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趣谈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
3701200000005

第5章 《百家姓》中的孙、李二姓(1)

一、孙、李二姓姓源追溯

孙李二姓,为《百家姓》一书里收入的居首文句中的二姓,其文句叫做:

赵钱孙李

其实,追溯起来“孙李”二姓,其姓源,大体上是这样的:

孙姓 始于西周康叔的后代——惠孙的儿子之时。其具体情形,如《姓纂》一书里,作了这样的记载,说是著名的周文王的第八个儿子康叔被封于卫,传到卫武公的时候,武公的一个名字叫惠孙的儿子作了卫国的上卿,于是他的后代就以惠孙的“孙”字,作为他们的姓了。

李姓 始于原始社会末期,传说中东夷族的首领——皋陶的后代理征之子的时候。其具体情形据说,有两说:一说,叫做皋陶当了帝尧的官,即在他当“大理”的时候,就开始以官名命族名为“理”;而“理氏”,其“理”字,远古时亦与“李”的古字相通;故云:自原始社会末期——皋陶的时候,就开始有了“李”(通“理”)姓。另一说,就是传说皋陶的后代,到了商代时,一位名叫“理征”的人,因得罪了商纣王,被处死;而理征的儿子——理利贞被迫逃到了一个叫“伊候”的地方,而这个地方,其突出的特征是:出产李子。理征的儿子——理利贞逃到了“伊候”这个地方后,主要靠吃李子保全了生命,度过了危难,为了以示祭祀父辈,所以亦就改“理”为“李”姓了。

其实,对“李”姓来源,不仅是传说,而且据《姓纂》一书里,亦确实有这方面情形的记载:其大意是说皋陶当了帝尧的官——大理,就以官名“理”为姓,他的后代——理征得罪纣王,被处死,理征的儿子——理利贞逃到一个叫“伊候”的地方,靠吃李子保全了生命,为了饮水思源,就改姓为李了。

孙李二姓,为什么被选列入了《百家姓》开篇居首的文句“赵钱孙李”呢?

我国民族传统生活习惯,将“姓”视为标志家族系统的称号。据《中国姓氏大全》“凡例”中说,姓氏有“5600多”。准确些说,中国人的姓,“有5652个”(《博采与精选》)。

那么,从古至今,人们为什么只称作是“百家姓”呢?而在《百家姓》里,又为什么以“赵钱孙李”居首呢?这个问题,要从宋朝和宋朝以前说起。

宋朝以前,我国民族生活中,已经有标志家族系统的称号——“姓”了,但较系统地将”姓”编辑成为书籍,却始于宋朝时期一位孺人编辑成名的《百家姓》。书名为《百家姓》,但并非只有100个姓,被编入书内的“姓”达500多个,未被编入《百家姓》的“姓”尚有许多。

到明代时,曾出现有《皇明千家姓》(以下简称为《千家姓》),为尊崇封建帝王,故以开国之君朱元璋之姓“朱”为《千家姓》之首。清康熙时,亦曾出现有《御制百家姓》,又以“孔”姓居首。

但能够一直被流传至今的,仍为宋朝时期的《百家姓》。《百家姓》一书极为突出典型,它采取四言体,并且押韵,读来琅琅上口,成为旧私塾的识字课本及儿童的启蒙读物。

那么,《百家姓》为何从“赵钱孙李”为开始的头一句?居首的“姓”又为什么是“赵”,而不是别的?这是因为将“姓”系统编辑成为著名的《百家姓》始于宋朝。而宋王朝的建立者,是赵匡胤,史称“宋太祖”。为了以示尊崇帝王至高无上,所以,宋朝一位孺人在编辑《百家姓》时,就将宋朝开国之君赵匡胤的“赵”姓,确定为《百家姓》之首。

