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北大高效学习法
3711600000042

第42章 附录 与成功学子谈心得(1)

他们如今身处中国最高学府,他们是天之骄子。完全有理由自豪。我同时也感到欣慰,因为他们几个直接或间接尝试过我的学习方法、听听他们的心声,最近距离的接触,心与心的交流。

好成绩是积累的结晶

李佳/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

每个人对高考的理解都有所不同。现在,我坐在北大安静的自习教室中,回想那逝去的高中岁月与把我带到这里来的高考,心中感慨万千。又想到仍在为紧张残酷的高考努力学习的师弟师妹们,不禁想把自己的一些想法和经验与大家分享。希望给大家的思想一些冲击,对大家有所帮助,在高考中能够体现出自己的价值。

我在2000年的全国统一高考中取得了674分的总成绩,,进入北京大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学习。成绩的取得自然离不开老师和同学们的帮助。同时我还要特别感谢智远教授国我迎接高考的挑战中对我的悉心指导,自己的高中生涯还算是比较成功的。要想在高考这个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我想至少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健康成熟的心态是好成绩的源泉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内因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是起决定作用的。所以我把自己心理的因素排在第一位。首先,学习过程中在心里要给自己定下一个目标。没有目标就没有动力,便极可能在日复一日的学习中变得浑浑噩噩,我们需要的是一个积极的、主动的学习。目标又分为长期、中期、近期目标。仅针对高考而言,长期目标即为高考目标,希望上什么学校,大致需要考多少分数,自己心里要有个努力的方向。中期目标可以是期中、期末的名次与成绩。近期目标就可以想一下自己今天一天要完成什么,这一周要补回多少课程等等。三个目标相互衔接,相互影响,一环扣一环,引导你一步一步的走向成功。

其次,明确考试的作用,即正视考试。到了高三,考试一下子会多起来,铺天盖地的考试,形形色色的分数。成功的有,不满意的也有。其实,所有的考试都是检验自己的一种手段,包括高考也是。不要太看重表面的成绩。从一定程度上讲,平时考试自己出的错误越多越好,这就表明,本次考试把你掌握不好的地方全都暴露出来了,也就减少了你在高考中犯错的隐患与几率。反之,令你每个科目都做得极为顺手的试题不能称之为好试题。

再次,对于挫折的看法。有的同学只能赢,不能输。只许自己成功,承受不了失败的打击。这种人是不会经得起人生的大风大浪,即使高考侥幸通过,日后也不会有什么作为。我们要把目光放长,必须明白一点,失败挫折将会伴我们始终,特别高考是一种长期的战斗,前进中更免不了磕磕碰碰。我们有学会借助每一次失败,对自己进行一次剖析。“日三省则无过矣”。从失败中找出原因,应对策略以及今后的努力方向。学会感谢每一次挫折,它增加了我们心灵的经历,更是提供了一次进步契机。人生的波浪只有在与挫折的撞击中才能显现最美丽的浪花。

二、严谨认真的学习态度是胜利的基础

高考是真刀真枪的战斗,来不得半点虚假与浮夸。学会从一点一滴做起,对知识力求甚解,不放过任何一个知识点,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可能大家最放不下的是面子,可仔细想一下,那些真正成功的人士都不是强不知以为知的人,拿出自己的不足,更是为了补过与改正。

高考成功的最大法宝是什么?是认真。

高考中什么样的人能考出自己的水平?是认真的人。

我说这些话都不是信口开河,大家不妨回想一下自己的考试经历,是不是每次考试都留下了遗憾,或多或少都有因为不认真丢的分数。是不是粗心丢分最少的时候便是自己成绩最好的时候。可以这样说,想在考试的每一科中都没有马虎粗心丢分,基本上不可能。我们所能做的,就是在每一次考试中不断训练自己,把无谓损失逐步下降,到高考的时候,力争留下的遗憾最少,也就是我们考试最成功的一次。

三、找到一个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好的学习方法令你的付出事半功倍。而最好的学习方法就是最适合你的那一种。我所提到的这些方法,也只是作为参考借鉴而已。

提到学习方法,自然想起来的就是课上认真听讲,课下完成作业等等。我这里就不再赘述。不是说不重要,反之,是非常重要。试想一下,大家都把它放在前面,自然有它的道理。课上一分钟,有时候课下一个小时也补不回来。我想讲的,、是自己认为有些特点的东西,比较新鲜的东西。

