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IN 谈资
3692900000003

第3章 电影篇——必知的经典电影(2)

《盗梦空间》

阡陌沟壑的城市、钢铁丛林的建筑,这个世界,与我们认知中的世界,似乎并无两样。然而,夜幕来临,熟睡的呼吸渐渐响起。

毫无防备中,梦,成为了进驻人类潜意识的最佳途径。当姆·科布(Leon纳多·迪卡普里奥)是个贼,一个经验老到的窃贼。和大多数“三只手”不同,他并不需要乱扒别人的钱包。在这个世界里,对他这种人,有一个很奇异的称呼——盗梦者。他的拿手绝活,是潜入别人梦中,盗取潜意识中有价值的信息和秘密。这一罕见的技能,很快让他成为企业间谍行业中令人垂涎的高薪聘请对象。然而,这却也同时让他痛失爱妻梅尔(玛丽昂·歌迪亚),亡命天涯。因为丧妻之痛长期受到精神折磨而不能自拔的科布,终于得到了最后救赎的机会。在听说盗梦者的手段之后,富可敌城的富商斋藤(渡边谦)决定秘密雇佣科布,对自己未来最大的商业竞争对手——亿万富二代小罗伯特·费舍尔下手。与以往不同的是,科布需要完成的是一个被称为“奠基(Inception)”的不可能任务。也就是说,他需要做的不是简单的窃取点子,而是要反其道而行之,往费舍尔的脑海中植入一个念头,且不留下任何痕迹。如果成功,费舍尔将“自愿”做出一个违背本意的选择,他家族的商业王国也会从此一蹶不振。毫无疑问,无论从技术还是从难度来说,这都必须是一次完美的犯罪。

庞大的计划,需要一支精英团队作战。科布的“盗梦梦之队”,包括老搭档亚瑟(约瑟夫·高登·莱维特)、教会科布盗梦基础的岳父迈尔斯(迈克尔·凯恩)、药剂师犹瑟夫、随时随地变形的伪装者厄姆斯、还有新近加入的建筑师阿莉阿德涅(艾伦·佩奇),个个都是精兵强将。当意念可以创造梦境、伪造身份、建筑城市,甚至打破并改写整个世界已知的规则,危险,也接踵而至。

此时,不用磨破口舌,本片就得到了1.6亿美元的前期预算。带着夏季重磅电影的期望,一首梦之跌宕曲喧嚣上演。如果您以为分崩离析的高楼大厦、扭曲地心引力的街道、无迹可寻的颠倒空间仅仅是为了宣扬强烈的末日感,那您一定是被好莱坞灾难片惯坏的孩子。它有着错综复杂的情节设置,有着眼花缭乱的动作编排,有着扣人心弦的陷阱转折,有着充满诡异的窒息氛围,还有几分《记忆碎片》的感官错乱。而最关键的是,它就像一座精密纷繁的迷宫,即使徜徉数遍,仍可能让人有意犹未尽、神秘莫测之感。

杰作、完美、奇迹、不可思议、无与伦比……在几乎一边倒的如潮好评中,《盗梦空间》正向着史诗的方向飞速前行。有人说,它是《黑客帝国》后最好的科幻片;有人说,它是《少数派报告》和《碟中谍》的综合体;有人说,它会重现《黑暗骑士》那夏的辉煌。虽然它被很通俗和多位卖座前辈挂钩,但评论界众口一词:它创新、复杂、颠覆,并在同时确立了克里斯托弗·诺兰作为好莱坞最具创意的鬼才之一的地位。

技术从来都是好莱坞最强的优势。可对于一开始就奔鸿篇巨制而去的本片来说,规模壮观的视觉效果还只算锦上添花而已。真正让观者难以置信的,是在动辄叫嚣三部曲的今时今日,还有主流创作团队敢考虑走扑朔迷离不落俗套的路子,能钻研商业与艺术的完美结合。虽有148分钟的片长,全片却并非拖沓冗长自找没趣,超现实的世界在快速剪接和敏捷叙事的辅助下展现得酣畅淋漓。也许,对于原创疲软的北美今夏,本片正是久旱之后的强心剂。