据《博采与精选》一书载:《百家姓》一书的作者,“是宋朝初年钱塘一个老孺编的”。而钱塘,又是属于浙江所管辖。所以,这位《百家姓》佚名的作者,还考虑到为了以示尊崇史前五代时吴越国王(亦称“国君”)钱俶(曾占据浙江),就取“钱”作为《百家姓》开头一句的第二个姓,“孙”则是取吴越国王的“正妃的姓”,“李”则取的“是南唐后主的姓”(《博采与精选》)。所以,《百家姓》开头的一句,便是“赵钱孙李”。

然而,《百家姓》一书居首的文句“赵钱孙李”,其“孙李”二姓,不论是“孙”姓,还是“李”姓,从我国历史上来看,皆有著名的人物,例如:春秋时,有著名的思想家、道家的创始人一一说即老聃,姓李名耳字伯阳,楚国苦县(今河南鹿邑东)后乡曲仁里人,做过周期“守藏室之史”(管理藏书的史官);战国时,秦国有著名的水利专家——李冰;唐朝的开国君主为李渊,唐朝还有著名的大诗人李白等;春秋时,齐国有著名的兵家——孙武,字长卿;三国时,有著名的政治家,又是三国时吴国的建立者——孙权;著名的神话小说《西游记》里的典型人物,有孙悟空等。

“孙李”二姓中的上述这些著名的人物,这里可以其中著名的大诗人李白和《西游记》里的典型人物孙悟空,则分别以《小菩提的美梦与孙悟空一名的由来趣谈》和《科考进士与李白争口气趣谈》为题说一说,不仅很有内容,而且非常有趣。

二、与孙姓密切相关的故事

1.小菩提大开眼界

民间传说,古时,有一个年轻僧人,名字叫王菩提,因他急于想到别的地方,去拜师求教学真本领,于是就偷偷下了山。他一人一边往山下走,心里一边暗暗琢磨老师傅讲的一些东西,真是使俺大开眼界。师傅说,佛教自东汉明帝永平年间(58—75年)传人中国后,东汉永平年间五台山上就已经有寺庙建筑了。相传台怀镇西侧山峰,因为它与古印度的灵鹫山相似,所以,人们就将五台山上的第一座寺庙,命名为大孚灵鹫寺了。此后历经三国、西晋、东晋、南北朝和隋唐。这个年轻僧人,王菩提自上山后,因为他真下苦功夫,钻心学佛经,所以,才会使他比以前知道和懂得佛教上的一些知识,亦就渐渐增多了,知道的东西多了,就使他比以前聪明了起来。

难怪五台山,被佛家所看中。年轻的僧人,王菩提下山,他一边往前走,心里一边琢磨着:上山后已经有两年多了,跟师傅学了一些佛教思想和知识等。由于他脑子里琢磨得思想比较集中,不知不觉,好像没有用多大一会儿,就走到了一处的小山岗上,他停了下来,歇歇脚,趁歇脚的工夫,往前后左右观望了一番,觉得如今山中已经寺庙林立,清流潺潺,青山绿水,风景秀丽。他站在小山岗上,还听见从密林里传来的锦鸡呜,百鸟亦在枝头上争鸣。他细心听了会儿,还听出了有观赏鸟黄鹂的婉转悦耳的鸣叫声,格外好听。他心想:每年,尤其是一到春暖花开的季节,五台山的自然美丽的风景,格外显得更加秀丽,更加美好,更加格外吸引人,……。难怪五台山,被佛家看中,成为佛教的五大名山之一。他还想:不仅仅是被佛家所看中,就是连百鸟、成群的鹿、成群的猴,还有那兽中之王——大小老虎,统统皆喜欢呆恋在五台山上。

