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是三国时期的风云人物,在他的老板生涯中,处处透着宽厚之风。同情人民苦难,希望为解除人民苦难做一些工作,这是曹操宽厚性格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有时候,曹操还能破例给予百姓一点优惠。建安十年(公元205年)正月,曹操攻打袁谭,从水路运送军粮。这时河道都已结冰,曹操于是下令,召集百姓服役破冰。百姓不肯服役,纷纷逃亡,曹操于是又下了一道命令,凡逃亡被抓获者,不准免除死罪。不久,有的逃亡者前来军门自首,曹操动了侧隐之心,认为,如果听凭你们逍遥法外,势必有违我的命令。如果杀了你们,又等于杀了自动前来认罪的人。这样吧,你们回去好好藏起来,不要让官吏抓到你们。这些百姓很受感动,流着眼泪走了。但不巧的是,他们后来还是被官吏捉住处死了。
对于前来投奔的人,曹操都采取了比较兼容的态度,陈琳、张绣是这方面突出的例子。刘备曾先后两次投奔曹操,虽然都不过是勉从虎穴暂栖身的权宜之计,曹操也并非没有看出这一点,但他却能自始至终给予厚待,可以认为是思礼有加。其谋土不只一次劝曹操翦除刘备,以绝后患,都被曹操拒绝了。虎将关羽被曹操捉住后,曹操同样礼之甚厚。得知关羽肯定要离开自己的消息后,仍然厚加赏赐。关羽逃走,诸将要求前去追击,曹操也没有同意。
一个政治家,如果鼠目寸光,鸡肠小肚,不能容人,那是绝对办不成大事的。曹操对这一点是非常清楚的,特别是在他开创事业的初期,更特别注意这一点。他总是力图树立起诚信宽厚的形象,以赢得天下舆论的同情、理解和赞许,以不断壮大自己的势力。在那个君择臣、臣亦择君的****年代,曹操这么做,是取得了明显的效果的。
曹操南征孙权,让徐奕任丞相府长史,留守邺城。行前对他认为,您的忠诚正直,即使是古人也没法超过的,但稍嫌严厉了一些。以前西门豹性急,故佩上柔韧的皮绳以对自己加以警戒。能够以柔弱制刚强,这点我寄希望于您了!可见,曹操是颇懂得宽严相济的道理的。他的宽厚待人,不排除有真诚的成分,但从根本上认为,是出于老板工作的考虑。
宽厚相反的例子有:齐国有名叫夷射的大臣,经常为齐王出谋划策整治别人,齐王视为近臣。一次齐王宴请他,由于不胜酒力,便到宫门后吹吹风。守门人曾受过刖刑,是个无聊之人。欲向夷射讨杯酒吃,夷射对他很鄙弃,便大声斥责,叫他滚到一边去,还侮辱守门人是囚犯,不配向他讨酒吃!守门人想分辩时,夷射已悻悻离去。守门人十分愤恨。这时因天下雨,宫门前刚好积了一滩水,状如有人便溺之物,守门人便萌生报复心理。正巧,次日清晨齐王出门,见门前那滩不雅的水迹心生不悦,急问守门人是谁放肆,在宫门前便溺。守门人故作惶恐道,我不是很清楚,但我昨晚看到大臣夷射曾经站在这里一段时间。齐王果然以欺君之罪,赐夷射死。
为一杯酒而丧命的确可悲,但没有他平时为齐王出谋划策整治别人所种下的祸根,也不会招此劫。一杯酒本不足挂齿,但守门人受人格之辱,岂能不报。夷射遭此借刀杀人之毒计,也是咎由自取。