《阿凡达》

詹姆斯·卡梅隆导演的影片《阿凡达》讲述的故事发生在一个名叫“潘多拉”的星球上,美国企业及其雇佣兵在那里建造基地,开采一种名为unobtanium的珍贵矿物元素。影片中令人惊叹以至难以置信的特效比比皆是。这是一种全新的感官体验──戴上3D眼镜,逼真的场景一开始让你觉得心旷神怡,但很快就被惊讶之情取代。波澜壮阔的宇宙场景并没有让观众陶醉很长时间,随着故事情节的深入,你越来越觉得这是发生在银河系外的一场越南战争,沉重的寓意让起初的激动心情逐渐消退。不过,在大多数时间里,你会沉浸在逼真得无懈可击的壮观场景之中。可以这么说,这部影片没有特技效果,因为整部片子就是个大特效。

虽然影片中的一切似乎都出自卡梅隆的想象力,但“阿凡达”这个词并非他自创出来的。在印度神话中,阿凡达是一位以人形降临地球的神祗;阿凡达也是个电脑术语,指在虚拟实境中互动地呈现一个人。在这部影片中,阿凡达指的是一具能被远程控制的合成身体──不是通过某种手动控制器,而是通过人的脑电波进行,这个人的所思所想驱动身体的活动。

这听上去感觉是枯燥的技术,但体现在银幕上则让人目眩神迷。那具身体的驾驶员──或者说那具身体的灵魂──是一个退役海军陆战队员杰克?萨利。他在以前的战斗中负伤,只能被困在轮椅上。杰克参加了一个科研项目,负责人是一个名叫格雷丝?奥古斯汀的女强人。该项目开始了对潘多拉星的探索,但这个星球的空气对人类有毒,因此只能使用以人类DNA与外星生物DNA合成的阿凡达。阿凡达的身体克隆了潘多拉星的主流种族,一种身材高大的蓝色类人生物,拥有瑞士超现实主义雕塑家贾柯梅蒂作品中的那种优美线条,还有如同超人一般的敏捷身手。当他第一次控制阿凡达时,发现自己新的双腿可以带着这具轻快的新身体穿越潘多拉这个外星星球最壮丽的大好河山。

影片中的一些植物景观就像是没有水的大堡礁,潘多拉星那些漂浮的山脉,彷佛是在向日本动画大师宫崎骏致敬。潘多拉星的动物种群异常丰富,耀眼的龙,六条腿的马,有着蓝色牙齿和爪子、头像个大槌的笨重动物等等,而且这些动物拥有各自的生活习性,彷佛真的存在一样,不像电影《星球大战》里的那个莫斯?艾斯雷(MosEisley)酒吧,里头都是一些奇形怪状的搞笑外星生物。还有潘多拉星的土著(indigene),indigene这个词出自法语,用在这里很合适,因为潘多拉星就像是民族独立运动遭到法国武装镇压前的印度支那半岛,或是成为美国士兵战场的越南。这里的土著叫做Na"vi,说他们是类人生物也许是对其的一种贬低,因为和影片中的绝大多数美国人不一样,他们保护自己的星球,与大自然和谐共处。Na"vi人中最美的、至少最具明星潜质的是一个名叫内提莉(Neytiri)的女战士,正如地球人通过各种宣传所知道的那样,杰克对她一见钟情难以自拔,而又复杂莫名。

两人之间的异族爱情故事缺乏Leon纳多?迪卡普里奥和凯特?温丝莱特在《泰坦尼克号》甲板前端迎风依偎的激情,十几岁的女孩子不会一遍遍地去重温这部电影,除非她们自己也是耳朵会扭来扭去的Na"vi人。不过,演员一直就是某种形式上的阿凡达,在电影的虚幻世界里替我们感受希望和恐惧。然而,在这部影片中,演员被高科技转变成一群全新而又模糊不清的娱乐符号,既不是《绿野仙踪》里的拟人角色,也不是《极地特快》中的放大版手套娃娃,而是存在于一个虚拟世界但逼真得几乎触手可及的幻想人物。

