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解
本篇与上篇一样,还是在谈论霸业的形势。
当时正值春秋早期,周王室衰落,社会十分动荡,征战天灾不断,百姓生活困苦不堪。正是在这样一种形势下,管仲为了救治乱世,拯救百姓,富强齐国,才提出了谋求霸业的主张。篇中文字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实情和诸侯渴望和平的愿望。应当说明的是,管仲所主张的霸业,并不是搞侵霸,不是暴君行径,而是为了使诸侯各国形成一个共同联盟,稳定社会秩序,平乱无道行径,树立齐国在诸侯中的核心地位,使齐国成为一个国富民强的国家。
本篇就成就霸业所需的民心、道义、权力、形势、谋略等诸多问题进行了详尽的阐述,从内容上看,可以说是上一篇的很好的补充。
本篇明确提出“以民为本”的治国思想,这体现了管仲学派极高的政治境界。
原文
霸王之形,象天则地,化人易代,创制天下,等列诸侯,宾属四海,时匡天下,大国小之,曲国正之,强国弱之,重国轻之,乱国并之,暴王残之,僇其罪,卑其列,维其民,然后王之。夫丰国之谓霸,兼正之国之谓王,夫王者有所独明,德共者不取也,道同者不王也。夫争天下者,以威易危暴,王之常也。君人者有道,霸王者有时。国修而邻国无道,霸王之资也。夫国之存也,邻国有焉;国之亡也,邻国有焉;邻国有事。邻国得焉;邻国有事,邻国亡焉。天下有事,则圣王利也:国危,则圣人知矣。夫先王所以王者,资邻国之举不当也:举而不当,此邻敌之所以得意也。
夫欲用天下之权者,必先布德诸侯。是故先王有所取,有所与,有所诎,有所信,然后能用天下之权。夫兵幸于权,权幸于地,故诸侯之得地利者,权从之;失地利者,权去之。夫争天下者,必先争人,明大数者得人,审小计者失人。得天下之众者王,得其半者霸,是故圣王卑礼以下天下之贤而王之,均分以钓天下之众而臣之。故贵为天子,富有天下,而伐不谓贪者,其大计存也。以天下之财,利天下之人;以明威之振,合天下之权;以遂德之行,结诸侯之亲;以奸佞之罪,刑天下之心;因天下之威,以广明王之伐;攻逆乱之国,赏有功之劳:封贤圣之德,明一人之行,而百姓定矣。
注释
伐不谓贪:据俞樾之说,“伐”字应作“世”,指世人。
原文
夫先王取天下也,术乎大德哉,物利之谓也。夫使国常无患,而名利并至者,神圣也;国在危亡,而能寿者,明圣也。是故先王之所师者,神圣也;其所赏者,明圣也。夫一言而寿国。不听而国亡,若此者,大圣之言也。夫明王之所轻者马与玉,其所重者政与军。若失主不然,轻与人政,而重予人马;轻予人军,而重与人玉;重宫门之营,而轻四境之守,所以削也。
夫权者,神圣之所资也;独明者,天下之利器也;独断者,微密之营垒也。此三者,圣人之所则也。圣人畏微,而愚人畏明;圣人之憎恶也内,愚人之憎恶也外;圣人将动必知,愚人至危易辞。圣人能辅时,不能违时。知者善谋,不如当时,精时者日少而功多。夫谋无主则困,事无备则废,是以圣王务具其备而慎守其时,以备待时,以时兴事,时至而举兵。绝坚而攻国,破大而制地,大本而小标,埊近而攻远;以大牵小,以强使弱,以众致寡,德利百姓,威振天下;令行诸侯而不拂,近无不服,远无不听。夫明王为天下正,理也。按强助弱。圉暴止贪,存亡定危,继绝世,此天下之所载也,诸侯之所与也,百姓之所利也,是故天下王之。知盖天下,继最一世,材振四海,王之佐也。
注释
愚人至危易辞:据刘绩补注本,“易”应作“勿”。继最一世:据张佩纶之说,“继”应作“断”,即判断。
原文