2.小菩提,就像做了一番美梦似的

年轻的小僧人,王菩提离开了歇脚的小山岗,继续下山往前走,却被眼前一条河拦住了,他越看河周围的一些景物,就越觉得有点不知不觉,眼睛也花了,眼越花,就越觉得眼前那条河,忽然不知怎么会变成像《西游记》里说的十洲(俗称十岛),一片汪洋大海。这时,小菩提耳朵好像听见有位老僧人慢声慢语地小声跟自己说: “小菩提,你瞧这大海,它该有多么美好啊!……。”不知怎么的,小僧人菩提,就自然顺着老人手的指点,看见那浩瀚的大海,时而上涨,波涛滚滚,时而下落,平如镜,不知怎么的,小僧人王菩提,好像似看见了大海里真有“潮涌银山鱼入穴”,“波翻雪浪唇离渊”,十分美丽的壮观情景。这时,闹腾得小僧人,王菩提的感觉已经不由己了,不知怎么回事,他又顺着老僧人手指点的方向,继续往下观看,越观看越出神,像看见了那边还有丹崖怪石和峭壁奇峰;并且还隐隐约约看见听见了那丹崖上有彩凤双鸣;再用心仔细观瞧,又瞧见那边的奇山峰前,有麒麟独卧,时而还会听见有锦鸡呜;再往前瞧,那不远地方,石窟有龙出入,而石窟的后面,就是一片密密麻麻的山林。菩提,他顺着老僧人用手指点的方向瞧到这儿,耳边又似乎听见僧人小声和蔼地告诉说:“小菩提,今天,我请你观瞧个够!你看山林里,还有寿鹿仙狐,树上有灵禽玄鹤;你再往那边看,还有瑶草奇花不谢,青松翠柏长青;这里,跟别的山格外不一般,它一四季春秋冬夏,仙桃常年可见,……。”

小菩提,你知道吗,你菩提一名的由来,是怎么回事吗?小菩提的美梦仍然继续往下做:小菩提,不知道究竟是怎么回事,当那老僧人跟自己说到“此山,仙桃常年可见,……。”完了,紧接又小声慢声慢语地跟自己说:“小菩提,你知道吗,这座山林里,有个猴王,它带着众猴,一年三百六十五天,整天在这座花果山上,尽情顽耍,享乐天真。可是,天长日久,这个猴王深感到自己不设法学点真本领,老是年年、月月、日日如此带领众猴顽耍,享乐天真,这样往下混日子,越来越感到也没啥意思了。我老僧与你说的这个猴王,它的心思和你一样,亦正在暗暗琢磨着:走出花果山,到别的地方去拜师求教,学点真本领,……。”说到这儿,老僧人又接着说:“小菩提,你心里想的是些什么?你心里是很清楚的……。”说到这儿,老僧人又稍稍停了一会儿,接着又说:“小菩提,我猜想你与那猴王一样,亦是决心下山,到别的地方,去拜师求教,想学点真本领,所以,你今天才会偷着下山的!你下山,你也不跟你师傅说一声,这就是你的不对了!”小菩提一听老僧人说到这儿,蒙的一着急,就像做了一场梦似的,睁开眼睛,再仔细一瞧:眼前,刚才恍恍忽忽看见的那般美丽的风景,一点也不见了。小菩提,这时心里很纳闷,不知是怎么回事,在自己面前,却出现了一位年过花甲的拄着拐杖、白发苍苍的老人,向自己这边走过来,越走越近,走到跟前,非常和气地问道: “小僧人,你到哪去,你叫什么名字呀?”

“小弟子,名叫王菩提!”他恭恭敬敬地回答了老人的提问。老人紧接着又问:“小僧人,你叫菩提,这个名字,是谁给你起的?”问了这话,老僧人稍停片刻,又接着问:“你知道菩提是啥意思吗?”

