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花金盆,寨上海市蜃楼
每至深秋午夜,只见第二级绝壁之上银花竞放,接着在其下方出现一金盆,托起银花,光彩四射,清晰可见,由暗变明,再由明变暗,最后消失,大约持续30分钟左右,寨上农民多次亲眼目睹如此奇观。
伟人共枕
晴天时,从千丈岩隧洞两头处远望白溢寨山体,斯大林、******两位世界伟人头部紧紧挨在一起,南北相向而卧,共枕一席,形态十分逼真,斯大林的八字胡,******的高额和下巴上的痣惟妙惟肖,栩栩如生。
吉祥之光——“佛光”
佛光,是峨眉山日出、云海、佛光和圣灯四大奇观中最奇特的一种自然现象。在峨眉山金顶背向太阳而立,当前下方弥漫着云雾时,有时会在前下方的天幕上,看到一个外红内紫的彩色光环,中间显现出观者的身影,且人动影随,人去环空。即使两人拥抱在一起,每个人也只能看到各自的身影。
这种“佛光”现象在其他地方极为罕见,但却在峨眉山经常出现,一年中平均会出现60多次,多时甚至出现80多次。千百年来,“峨眉宝光”驰名古今中外,加上佛教的渲染,其更富有传奇色彩和神秘感,吸引着无数的好奇者。
这种“佛光”到底是怎么形成的呢?
佛家认为,要与佛有缘的人,才能看到此光,因为佛光是从佛的眉宇间放射出的救世之光,吉祥之光。清代康熙皇帝还特地提写“玉毫光”三字,赐予佛光常现的金顶华藏寺。
作为一种自然现象,佛光也引起了中外科学界的重视并展开专题研究。
中国学者魏福平认为:佛光是日光在传播过程中,经过障碍物的边缘或空隙间产生的展衍现象,即衍射作用而形成的。当云层较厚时,日光在射透云层后,会受到云层深处的水滴或冰晶的反射。这种反射在穿过云雾表面时,在微小的水滴边缘产生的衍射现象,有一部分光束会偏离原来的放射方向,于是,不同的单色光就逐渐扩散开来,在人们的眼前,出现一个彩色的光环。
为什么只能看到自己的身影呢?魏福平认为,虽然云层中的水滴和冰晶点很多,但人们各自所见的光环,只是各自眼睛所视为顶点的那个光锥面的水滴或冰晶点的作用的结果。就如同各自对照着一面小圆镜,自然照见的也就是各自的身影了。
至于出现影随人动,人去环空的景象,则是佛光中“摄身光”的原理,至今尚无科学解释,还需深入研究和探讨。
“怪石墨竹”探密
四川仁寿县黑龙滩北端悬崖上镌刻着一米见方的“龙岩”二字。距其东南300多米的紫色石壁上,有一尊大佛坐在窟中。石窟上面左侧的平面石壁上,用净水泼洒后,出现“泼水现字”几行墨笔字,署名处清晰地现出“乾道五年”等遒劲字迹。
在石窟上右侧石壁凸起的平面上,有些不规则处,经山泉泼洒就会出现这样的奇观:石壁条幅上,墨竹主干亭亭,枝叶潇洒;竹根临怪石处派生出一丛幼竹,婀娜可爱;顶部侧叶,长剑当空,刺向云天。
据说这“怪石墨竹”的作者是文同,人称石室先生、文湖州,北宋梓州永泰县(四川省盐宁县永泰乡)人。他平生爱竹、种竹、写竹,开拓了“湖州竹派”。著名汉语成语“胸有成竹”,就是他写竹经验的结晶。
“怪石墨竹”写于1171~1173?年之间,距今已逾900年。
相传,这是写竹用的墨非凡。那墨是在其主要原料松烟、煤烟中,投入了珍稀的某种鱼的尿液,经铜炉炼制而成。
黑龙滩
当地百姓则说,是因为龙岩处于神秘莫测的古怪位置。先前,岩顶有参天古树荫蔽,岩下有从河水中不断蒸腾升起的某种地气,再加上龙洞中山泉孕育的结果。
更有古稀老人说,是文同的表弟——宋代名人苏东坡在密州就任期间,从徽州买来一种“魔墨”相赠,并引举苏东坡《送与可出奇陵州》那首七言律诗为证。