对于学习,我极为强调复习总结的作用,不太重视预习。预习要根据个人的情况来定,不一定预习就肯定好。因为有可能预习中的一知半解,会降低学习新知识的兴趣。而复习就是有百利而无一害了。如果没有复习,掌握的知识始终是别人的,不能随心所欲的应用。我的复习策略是:平时紧跟老师的步伐,每次课后把当日的知识吃透,尽量多的频率回顾以前所学的知识;学完一个阶段后,自己根据理解列出提纲,包含常用的结论和常见的题型以及自己经常犯错误的地方。切记,一定要自己理解。照抄参考书上的知识结构图基本上不起作用。如果这样坚持下来,在考试前你就会积累一份巨大的财富。每次考试前一两天,拿出来看一看,回顾一下基本的知识点,会节省你很多时间,而且效果还非常好。

我所讲的复习总结,除了知识层次上的以外,还包括心理以及应试技巧。每次大型考试之后,对自己的心态同样做出总结。根据制定的目标与取得的成绩校正自己的心态。从这次考试中有学到了什么东西,有什么想法,下次该注意些什么。不要小看这一次一次的总结,它们最有可能见证你走向成功的全过程。

在这里我简略讲一讲各科的特点。

四、数学:掌握基础,适时总结

数学是三门主科中最有创造性且难度最大的科目。考察我们的理性思维,推力能力与空间想象能力。学好数学其实没有什么窍门,就是在熟练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进行足够的习题训练。我讲的做题不是题海战术,数学题贵在质量而不在数量。尽量做一些不同类型的题,而且,从每一道题中,分析一下自己能学到什么新的思路与想法。我强调的是,做题不能白做,每一题都要有所收获,重在培养自己的数学思想,例如数型结合,归纳思想等等。

英语:单词+语法+应用=基础+结构+施工

英语是知识的纷繁是其主要特点。应对的策略只能是积累。必须要经过大量的反复记忆与练习。做个比喻,英语学习中,单词是基础,语法是结构,应用便是施工。对于英语的听说读写四项基本技能一个都不能放弃。准确的讲,这才是真正的英语,培养我们对于英语的感觉。记忆对于这一科至关重要,要学会灵活记忆,从单词来讲可以结合读音来记,而短语或语法,分类记忆效果会好些。

五、语文:不能随意,不能突击,不能死记硬背

语文高考时我语文是142,全省第一。想起来是有些难以置信,不过,一切又都是平时努力的结果。我重点讲一讲作文的写作。个人观点,从高考的角度讲,作文其实很好拿高分。一篇成功的作文由三方面构成:新颖的结构、有吸引力的开头结尾以及优美的文字。平时要多接触一些文学作品,特别是同龄人的美文,并注意吸引借鉴。记得当年我每天中午都是泡在图书馆里看这些文学期刊和杂志的,从中积累了大量的写作素材和思路。大家可以想一想,高考阅卷那么紧张,没有我讲的三个方面,老师是不会投入太多精力的。平时多注意接触一些好的文章,你写作时自然而然的一些好点子好词句就会冒出来。

语文其实是一门很有其自身特点的学科。不像其他科目,你有几节课不听就跟明显跟不上了,语文不是,你一个月不上课,也有可能照样考高分。但我说这些话的目的不是要大家放弃对语文的重视,只是说,我们做任何事情之前都要先分析清事物自身的特点,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

语文的特点是什么呢?我觉得,突出的特点是知识非常散,而且不确定。我们每个人平时接触最多的就是语文了,可也没人敢说我语文学好了,已经可以毕业了。语文知识的零散性就体现在这里。你有可能时时刻刻在接触到语文,在学习语文,单纯的课上学习根本不足以应付铺天盖地的知识体。记得我的语文老师曾经说过,语文没有对与错之分,只有好和坏的比较。细想一下,发现很有道理。不光做的每一个题,就连我们说的每一句话,也只有恰当与不恰当的区别,没有说说出来的话就是错误的。而且,做语文题也没听说有不会的,通常大家都能把一套试题写满,剩下的就只是离题意的远近程度了。

语文的这些特点决定了对它的学习方式。不能死记硬背式的记忆,不能加班加点的突击,也不能松松垮垮的随意。从迎接考试来说,要想真正取得语文学习的高分,必须踏踏实实的从一点一滴做起,厚积薄发。而且,语文不同于其他科的还有,它是极为感性的科目。不存在智商高低引起的分数差异,稍微用一用心分数就会高很多,所以呢,它也是那些其他科目学的不是很好的同学的提分手段。

前提是从基础做起,平时的学习生活中不要把语文当成一门休闲的科目,它的任务量其实是最重的。我们需要对待语文的态度是主动。具体讲就是有意识的进行语文的学习。比如在平时的课文讲解中,老师提出的问题自己每一个都要去解答,即使不提问你,在心中也要有一份自己的答案,而后和老师给出的正确答案去比较,找出差距。

