,如去倾听、去赞扬、站在别人立场上想问题、去爱、多付出等等,结果,他变成了美国历史上最受尊敬和爱戴的总统之一。

每一位做事者都有许多良好习惯致使做事的故事。萧伯纳坚持“该先做的事情就先做”的习惯使他成为著名的作家;爱迪生坚持想睡就睡的习惯,保证了他做事时有极高的效力,使思维保持活跃,从而有了一个又一个发明创造;约翰?洛克菲勒坚持和谐做事有张有弛的习惯,使他成为了全世界拥有财富最多的人之一。这样而例子简直多得不可胜数。

事实上,失败的人和和谐做事的人之间,有很多东西相同,而往往在习惯方面却有很大的差异,正是这些不同造成了他们不同的命运。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习惯是在长时期里逐渐养成的一时不容易改变的行为、倾向或社会风尚。

既然习惯是一种不容易改变的行为和倾向,那么你就能明白习惯的巨大威力了。人是一种生性懒惰的家伙,天生下来就会偷懒。这种偷懒的表现就是我们总是趋向毫不费力的事物的那一面。比如人的思维,我们说的思维定势其实就是一种习惯。一旦你的思维形成了定势,那么这种思维习惯就将决定你的思维成果。如果你的思维习惯于开拓、创新,那么你就能很容易产生新奇的想法、冒出思想的火花。如果你的思维习惯于凡事稳妥、没有积极创新的意识,那么你的大脑就只能产生保守的、步入后尘的观念。就如同你已养成了刷牙的习惯,你睡前睡后连想也不想就会走进盥洗间。

习惯决定行为,行为产生结果。

这就是习惯的作用。当我们每天重复做相同的一件事情时,那件事情就会成为习惯,所有的习惯都是养成的。良好的习惯同样也是养成的。即习惯还有另一层含义:常常接触某种新的情况而逐渐适应,也就是说人们常说的“习惯成自然”。

只要你能象富兰克林一样打算养成良好的习惯,那么,你就赶快动手去重复实施你的计划。开始也许会觉得有些困难,但熟能生巧,当你做到一定程度时,难的也就变成容易的了。当变成容易的时候,你就会喜欢你的新习惯。一旦你喜欢上了你的新习惯,你就更愿意时常去做。这就是人的天性。

赶快把好习惯变成你人生的意愿吧!

⊙微笑的习惯

有一个软件工程师问老板为什么不能升他,老板回说:“因为你缺乏团队精神。”

职员吃惊地问道:“怎么会呢?我一向很尽忠职守啊!”

老板回答得很离谱:“但是我发现你在公司的团体大合照里没有笑。”

这是一则发生在美国的真实故事,而这个千真万确的例子正巧被《呆伯特法则》的作者史考特?亚当斯知悉,他把这个荒谬的剧情画进他的漫画里。而史考特的《呆伯特法则》,由于写实地反映了现代办公室的底层真相,去年一整年,成为美国上班族最热烈讨论的话题之一,并盘踞畅销书排行榜长达一年之久。

《呆伯特法则》中所描述的,绝大多数都是办公室中的“黑暗面”,诸如缩编、裁员、欺压部属的老板;口是心非、勾心斗角的同事;做事压力等等。它的内容既尖酸又好笑。奇怪的是,这种负面教材却大受美国白领阶级欢迎,估计在出版后的一年内总共卖出了140万本。

许多美国白领认为,自己仿佛就是故事中的主人公“呆伯特”的影子,整日关在隔间里埋头苦干,老板动不动就羞辱他,同事也经常令他疯狂,可是,自己却对这些现象一筹莫展,而《呆伯特法则》则是他们受苦受难最具体的代言人。

现代上班族面临的压力、郁抑与恐惧,基本上是不分东方、西方的,每一个办公室里都有发不完的牢骚、吐不完的苦水。可是,面对这些令人不快的事,究竟有没有人真的拿得出聪明的解决办法?

答案恐怕要令很多人失望,就连极尽挖苦之能事的《呆伯特法则》,也没有提出釜底抽薪的方法,而它的作者史考特,最后也选择以“在家做事”的形式来逃离办公室的栓桔。许多管理专家都不得不承认:所有可玩的哲理招数,生命期愈来愈短。

有人做事的地方,就永远有解决不完的问题。听起来有点泄气,对于做事,大都分的人惟一能采取的对策就是“苦中作乐”。有的人以“呆伯特”相伴,帮助他们消气解闷;有的人则是尽量往好处想,自求多福。

所有的管理专家都强调一个事实——世界上没有百分之百“完美”的做事。即使选择在家做事也必须忍受许多意想不到的坏处。如果你真的面对一份莫可奈何的事做,而你又无力改变它,想想“呆伯特”吧!这个世界上受苦受难的绝不只你一个。

帕德路斯基是世界知名的钢琴家,他曾被誉为“天才”,但他自己则声称:“在我成为天才之前,我可是个不折不扣的钢琴‘奴才’!”天才尚且摆脱不了做事时的苦闷、郁抑,或许这样想想,你会觉得好过一点,你的日子距离世界末日还差得远哪!