“长老,是我师傅给我起的,究竟是什么意思,师傅没有告诉我,我不知道是啥意思!”老人听了,笑了笑说:“我告诉你吧!你师傅给你起的这个名字,非常好!菩提,是什么意思呢?菩提,则属于佛教名,梵文Bodbi的音译,意译觉、智、道等。佛教上用以指豁然开悟,如人睡醒、如日开朗的彻悟境界;又指觉悟的智慧和觉悟的途径。总之,给你起的这个名字,你师傅是希望你将来能够学到一身像老神仙菩提那样大的本领!”话刚说完,老人一下就无影无踪了,只见天空中出现有一道白光,年轻的小僧人——王菩提,他站在哪儿,都闹呆了,瞧了一会儿,那空中的一道白光,也渐渐消失了。

这时,小僧人王菩提,才明白过来,刚才那位老人,原来还是天上的一位老神仙下凡,怪不得使我王菩提会不知不觉眼花缭乱,会看到那大海“潮涌银山鱼人穴”,“丹崖怪石和峭壁奇峰”等那样一些美丽的奇景。

到此,王菩提慢慢静下心来,仔细将身前身后,左右东西,观望了一番,觉得怎么不像刚才所看到的那样山中寺庙林立,清流潺潺,青山绿水,风景秀丽,……。

小僧人王菩提,越打量周围的情形,就越觉得不像五台山了,心里非常纳闷,这究竟是什么地方呢?心里一边这样想,一边继续向前走,走了一会儿,眼前出现了一片松林,穿过松林,再向前走,一瞧前面,却出现了一座寺庙。这时,王菩提心想:“这回好办了,我可前去寺庙寻问一番,这里到底是什么地方?小僧人王菩提往前走,没有多大一会儿,就来到了寺院门前一看,寺院横额匾上是白马寺三个大字,使他心里更纳闷了:“我怎么会一下子从山西五台山来到了河南白马寺?这,这,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他心里思想了一会,心里也就明白了:“兴许是刚才的那位老神仙,看我下山寻师求教学本领心切,免得我到处去寻找,步行几千里,也太浪费时间,所以,帮了我个忙,就趁我思想集中看那石窟有龙出入时,就将找不知不觉一下子给带到了河南洛阳白马寺这个地方来了……。”

小僧人王菩提,他站在白马寺门前,正在用心思琢磨着刚才发生的事情,关闭着的寺院大门,吱嘎一声,门开了,随着门响的声音,走出一位老僧人还陪着一个小僧人,他打量了一下,看来那小僧人,年纪跟自己差不多,正想走上前与他搭话,那小僧人便满脸笑容,先开口问道:“师傅,您从何处而来?”

“岂敢,岂敢!小僧人王菩提”。他嘴忙着这样回答,一边就三步并两步走上前,首先给老僧人连着打了三遍恭敬礼,然后紧接着给小僧人也打了一遍恭敬礼。

小僧人王菩提,恭敬礼打完,紧接着跪在老僧人面前,嘴里苦苦拜师求教说: “望老师傅,您能收留下我这个忠实的徒弟……。”

据神话传说,白马寺里的这位老僧人,是上寿百余岁了,小僧人王菩提的一番言行,老僧人耳朵听的真,眼睛看得明,觉得前来拜师求教的小僧人,是诚心诚意,于是就慢声慢语地说:“这样,小慧能,你把这位小僧人带到大殿东侧的那间殿内,就让他先暂住一宿,然后第二天深夜,再让他来见我……。”

3.小僧人王菩提。梦中知道了孙悟空一名的由来

晚饭后,在小慧能的帮助下,小僧人王菩提就来到了(主殿)大殿东侧的一问空殿内,准备安歇过夜,他躺下后,翻来复去,一下子睡不着,脑袋里,白天的那些情景,老是传游着不停。折腾了一会儿,小僧人王菩提,总算是睡着了,但他一合上眼,就开始做梦。

第二天,他把夜里做的梦,一五一十告诉了小僧人慧能。他说,这天夜里我做的梦,跟平日做的梦格外不一样。平日做梦,不是飞就是跑,这回做的梦,梦自己变成了花果山上的美猴王。

有一天,天气非常晴朗,猴王独自登上木筏飘洋过海,没多大一会,就飘游到一个叫西牛贺洲的地方,走进了斜月三星洞府里,见着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僧人,欢喜得立刻倒身下拜,磕头不计其数,一边磕头,嘴里一边不住闲恭恭敬地说: “师父,师父,弟子志在朝礼,志在朝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