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的孟尝君叫苦不迭,开始思谋脱身之计。他托人找到了昭王最为宠信的妃子燕姬,并给以重金,求她向昭王说情放走自己。燕姬回话说:“若把您的银狐裘送我,我定当效力。”孟尝君的确拥有一件天下闻名的银狐裘,但因为讨好秦王,已送给秦王了,如今被秦王封存在国库里当作宝贝,哪里还能弄到另外一件呢?正在他犯愁的时候,有一个本无名的门客自告奋勇,说自己有善偷的本领,可把那件银狐裘从秦王的国库里偷出来。孟尝君听了大喜,而那位门客果然不负众望,在夜幕的掩饰下,从狗洞里钻进秦王宫中,在守兵眼皮底下偷回了那件银狐裘。
燕姬在得到皮衣之后,果然开始向昭王吹枕头风,使昭王同意把孟尝君送回。孟尝君一得到赦令,便星夜兼程地赶往函谷关,惟一害怕的就是昭王听信臣下的谏言而反悔。紧赶慢赶,在夜半时节来到了函谷关下。秦国有规定,作为东西交通咽喉的函谷关只有在鸡鸣时才能开关,而这时却隐隐约约地听见了身后的马蹄声。孟尝君此时焦急万分,而除此关口外,又没有其他的路东去。这时,手下的另外一名平常无名的门客说他会学鸡叫,可以使秦人开关。孟尝君大喜,于是那人学了几声鸡叫,简直是惟妙惟肖,引得关内外的鸡随之打鸣。后来,果然有飞马传达秦昭王的命令,让关上扣下孟尝君,但此时,孟尝君已走出了秦境,逃命去了。
孟尝君相信人的能力各有其用,不因其人能力小而弃之,不因某人德行之劣而不用,果然在危急时刻派上了用场,从而保住了性命。
通过这个例子我们看到,在用人时,我们应抓住其优势和特长,充分发挥其潜力。
不如指挥一人
有一句关于老板艺术的话说得很精辟:“指挥千人不如指挥百人,指挥百人不如指挥十人,指挥十人不如指挥一人。”指挥一人,就是抓某一部门的主要负责人。当然,对集团的重大决策,自然还得主帅亲自出马。
“指挥一人”是用人的上乘法则,但实施起来也有一定难度。其一是要有充分合用的人才;其二是要对人才的能力、人品充分了解;其三是自己要对管理的各个环节充分了解,能准确判断目前情况是否正常,以便及时调控。要达成这三条,非得长时间下功夫不可。
李嘉诚任用俊才,把自己从事无巨细一把抓的初级阶段给释放了出来,得以将主要精力放到了事关全局的重大决策上。
长江的地产发展有了周年茂,财务策划又有了霍建宁,楼宇销售方面则有一名女将洪小莲。此前这些工作全部都是由李嘉诚一手包办的,每件事都要亲力亲为。而现在,李嘉诚实现了角色换位,由管事型老板变成了管人型老板。
可以这样说,在20世纪80年代初,李嘉诚每投资一家公司,就要将其控制并做它的主席。从80年代末起,他已没有多少大规模的收购计划了,而较偏重于股票投资。他的集团实在太庞大了,他的精力智力都不足以同时管理多家大型公司。他只有通过债券、股票投资,利用富有进取心的商家为他赚钱生利。这样,虽不如自己投资自己经营获利大,但却比较省事。
从重用周年茂上,可以看出李嘉诚的确很念旧,以至爱屋及乌。不过,更重要的一点是,他看重的是能力而不是背景,以重贤任能为原则。
假设周年茂只是一个扶不起的阿斗,那李嘉诚决不会如此重用于他。他要报答周千和,办法实在多得很,可以送给他一笔钱,让他去干别的事情,任其去发展,断然不会拿自己的事业开玩笑。
霍建宁、周年茂,加上女将洪小莲,被舆论界并称为长实系三驾新型马车。
洪小莲的年龄也不算大,她全面负责楼宇销售时,还不到40岁。
在长实上市之初,洪小莲就作为李嘉诚的秘书随其左右,后来又出任长实董事。
洪小莲是长实出名的“靓女”,不仅人长得漂亮,风度好,而且待人热情,做事泼辣果敢。在地产界,在中环各公司,只要提起洪小莲,可谓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她被业界称为“洪姑娘”。
长江总部虽不到200人,却是个超级商业帝国。每年为长江系工作与服务的人,数以万计。资产市值在高峰期达2000多亿港元,业务往来跨越大半个地球。日常的大小事务,千头万绪,往往都要到洪小莲这里汇总。