要把所从事的职业看作自己最钟爱的东西,也就是说要敬业。我们大家不妨想一想自己,也看一看周围的人们。只要我们不带有任何先人为主的偏见,就不难发现,大多数人都在不同的程度上怨尤或厌倦自己的职业,总觉得自己的做的事尽是不如意的地方,比不上其他人的做事。“这山望着那山高”、“身在福中不知福”,就是对这些人的真实写照。然而,人们无不希望拥有快乐的做事。我们说,想拥有快乐的做事,就必须有明确的做事目的,而一个有明确的做事目的的人,首先就要摒弃怨尤、改变厌倦自己所从事的做事的心理,代之以敬业和全身心地投入。

要把日常做事看成自己的“学问”,用心去研究它、做好它。不客气地讲,现在忙碌于做事的人们,不少人是为了有一个饭碗,充其量是为了让自己的物质做事过得更好些。因此,他们对自己的职业几乎无兴趣可言,更不要说有热情了。事实上,一个人想进步,想有所发展,就必须在钟爱其职业的前提下,去尽力做好它,并且带着一种持久的热情去研究它,在做事中发挥自己的创造力,这样才能有成就感、才会进步、才可以获得快乐。

和谐做事中某些人在自我狭隘的天地里专心于各式各样的戏剧性表演,他们虚张声势和小题大作只会使人感到可笑。

和谐做事中所有的矫揉造作、装腔作势、哗众取宠、故弄玄虚一旦曝光在心平静气、朴素淡雅的心情之时,立刻就变成人们茶余饭后的笑料。心底宽宏旷达的人。对眼里的一切,是喜怒哀乐也罢,是辛酸苦辣也好。都给予淡淡一笑。如果过于现实,城府太深,对所有的事情都脱离不开利益恩怨的算计,这种人便毫无快乐可言。倘若在心境上能稍稍超越世俗功利的陈规陋见,胸怀自然清新坦荡。

快乐的心情不但使人感受到朝气蓬勃和旷达安适,同时也使人拥有清醒的回应能力。每个人的一生,总会遇上挫折,无论错在自己,或者过在别人,一定要以宽恕之道面对现实。困难总会过去,只要不从怨恨出发,不坠人恶劣情绪的苦海,就不会产生偏见,误入歧途,或一时冲动破坏大局,或抑郁消沉,振作不起来。

做事中心情不愉悦,忧郁往往伴着多愁善感,深刻腐蚀着人的精神。日子一长,心情就像五月的梅雨天愁闷不开,使人有扛不起,招架不住的感觉。凑巧,这时如果碰到一件不顺心的事情,或者做事量突然加大,就容易导致精神崩溃,情绪低落,失去应付任何挫折、恐惧、不安的能力。

苦与乐并非两种境况,全在人的心境中分别,这就是看主观上用什么态度对待做事。在困苦的逆境中能把握方向不屈奋斗,常常可以感受到内心奋斗的喜悦,这种喜悦才是和谐做事的真正乐趣。如果在得意时骄纵狂妄,往往会种下日后祸患的根苗,乃至导致痛苦的悲剧。做事应抱定随遇而安的态度,事情来了就用心去做好,事情过去之后心要立刻恢复平静,如此才能保持自己的本然真性不至失去。

范仲淹劝告朋友滕子京在做事中“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他是说人的忧喜情绪应不因客观景物美好而高兴,也不应因个人境遇不佳而忧伤,而应顺其自然、豁达、超然。

一般人很难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因为人毕竟有情有欲,不可能受外界客观环境的干扰而无动于衷,也不可能因受到不公正的待遇而麻木不仁。只是要在客观外界向自己压迫而来时,能够慨然以对,洒脱点,想开点,看远点。

《小窗幽记》中说:“眉上几分愁,且去观棋酌酒;心中多少乐,只来种竹浇花。”如果眉间有几分愁情,不如去品酒观棋;如果心中有高兴之事,不如去种竹浇花。

愁眉紧锁,有什么事情值得忧愁烦恼?不如去观看他人下棋。世事如棋局局新,又何苦为那些小事愁上心头?在浅酌慢饮之中,可以发现许多事只不过是过分在意,又何必自寻烦恼呢?在观棋酌酒之中,能使内心平和、舒缓。

人如果懂得和谐做事的情趣,就可以从一些微小的事情中获得快乐。种竹浇花的情趣,并不次于与知交共游的快乐。种竹有闲情,花也有其神态,万物各有生机,只是等我去细心体会。懂得快乐的人,天地之间没有不快乐的。

⊙敏捷的习惯

拖延的恶习,往往让人失去和谐做事中所追求的东西,并使人的时间、精力和情感在无谓的浪费中而变得一文不名。   做事中经常会缅怀过去,撞憬未来,可是,过去的已经过去,未来还太遥远,它们都无法掌握在自己的手中,所以,最重要的事还是现在,最容易掌握的事也是现在。

理想主义者说。昨天是今天,明天是今天。今天是今天,后天也是今天。未来的每一个日子,都是今天的延续,每个人的一生都是由“现在”堆积而成的。没有现在。也就没有过去和将来。

过去的自己虽然成为现在的自己,但是,却不一定可以持续到未来。所以,不要忽略了“现在”这个生活的黄金时刻。在人的一生中,为了做事、吃饭、迎来送往、睡觉等琐碎而烦杂的事情,因此忙得团团转,很少有人能够在现在过着“安静的生活”、“努力”踏实地做事。

大部分的人都是从早忙到晚,忙做事,忙吃饭,忙学习,忙爱情,忙玩,却不知所为为何,忙来忙去忙死了,却没有休闲的片刻。“忙”字从“心”从“亡”。有的人口中说忙碌,凡事却不肯尽心尽力去做,最后“心”果真“亡”了,而使自己变得更加爱拖延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