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曹操的著名谋士苟攸,智慧超群,谋略过人,他辅佐曹操征张绣、擒吕布、战袁绍、定乌桓,为曹氏统一北方,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他在朝20余年,能够从容自如地处理政治漩涡中上下左右的复杂关系,在极其残酷的人事倾轧中,始终地位稳定,立于不败之地,就在于他能谨以安身,避招风雨。曹操有一段话形象而又精辟地反映了苟攸的这一特别的谋略:“公达外愚内智,外怯内勇,外弱内强,不伐善,无施劳,智可及,愚不可及,虽颜子、宁武不能过也。”可见苟攸平时十分注意周围的环境,对内对外,对敌对己,迥然不同。参与军机,他智慧过人,连出妙策:迎战敌军,他奋勇当先,不屈不挠。但对曹操、对同僚,却不争高下,表现得总是很谦卑、文弱、愚钝。有一次,他的姑表兄弟辛韬曾问及他当年为曹操谋取袁绍冀州的情况,他却极力否认自己的谋略贡献,说自己什么也没有做。他为曹操“前后凡划奇策十二”,史家称赞他是“张良、陈平第二”,但他对自己的卓著功勋却从不对他人说起。他与曹操相处20年,关系融洽,深受宠信,从来不见有人到曹操处进谗言加害于他,也没有在一处得罪过曹操或使曹操不悦。建安十九年(214年),苟攸在征途中善终而死,曹操知道后痛哭流涕,说:“孤与苟公达周游二十余年,无毫毛可非者。”并赞誉他为谦虚的君子和完美的贤人。这都是苟攸避招风雨、精于应变的结果。
避招风雨的应变策略,初看起来好像比较消极。其实,它并不是委屈求全经商,而是通过少惹是非、少生麻烦的方式,更好地展现自己的才华,发挥自己的特长。
破除大巧必用大拙
有人曾经说:“破除天下的大巧就得用大拙,破除天下的大伪就得用大诚,破除天下的大奇就得用大正。制服天下的大变以至于不变,限制天下的大谋以至于不谋,抑制天下的大争以至于不争。所以,这就宜当守住拙、守住诚、守住一、守住愚、守住让。随其自然,返朴归真,如同婴孩的初生状况,如同万物的生长,如同水到渠成,无可阻挡,也不可强求。”
从这里,便会明白古代有用一愚而制服大智,用一拙而败名将的情况。如果以谋为谋,便不以谋为谋;如果以用为用,便不以用为用。不谋之谋,不用之用,又有哪个人能知道他的谋、他的用呢!直截了当地说,要想守住自己,不如用真诚,要想对付敌人,不得不用诡计;要想守住自己,不如抱守信一,要想对付敌人,不得不用万变;要想守住自己,不如用愚笨,要想对付敌人,不得不用智慧。
北宋初年,南唐派使者前来纳贡,所派的使者是江南名士徐铉。江南有三个名士——徐铉、徐锴、徐熙,号称“三徐”。三人均以学识渊博、见多识广、能言善辩闻名于北宋朝廷,其中又以徐铉名声最大。
这一次,南唐宋朝贡,宋廷照例要选派官员做押伴使,去接受贡品。满朝文武都知道徐铉博古通今,都怕因为自己学识不及而丢面子,所以深怕被选为押伴使。宰相也不知究竟选谁最好,就向宋太祖请示,太祖说:“你暂且退下,让我亲自来选吧。”
