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成功道路上的九大陷阱
3694700000025

第25章 处世无方的烦恼(2)

富兰克林·贝特格,当年圣路易红雀棒球队的三垒手,目前是全美国最成功的推销保险人士之一。他说,他好多年前就发觉,一个面带微笑的人,永远受欢迎。因此,在进入别人的办公室之前,他总是停下来片刻,想想他必须感激的许多事情,展现出一个真诚的微笑,然后当微笑正从脸上消逝的刹那,走进去。

他相信,这种简单的技巧,跟他推销保险如此成功,有很大的关系。

古代的中国人,真是聪明绝顶,对世界上的事物都看得很透澈;他们有一则格言,我们都应该把它别在帽子里。那则格言说:“和气生财。”一个没有微笑面孔的人,不能做生意。

尤其对那些受到上司、客户、老师、父母批评的人,一个笑容能帮助他们了解一切都是有希望的,世界是有欢乐的。

一百年前,林肯引用一句古老的格言,说过一段十分精彩的话,他说:“一滴蜜比一加仑胆汁能够捕到更多的苍蝇。人心也是如此。假如你要别人同意你的原则,就先使他相信:你是他的忠实朋友。用一滴蜜去赢得他的心,你就能使他走在理智的大道上。”

相反,假如你动不动就发脾气,对人家说一些不中听的话,以为这样你就会感到痛快;那么,别人会痛快吗?你的火药味和敌视的态度会使对方赞同吗?

威尔森总统说:“如果你握紧一只拳头来见我,对不起,我会握紧两只拳头来迎接你。但你若对我说,我们坐下好好商量,看看意见分歧的原因在哪里,我们就会发现彼此的分歧并不大,倒是看法一致的地方多一些;也会发觉只要我们有彼此沟通的愿望、诚意和耐心,我们就会沟通。”

培养宽容的品质,可以用心理学中的“认知疗法”,即时时用一些话提醒自己,这些话中最有效的就是“未必如此”和“人难免会……”这两句。

当你发现了别人的毛病时,要提醒自己:“未必如此。”

因为我们对别人的判断,往往只是根据表面现象,不一定准确。我们自以为“发现”了别人的虚伪、欺骗等缺点,而事实却未必如此。提醒自己“未必如此”,可以避免误会别人,这样你会变得更宽容。

古代鲍叔牙和管仲一同经商,分钱的时候管仲多拿了钱。一般人都会认为管仲贪心,鲍叔牙却说:“未必如此,也许他只是因为家里正好缺钱,如果以后他家里不缺钱,他也许会少拿钱呢。”

在抗洪中牺牲的英雄高建成也有类似之举。他在部队做指导员,发现近来泔水缸里被抛掉的饭菜很多。别人批评说:“新兵太浪费粮食。”高建成却说:“未必如此。”调查结果是:炊事班做的菜太辣了,北方兵迫不得已才扔掉。

博士点评:事事从自己做起,不要把坏心情带给别人。否则的话,你快乐的时候,他们反而不会快乐。做一个受欢迎的人,首先应该自己快乐起来。

想他人之所想

名人语录:惟一能影响别人的方法,是谈论他所要的,教他怎样去得到。人际关系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懂得把别人放在第一位,处处为别人着想。只要用真诚的态度对待别人,就能从生活中找到用同样方式对待你的人。

西奥多·罗斯福不当总统以后,一次,他来到白宫,当时的总统塔夫脱和夫人都不在家,罗斯福和所有的工作人员打招呼,包括洗碗女工。他看到厨师助手艾丽斯,问她烤没烤原来的玉米面面包,艾丽斯说:“有时给仆人们烤,上等人谁也不吃这种面包。”

罗斯福说:“他们的口味不好,我见到总统时,一定告诉他。”艾丽斯给罗斯福端来一块玉米面面包,罗斯福来到办公室,嘴里一边吃着面包,一边向园丁和工人们问好,罗斯福还是像以前那样对待每一个人。白宫的工人认为,他们永远都不会忘记与罗斯福的这次会面,这是他们生命中最幸福的一天。