《拆弹部队》

那个被影片时刻关注着的EOD小组成员,他们都不是普通美国兵,凯瑟琳·毕格罗说:“首先,这些人都是军队里的志愿兵,因为天赋异禀,所以才有资格加入到EOD这个特种精英小组。里面的成员都拥有着极高的智商,同时他们也愿意承担这种纯粹高压下的工作。其实对于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人来说,有的时候危险也就好比毒品,是会上瘾的,欲罢不能……杰瑞米·雷纳在影片中的角色是詹姆斯,一个非常有悲剧氛围的人物,在性格方面有着很大的缺陷,他就像是古希腊里的传统英雄,将自己置身在了一个想象出来的神话世界当中,然而他却忘了,真实世界中是不可能会有不败的传奇的;安东尼·麦凯饰演的则是桑伯恩,一名坚毅且经验丰富的老兵,更加实际、有才华、无惧一些;而布莱恩·格拉提的角色埃尔德里奇才是整部影片的道德中心所在,他所展示给我们的是,生命中的每一天,都有可能会出现一种悬而未决的平衡关系。”

三个EOD的专业人员清早从他们那一片狼藉的帐篷中起身,在这个充满了敌意与危险的地方,瞪着几个被人抬回来的队友,他们身上鲜血喷涌,不停地颤抖,就好像世界末日已经来临了,然后镜头一个停顿,没错,再伟大的战士,也是需要休息的,他们渴望着享受一下平和安静的时刻,比如说詹姆斯站在如画般的星空下的那组场景,在经历了重负荷的工作之后,他打电话给远在美国的女儿——这样的画面里面总能充满了美感和崇敬的气息,使得观众也能够随着这些EOD队员们一起从伤害中恢复过来,重新调整好心态,因为当太阳再次升起的时候,等待他们的又将是紧张、高强度作业的一天。”

“9·11”之后,凯瑟琳·毕格罗的作品就越来越具备那种充满了时事话题的政治调调,说:“纽约、伦敦、东京、巴黎和马德里……这些地方都受到过恐怖分子的炸弹袭击,而且世界的各个地方,尤其是首都城市,时时刻刻都在遭受着爆炸的威胁,几乎已经成为日常生活中难以避免的一个组成部分,只要你拿起报纸或打开电视,满眼都是一些爆炸所引发的浓烟以及毁灭性的打击,满地都是燃烧着的遇难者,还有尸体的残肢破败地散落在四周,甚至飞到了街道的对面,让你的心紧紧地揪在了一起,这已经变成了我们时代所特有的象征符号。从某种意义上讲,类似的主题本来就是世界大同且没有什么时间限制的,因为它关注的是:信任、兄弟情谊、忠诚以及荣誉。过去,拆弹专家都是工作在一个秘密的环境里的,在国家的机密文档中,他们都属于那种默默无闻的幕后英雄,因为他们的工作在对抗恐怖主义的战斗当中,本来就是极富争议性的。”

《辛德勒的名单》责任

暗红色的衣袖中伸出一只柔弱的小手,上方有一只粗壮健硕的大手,正在坚定有力地挽起小手;凸现叠加在两只手之上的,是老式打字机透过一条仿佛浸染过鲜血的色带打出的名单。封套的右下角赫然矗立着影片的名字——《辛德勒的名单》。

辛德勒是一位德国人,他利用德国人发起的战争,诱逼犹太商人投资,并雇佣廉价的犹太人做工,生产适用于战争的军用铝制品,然后他自己以当时其身份的优势广开销路,在那个硝烟弥漫的年代大赚了一笔钱。获取暴利之后的他对他的妻子说;"我敢说这里的人,他们不会轻易忘记辛德勒,他们会说:“奥斯卡?辛德勒人人记得他,他做出了杰出的事,他能做别人所不能的,他空手来到这里,带着两只旅行箱离去,装满了世上的财富。”

影片开始,犹太人围立桌旁衷情圣咏的心声是传统的祈祷仪式,摇曳闪动、集束不定的烛光随着合声的减弱渐渐被黑色吞没。影片由彩色切换为黑白两色的画面。贯穿影片始终的凄惨哀惋的小提琴独奏和几近无伴奏的混声合唱给出的强弱和谐依然不失圣咏的曲式,一位小女孩衣裙上的红色亮点短暂的跳动给出的生命色彩仍然不忘立虹为记的永约。影片结尾处伸开的地平线上,圣咏的基调展开世俗的旋律拥过来黑压压的一群人,画面果断地转为彩色的鲜艳,横扫一切的光明,"我使云彩盖地的时候,必有虹现在云彩中,让世界五颜六色。"

