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认为,人世的错综复杂与牛身体的结构是一回事,不懂道理、规律的人,在世上只会横冲直闯,白白地损耗形神。
人有寿命。生老病死是客观规律,新陈代谢是客观规律,人们只能够认识这种规律。认识的目的在于健康、科学地生活,但是不能违背它。长生不老是不可能实现的,因为人类有其极限寿命。古代的皇帝偏偏想长生不老,请道士法师炼什么丹,其结果不但不能延寿,反而因中毒早逝。
学习知识也有规律。要打好学习基础,坚持循序渐进。例如,初学文法的人应当首先学会单字怎样变化,然后再学怎样把两个单字结合在一起。最后才能进到单句与复合句,一直进到连续的文章为止。一位画家并不一开始就叫他的学生去画人像,只教他怎样握笔,怎样画线条,怎样调和颜料,然后再教他试画粗糙的轮廓,这样一直做下去。没学会走先学跑是不成的,不但跑不快,跑不好,而且要摔跟头,反而停滞不前。
只有认识规律,才可能把握规律、运用规律。人类认识了能量守恒与转换定律以后,真是受益无穷。蒸汽机、内燃机等热机,空调器、电冰箱等制冷机,水力发电、火力发电、原子能发电等电机,给人类带来多少现代文明。人们正因为认识了热力学第一定律、热力学第二定律,才深刻地明白,永动机是造不出来的,搞永动机是徒劳的。人们正因为认识了天体的规律、地球的规律,才不会相信“******”和李****的骗人鬼话。
与世界上一切事物一样,经营管理活动也有其自身的规律。老板一旦充分认识了它们,便会如庖丁解牛一样,在商海中游刃有余,得心应手。否则,便会如同宋江一打祝家庄那样,不识盘陀路的行走规律,往东走不通,往西走不通,损兵折将干着急。
让周期延伸
人有生命周期,产品也有寿命周期,这就是规律。人的不同年龄阶段有不同的特点。青年人敢想敢干少保守,中年人稳重成熟年富力强,老年人见多识广。因此,企业应当充分发挥青年人的创造力、中年人的决策和组织能力、老年人的智慧和经验。产品在不同的阶段也有不同的特点,认识这些特点,就是认识规律,有益于延长产品的市场寿命,增加企业利润。
典型的产品寿命周期分为4个阶段,即介绍期、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这4个阶段有不同的特点,企业促销支出的效果也有所不同,不能平均使用力量。认识到产品寿命周期的规律,就能使促销的费用用得其所;不认识周期规律,则可能花了大钱,却办不成大事。
当一种新产品刚投入市场时,产品寿命进入了介绍期。此时,顾客对产品缺乏了解,所以销售量低。企业应当下大力气进行广告宣传和促销活动,目的在于通过这些活动吸引广大消费者的注意力。不花够了钱去做广告,消费者怎么会知道你。
产品进入成长期以后,消费者已经熟悉产品,顾客渐多,市场渐大,销售额上升,利润也剧增。此时,社交渠道沟通方式开始产生明显效果,口头传播越来越重要。此时,用于广告和促进销售的促销费用,应当挪出相当一部分费用用于人员推销。总体促销费用应尽可能降低,以降低成本。
在成熟期,竞争对手多了,企业为了保住已有的市场占有率,必须增加促销费用。运用赠品等促销方法比单纯做广告更有效,此时广告的目的只是提醒而已,未必搞得轰轰烈烈。
在衰退期,销售额和利润额都在迅速下降,产品即将退出市场。此时,倘若仍加大投入搞促销,往往是徒劳的。企业应把促销规模降到最低限度,只用少量广告活动保持顾客的记忆即可,宣传活动可以完全停止,人员推销也可减至最小规模,以保证足够的利润收入。
有人以为,广告做得越大,广告投入越多,企业获利率也将越高,似乎广告投入与获利率呈正比的线性关系,其实不然。投资的法则规律告诉我们,当广告投资达到某一点以后,获利率不再上升。美国旧金山一家做“热甜饼”生意的企业,不懂得投资与收益的规律。当它每月支出7000美元广告费时,每月的销售额为3.6万美元;当它每月支出1万美元广告费时,每月的销售额为8.6万美元。第二年,这家企业为胜利所鼓舞,把广告开支提高到每月2万美元。半年后,多增加的6万元美金的广告费却只刺激出额外的1.8万美元的销售额,企业半年来损失了4.2万美元。
有人看到,某种商品刮起了一股时髦之风,看见别人买,自己也想买。这就形成了消费者的一种购物心理。这种商品第一个月卖出100件,第二个月卖出180件,第三个月卖出300件,市场行情前景看涨。于是商店就考虑,第四个月多进货吧,反正根据预测的销售总量有几千件了,进个400件应当会卖完吧。可是不料出问题了,第四个月只卖出了200多件。原来,时髦商品有销售规律。有专家根据规律做出一个数学模型,指出一旦其销售数量相当于可望销售总量的25%,则此时髦商品的高峰销售时期已过,商店进货量则应减少。根据这一规律,当销售量开始由高至低时,由已销售量可以反推出可望销售总量。这一个事例说明,商店进货不遵循规律不行。
认识规律是重要的。怎么样才能认识到它呢?