千乘之国得其守,诸侯可得而臣,天下可得而有也。万乘之国失其守,国非其国也。天下皆理己独乱,国非其国也;诸侯皆令己独孤,国非其国也;邻国皆险己独易,国非其国也。此三者,亡国之征也。夫国大而政小者,国从其政;国小而政大者,国益大。大而不为者,复小;强而不理者,复弱;众而不理者,复寡;贵而无礼者,复贱;重而凌节者,复轻;富而骄肆者,复贫。故观国者观君,观军者观将,观备者观野。其君如明而非明也,其将如贤而非贤也,其人如耕而非耕也。三守既失,国非其国也。地大而不为,命日土满;人众而不理,命日人满;兵威而不止,命日武满;三满而不止,国非其国也。地大而不耕,非其地也;卿贵而不臣,非其卿也;人众而不亲,非其人也。
注释
诸侯皆令己独孤:据王念孙之说,“令”应作“合”,即联合。兵威而不止:据丁士涵之说,“止”应作“正”字。
原文
夫无土而欲富者忧,无德而欲王者危,施薄而求厚者孤。夫上夹而下苴,国小而都大者弑。主尊臣卑,上威下敬,令行人服,理之至也。使天下两天子,天子不可理也;一国而两君,一国不可理也;一家而两父,一家不可理也。夫令,不高不行,不搏不听。尧舜之人,非生而理也;桀纣之人,非生而乱也,故理乱在上也。夫霸王之所始也,以人为本,本理则国固,本乱则国危。故上明则下敬,政平则人安,士教和则兵胜敌,使能则百事理,亲仁则上不危,任贤则诸侯服。
霸王之形,德义胜之,智谋胜之,兵战胜之,地形胜之,动作胜之,故王之。夫善用国者,因其大国之重,以其势小之:因强国之权,以其势弱之;因重国之形,以其势轻之。强国众,合强以攻弱,以图霸;强国少,合小以攻大,以图王。强国众,而言王势者,愚人之智也;强国少,而施霸道者,败事之谋也。夫神圣视天下之形,知动静之时,视先后之称,知祸福之门。强国众,先举者危,后举者利;强国少,先举者王,后举者亡。战国众,后举可以霸;战国少,先举可以王。
夫王者之心,方而不最,列不让贤,贤不齿弟择众,是贪大物也,是以王之形大也。夫先王之争天下也,以方心;其立之也,以整齐;其理之也,以平易。立政出令用人道,施爵禄用地道,举大事用天道。是故先王之伐也,伐逆不伐顺,伐险不伐易,伐过不伐及。四封之内,以正使之;诸侯之会,以权致之。近而不服者,以地患之;远而不听者,以刑危之。一而伐之,武也;服而舍之,文也;文武具满,德也。
注释
以方心:据王念孙之说,“心”应作“正”。伐过不伐及:据刘绩之说,“及”前脱一“不”字,应作“伐过不伐不及”。
原文
夫轻重强弱之形,诸侯合则强,孤则弱。骥之材,而百马伐之,骥必罢矣;强最一伐,而天下共之,国必弱矣。强国得之也以收小,其失之也以恃强;小国得之也以制节,其失之也以离强。夫国小大有谋,强弱有形,服近而强远,王国之形也;合小以攻大,敌国之形也;以负海攻负海,中国之形也:折节事强以避罪,小国之形也。自古以至今,未尝有先能作难,违时易形,以立功名者;无有常先作难,违时易形,无不败者也。夫欲臣伐君,正四海者,不可以兵独攻而取也,必先定谋虑,便地形,利权称,亲与国,视时而动,王者之术也。夫先王之伐也,举之必义,用之必暴,相形而知可,量力而知攻,攻得而知时。是故先王之伐也,必先战而后攻,先攻而后取。故善攻者,料众以攻众,料食以攻食,料备以攻备。以众攻众,众存不攻;以食攻食,食存不攻;以备攻备,备存不攻。释实而攻虚,释坚而攻膬,释难而攻易。
注释
百马伐之、强最一伐:据王念孙之说,其中的“伐”字均应作“代”,前一个“代”是指交替,后一个“代”是指时代。以负海攻负海:“负海”指沿海国家,古人认为,蛮夷之国因背靠大海而防守坚固,故把蛮夷称作“负海”。未尝有先能作难:据齐绩之说,“先能作难”应作“能先作难”。无不败者也:据张文虎之说,“无”字应作“而”字。攻得而知时:据安井衡之说,“攻”字应作“考”字,即考察。