宋太祖让宦官传旨,要殿前写出10个不识字的殿中侍者的名字呈报上来。名单写好,太祖御笔一挥,点了其中一个人的名字,并说“就让这个人去吧。”满朝文武见了都大吃一惊,连宰相也不明其意,只得遵旨照办,催促那个被点中的人赶快动身。
那个殿中侍者不知道皇上为什么派他去做使臣,也不知道应该怎么去做,又不敢间。只好执行任务。他一到船上,徐铉就滔滔不绝地和他谈论起来,说古道今,词锋如云,周围的人都对徐铉的能言善辩惊叹不已,夸他不愧为江南名士。可侍者根本听不懂徐铉谈的是什么,当然无言以对,只是一个劲地点头称是。徐铉不了解他学问的探浅,心想不能在宋人面前丢脸,于是,越发喋喋不休地说个不停。一连几天,徐铉已经口干舌燥,疲惫不堪,能说的都说了,侍者始终未与他论辩,徐铉也觉没趣,就不再吭声了。
宋太祖选愚对智的做法,是与常人不同的。如果让智者对智者较量,谁也不会服谁,难说胜负:而让愚者对智者,智者没有对手,也就没有胜负可言。
有时可能是“千人盲目一人明”,不过,这时自己的见解也未必高明。因此,一个人在任何时候都要注意谦虚谨慎,多听别人的意见。至于采取什么态度,那就要由自己因具体情况而定。
小小聪明常误人
生活中,许多事情总是充满了辨证法的智慧。就拿聪明和愚笨来说吧,聪明的人虽然有灵活的头脑和很强的能力,但往往却容易犯下聪明反被聪明误的常见错误。而愚笨的人因为知道自己愚笨,做起事来便十分认真而细心,龟兔赛跑的故事就是一个例证。
世界上的天才不乏其数,但最终能成大事的却廖廖无几,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年少得志,而恃才气傲,最终不得善终。另一方面者是虽有天才,但疏于学习,玩弄小聪明,结果很快江郎才尽,被时代所淘汰。
孔融十岁时,随父到洛阳。当时李元礼享有盛名,作司隶校尉。登门拜访他的人,只有那些才华出众、名声很高的人及他的亲戚,才给予通报。孔融来到门前,对守门的官吏说:“我是李家的亲戚。”通报以后,在前厅坐下。李元礼问他说:“您与我有什么亲戚?”孔融回答说:“过去我的先人仲尼与您的先人伯阳,有师生之谊,因此我与您有几代的老交情了。”元礼及其宾客对他的回答,无不以之为奇。
像孔融这样的天才最终为什么得不到善终呢?那是由于孔融恃才气傲,最后触怒了曹操等权贵,所以年纪轻轻还没有实现自己的远大抱负就死了。而愚笨的人反倒能以勤补拙、成就大业。
意大利著名的航海家哥伦布,发现了美洲大陆之后,他的名字很快传遍了欧洲大陆,有些人却妒忌这位发现者。一天,哥伦布参加西班牙一个贵人为他而设的宴会。那些妒忌他的人也都出席了。他们都是一些傲慢自负的人,迫不及待地要给哥伦布一个难堪,于是便向哥伦布说道:“你发现了一个奇怪的大陆,那又有什么了不起?我们不明白为什么要对这件事大谈特谈。任何人都能穿过海洋航行,并且任何人也都能像你一样有所发现。这是世界上最简单的事情。”
哥伦布没有回答。过了一会儿,他从碟子里拿起一个鸡蛋。对那一伙人说:“先生们,你们当中谁能把这个鸡蛋竖直立起来?”
