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任何事须三思而后行,如果不根据客观情况一味地依照自己的意愿去行事,到头来只能吃闷亏,打掉牙齿往肚里咽。
战国时代,秦昭襄王的宰相名叫张禄(原名范雎)。有一次秦昭襄王约他到宫里去。张禄进宫途中,在半路上碰见了昭襄王坐着车过来。他既不迎接,也不躲避,依然大模大样地照旧走他的路。太监们叫他躲开说:“大王来了!”张禄回答说:“什么,秦国还有大王吗?”正在争吵的时候,秦昭襄王到了。张禄还在那儿大声嚷着说:“秦国只有太后、穰侯,哪儿还有什么大王呢?”这句话说到了秦昭襄王的心坎上,他就恭敬地把张禄迎接到宫里去。
秦昭襄王叫左右都退下去,向张禄拱了拱手,说:“请相国指教!”张禄说:“哦,哦!”但一句话也不说,秦王见他还不说话,就又说:“请相国指教!”张禄仍然不言语,秦王第三次真心实意地请求说:“难道相国认为我是不值得指教的人吗?”张禄说:“从前姜太公碰到文王,出了主意,文王接受,把商灭掉了,得了天下。比干碰见纣王,出了主意,纣王不听,反而杀了他。这是什么缘故呢?还不是因为一个受人信服,一个不受人信服吗?如今我跟大王还没有多深的交情,我要说的话可是非常深。我怕的是‘交浅言深’,也像比干那样自招杀身之祸,因此大王问了我三回,我都不敢张嘴。”秦王说:“我仰慕相国大才,才叫左右退下去,如今诚诚恳恳地请相国指教,不管是什么事,上自太后,下至大臣,请相国只管实实在在地说,我都愿意听的。”
于是张禄说:“今日论起秦国的地位来,哪个国家有这么多的天然屏障呢?论起秦国的兵力来,哪个国家有这么多的兵车,这么强大的士兵呢?论起秦国的老百姓来,任何国家的老百姓也没有这么遵守纪律,爱护国家的!除了秦国,哪个国家能够号令诸侯,统一中国呢?大王虽说是一心想要统一国家,可是几十年来却没有大的成就。这就是因为秦国只知道一会儿跟这个诸侯订立盟约,一会儿跟那个诸侯打仗,根本就没有一个统一的政策。听说最近大王又上了武将们的一个大当,发兵去打齐国。”
秦王插嘴说:“这有什么不对的地方?”张禄说:“齐国离秦国那么远,中间隔着韩国和魏国。要是出去的兵马少了,或许会被齐国打败,让各国诸侯取笑;要是出去的兵马多了,国中也许会出乱子。就算一帆风顺地把齐国打败了,也不过叫韩国跟魏国捡便宜,大王又不能把齐国搬到秦国来。当初魏国越过赵国把中山打败了,没想到中山后来倒给赵国并吞了去。为什么呢?还不是因为中山离赵国近,离魏国远吗?我替大王着想,最好是一面跟齐国、楚国交好,一面去打韩国和魏国。离着远的国家既然跟我们有了来往,就不会来管他们不相干的事情。把近的国家打下来,就能扩张秦国的地盘,打下了一寸就是一寸,一尺就是一尺。把韩国跟魏国兼并了之后,齐国和楚国还站得住吗?这种像蚕吃桑叶似地由近而远的法子叫‘远交近攻’,是个最妥当的方法。”秦王拍手说:“秦国真要是能够兼并三国,统一中原,全在于相国‘远交近攻’的政策了!”秦王接受了他的计策,并照着他的计策去做,把攻打齐国的兵马都调回来了。从此,秦国就单把韩国和魏国当作进攻的目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