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顶级老板 顶级员工
3698300000015

第15章 顶级老板以领袖的心态经商(13)

顶级老板也是善于动脑的人。多动脑筋,超越常理,出奇制胜,鬼点子越多,越能赚钱。策略是战略的实施,是具体化的战略,通过策略使战略转变成战术。

正确决策来自反复思考

中国有句老话,叫作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预就是精神准备,也指工作计划。反复思考就是使计划周密。

三思而行

就像不播种的种子不会发芽一样,一切事情都须从播种开始,然后要看气候、水、风向这些必须条件。譬如说,任何人对喜欢、适合的工作皆可发挥充足的能力。想创业,必须要三思而行。

善于安排工作程序

创业者应善于安排工作程序。工作程序的安排将直接影响工作效率和贡献。

优秀的创业者,要随时辨明工作的先后。要处理好明天和昨天之间的关系。昨天,不再有生机;明天才充满希望。创业者应把资源和精力从昨天转向明天。昨天的失败容易抛弃,昨天的成功却令你依依不舍。很多人总说,我们是靠它起家的啊!不要死抱着昨天不放。

要抓住重点。创业者面对的事物太多,不可能会事必躬亲。应该集中资源和精力,做大事,只有如此工作实效才会更高。

把计划书做得真实一些。在投资公司或者财会部门工作过的人可能有这样的经验:有的申请者可以拿出非常精彩的计划,但得到所需的经费之后,却往往没有办法将他们的计划付诸实现。他们懂得申请的要求,却不知道如何处理这笔钱以及随之而来的责任。

许多人在撰写计划书时好像变成了极富幻想的小说家,他们的目的,仿佛就只是为了获得经费。但是,他们往往会因不切实际而没有办法顺利拿到经费。

这些申请经费的人在撰写计划书的过程中,根本没定下心来想过:我拿到这笔经费后,到底能真正做些什么?

即使有些人把计划书写得非常精彩并且顺利地获得了经费,他们也无法将计划书付诸实施。这不但给资金援助机构带来困扰,也给他们自己带来了无穷无尽的折磨。

让我们反向推导一下好计划的产生过程:一个好的计划_一个好的可行性研究报告----个好的调查研究报告----老板的组织能力、分析判断能力----老板对调查研究工作的正确认识。

认清调研的作用、端正调研的目的、掌握调研的方法才会获得真正客观的调研结论。有科学、客观的调查研究才会有一个好的调研报告,有一个好的调研报告才会有一个好的可行性研究报告、有一个好的可行性研究报告才会有一个好的计划。这就需要老板们端正认识,兵马未动,调研先行,确保有备无患。

决策科学

决策必须讲究科学性,否则就会遭到失败。史玉柱在巨人大厦项目上的决策过程,就是典型的感性决策。

巨人集团兴建巨人大厦时从18层一直加到70层,投资额由起初的2亿一直增加到12亿。这一系列决策的变化完全是凭史玉柱的个人感觉做出的。

史玉柱说,建大厦应主要依靠自有资金,他设定的筹资方案为:自筹1/3,卖楼花筹1/3,向银行贷1/3。实际上,到巨人集团发生危机时,主要是用自筹资金和卖楼花所得而未向银行借一分钱。那么,巨人大厦是怎样把巨人集团拖入一场灾难的呢?

大厦由54层加高到64层时,史玉柱决策的依据只是设计单位的一句话由54层加到64层对下面基础影响不大。当决定由64层加高到70层时也未经过严密的论证,只是凭感觉说应该没问题。结果施工时,发现巨人大厦处在三条断裂带上,为解决断裂带积水,大厦支柱必须穿越40—50米的沙土而达到岩石层,再打进岩石层30米。如此一来,便多投资了3000多万元,使建筑工程耽误了10个月(其问地基被水两度淹没)。

由于未料到地基出了问题,当70层的地基打完时,所筹楼花已经用尽,巨人想从银行借贷,但当时的宏观调控政策使得银行对巨人集团过于吝啬。巨人集团只好从生物工程方面抽取资金,到1996年6月,共从生物工程方面抽取6000万元资金,其中在5月份是抽取最多的一个月,当月各子公司共交来了毛利2750万元人民币,史玉柱把净留下来的850万元资金全部投入到巨人大厦的建设中。

