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奥秘小百科
3711300000044

第44章 部落奥秘(2)

由于可耕种土地少,峰岩洞人便不断地砍伐周围树木开垦荒地荒坡。开荒种地的面积不断扩大,森林也逐步消失殆尽。目前除部分山头尚存少量树木外;绝大多数已成荒山。森林是防止水土流失的天然屏障,失去森林,也就失去了良田。如今,峰岩洞的土地,除最大的那块还算得上是基本解决了排涝问题外,其余的土地每年都要受到山洪淹没的威胁。整个村所辖地域里的土地少得可怜,每年收获的粮食远远不够吃。

为了解决温饱问题,峰岩洞人不愿意放弃哪怕只有巴掌大的一块地,在石缝中,在每一个石坑中,到处可见村民们栽种的包谷和红薯。为了改造山地。村民们一有空便撬石垒地,甚至从几十里以外的地方背土来筑台。

峰岩洞人是勤劳的,他们每天天不亮就起床干活,直到太阳落山方才收工回家,真所谓是日出而作,日落而归,但就是这样辛苦劳作,仍然填不饱肚子。毕竟峰岩洞的生态承载力已达到极限,村民们再努力,仍然摆脱不了贫穷和落后,就是过去靠破坏生态资源维持的较理想生活,最后也会遭到大自然的遗弃甚至惩罚。

另外一个影响峰岩人生存的问题是在峰岩洞中,局部地区每天大约有四个小时的日照,而有的地方则长年累月见不到阳光,由于洞寒阴冷,风湿病便随之而来。由于长期见不到阳光,有的孩子十几岁就得了关节炎,几乎瘫痪,大人每天都要把他背出洞外晒半天太阳。

尽管峰岩洞的文化、教育在政府和社会的帮助下有了一定的发展,但是其经济水平是越来越落后,生活是越来越艰难。

一位在当地作社会调查的学者对在这种状况的描述是,他们已“陷入泥沼而不能自拔,越穷越苦,越苦越穷,越穷生态环境越遭破坏,生态环境越破坏人越穷”,实际上,这种越陷越深、不折不扣的恶性循环,就是峰岩洞地区贫困的根源。

关注峰岩人,帮助峰岩人便也成了全社会的问题。

浙江神秘古村谜团重重

浙江省庆元县松源镇大济村,是一处古文化的聚集地,该村完好保存的古地道、明清古居、古道等历史遗迹,谜团如云。

第一,古地道之谜。该村尤其引起轰动的是神秘莫测的古地道。该村古地道纵横交错,迄今已发现地道口7处。现已发现的地道口可分为通往野外和通往其他屋内两种,并且确认建于不同的历史时期,各地道口的拱圈规模大小不等,拱砖的规格也不一样。

蜿蜒的地道何用?建于何时?在何时因何被堵上?这些都是未解之谜。

第二,古建筑之谜。大济村的古建筑也是奇观。村口,便有一座古色古香的木拱廊屋桥,共有5间廊屋,长11.5米、宽4.5米,两头出口如两扇门朝外洞开,成牌坊式结构。这是浙江全省最古老的木拱廊屋桥,沧海桑田,悠悠千载,风采依旧,是一大奇迹。

至今村里仍完好地保存有明代民居怀德堂、世德堂、裕德堂等7幢,清代民居有达德堂等10多座。每个大门保存有砖或石刻匾额。

浙江大济村

大济祖先巧妙利用该村南高北低的地形,一层坐南朝北,合理利用,二层却利用回廊转朝南,并且整座建筑是前院套后院,大院套小院,统分结合,相得益彰。大门以曲见幽、见奇,构思之巧妙,千古奇绝。

第三,跑马场。该村还有一条长1公里多的跑马场,全部用鹅卵石紧密嵌砌。在跑马场旁有射箭丘。有人说是古代达官贵人为休闲赛马而建;有人说是古代武士为习马练箭而建,究竟为何而建,是一个难解之谜。