根据化学原理解释,“怪石墨竹”处的紫色岩石,含化学元素钾,钾的化学性活泼,容易与水发生剧烈反应,可能生成氢氧化钾。龙岩泉水可能和指示剂石蕊有相似的化学成分,?石蕊遇氢氧化钾显墨蓝色,?看上去酷似黑色。
“银狐洞”的成因
1991年7月1日,距北京70公里的西南郊房山区佛子庄乡下英水村,采煤掘进岩石巷道时,巧遇溶洞,即今日已正式对外开放的银狐洞。
该洞深入地下100多米,主洞、支洞、水洞、旱洞、季节河、地下河,洞连洞,洞套洞,纵横交错,上下贯通。专家学者一致认为,这是我国北方最好的溶洞。
银狐洞内既有一般洞穴中常见的卷曲石、壁流石、石珍珠、石葡萄、石瀑布、石枝、石花、石蘑、石幔、石盾、石旗、穴珠、鹅管等,还有一般洞穴中少见的云盆、石钟、大型边槽石坝、仙田晶花、方解石晶体。
银狐洞
令人不解的是,洞内石花数量惊人,形状奇异。洞顶、洞壁,以及支洞深处的仙田里,菊花状、松柏枝叶态、刺猬样的石花密布。为何独此洞石花如此之多,却不得而知。
在一个人必须四肢贴地才能钻进去的小洞口,沿狭窄的洞壁前行十来米,是三叉支洞的交汇处。此处,洞顶密布着大朵石菊花,洞底有个一米高的石台,一个长近两米,形似雪豹头银狐身的大型晶体,从洞顶垂到洞底,通体如冰琢玉雕般洁白晶莹,并且布满丝绒状的毛刺,密密麻麻,洁白纯净,毛刺一、二寸长不等。
此种形态及颜色,此前洞穴专家亦见所未见,闻所未闻,在世界上是首次发现。
对“银狐”的成因,人们有不同的说法。
部分专家认为,“银狐”是由于雾喷而后疑聚形成的。另一部分专家则认为,丝绒般的毛状晶体是含有这种物质的水,从内部通过毛细现象渗透到外部而形成的。也就是说,前者持外部成因论,后者持内部成因论,究竟孰是孰非,亦或二者都不是,目前还无法解释。
奇特的化石印迹
1997?年3月20?日,新疆乌鲁木齐市红山发现了一块奇特的化石。化石岩面上有个很像人类鞋印的印迹,印迹跟部有一条小古鳕鱼。
该化石出土于晚古生代二叠纪内陆湖盆的灰岩、页岩、油页岩地层中,距今约2.7?亿年。鞋印的印迹全长26?厘米,前端最宽处10?厘米,跟部宽5?厘米,前宽后窄,并有双重缝印,形态酷似人类左脚穿着皮鞋的鞋印。鞋印内有一条头朝鞋跟部、体长13厘米的古鳕类小鱼。标本背面部分劈开,能看到鞋印受外力挤压后形成的砂土粘连层,前部厚2?厘米,中部厚1.5?厘米。劈开后的另一块岩石面上,还有一条大鳕鱼。它与鞋印约成90°,埋藏于底部。劈开时,大鳕鱼的头、腹粘连于鞋印背面,鳕鱼背、背鳍、尾部均清晰可见。
侏罗纪鱼纹化石
这块极端反常的化石的发现,不仅引起人们极大的兴趣,也使人们陷入不解和困惑之中。
从印迹的形态及尺寸上看,它是一只左脚的鞋印,鞋底上的双重缝印迹清晰。岩面上凹陷处,两端深中间浅,其受力前大后小,与人类走路时脚尖着力大,脚弓着力小的原理一致。
这块珍贵的化石,给科学家们带来了一个巨大的疑问。
根据现有的研究结果,即使是从最原始的人类算起,人类出现在地球上的时间也只有300?多万年。人类的文明史只有6000?多年,而人类穿鞋带帽的历史不超过4000?年。那么该怎样理解这个2.7?亿年前的谜呢?难道2.7?亿年前就曾存在过类似人类的高级生命,穿着精制的皮鞋悠闲地来湖边游玩?如果是,那么他们是谁?是来自太空的“外星人”,还是曾经在地球上发展出高度文明后来又毁灭了的,在我们之前出现的史前智慧生物?
这个令科学家感到困惑的不解之谜,很可能是破译地球智慧生命演化之谜的一把不同寻常的钥匙。人类何时能用这把钥匙打开“生命演化”这把锁呢?