待人刻薄必招祸害。张飞是刘备帐下一员大将,他在阆中镇守时,得知结义兄弟关羽败走麦城而被害的消息后,日夜痛哭。许多将领纷纷以酒劝解,张飞甚爱饮酒,醉酒后,怒火烧得更旺,对手下的士兵,稍有过失他就拳打脚踢,士兵受伤者轻则残废,重则死亡。刘备知道后,劝他宽厚一些,否则早晚会惹祸上身。张飞充耳不闻。一日,张飞令军中三日内制办白旗白甲,全体军士四日后挂孝攻吴。第二天,末将范疆、张达二人进帐禀报:三军挂孝,数量太多,一时难以备齐,须宽限几日。张飞大怒道,我急着报仇雪恨,恨不得明天就进军东吴,你们竟敢违令,罪不可赦。当下命令武士鞭打二人50军棍。打完之后,张飞手指二人认为,白旗白甲明天全部交上,不然,将你们斩首示众。回营后,范疆认为,今日受了刑罚,如何筹办白旗白甲?张飞性暴如火,明天若交不出货,你我都会被杀。张达沉思片刻,认为,与其他杀我,不如我杀他。范疆认为,只有这样了。当天晚上,张飞又喝得酩酊大醉,躺在帐中呼呼大睡。初更时分,范疆、张达二人各怀利刃潜入帐中,将张飞杀死后,逃到东吴去了。张飞临死前都不知道自己死于何人之手。
不论是带兵打仗、机关用人、还是企业员工,老板们都要宽厚处之。
十四、宽容下属、伙伴和对手
培养宽容的性格。容忍也是修身养心的重要手段。忍所不能忍,容所不能容,惟识量过人者,能之。一触就跳,一碰就叫者怎么做老板?
饮誉世界的美国著名通俗历史作家房龙1925年出版了一本名为《宽容》的书,这本书现在已成了世界经典名著。房龙在该书中叙述了人类思想发展的历史,倡导思想的自由,主张对异见的宽容,并对一切不宽容的行为深恶痛绝。他在书中痛斥和嘲弄不宽容,并大声疾呼,打倒这个可恶的东西,让我们全都宽容吧!房龙还认为,个人的不宽容是个讨厌的东西,它导致在社团内部的极大不快,比麻疹、天花和饶舌妇人加在一起的弊处还要大。
大凡有成就的老板,无不具备宽容的度量。有圣人的气象,便能容纳天地;有老板的气象,便能容纳天地。无论亲疏好恶,无论智愚贤不肖,我都以大度来容纳他们,让他们都像鱼儿那样忘记了自己身在江湖。人如果忘记自己身在天地之间,即便不想追求圣贤的境界也能达到圣贤的境界。如此,又何须忧虑人们不服从我的老板呢?
欲成就继往开来的大业,怎么可以缺乏恢宏豁达、浩然无比的气象。恢宏豁达、浩然无比的气象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的。天下的学问,非一人之智所能知晓;天下的事业,非一人之力所能办到。海洋之大,非一川之水所能汇成;山岳之高,非一丘之土所能堆积。依靠众人的力量就能生存,个人刚愎自用,独断专横就会失败。
天地有容纳之量,希望成就大业者需要大度量。项羽虽有拔山之力、盖世之气,白手起家抗秦朝,驰骋天下,但和刘邦的较量中,终究逃不过失败的噩运。项羽败就败在无容人之量,就是范增这样的旷世奇才他也无法容纳,而刘邦虽一介地痞,却能容纳无数个像范增这样的人才。所以认为,大度盖及天下而后能容纳天下,大量盖及天下而后能使用天下,智慧盖及天下而后能扭转天下,勇气盖及天下而后能托举天下。一位老板胸怀如此雅量,自然能与天地同广大,与日月共光辉。