洪小莲的工作作风颇似李嘉诚,不但勤奋过人还是个彻底的务实派。就连面试一名信差,会议所需的饮料,境外客户下榻的酒店房间等琐事,她都要亲自过问。
要处理日益庞杂的事务,没有旺盛的体力精力智力,没有日理万机的工作效率,是不可想像的。
跟洪小莲交往过的记者说:“洪姑娘是个‘叻女’(有本事的姑娘),是完全‘话得事’(说话算数,能拍板)的人。”
80年代中期,长实的管理层基本上实现了新老交替,各部门负责人,大都是30~4O岁的少壮派。
李嘉诚不拘一格,敢于重用年轻人,使长实富于活力,而他让三个年轻人组成自己带来的“三驾马车”,更是达到了用人之道的高级境界。
汉高祖刘邦曾经这样总结他从一介平民成为大汉王朝开国皇帝的原因:“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我不如张子房;筹集钱粮,保证大军的物质供应,我不如萧何;指挥军队,战必胜,攻必取,我不如韩信。这三个人,都是人中的英杰,但是我能用他们,这就是我为什么能够夺取天下。”
李嘉诚的用人之道,与刘邦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这就是他为什么能够成开创自己前无古人的商业帝国。
善用愚人所长
众所周知,杂技团里的猴子为了获得吃的,通常是非常听话地表演各种绝活,以赢得阵阵掌声,而且,观众越多它越表演得起劲。其实,人也是一样的,除了特别自卑的人,几乎每个人都喜欢在众人面前表现自己的长处和绝活。每个人都有优越感,只不过程度不同罢了。作为老板,应充分发挥员工的长处,避其所短,用其所长。这样做,不仅仅是出于工作需要,同时也是给员工一种满足感,让他知道你知人善任,从而竭力回报你的知遇之恩。
谚语说:“人尽其材,物尽其用。”在某种意义上说,会用人的人,可以使任何人都派上用场,“智者不用其短,而用愚人之所长也。”
南宋兵马大元帅张俊有一次游后花园时看见一个老兵在太阳下睡懒觉,便用脚把他踢醒,问道:“你为什么这么喜欢睡觉呢?”老兵没好气地说:“不是我喜欢睡懒觉,是无事可做。”张俊问他:“你会做什么事?”老兵毫不谦虚地说:“各种事都会做一点,经商更在行。”张俊问他经商需用多少钱。老兵回答:“大帅,你是懂得无本难求利、大本求大利的道理的。如果经商是为了你一家吃花,一万元钱就足够了。如果是为了补充军饷,钱越多越好”。张俊听了老兵的话感到言之有理,就起用老兵做生意,为筹备军需立了大功。
汉高祖平定天下以后,赐宴群臣,问在场的文武百官说:“项羽是位有勇气、有胆略,英勇善战的将军,这些我都自叹不如。而我却能打败项羽、平定天下,各位知道这是为什么吗?”高起和王陵回答:“陛下每攻下一座城池或取得一块土地时,都会和全体员工共享。然而项羽却嫉妒立下军功的将领,憎恨智者,打胜仗也不论功行赏,得到土地也不肯赐给员工,这就是陛下和项羽的不同之处吧!”高祖笑着说:“二位知其一,不知其二。运筹帷幄,决胜于千里之外,我不如张良;镇国、安民,萧何有万全的计策,我不及萧何:统率百万大军,百战百胜,是韩信的专长,我刘某甘拜下风。这三位都是天下人杰,而我能任意掌握三杰,让他们发挥自己的本领,这才是我能得天下的理由。反观项羽,连惟一的贤臣范增都使用不当,这也正是他失败的原因。”
刘邦所言之旨,正是尽人之功得天下。个人立世,成就功名,很需要外力相助。也许有很多人愿意帮助你,关键在于你要尽人之才,毕人之功,只有这样才能得到员工的真诚拥戴。
知人善任,这是老板获得事业上的成功并赢得员工信赖的重要手段。作为老板,一方面要选贤任能,同时要适时淘汰平庸之辈。在这方面,张作霖可谓棋高一着。
张作霖显赫以后,员工都升了官,他的秘书长却被撤了职。几个朋友替他去说情:“大帅待人一向厚道,秘书长撤职后,未派其他差使,生活都成问题了?”