原文
夫搏国不在敦古,理世不在善攻,霸王不在成曲。夫举失而国危,刑周而权倒,谋易而祸反,计得而强信,功得而名从,权重而令行,固其数也。
夫争强之国,必先争谋,争刑,争权。令人主一喜一怒者,谋也;令国一轻一重者,刑也;令兵一进一退者,权也。故精于谋,则人主之愿可得,而令可行也;精于刑,则大国之地可夺,强国之兵可圉也;精于权,则天下之兵可齐,诸侯之君可朝也。夫神圣视天下之形,知世之所谋,知兵之所攻,知地之所归,知令之所加矣。夫兵攻所憎而利之,此邻国之所不亲也。权动所恶,而实寡归者强,擅破一国,强在后世者王;擅破一国,强在邻国者亡。
注释
理世不在善攻:据郭沫若之说,“攻”应作“故”。霸王不在成曲:据俞樾之说,“曲”应作“典”。谋易而祸反:据陶鸿庆之说,“反”应作“及”字。
译文
霸王大业的形势,效仿上天,取法大地,教化世人,改朝换代,为天下开创制度,为诸侯排列次序,使四海纷纷归附,及时匡正天下,削减大国领土,规正无道之国,削弱强国实力,减轻重国之威,兼并混乱之国,毁灭残暴之君,以杀戮惩罚其罪孽,降低其爵位,维护其百姓,然后统治他们。使国家强盛称作“霸”,兼并匡正诸侯称作“王”,成就王业的人定有其独到的高明之处,德行与众人相同就不能成就王业,道义与众人相同就不能称王天下。要想争夺天下,用威德来取代危殆暴乱,这是称王天下的常理。统治人民,需心中有道;称霸天下,要把握时机。国政修明而邻国无道,这是成就霸王大业的关键。国家的生存,与邻国有关;国家的败亡,与邻国也有关。一国发生政变,邻国就会有所得;一国发生****,邻国就会有所失。天下****,圣王就能借助事变而得利:国家危亡,圣人的智慧才能够显露出来。先王之所以能称王天下,是依靠了邻国举措的失误;举措失误,邻近的敌国就会得意而乘机作乱。
要想掌握天下的权力,必须首先施德于诸侯。所以先王都是有所取,也有所予;有所屈,也有所伸,而后才能掌握统治天下的权力。军队的幸运取决于权力,权力的幸运取决于地利,因此诸侯中谁能得到地利,权力就会随之而来;谁失去地利,权力就会随之而去。要想争夺天下,必须先争夺人心,明察天下大势才能得到人心,只懂微小伎俩就会失去人心。得到天下众多人心的人能成就王业,得到天下一半人心的人能成就霸业,因此圣王对天下贤士总是谦卑地以礼相待,并且任用他们。均分爵禄来吸引天下的贤能,让他们臣服自己。虽贵为天子,拥有天下,而世人却不认为他贪婪,这样他的雄才大略才能得以实现。用天下的财物,为天下人谋利;用强大的威力,集结天下的权力;用道德的行为,结盟诸侯的亲附;用对奸佞的惩罚,规正天下的人心;借助天下的威势,扩大明王的讨伐;攻打逆乱的国家,奖赏有功的人们;封赐圣贤的品行。彰显天子的威德,这样百姓就能安定了。
先王夺取天下,显示出强盛的威德,这就是所谓的以物利人。使国家经常没有忧患,名利就会接踵而至,这就是神圣;国家处于危亡之中,却能使其生存下去,这就是明圣。先王所效法的是神圣,所崇尚的是明圣。一句话就能使国家生存,不听从国家就将危亡,若是这样,那就是大圣的言论。英明的君主所轻视的是马和玉,所重视的是政权和军队。而亡国之君却不是这样,轻易把政权交给别人,却不舍给人骏马;轻易把军队交给别人,却舍不得给人宝玉;重视宫门的营建,却忽略边境的防守。最终导致国家衰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