现代社会是一个高速发展的社会,每个人都在殚精竭虑,追逐着心中的理想,希望获得丰厚的回报。但是,为了满足一己之利,而置别人的利益于不顾,损人利己的事也时有发生,诸如“有奖销售”、“抽签中大奖”等商业活动,虽然这种行为有可能在短时期内获得一定的好处,但是西洋镜总有被拆穿的时候,这种行为很快就会被人唾弃。

松下幸之助在松下公司创建之初,到东京找一个批发商谈判,批发商问:“我好像是第一次见到您,您刚刚从事这项工作吧?”松下幸之助非常诚实地说:“是的。”他毫无戒心地向批发商交出了底牌,告诉人家,他是初出茅庐的新手,批发商看他没有经验,于是,趁机压低价格,让他在第一次生意中无利可图。但是,松下先生同时也在业内获得了诚实的美誉,为以后事业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成功人士卡耐基每天都到缅因州去钓鱼。他非常喜欢草莓和乳脂;但他奇怪地发现,鱼儿较喜欢小虫。因此,每次去钓鱼,他不想他所要的,而想鱼儿所要的。钓钩上不装草莓和乳脂,在鱼儿面前垂下一只小虫或蚱蜢,说:“你不想要这个吗?”

当你想得到别人帮助的时候,为什么不使用这种常识呢?

这就是里罗·乔治所采用的方式,常常有人问他,当那些战时的领导人物,如威尔森、欧蓝多、克里门索被踢开和遗忘时,他为何仍然能掌握大权。他回答说,如果他的出人头地有任何理由的话,可能是因为他早已学到:要钓鱼的话,饵必须适合鱼儿。

为什么要谈论我们所要的呢?这是孩子气荒谬的想法。当然,你感兴趣的是你所要的,你永远对自己所要的感兴趣。但别人不对你所要的感兴趣。其他的人,正跟你一样,只对他们所要的感兴趣。

记住,当你明天要别人去做某件事的时候,譬如说,当你不要你儿子抽烟的时候,别跟他讲什么大道理;只让他知道,抽烟会使他无法加入篮球队,或赢得百米竞赛。

这是值得记住的一点,不论是对待小孩子,或牛儿,或黑猩猩。举例说:有一天,爱默生和儿子要把一只小牛赶入牛棚。但他们犯了一个一般人所犯的错误,只想到他们所要的:爱默生在后面推,儿子在前面拉。但那只小牛所做的正跟他们所做的一样,它所想的只是它所要的;因此它蹬紧腿,顽固地不肯离开原地。女仆看到了他们的困境,当然她不会著书立说;但她比爱默生拥有更多关于牛马的知识。她想到了那只小牛所要的,因此她把拇指放入小牛的口中,让小牛吮着手指,同时轻轻地把它引入牛棚。

有生以来,你的所作所为,都是因为你有所需求。你为什么捐给红十字会一百元,因为你要助别人一臂之力,因为你要表现一种美好的、不自私的、神圣的行为。

如果你对行善的感觉比不上你对那一百元的喜爱,便不会有那次的捐赠了。当然,你捐钱可能是因为不好意思拒绝。但有一点是可以确定的,你捐赠是因为你有所需求。

奥佛史屈教授在《影响人类的行为》一书中说:“行动出自我们基本上的渴望……而我所能给予想劝导他人的人(不论是在商业界、家庭中、学校里、政治上)最好的一个忠告是:首先,激起对方的急切欲望。能够做到这点的人,就可掌握世界。不能的人,将孤独一生。”

戴尔·卡耐基,这个贫穷如洗的小孩,开始工作时每小时的工资是两分钱,最后捐赠了三亿六千五百万美元。他只上过四年学校,但是他学到如何对待别人。

博士点评:如果我们只是在别人面前表现自己,使别人对我们感兴趣的话,我们将永远不会有许多真实而诚挚的朋友,甚至会引起别人的反感。了解他人,表示对他们的兴趣,是得到重视、赢得成功机会的一个起点。