张作霖说:“我对他并没有什么,不过他做了八年秘书长,没有给我提过一个意见或建议,难道八年之中,我都没有做错一件事吗?只是奉承我,这样的秘书长,用他又有何益?”众人只得作罢。
张作霖评定人才优劣,忠诚固然是第一标准,但不是以善于逢迎为标准,而是以谁肯为其卖命、谁出力大,为衡量人的标准。
甲小姐是某公司的行政助理,公司里大小事情都由她处理得井井有条,人人都称赞她“和蔼可亲”、“责任感十足”,老板也常说:“没有她,我真不知怎样做事。”好了,老板另有高就,甲小姐一心以为老板这个空缺非己莫属了。可是,匆匆过去两个星期,一点动静也没有,甲小姐心焦如焚,忙向其他同事打听,得到的消息是:公司已聘用一位新同事出任老板职位,而此人还在一家较小规模的公司里工作,学历也不比甲小姐高。甲小姐十分不忿,老板怎么会漠视自己的存在?真正的原因,竟是甲小姐的形象不佳。
无论老板、员工,任何人有所求,甲小姐皆不会拒绝,小至借用会议室,大至超时工作,甲小姐都肯迁就别人,除此获得“平易近人”的美誉外,同时被视为“无性格”。还有,连鸡毛蒜皮之事也插手,又从来不会逆老板旨意,也给人缺乏“创造性”之感。一般而言,老板在找一个具有开拓性和魄力十足的老板时,必然不会考虑这等“平庸”之辈。
一个好汉三个帮,老板需要的是有能力的人才,而不是十足的蠢才!
求全责备难管理
《宋名臣言行录》说:“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经商如果苛刻过分,就像水过于清澈而藏不了鱼一样,容易失去人缘。宋太宗时,有人私运官货,这是一种违法的行为。太宗说:“对此,不可以过于认真,只须将那些做得过分、影响极坏的首恶分子惩办,如官船有挟私行为,只要他没有妨碍正常公务,就不必过分追究了。”
某机关上任的新官把三把火烧成燎原之势,大刀阔斧,撤换班底,推行改革。但因年轻气盛,不肯听他人意见,遭到抵制,整个管理成了他的独角戏。别人非但没有发挥作用的余地,反而被他视为障碍。最终曲终人散,挂印走人了。由此可见,做老板有时也应注意管理的策略。
管理最常见的毛病是喜欢求全责备,表现为对人要求过严,希图“完美”,容不得别人半点缺点,见人一“短”,即不及其余,横加指责,不予任用。求全责备常会压抑人的工作积极性,阻碍人的智能的充分发挥;它使人谨小慎微、不思进取;阻碍人的创造性思维与创造性想像力的发挥;它使工作人员缺乏活力,“死水一潭”,缺乏竞争能力和应变能力;它造成人才尤其是优秀人才的极大浪费,因为,任何人总是有短处,甚至是有错误的,必受求全者的种种非难,因而使许多人难以得到启用。其实,水过于清,鱼就难以生存。同样道理,老板干部在判定一个人才时,如果拘泥于细枝末节,就不能找到堪当大任的有用之才。
人才与普通人的区别,并不在于没有缺点,而在于缺点与优点相比,短处与长处相比,仅属于次要的。因此,判断一个人是不是人才,就要从大局总体着眼,只要大节信得过,小节则不必斤斤计较。