唐朝是我国多民族国家形成的重要历史时期,而唐太宗李世民就是这一历史进程开端的伟大奠基者,他以泱泱大国的气势征服了周边国家,保证了边境地区的安宁。更能体现其博大胸襟的是他能在战争结束后,为缓解民族间的矛盾,改善民族关系,促进了多民族国家形成的历史进程。他让许多部落首领在京城长安任职。对被任用的少数民族首领,李世民十分信任,用他自己的话认为,待其达官皆如吾百察。受重用的少数民族将领几乎参加了所有的征讨战争,有的人担任行军大总管,有的人担任安抚使等要职,让他们充分发挥了自己的军事才能,立下卓越战功。这种皇帝直接任命少数民族首领,带领少数民族军队征战,并能完全信任这些将领,在历史上有如此恢宏气度者,李世民大概是第一人。唐太宗用他博大的胸襟把各个民族团结在大唐帝国周围。于是,京都长安不仅是国内各民族的大都会,也成了世界性的大都会,形成万国来朝的鼎盛时代。唐代大将郭子仪、李光弼二人原本在节度使史思顺手下听差,但二人长期不和,到了水火不容的地步。史思顺外调,郭子仪因才华出众而被任命为节度使,李光弼担心郭子仪公报私仇,欲带兵逃走,但又有点模棱两可,犹豫不决。当安禄山、史思明发动叛乱时,唐玄宗命郭子仪领兵讨伐。身为大将,此时正是报效祖国的时刻,李光弼找到郭子仪认为,我们虽共事一君,但形同仇敌,如今你大权在握,我是死是活,你看着办吧!但恳请放过我的妻儿。营帐的气氛顿时凝固起来,众多将领不知所措。在这种情形下,如果郭子仪感情用事,后果不堪设想。郭子仪毕竟具有大将风度,他握住李光弼的手,眼含热泪地认为,国难当头,皇上不理朝政,作为臣子,我们怎能以私人恩怨为重,而置国家安危存亡于不顾呢?认为完倒地便拜。李光弼被郭子仪的诚心所感动,他在战斗中积极出谋划策,打败了叛军。郭子仪推荐李光弼当上了节度使。后来,李光弼的权力也日益增大,与郭子仪同居将相之职,二人之间没有半点猜疑忌妒之心。这不仅是郭子仪虚怀能容,宽广能恕,更是以诚心感动人而获得美满的结局。就像廉颇与蔺相如的关系一样,郭子仪与李光弼的友谊也成为了千古佳话。
唐代宗大历二年(公元767年)十二月,盗贼挖掘了郭子仪父亲的坟冢,官府派人搜捕,没有抓住罪犯。内侍监管鱼朝思向来讨厌郭子仪,人们认为是他干的。郭子仪从奉天入朝,朝廷害怕他因此背叛,郭子仪拜见代宗,代宗提到了这件事,郭子仪痛哭流涕地认为,我长久带兵,却不能禁止残暴的行为,因而许多士兵挖掘别人的坟墓。今天挖到我的头上,这是苍天在谴责我,不关系人事。朝廷于是安定下来。
父亲的坟墓被盗,郭子仪不追查犯罪嫌疑人,相反自责无法禁止暴乱,这种有隙补隙,无路让路,宽广无比的胸怀,也是虚怀若谷的最高境界。郭子仪其时大权在握,功高震主,竟然能善始善终,这不仅要有宽广的襟怀,还要有巧妙的为人处世技巧。
在《伊索寓言》中有一则故事:太阳和北风打赌,看谁能先让行人把大衣脱去。于是太阳用它温暖的光轻而易举地使人脱下大衣;而北风使劲地吹,反而使行人的大衣裹得更紧。太阳与北风的故事展示了一个道理:对部属要像太阳那样,用温暖去感化他们,让他们从中体会到温暖;如果一味地强逼压制,会使人感到有一种极强的心理压力。
人与人之间需要以诚相待,老板和部下要心心相印。要了解一个人的心,并不仅凭读几本心理学教科书就能做到的。学习心理学固然有必要,那只是纸上谈兵,人们只能从中借鉴一些与人相处的方法。
拿着心理学教科书去与人打交道,无论你把对方的心理分析得多么透彻,对方绝不会对你倾吐心语。你也许会问长问短,甚至不惜逢迎,但在对方看来,这一切不过是虚情假意,你们之间有一条极宽的鸿沟。
要做一个好老板,就要有一个大的胸怀。人与人相处,总要有一方先打开胸襟,对他人要真诚实意,不能做两面三刀的事。如果彼此间等待对方先有所表示,那么别指望会有互相理解、彼此合作的那一天了。