由于过量抽血,使得维持生物工程正常运作的基本费用和广告费用无法到位,生物工程这个产业开始萎缩。到1996年7月以后,保健品销量急剧下降。史玉柱发动了一场秋季攻势,力图挽救颓势,也未奏效。

巨人大厦抽干了巨人产业的血,当生物工程一度停产时,巨人大厦终于断了资金供给不得不停工,一场危机就全面爆发了。

巨人大厦建设过程中的决策看来就像场儿戏,对资金筹措缺乏周详的考虑,施工前也没有一个完整的可行性方案。巨人集团给国内同行上了惨烈的一课。

开放头脑

开放的头脑是财富之源。当代世界首富比尔·盖茨说自己最宝贵的财富就是拥有一个开放的头脑,这也正是造就他的成功和财富的内在特质之一。能说明这一点的最好例证就是微软公司在互联网时代的战略转型。

早在1993年,比尔·盖茨就以70亿美元的个人财富荣登《福布斯》世界富豪排行榜首位。到1995年时,微软公司更是以操作系统和软件雄霸个人电脑市场。但当时比尔·盖茨几乎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那就是他没有及时地意识到互联网的引入将使整个信息技术产业和全球经济发生根本性的革命。然而由于他随时保持对周围世界的敏感性,并及时地听取别人的意见,使他改变了看法,全面调整了微软的战略。

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当互联网络奇迹般地由个人网络摇身一变而成为全球性的通信与计算机媒介之时,盖茨的微软公司增长正旺。销售额增长了两倍,达到38亿美元。员工也由1990的5600人增至1993年的1.44万人。这主要是出于视窗软件的成功。

到了1993年,技术方面的消息灵通人士发现了万维网,万维网可以让你在网络上轻松地显示图表和照片。尤为重要的是,你只需用鼠标在某个地方轻轻一点,万维网就可以让你在网络计算机间跳来跳去。然而,在当时的微软公司和比尔·盖茨看来,万维网不过是个普通的新鲜玩意罢了。

比尔·盖茨说,我是不会说“现在已清晰可见万维网将在今后几年里迅速发展”之类的话的。如果当时你问我大多数电视广告是否会在广告内容中加入万维网地址,我会放声大笑。而且盖茨和他的经理们还有更紧迫的事要考虑。政府的决策者们对微软公司反竞争行为的调查正在进行。微软还有一个秘密小组正在创建一个服务项目以同美国在线一较高低。尤为重要的是,众多的程序员们正忙于研究后来的Win95。

微软公司对万维网所作出的公开反应一直沉默不语。直至1995年秋,万维网的猛烈发展势头给微软公司敲响了警钟:它已对微软公司造成了威胁,已有约2000万人不用微软公司的软件而沉迷于网络。更糟的是,在太阳微系统公司所开发的一种新的计算机语言的推动下,万维网作为一种新式平台正在崛起。这对视窗在个人电脑上的霸权地位,以及整个个人电脑时代构成了挑战。

盖茨坐不住了。1995年12月他举行了一次大型活动,表明微软公司打算全面参与并赢得这场网络时代的软件大战。微软公司将生产网络浏览器、网络服务器,并对微软公司现有的程序进行网络化。从那时起,微软公司总部的每个人都进入了互联网时代。在这个有着35座建筑物的大院里,每个角落都进行着网络项目的开发工作。1996年2月份成立的专门从事网络产品开发部门的你人数增加到了2500人,这一数字比网景公司以及紧随其后的五大网络新贵的你人数之和还要多。盖茨说,当前,互联网络对我们来说最为重要,它将带动一切。我们的软件个个都是核心产品。

为什么盖茨这么快就醒悟了?因为盖茨对历史非常熟悉,有些市场的老板型企业,比如通用汽车、IBM之类的公司由于其高层经理人员未能洞察到整个行业所发生的根本性变化而栽了跟头。而且盖茨对市场情况看得很清楚:到1996年中,互联网的动力就变得极其强大,而网景成了万维网的新领地内统治者——网景至少占有浏览器市场的2/3。