春秋战国时宁戚是卫国人,在牛车下向齐桓公讨饭吃,敲着牛角唱了一首歌。齐桓公感到他不是平凡的人,准备起用他管理国政。群臣说:“卫国离齐国不远,可派人到卫国去调查一下宁戚。果然是贤才,再用他也不迟。”齐桓公说:“去调查他,就可能知道他的一些小过失而对他不放心。因为小过而丢弃了人才,这是世上的国君所以失去天下人才的原因啊!”于是,便封宁戚为上卿。
战国时期齐国宰相管仲,是个不拘小节的人,他的朋友鲍叔牙对此深有感触。鲍叔牙和管仲一起做生意,管仲经常多分给自己钱;管仲三次参军作战,三次逃跑;鲍叔牙与管仲办事,他也出过不中用的主意。但鲍叔牙以为,这都是小节,从总体上看,管仲具有经天纬地之才,是个做大事的人才。齐桓公对管仲的认识,也是如此。齐桓公和他哥哥公子纠争夺王位时,管仲曾用箭射伤过他。后来,公子纠被齐桓公杀死,鲍叔牙推荐管仲为相,齐桓公不同意。但当鲍叔牙说明当初管仲用箭射他是各为其主,不应揪住不放时,便原谅了管仲的过失,而从总体着眼,任管仲为相,结果终生受益。
从另一个方面看,老板常犯的错误是寻找“足赤之金”,结果往往因小节之失,丢弃了有用之才。三国时期的诸葛亮,就犯了许多这样的错误。他为人“端严精密”,但由此产生出一个弱点,凡事求全责备。他识人用人,总是“察之密,待之严”,追求完人,对那些有些毛病和不足,而又有一技之长的雄才,往往因小弃大,见其瑕而不见其玉,或者弃之不用,或者使用但不放手。比如,魏延这个人物,有勇有谋,诸葛亮一直抓住他“不肯下人”的缺点,怀疑他政治上有野心,用而不信,将其雄才大略看做“急躁冒进”。还有一个刘封,是一员猛将,可他认为“刚猛难制”,劝刘备把他除掉了。诸葛亮这种求全责备的用人方法,造成极为严重的恶果,那就是人才空虚,他不但不能像刘备那样,武有关、张、赵、马、黄五虎大将,文有庞统、孔明等举世瞩目的高级智囊,人才济济,就连一个称职的继承者都没有选拔出来。蒋碗、费祎、姜维,相继无所作为,最后,反倒被黄皓、谯周之流小人所制。西蜀后继乏人,终被人所灭。
早在诸葛亮之前的汉人任尚,也犯过这样的错误。在任尚之前,班超久在西域,后来,朝廷召回班超,让戊己校尉任尚代替班超。任尚对班超说:“您在外族之地多年。现在我来接替您的职务。我任重而学浅,请您多多指教。”
班超说:“塞外的官吏士兵,本不是温顺的,都是犯了罪流放到这里的。这些外族人,怀着鸟兽之心,难以收抚。你的性子过于严厉急躁,水至清则无鱼,处理政事过于精细严苛,反而难以知道真情,也得不到下面的拥护。应当平和简易,对别人的小过失尽量宽容,只要把握住大的原则就行了。”班超走后,任尚私下里对他的亲朋说:“我还以为班超有多高的谋略呢?听他一说,也很平常。”
任尚在西域度过几个年头之后,西域反叛,班超的话得到了证实。
任尚的失败告诉我们,追求完人,不仅得不到真正的人才,反倒激化老板和员工之间的矛盾,使彼此处于对立状,其结局是老板成为孤立无援的孤家寡人。这样的老板结局肯定是悲惨的。
世上没有人是完美的
在我们的周围,有许多人都觉得别人发现自己的不足,机遇就会泡汤。因此,他们处处谨小慎微,惟恐哪里有所疏忽,泄露出“自己不完美”这一事实,与自我暴露者的高风亮节相比,这种人的做法确实是很愚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