第四,古道。该村通往县城还有一条2.5公里长的古道,全部用香糕大小的青砖“人”字形墁砌,做工精细,如此浩大的投资出自何人,建于什么年代,又是一谜。

第五,古井。令人称奇的还有该村的古井,井壁全部用大鹅卵石砌成,但砌的井下大上小,却仍牢不可摧,历经数百年的风雨沧桑仍保存完好。

石器时代原始部落——布什曼人

尽管人类文明已经进入21世纪,但非洲的有些部落里的人们还在用最原始的方式活着。最令人惊奇的是,非洲现在还生活着一个石器时代的原始部落——布什曼人。

神秘的岩石绘画艺术

目前布什曼人只有2000人左右,他们主要生活在波斯瓦那的凯拉哈里沙漠上。在布什曼人生活的环境当中,形形色色的壁画已经构成布什曼人一种非常独特的生活方式,这些涂在一些岩洞内侧壁画内容非常丰富多彩,其中最著名的壁画属于在南非境内发现的一组岩石绘画,这组壁画不仅绘有非洲大羚羊等动物图案,还绘有布什曼人翩翩起舞的场景,十分生动。但长久以来,人类对布什曼人为什么要在山洞中绘画感到费解,一些古人类学家曾认为靠布什曼人自己的智慧根本无法创造出这些美妙的艺术作品,一种解释为这是其他大陆的人类到过非洲所留下了的纪录,还有一种解释为这是布什曼巫师在法事时留下的印记。但以上两种解释都缺乏合理的证据。

近年来,随着对布什曼人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的科学家认为,这些看似简单的绘画作品实际上蕴含着极其丰富的内容,在布什曼人的绘画作品中,非洲大羚羊出现的频率非常高,而非洲大羚羊并不是布什曼人主要的猎物,更重要的是在这些绘画作品中非洲大羚羊已经被刻画成类似鸟类的动物,它已经超出了普通的生活纪实,这说明布什曼人已经具备了抽象思维的能力,这些类似大羚羊的动物已经变成了一种力量的象征,这也就能解释为什么布什曼人经常在绘画作品中出现大羚羊这种动物,他们在用动物图案来表达自己心中的一些想法。

在布什曼的绘画作品中还经常出现另外的一些场景,如其他一些动物图案和布什曼人翩翩起舞的场景,这些是布什曼人彼此联络的方式,一些对布什曼人比较了解的当地人解释为,因为布什曼人分布的比较散,部落和部落之间很难彼此见面,他们便创造了这种独特的联络方式,他们告诉其他布什曼部落,这里曾经发生了什么,有什么动物,当其他的部落经过这里的时候就知道了应该怎么做,但布什曼人如何选择绘画地点以及如何知道其他部落的行进路线,这恐怕就没有人知道了。尽管人类对布什曼人的岩石绘画做出了种种解释,但疑问似乎多于结论,也许随着时间的延续,这个谜底最终会被揭开。

神奇的野外生存能力

布什曼人神奇的野外生存能力给人类留下的最深刻的印象。与现代人类相比,布什曼人身材矮小,他们平均身高低于1.5米,体重只有45公斤,布什曼人头的形状像人的心脏,五官轮廓近似蒙古人,皮肤的颜色则近似蜂蜜的颜色,高颧骨和低眼梢是面部的主要特征,大多数布什曼人稍稍有些驼背。与他们的体重相比,布什曼人具有惊人的食肉能力,他们可以每天吃20公斤以上的肉;布什曼人还具备超人的疼痛忍受极限,他们在不使用麻醉剂的情况下进行腿切除手术,然后返回自己的居住地而生存下来。布什曼人还具备超强的方向辨别能力,即使在不熟悉的环境中和没有参照物的情况下,他们仍然可以毫不费力的找到正确的方向返回宿营地,科学家认为布什曼人可能具备辨别地球磁场的能力。