如果当时盖茨固执己见,那么可能真的就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微软公司是否会被国际互联网置于死地?但是盖茨没有给其他人这样的机会,他根据信息技术的最新发展调整了自己的思维。在数字化时代,没有什么比及时地调整自己的战略更重要。而这需要有一个开放的头脑,任何墨守成规的人,或固执己见的人都无法成为一个永沅的成功者。

决策科学还要迥避风险

不善于避风险的人,头脑都缺乏创新意识,尤其是在现代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说风险越大、机会也越大是错误的。

多元多富

经过数年的艰苦磨练,李嘉诚积累了许多经验,眼界更加开阔。他越来越觉得做生意是十分有趣味的事情,他满脑子想的是,如何继续把事业进一步做大。而且,他现在已经越来越自信,相信自己有能力在商海中拓展出更大的基业。

为此,李嘉诚制定了全球化、多元化发展的战略,一方面大力向海外和内地开疆拓土,另一方面把眼光投向了高科技产业。

事实上,李嘉诚在多元化发展方面,早已开始了努力。例如他原来只生产塑胶花,后来则挺进地产业并成为其中的佼佼者,同时其塑胶花生产并未下马。后来,通过公司收购,跨国投资,他所经营的行业已经遍及股票、房地产、酒店、货运码头、电力、通讯、电视传播等无数领域。只是他不肯满足于已有的成绩,并特别看好新兴的高科技产业而已。

在卫星电视出现之前,香港已有两家电视台,无线台和亚视台。两台历史悠久,竞争激烈,其间曾冒出个佳视台,但开播后第3年,就被两强逐出竞技场。事实证明,在香港弹丸之地,只能容纳两家免费的无线电视台(亚洲电视台实际也是无线台,它们的收入来源于广告)。

鉴于西方有线电视的发展,以及香港电讯的垄断地位,港府计划设立第二电讯网络,并于1988年正式予以批准。第二电讯网络将提供有线电视和其他非专利电讯服务(如移动电话、无线寻呼等)。

已经拥有非专利电讯业务的和黄集团,捷足先登,迅速与英国大东电报局、香港中信公司等集团组成新财团,力夺第二电讯网经营权。李嘉诚看好的是有线电视的广阔前景,有线电视实行向用户收费制,与免费的无线台冲突不大。

1988年2月24日,和黄、中信、大东合组的亚洲卫星公司成立,宣布投资发射、操作经营第一枚专为亚洲提供电讯服务的人造卫星,计划利用中国长征三号运载火箭送人东南亚上空同步轨道。

李嘉诚双管齐下,一手欲夺第二电讯网,一手放卫星覆盖亚洲。1989年初,港府初步选定有实绩的和黄为第二电讯网的老板。另一个强大竞争对手,是包玉刚的九龙仓与郭得胜的新鸿基地产合组的新财团。

港府要求的投资承担最低线是55亿港元,方可取得有线电视经营牌照。和黄集团的首脑,对是否在港重点投资举棋不定。结果,港府转手把牌照给了九龙仓有线传播公司。

包氏女婿、九龙仓有线董事局主席吴光正,踌躇满志地向新闻界表示,香港市民将可在1991年1月,享有有线电视共20个台的节目服务。到1995年,可提供32个频道。公司最高可提供59个频道。

然而,李嘉诚并未退出角逐。

按亚洲卫星公司与中国航天部的原有协议,亚洲卫星一号人造卫星,于1990年4月7日成功发射上天。英国大东电报局香港区执行董事祁敖透露,连同购买卫星、送入轨道以及保险费在内,成本总计1.2亿美元(约折9.3亿港元),三家公司各占1/3股权。

亚洲卫星一号的原用途是以电话服务为主,由和黄通讯负责经营。该卫星共24个转发器,全部出租年租金约2500万美元。而目前的使用率很小,李嘉诚移花接木,把未尽其用的卫星改用在刚刚起步的电视计划上。

后来,卫星电视不仅为李嘉诚、李泽楷父子赚了大钱,而且成就了李泽楷出山第一功。

与一般工商界人士不同,李嘉诚不仅具有超前的商业眼光,而且极为关注科学技术的发展。他是一个既具有传统的靠吃苦耐劳打天下的斗志、又善于接受新知识和新观念的人,早就认识到了科技的力量,并早已悄然着手在欧洲、美洲、亚洲以及非洲扩建自己的通信产业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