1943年犹太区域的惨案——流血的一天开始了。无数的犹太人被从家中赶到了街上,一阵阵枪声之后,一群群犹太人倒了下去。入夜了,以为安全了的犹太人从各自藏身的地方"走"了出来,从地板下面,从床铺下面,从钢琴中……但是他们还没来得及呼吸一口安宁的空气,耳边又响起了枪声……血从天花板上渗出,从床铺下流出……一位德国指挥官悠闲地弹起了巴赫的乐曲……其时,一位德国军官对辛德勒说:"今天是历史的时刻,今天将会被纪念。600年前,犹太人到科拉科落了脚,他们在商业、科学、教育、艺术上兴盛起来,他们一无所有的来,一无所有,却发了迹,六个世纪,形成了犹太人的科拉科,到今天晚上,六个世纪的历史成为谣言,它们从未发生过,今天才是历史。"

财富和永恒是人类个人和集群追逐的目标,让世人记住,成为历史。财富容易被易手,历史经常被改写,财富是不是能取代人生的价值,历史是不是能抹煞存在的记忆。是良心发现还是信仰发生?发现和发生是一样的重要,否则,没有发现,生命的起点不会实现人生的目标,没有发生,人生的目标会违背人生的起点。发生让人们有根据,发现让人们做见证。身为这场战争的亲临者和目击者,辛德勒开始重新思考价值发生的根据,重新思考记忆发现的见证。"辛德勒的名单"作为记忆让世人缅怀它的历史。

工人用自己保存下的一颗金牙,也是他们战后仅存的唯一可触的所有,为辛德勒铸成了一枚戒指,刻上了犹太法典上的一句希伯莱经文:"救一条命等于救全世界。"作为犹太人他们认为没有什么能与拯救世界相比,拯救世界不可能抽象地拯救人类,也许会尽可能具体地对待每一条命。辛德勒哽咽地说:"我花掉了太多钱……我本可以……这辆车——十条命……这枚胸针——两条命……"作为辛德勒本人认为他做的还不够,犹太人却握着他的手安慰他说:"你已经做了很多。"施义的与受益的相互感激成就拯救的历史。

粗陋的打字机敲打名单的镜头是整个影片的一条主线,也是最不提神的沉闷和枯燥,也正是这主题画面铅石一样顽固的重音和背景音乐羽翼一样舒展的柔声让人们沉闷不语思绪万千。艺术不是善意的美学概论,不是进化之美神的人文现象,是创造之神美的形式表白。辛德勒被犹太人尊为"义人","辛德勒的名单"上在册的犹太人亦把自己称为"辛德勒的犹太人"名单,在辛德勒的墓碑上成为不被遗忘的记忆。犹太人至今每年仍以诵读名单的方式悼念在二战中死难的同胞,在特定的场合许多人轮流诵读一读就是好几天。名单,在他们的记忆中成为不被遗忘的墓碑。

"……这名单,是生路……。"

《加菲猫》

加菲猫系列的主角加菲(Garfield)是一只橙色、吃人类食物的胖猫。其他主角包括一只不太聪明的黄色宠物狗“欧迪”(Odie,又译“欧迪”)以及它们的主人乔恩·艾伯克(JonArbuckle,又译“庄阿北”、“姜”)。加菲的名字取自吉姆·戴维斯的祖父詹姆斯·加菲尔·戴维斯(JamesGarfieldDavis),而詹姆斯·加菲尔·戴维斯的名字很可能是取自美国前总统詹姆斯·加菲尔德。

加菲猫自诞生以来得到众多观众的喜爱,是一个成功的动漫角色。

该漫画以宠物主人和他们的宠物取材,并带出“很多时候,宠物才是家里的主宰”的信息。另外,加菲猫亦经常需要解决许多人类遇到的问题,例如减肥、对星期一的厌恶及恐惧、对事物的冷感及烦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