桌子四周的人一个一个地都试了试。结果,鸡蛋传一圈,谁也没有成功,都说那是不可能的事。这时哥伦布拿起鸡蛋,轻轻地将鸡蛋的尖头在桌子上磕了一下,把蛋皮稍稍碰破一点,鸡蛋便直立在桌子上。然后,哥伦布说道:“先生们,还有什么比这更简单的事情吗。”妒忌者们一个个面面相觑,说不出话来。以竖鸡蛋这件事来说,哥伦布的办法是愚笨的办法,但这种愚笨的办法却是那些自称为聪明的人所难以想到的。“以拙成巧”恰恰说明了这个世界上最普遍的辨证法。
以退为进相反相成
老板事必躬亲,能干的员工只好袖手旁观;一切由老板做主,则当老板忙不过来的时候,员工亦将无所适从。员工,如果刻意叫他如此,已经是被动,他反而偏不如此,或者马马虎虎,应付了事。这叫作“有意种花花不开”。
老板对员工施加压力,员工可能有两种不同的反应:一是对老板信心和向心都很充分,他会欣然接受;一是对老板信心和向心不足,他就会反抗或阳奉阴违。即使欣然接受,亦是推一下动一步,不够自动。中国人善于感应,便是感他的心,使其产生内力,自己驱使他自己,因而充分自动。
朝三暮四
我们反对只热衷于形式而不重内容的形式主义,但形式并非无关紧要。形式适合内容时,可以促进内容的发展。好的形式是促销之方。产品的外形、色彩、机理、包装、品名,商场的购物环境、销售办法,都可以称作为形式,变变它们,也会让人感到“太阳每天都是新的”。
《庄子.齐物论》中有一则寓言,名曰“朝三暮四”。寓言虽短,却能给老板极大启发。
有个养猴子的人,拿橡子喂猴子吃。有一天他对猴子说:“从今天起,早上给你们吃三升,晚上给你们吃四升,好不好?”众猴大怒,呲牙咧嘴,表示不满意,嫌少。养猴人又说:“既然你们不满意,那么咱们改改,早上给你们吃四升,晚上吃三升,你们总该满意了吧。”猴子听后大喜,一个个蹦起跳跃,发出嘻嘻的欢呼声。
“朝三暮四”和“朝四暮三”在实质上是一样的并无增减,可是猴子的喜怒却被支配着。这篇寓言主要讽刺那些玩弄手法欺骗人的伎俩,后来比喻常常变卦,反复无常。一个寓言可以有多种寓意。现在我们设想一个新的寓意:一样的东西,改变一下外在形式,也许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形式并非是无关紧要的表面文章。
现实中任何事物都有内容和形式两个侧面。只有内容而无形式,或只有形式而无内容的事物,在现实世界中是没有的。同一内容往往可以有多种形式。例如同一题材,可以由小说、戏剧、电影、诗歌等多种文艺形式来反映;同是公有制的内容,可以由国有企业、集体企业、合资企业、股份制企业等形式来表现。
内容决定形式,形式依赖于内容。有什么样的内容,就有什么样与之相适应的形式。片面地追求形式而忽视内容的形式主义不可取。写文章虽词藻华丽却言之无物,作报告虽振振有词却空话连篇,生产产品虽包装考究却粗制滥造、假冒伪劣,经商虽夸夸其谈却办不成一事,似绣花枕头,均乃形式主义。有的企业不讲究练内功,却花钱买什么金奖银奖;有的企业不增实力,却热衷于摆场面、图热闹、搞庆典;有的企业产品越做越差,广告却越做越大。形式主义华而不实,淘空血本图形式,形式主义害企业不浅。
但是,我们强调内容决定形式,反对形式主义,绝不是说形式无关紧要,不是说形式只是消极、被动的东西。内容决定形式,形式又积极影响内容,对内容有巨大的反作用。形成适合内容时,可以促进内容的发展;当形式不适合于内容时,反而阻碍内容的发展。例如,如果把产品的内在质量、功能和结构当做内容,把产品的色彩、外形、机理、包装当做形式,流行色彩、流行造型、流行材质表面处理工艺,提高着产品的总体质量;而陈旧的形、色、质,丑陋粗俗的包装又降低着产品的总体质量。19年不变的黑颜色和方形造型的美国福特汽车,在20世纪30年代被各种颜色和流线型的雪弗莱汽车所代替,便充分说明了形式的作用。
养猴的人一天要给猴子们吃7升橡子,这是内容;至于一天吃几顿,每顿吃多少,那是形式。朝三暮四和朝四暮三是不同的形式组合。其实,产品中独立要素的各种可能状态任意组合,与朝三暮四同出一辙。多种形态的构成,可以从中选出新颖、为消费者所喜爱的形式加以采用。朝三暮四,也是工业产品造型设计的方法之一。