锋芒“不”露

名人语录: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

人这一辈子很难避免被人误解。被人误解是一件非常令人痛苦的事,谁也不想碰到它,但谁也避不开。尤其是一个正直的人。在这种情况下,哪怕你忍受一时的委曲,其实也是值得的。你要相信有一天,人们会明白其中原委的。到那个时候,不用你主动去解释。其实,这是一种简单的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比较,可有的人就是看不到这种差别,甚至有的人即使看到了却为了面子或其他“眼前利益”,而变得不管不顾、一意孤行。

被人误解在所难免,而且往往暂时得不到某种利益,当这种事情发生时,主动权就落到了你手中。这时候,你的修养如何,你的智商水平到底有多高,恐怕就有分晓了。的确,这是一个非常关键的时刻,无论你平时显得如何洒脱不俗,如果在这个时候掌握不好分寸,将会前功尽弃,原形毕露,你的良好心境也会遭到彻底破坏。

在你有所失的时候,应该以平稳、豁达的心情对待之,说不定在有所失之后掩盖着更大的有所得。这种心态不是每个人都能有的。要培养这种“不争一时之短长”的意识,努力把它化为一种内在的需求,而不是简单的外在压力下的被迫行为,这才是这种精神的深刻内涵所在。

外敛内修乃古人之训,也是处事为人之要义。

我们的祖先尤其注重德性的修养,从而完善自我,达到实现自我价值的目的。

智者,简单概括为险滩敢进、激流勇退之士。

要想让别人坦然接受你,即使你有多深的才华,也不能全部展现,并且更不能摆知识渊博的架子。要懂得适时地有分寸地展示自己的才华,否则不仅会招来别人的嫉妒,而且会引起别人的不服。

同时,卖货要找懂行的商家,不能不问青红皂白就拿出手上的货物。明智的克制不是自我埋没,而是积极寻求能够发挥才能的地方,寻求能够赏识自己的人,然后再一展身手。正如《论语》所说,有块美玉,把它放在匣子里藏起来,等到有好的价钱再卖出去。大家说,卖了吧。但我要等到高价再卖。春秋战国时代的宁俞,即宁武子。孔子曾评价他说,宁武子在国家安定时就聪明,在国家昏暗时就装糊涂,他的聪明别人赶得上,他装傻时别人就赶不上了。

才智的忍耐达到极至就是要装傻扮痴,很多聪明人却极不情愿装傻。更可悲的是,一些人就怕别人把他当作傻瓜,千方百计地想卖弄一下聪明,岂不知这样更傻!

有才华的人要学会自我保护。我们不能责怪社会,腐败和清明,纯朴和奸滑都是相对的。有才华、正直的官员利用政治为民谋福利,造福社会,而小人却妒贤嫉能,搬弄是非,祸国殃民。《老子·供德》章说:“大巧若拙,大辩若讷。”意思是最聪明的人,真正有本事的人,虽然有才华学识,但平时像个呆子,不自作聪明;虽然能言善辩,但好像不会讲话一样。一个人,特别是身在官场的人,不会自我保护只能导致才华的埋没。这种素质为官者不可无。

洪应明在其传世名著《菜根谭》中也认为,富者应多施舍,智者亦不炫耀,锋芒不可太露。他指出:“富贵家宜宽厚,而反忌刻,是富贵而贫浅其行矣!如何不败?”这段话的意思是:一个富贵的家庭待人接物应该宽厚仁义,但有的人反而苛薄无礼,这种人虽身为富贵之家,可是他的行为跟贫贱之人却完全相同,这样又如何能够长久享有富贵呢?