看一看我们的语文试题。第一部分是基础知识应用。相对来说,这部分考察的内容是比较容易而且是比较死板的。单项选择,对错就明摆着。基础知识的学习重在分门别类。当然,这项工作要放在平时去做。举例来说,病句分析的题每年都有,甚至于每套题都有。但具体的病句类型就屈指可数的几类,要是什么也不想就去找病句,我自己做难度就感觉很大了,如果做题时,想一想病句都有什么类型,然后到具体考题上去套,你就会发现其实容易得很。我要强调的一点是,做基础题时要善于运用多种解题技巧,从准确率上下功夫。比如排除法,比如替代法等等。而且,做这些题是千万不要钻牛角尖,平时练习中遇到也要如此,好多题正确答案确是很难理解,我们所能做的就是想办法挑出最符合题意的,或者多读几遍,找出最通畅的,这也就是语文的感性特点决定的了。

然后就是古文阅读与理解。这部分的备战方法就是一定量的习题训练了。古文的东西,其实很有规律性。考试很少考出新的新的知识,所考的大部分内容都是基于平时积累的古文知识。从概率上讲,古文复习是最容易有收获的。在古文学习过程中,要从基础记起。单个古文词汇的意义理解不一定必须掌握,想不常用的词做到再见到时知道大致意思就足够了,但是,那些常用的虚词和部分实词一定要熟记。然后就要从句式上进行学习,这可以说逐步过渡到了关键所在。对于古文的理解句式的特殊用法是关键。想一想,词义差不多的东西有必要在古文中考你吗?所以,在复习着一部分时,要把重点放在古今意义有变的地方,如此备考更有效率。

阅读是语文考试中占分值最高的。这部分我认为也是最难掌握的。我高考时语文142分,其中的8分都是阅读中减的了。这可是“体力活”,就是说没一点投机取巧在里面。我感觉,这才是真正体现我们语文功底的地方,也是真正显现我们平时努力结果的地方。最好的方法就是不要投机。拿出自己实实在在的东西。我给大家的建议是抓住平时老师的讲课内容。千万不要认为考试都是考一些课外的东西,所以就一点也不在意。真正阅读能力的提高其实就是在课上培养的,思路紧跟着老师走,对每一个小问题都形成自己的看法,然后对照答案考察自己对题意理解的不足。针对阅读题,我的做法是找三点:拿到题目后,先浏览一遍文章内容,大致在头脑中形成一个影像。然后开始看题。每接触一个题目,便思考一下出题者原意是什么,即明确题目考察的“出发点”;然后回到文章中,寻找此题的“相关点”,划定一个大致的范围;最后呢,就要再细分,从“相关点”中找出“答题点”,尽量结合文章中的原话写出答案。我试了很长时间,发现这种“三点”的解题方法很有效的。

再就是作文。我的很多同学也认为这才是语文考试中的老大难,而我的观点确恰恰相反。作文在整个试题中,虽然分值占的很多,但是很难在考试中拉开档次。即是说,一般情况下,你拿不了很高分,但也不会分数很低。现在的作文评分,增添了发展等级,目的是为了改变这一种状况,起了一定的作用,可能我就是占了改革的光了。作为高考满分作文的作者,我认为,从考试的角度讲,作文很容易拿分。一篇成功的作文由四方面构成:新颖的结构、有吸引力的开头结尾,动人的情节以及优美的文字。平时要多接触一些文学作品,特别是同龄人的美文,并注意吸引借鉴。记得当年我每天中午都是泡在图书馆里看这些文学期刊和杂志的,从中积累了大量的写作素材和思路。大家可以想一想,高考阅卷那么紧张,没有我讲的四个方面,老师是不会投入太多精力的,也就不大可能拿高分。平时多注意接触一些好的文章,你写作时自然而然的一些好点子好词句就会冒出来。在这里,推荐给大家两本比较好的书籍:《作文通讯》、《中学时代》。它们伴我走过了整整高中三年的时光,应该属于办得比较成功的刊物。

我主要讲的是一些考试的技巧和应对策略。相信对大家的语文学习会有所帮助。不过再次提醒大家,真正的成绩来自于平时不懈的努力,一时的投机取巧不可能有太大的成绩。而且,最好的学习方法就是最适合自己的那一种,我所讲的也只是抛砖引玉而已,希望藉此给大家带来写新的想法与思路,在语文的学习过程中一切顺利,喜欢上这一门功课,你会有更大的动力。

六、物理:首先得建立一个立竿见影的系统

物理是大多数学生的公敌,是头号杀手。物理以“物”形于外,抽象实则不比数学逊色。既然是抽象在作怪,那就针对抽象来下药。通过想象物理过程把抽象变形像,甚至在脑海中看科普动画,不亦乐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