黑色玻璃质石块——“雷公墨”
海南岛的一些地区下过暴雨后,地里往往有一种杏子大小,长约十几厘米,样子奇特的、黑色玻璃质石块。由于它总是在雷雨之后出现,因此被称为“雷公墨”。
那么,“雷公墨”是怎么形成的呢?目前科学界大致有五种解释:
第一,“雷公墨”与雷电有关。
“雷公墨”不仅海南岛有,雷州半岛,闽粤沿海和台湾,世界诸多地方(如澳亚散布区、象牙海岸散布区、北美散布区、莫尔达维散布区)都有。各散布区的玻璃质石块都具有相似的地质年龄。但这显然表明它们的形成与雷电这种遍布全球的自然现象毫无关系。
雷公墨
第二,“雷公墨”是火山喷出物。
当火山爆发时,喷出的炽热气体中充满了火山灰,并常伴有雷电。闪电使灰尘形成一种气泡,它常会因种种原因而破裂,形成一些物质掉到地上。但是火山的分布与雷公墨的散布区并不吻合,而且火山形成的这种物质中常有一些微晶和骸晶物质,而雷公墨却是均一的玻璃质。
第三,“雷公墨”是陨石。
每一散布区的玻璃陨石代表了一次陨落事件,因此它们都有相似的年龄值。但是有史以来人们看到的自天而降的陨石只有三种,从来没有发现过玻璃陨石的降落,而且它们的年龄值相差也很大,所以很难说雷公墨来源于天体。
第四,“雷公墨”来自月球。
“雷公墨”可能是月球火山喷发物飞溅到地球上而形成的。可是月球早在31亿年前已结束火山活动,根本不具有喷出如此多玻璃陨石到地球上的火山作用。
第五,“雷公墨”是地球陨石坑的产物。
对古地磁的研究发现,地磁极会突然转向,它与巨大陨石的撞击有关,而几次“雷公墨”的形成年龄正好和地磁转向年龄吻合。但是巨大的陨石轰击事件比雷公墨出现的频率要多,为什么雷公墨的年龄只限于3~4千万年以内呢?
南澳岛不绝的古井清泉
广东省南澳岛的前海滩上有一口神秘的古井。古井用花岗岩条石砌成,口径约1?米,深约1.2?米。
在这样一片连接滔滔大海的海滩上,怎么会有这样一口古井呢?尤其令人不解的是,尽管古井常常被海浪、海沙淹没,但一旦显露,井泉仍奔涌不息;尽管四周是又咸又苦的海水,但井里涌出的水却质地纯净,清甜爽口。
据《南澳志》记载,1277?年冬,元兵大举入侵南宋。南宋大臣陆秀夫、张世杰等护送年仅11?岁的皇帝等仓皇南逃。他们乘船登上南澳岛,修建行宫,挖掘了水井。但不知为什么,人们后来发现了行宫遗址,却不见水井的影子。
1962年夏,当地一位青年在海滩上发现了一口水井,并在井石四角的石缝中捡到四枚宋代铜钱。经有关部门考察分析,发现古井所处的海滩原是滨海坡地,后因陆地下沉形成海滩。古井也就被海沙吞没了,难以被人发觉。但当特大海潮袭来,惊涛骇浪卷走大量沙层,古井便会显露。这种露井现象,自1962?年后又出现过几次,并且都是在强台风掀起罕见的大海潮之后。
虽然此古井地处海滩,但井水并非咸水或半咸水。即使将苦咸的海水倒入古井,一会儿之后,井水依然纯净甘甜,令人称奇。
有人分析认为,当雨水降落在地表后,一部分渗入地下。由于古井所处的海滩地势较低,渗入到地下的水便向古井海滩汇集。一旦井露,地下水就有了出口,在水位差的压力作用下,就会在井底形成泉涌之势。同时,因为古井底质为沙,沙的孔隙中的水质点较为稳定,淡水和咸海水混合得非常缓慢,海水比重大于淡水,所以淡水可以浮在海水表面。
但古井水质异常纯净的问题,仍给人们留下了疑问。有人用水质纯度测量表测得古井水比当地的自来水还要纯净,贮藏数年而不腐,这着实令人费解。
能放大钱币的千年古井
甘肃省武威雷台汉墓里有一口汉代古井,此井居然“见钱眼开”,能将扔进井里的钱币神奇地放大。从井口看扔在井底的钱币,好像是通过放大镜观看到的一样。
据公园工作人员介绍,十多年前,一名工作人员对一座东汉古墓做例行检查时,无意中向一口枯井一瞥,发现不知谁向井里扔了一元钱,钱竟被放大了许多,就像在放大镜下一样!
古井的放大作用被发现后,国内许多专家、学者对其进行了研究,说法颇多,至今尚无定论。
第一,井下可能悬浮着某种比重和密度大于空气的气体,光线透过这种气体的界面时产生了折射,从而形成放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