例如,吸尘器的全部结构可分解成3个功能组合件,即动力装置(电机)、储尘仓、吸尘嘴,把这些组合件进行不同方式的“朝三暮四”或“暮三朝四”组合,即可获得一系列不同造型的吸尘器,供消费者各取所需。
好的形式是促销之方。例如给产品起名。有人云,只要东西好,货真价实,起个什么名字不行?其实不然。比如饭店里有一道菜,是鸭肠和姜丝放在一起煮,菜名既可叫“鸭肠姜丝”,又可以叫“玉带蟠银丝”。前者平铺直叙,不会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后者典雅大方,境意幽深,令人产生深刻的印象。许多菜名就是一幅画、一首诗,引人遐思;再看盘中物,又使人赏心悦目。如果说好产品像一只船,好名字就像一张帆,扬帆行快船,名佳货好销。日本松下电器公司生产的保健商品按摩椅,功能不错,起个什么名字呢?叫松下牌、健康牌、快乐牌,都说得过去,但是他们给产品起了个“揉揉”牌,计高一筹,引起了人的无限柔情。因此,每到日本老人节或母亲节,就有不少年轻人购买“揉揉”按摩椅送给父母双亲,以示孝心。
许多企业不认为名称是小事,他们在企业名称上下工夫,突出个性,改掉那些千人一面的厂名店名,如xx一厂、xx二厂,更换成个性强的名称。20世纪90年代初,广州有3万多家企业更换了新名称。广东珠江冰箱厂更名最为成功,去掉了以地名命名的名称,更名为“科龙电器股份有限公司”,取其意为“科学巨龙”,公开宣传企业向高科技进军,从原来的生产型发展为适应市场的生产科研型,向公众充分展示公司独特的发展思想、经营理念和公司精神。
产品还是原来的产品,换了品牌,销路就大不一样。香港老板曾宪梓在20世纪60年代末期制出了质优款新的领带。他的领带没有牌子,不能进入高档商品柜台。曾宪梓决定为领带起个好名字,开始他取名为“金狮牌”。他兴致勃勃地将两条领带送给亲戚,亲戚竟拒绝了他的礼物,还不高兴地说:“金输,金输,金子都输掉啦。”原来,香港话中“狮”与“输”读音相近,香港人喜欢吉利,忌讳“输”字。曾宪梓一夜未眠,将“金狮”的英文—GOLDLION,改为音译与意译相结合,将GOLD意译为“金”,LION音译为“利来”,即成“金利来”。金利来,金与利一齐来,谁听了不高兴!“金利来,男人的世界。”这句广告词几乎人人皆知。
惠施的大葫芦
变通,变则通。
变通,需要把握好时机,太早或太迟均不会成功。
变通,需要高素质的人才去实施,尤其决策层的核心人物,更是关键。
惠施是庄子的老朋友。一天,惠施见到庄子,讲了一个种葫芦的事情。惠施说:“魏王给了我一些大葫芦的种子,我把它种了,结的葫芦极大,大得可以装五石粮食。可是它很不坚固,用它盛水,一拿起来就破了。把它切成两个瓢呢,又太浅了,装不了多少东西。因此,这葫芦虽然大,却大得无用,我就把它打破了。”
庄子很不以为然,便对惠施说:“可惜啊,你竟不会用大的东西!这葫芦这么大,你何不做一个网子把它套起来,然后把它绑在腰上做个腰舟,使你在水中一浮一沉不是很惬意吗?为什么一定要装水呢?”
对一个大葫芦,惠施认为它无用,庄子却认为它有用。庄子认为,有用和无用是相对的。惠施以为水只能装在葫芦里面,其实水也可以装在葫芦的外面。一种想法不通之后,再变通另一种便显出了妙用,这叫做无用之用。庄子把葫芦当做救生圈确实是可行的,电影《黄河绝恋》中,美国飞行员就是靠着一堆葫芦游过了滚滚的黄河。
出现了挫折怎么办?横下一条心克服它,这是一种心态。仅靠心态还不行,还要讲究战略。有的人吃一堑,长一智,知道吸取教训,变通战略战术;有的人吃十堑也不长一智,一个劲地撞南墙,撞了一次又一次,明明知道靠血肉之躯是撞不过去的,仍然不改初衷。南墙挡住了路,形成了挫折,其实办法多得很。挖条地道,挖个洞,架个梯子,搞个热气球,从地下走,从洞里钻,从墙上面爬,从天上飞,都可以过去。向反方向走,一直走下去也能到达目的地,因为地球是圆的;向东面或西面走,从旁边绕过去,搞迂迥,也可以实现目的。条条大道通罗马,何必一条道走到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