处事为人,其实归根到底就是古人所言的“方圆”之术,也即为人要方,但处事要圆,这个“圆”当然不是指圆滑,而是一种为人处事的艺术与技巧。掌握了这种艺术与技巧,你就会在事业与生活等方方面面营造良好氛围,从而令事事顺心,更加快捷高效地达到成功。

如果一个人的荣华富贵,是因为自己的高深道德修养而来的,则会像生长在大自然中的花草一样,只要将它的位置稍作移动,花木成长就会受到严重的影响;假如这种荣华富贵是用不正当的手段或凭恶势力而得来的,那它不过是插在瓶中的花朵而已,它的根基并不是深植在土壤之中的,所以它的凋谢也指日可待。

无论处在怎样的高位,或者有多么高深的学识,在与人相处之际,都不能仗势欺人,而是要运用自己的影响力,为别人的幸福着想,要比尊重自己更尊重对方,这样才更会赢得别人的尊敬。

站在调侃自己的立场反观失败的经验,博取众人一笑,这虽是个非常难堪的做法,却可以使自己再度挺立于众人之中。

赫蒙是美国一个很有名的矿冶工程师,毕业于耶鲁大学,又在德国的佛莱堡大学拿到了硕士学位。按理说拿着这些名牌学府的文凭找工作一定会被优先录取,可是当赫蒙带齐了所有的文凭,去见美国西部的大矿主赫斯特的时候,却遇到了麻烦。

那位大矿主是个脾气古怪又很固执的人,没有什么文凭,所以不相信有文凭的人,更不喜欢那些文质彬彬又专爱讲理论的工程师。

当赫蒙前去应聘递上文凭时,满以为老板会乐不可支,没想到赫斯特很不礼貌地说:“我之所以不想用你,是因为你曾经是德国佛莱堡大学的硕士,你的脑子里装满了一大堆没有用的理论,我可不需要什么文绉绉的工程师。”

聪明的赫蒙听了这番话不但没有生气,却心平气和地回答说:“假如你答应不告诉我父亲的话,我要告诉你一个秘密。”赫斯特表示同意。

于是赫蒙对赫斯特小声说:“其实我在德国的佛莱堡并没有学到什么,那三年就好像是稀里糊涂地混过来一样。”

想不到赫斯特听后笑嘻嘻地说:“好,很好,那明天你就来上班吧。”就这样,赫蒙运用了必要时不妨让步的策略,轻易地在一个非常顽固的人面前通过了面试,获得了录用。

也许有人认为赫蒙那样做不十分合适。当然一件事情的处理往往不会是面面俱到、十全十美的,问题是这样处理之后能不能做到既没有伤害别人又能把问题解决。就拿赫蒙来说,他贬低的是自己而不是别人,他的学识如何当然不在于他自己的评价,就是把自己抬得再高也不会使真正的学识增加一分一毫,反过来贬得再低也不会使自己学识减少一分一毫。

博士点评:让步其实只是暂时的虚拟的退却,为进一尺有时候必须先做出退一寸的忍让,为避免吃大亏就不应计较吃点小亏。小事不忍必会导致大乱。退步不代表什么,理智地做出让步,是成大事的重要手段。

尽快同意反对你的人

名人语录:心理学家高伯特普曾经说过:“人们只在不关痛痒的旧事上才‘无伤大雅’地认错。”在人际交往中,会遇到各种性情的人,因此免不了发生各种争论。当争论发生的时候,是想方设法大吵大嚷,跟别人去理论,还是静下心来,平心静气地听他人说完?当然后者是明智之举。

两千多年前,耶稣说过:“尽快同意反对你的人。”在耶稣出生时,埃及阿克图国王,给他儿子一些忠告:“圆滑一些。如果使别人同意你,请尊重别人的意见,切勿指出对方错了。”

留心我们的周围,争辩几乎无所不在。一场电影、一部小说能引起争辩,一个特殊的事件,某个社会问题能引起争辩,甚至,某人的发式与装饰也能引起争辩。而且往往争辩留给我们的印象是不愉快的,因为他的目标指向很明白:每一方都以对方为“敌”,试图以己的观念强加于彼。

这种辩论指的是个人与个人之间,而如果用于团体,像辩论会似的,则应另当别论。比方说:由于最近发生某个社会问题而引起争论,最后,虽然因为你用某某事件或理论来证明你的意见是正确的,通过争论达到了胜利的目的,而他也已哑口无言了。但你万万不可忽略了这一点,他不一定从内心放弃他的思想来信奉你的主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