春秋时代,齐桓公取得的成就全赖宰相管仲的辅佐。但管仲曾因王位继承的问题与他作对,曾经刺杀齐桓公未成。因此齐桓公即位时,想惩罚管仲,但后经鲍叔牙的劝认为,大王若想称霸天下,就得起用管仲,而立管仲为相。管仲为报齐桓公的知遇之恩,在政治上大展才华,不但使齐国兵强国盛,更使齐桓公得以称霸天下。如果齐桓公对于曾经和自己敌对的人缺乏包容之心,又不肯接受鲍叔牙的忠言,或许就不会有日后的成就。正因为他能够包容管仲,任贤而不避仇,并将政治的实权交给管仲,这种开明的做法,为他带来了日后的大业。
十五、人尽其才,物尽其用
身为一个老板,必须能够不受细节或感情的束缚,凡事包容。
美国有位来自伊利诺伊州的议员康农,刚刚上任时就有代表嘲笑他,这位从伊利诺伊州来的先生,他的口袋里恐怕还有小麦吧!这是在讽刺他还没有摆脱农夫的气息。康农并没有生气,而是从容不迫地答道,我不仅口袋里有小麦,而且头发里还藏着草屑。我们西部人难免有些乡村气,可是我们那里的小麦和草屑,却能生长出最好的禾苗来。当时与康农随行的人员要求康农去找那位议员,康农拒绝了,他认为,算了,何必与他争论。这个绝妙的回答,不但表明康农能随时调整自己的情绪,而且显示了他博大的胸怀。
经常有人用宰相肚里能撑船来衡量别人和自己有没有气量。一部分人斤斤计较,眼里容不下沙,肚里容不下气,甚至因气量小而闹出病来,他们明知自己气量小就强调自己不是宰相;一部分人则相反,本不是宰相却伪装做宰相,在许多主要问题上不做斗争,一团和气,破坏原则。这两种做法都是不正确的。
对没有宰相气量的人不能指望太高,明明没有气量却指望宽宏大量,这是不切实际的想法。人们都应该大事清楚、小事糊涂,这样气量就会慢慢大起来。气量大,有涵养,能容人。这些都是在实际生活和社会交往中磨炼出来的。
为什么宰相的气量大,就是因为他们日理万机,管的事多,不大不行;再者,当了宰相,站得高望得远,原本以为是大事的,现在一看,算不上什么大事,也就不再计划。正因为是宰相,当然清楚不忍不耐,不能做大的道理,所以也就能约束自己,比以前更有气量,更能宽容了。
俗情浓艳处,淡得下;任情苦恼处,耐得下;俗情抑郁处,遣得下;俗情耽溺处,撇得下;俗情牵绊处,斩得下;俗情张扬处,抑得下;俗情难耐处,忍得下。老板这样做,要有超世的度量和超世的操守。
宽恕是文明的责罚。只有在有权力责罚时而不责罚,才是宽恕;只有在有能力报复时而不报复,才是宽恕。老板应当拥有这种宽恕的德性。一位老板无法做到不依仗权势欺负别人,不具备邀请伤害自己的魔鬼吃樱桃的德性,是很难取得更大的成就的。将本身潜在的宽容的德性发挥出来,就是常人认为的大度。
揭子认为,战胜勇敢一定要用智谋,战胜智谋一定要用德性,战胜德性一定要修行更加宽容的德性。衡量一位老板的成就大小,就看他能否修行宽容的德性。惟有宽恕别人,才能容忍别人;惟有容忍别人,才能老板别人;惟有具备老板别人能力的人,才能成就他的伟大事功,才能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万世开太平。
以怨恨回报怨恨,怨恨就没有尽头;以德性回报怨恨,怨恨就顿时消失。这是处世的准则,也是做老板的宝典。历史上许多有成就的事业家、老板都有雍容大度的宽恕之心,只是有时被我们忽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