布什曼人一般是25~30人居住到一起,部落中男子负责狩猎,女子负责采集水果和其他坚果,他们的领地一般在距离水源25公里内。水对于布什曼人极为重要,因此布什曼人具有极强的采集水的能力,他们可以从空心树干、植物的根和茎中收集大量的水供他们日常饮用,平时他们将水储藏在深达3米的地下,这些储藏点位于布什曼人的领地范围内,这样他们在狩猎和采集的过程中就从来不会缺少水源,从而保证他们在沙漠中不会被渴死。布什曼人还发明了一种独特的“吮吸井”,他们将草茎埋在地下深深的洞中,几天以后,他们将这些草茎中吸收的水用吮吸的方法收集起来供日常使用。

虽然布什曼男人捕猎的工具十分简单,一跟木杖和一把弓箭,但他们的捕猎能力极强。布什曼人的弓由一种非洲韧性很强的树枝制作而成,而弓箭的弦则取材于非洲大羚羊的韧带。布什曼人的箭头经毒液浸泡过,毒性极强,且没有解药。在狩猎时,通常是两个成年男子为一组,多年的狩猎生活使他们在走路时几乎没有一点声音,当发现猎物时,他们彼此用手语告知对方猎物的位置,当与猎物接近30米时,他们同时用弓箭射向猎物,然后再沿着动物受伤后留下的血迹寻觅猎物,由于箭头蘸有剧毒物,受伤的动物通常会在20小时内被找到,随后布什曼人用木杖抬着猎物凯旋而归。

布什曼人

原始的生活习俗

由于生存环境恶劣,布什曼成年妇女一般每4年生育一次,布什曼人发明了一种独特的植物避孕的方法,防止再次怀孕,婴儿出生后,母亲会根据周围的水塘为婴儿命名,新生儿一般8个月左右开始走路,而母乳喂食的时间长达四年。部落中的男孩从孩提开始就接受一些技能训练,这些技能训练包括投掷木棒和其他一些必备本领;女孩2到6岁时便被许配给一些年长的孩子,但是布什曼人严格禁止近亲通婚,到8岁时,女孩便开始学习采集食物和烹饪技术,这时男孩和女孩开始生活在一起,但是只有当男孩第一次捕杀大的动物并接受成人仪式后,男孩和女孩间的这种婚姻形式才正式被部落所接受,而男女之间的夫妻生活还要等到女孩接受成人仪式后才能真正进行。在成婚仪式上,男女刺破自己的身体,将流出的血液混合起来,表示各自对对方的忠诚。

布什曼人虽然不讲究给新娘家送礼,但新郎倌为表示对岳父母大人的孝敬之意,需要到新娘家里“服役”几年。布什曼人禁止通奸,但允许伴侣交换,夫妻任何一方均可提出离婚,此外因为布什曼人和其他部落之间逐渐融合,异族通婚现象比较普遍。

死亡在布什曼部落里面是一件大事,死者会被整理成胎儿的形状,并用风衣包裹着下葬,如果母亲因生产而死亡,新生的婴儿也将随母亲一起被埋葬。布什曼人的墓地一般1.5米深,呈南北走向,死者的遗物被打碎后摆放到其他地方,不随死者埋葬。布什曼人的组织体系比较松散,没有酋长和其他头领,决策体系采用投票制,尊重大多数人的意见。布什曼人的社会崇尚绝对平等,男女的社会地位非常平等,男女社会分工非常明确。当部落决定进行迁移时,男人收拾好狩猎工具,女人领着儿童、家用品和水非常有秩序地进行转移,每天的行进速度可以达到32公里。

未知的未来生存空间

布什曼人顽强的野外生存能力是现代人类学习的典范。其中,南非政府为了训练特种部队的野外生存能力,专门开设了布什曼课程,请布什曼人进行示范。另外,布什曼人的生活方式也为古人类学的研究提供了极佳的素材。随着现代文明的逐渐侵入,布什曼人生存的空间越来越狭小,目前仅存于波斯瓦那境内的布什曼人数也在急剧减少,很多专家担忧,随着时间的推移,布什曼这个民族会最终在非洲消逝,我们期望着更多人去保护布什曼人,保护非洲难得的原始色彩。

神秘的印第安人原始部落

印第安原始部落一直以神秘著称。由于他们所处的地理位置复杂,外界一直少有机会接触。

深藏密林深处

在亚马孙重要支流黑河沿岸,有一片非常隐蔽的森林,阿里亚乌印第安人原始部落就隐藏在这片森林中。这是一个只有20人的特殊的原始部落,部落里的印第安人分别来自巴西和哥伦比亚接壤的边境地区的五个部落,他们又共同组成了这个大家庭。

一个高大的用木材和树叶搭成的建筑物,是印第安部落的标志性建筑物,它可用来举行祭祀等仪式。部落的主要建筑物是一个用来做祭礼用的草棚子。建筑物周围是族人居住的草棚,但面积都较小。整个部落居住面积约占地1000平方米。

在这个部落里,除了上述建筑物外,还有一个公用的厨房和一个供未成年女孩居住的草棚。部落周围是一望无际的热带雨林,各种高大的树木成了部落的围墙和栅栏。外面的人很难想象在那样的密林深处还有人类生存。

祭礼

印第安人的祭祀活动很神秘。祭祀活动在那个草棚子“大礼堂”里举行。礼堂没有窗户,只有一个入口,光线非常暗。

祭祀开始时,“大礼堂”当中通常有男女老少十几口,全都****着上身,男人手里拿着各式各样长短不一的“武器”。他们男女混合排成一排,边吹边跳,动作和乐曲都非常优美。

印第安人在举行祭礼的时候,部落男女老少全部参加。男人一边用自制的乐器吹奏着印第安音乐,一边有节奏地起舞,女人则为男人伴舞。其自制乐器全部为管乐器,乐曲风格独特。

神秘的印第安人

鳄鱼肉和果汁

祭礼结束后,族人将事先烤好的一整条鳄鱼连同炉灶和架子一同抬到门外。一个肌肉发达的部落男人将一只烤得漆黑的鳄鱼头顶在自己头上,绕场一周。接着人们开始分吃烤好的鳄鱼肉。

部落里有他们用自种的甘蔗和菠萝制作的果汁,味道也不错,甜甜的还略带一点酸味。印第安人也抽烟,当然这些都是他们自制的烟卷。

印第安人把这些食物给客人食用,都是他们友善的表示。

自由恋爱

生活在这里的印第安人来自不同的部落,他们的语言各不相同,为了便于交流,所有部落的成员统一使用图卡诺语(秘鲁、巴西、哥伦比亚交界处一种土著人的语言)。该部落的20名成员中有13名男子、7名女子,他们分别来自6个小家庭。6个小家庭分别独立居住,但未成年女孩必须居住在专门为她们搭建的“闺房”里,直到成年。

通常,“闺房”里面除了几件非常简单的所谓的家具和衣物外,几乎一无所有。据部落酋长介绍,他们当中的一些人已经不再沿用世袭的“包办”婚姻,开始自由恋爱,但只允许在本部落里找对象。

部落酋长延续世袭制。整个部落的人同食一锅饭,共耕一块田。虽然他们来自5个不同的部落,但大家都能和睦相处,有福同享,有难同当。整个部落除了油灯之外,没有任何照明设备,他们仍然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原始生活。他们的主要食物为鱼类和猎物以及少量的木薯、甘蔗和野果。整个部落只有一个不到10平方米的半露天厨房,厨房里的设备非常简陋。

捕鱼跳舞生活充实

除了耕种外,鱼是部落的主要食物。在附近的水域,他们将无数根木棒并排插在水中,中间留有一个空隙,空隙后面是一排木棒围成的圈,这就是他们用来捕鱼的机关。别小看这些机关,只要鱼从这个空隙钻进去就别想再逃走。全部落的晚饭就靠这个机关了,捕得多大家就多吃点,捕得少就只让孩子们先吃。除了鱼类之外,他们有时也捕食鳄鱼及其他小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