要学习哲学。哲学研究自然界的普遍规律,而各种具体事件的规律无一不受普遍规律所支配。例如,唯物辩证法中的对立统一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支配着产品造型的演变规律。
对立统一规律指出,矛盾着的对立面彼此相通,包含着互相转化的趋势,俗称“物极必反”。19世纪,小轿车的外形脱胎于马车,造型风格属于直线形、马车式的方形造形。20世纪20年代,直线、平面形开始向它的对立面曲线、曲面转化,以曲线、曲面为主的流线型进入萌芽期,立即以它的新颖、柔和、流畅受到人们的欢迎。在汽车造型的影响下,机床、仪表、收音机、电话机、缝纫机也相继采用流线型造型。20世纪50年代,曲线、曲面形又开始向直线、平面形转化,第二代平面形造型脱颖而出。根据“直—曲—直”的规律,当代,人们寻求更新的形式和风格——理智曲线风格,转化为第二代曲线造型。
根据否定之否定规律,由直到曲,再由曲至直,并不是回到原处,而是自己发展自己、自己完善自己的过程,是上升性、前进性的螺旋式发展。第一代平面形是方形,第二代平面形是梯形,产生了以斜破直、以动破静、动静结合的艺术效果。第一代曲线形是流线型,第二代曲线形并不恢复原状,而是理智曲线型,产生了融直、曲为一体,刚柔结合,刚中有柔,柔中见刚的艺术感染力。
产品色彩的规律也由哲学规律所支配:“暖—冷—暖”。产品表面质地也经历了“粗—细—粗”“无光—有光—无光”“有纹理—无纹理—有纹理”“自然—人工—自然”的演变规律。
工业产品的“形”“色”“质”是按照哲学规律不断向前发展的,了解并掌握这些规律,就会使产品显示出时代美感。
经营活动中的赢输、盈亏、进退、得失等,无一不是统一体,又无一不遵循哲学规律。老板懂点哲学大有益处。
要学习经营管理理论。经营管理理论专门研究经营管理活动的规律。例如,《市场营销学》研究供需平衡的规律,《管理心理学》研究老板、员工之间的行为平衡以及各自的心理平衡规律,《经济学》研究资源与需求关系的平衡规律,《管理学》研究识人、用人、育人、考评人的规律。学习了经营管理理论,可大大避免干那些违反规律的蠢事。
要在实践中调查。普遍的规律比较笼统,它虽然具有指导意义,但大都是一些原则。各企业、各部门、各产品又有自己的规律,普遍的规律、别人的规律可以参考,但不可取代自己具体的规律。因此,企业需要加强调查,注意积累和研究各种原始资料,并充分运用数学工具,找出自己工作中的个性规律。
说得好不如做得好
老板只有身先士卒,做出榜样,才有号召力,才有资格率领员工前进。
1942年,为了粉碎日伪的封锁和包围,党中央和******同志发出了“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伟大号召,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当时,******同志在繁忙的工作中,仍抽时间和同志们一起参加生产。左臂受过伤,但他却全然不顾,在很短时间内就学会了全套纺线本领,并纺出了头等线。在一次纺线比赛中,还被评为纺线能手。******同志的模范行动,极大地鼓舞了同志们的生产热情,在中央机关中迅速掀起了纺线热潮。
行动比诺言更响亮,老板只有和员工一起用行动来实现自己的号召时,才具有最大的说服力和影响力。******同志的模范行动,所以能“极大地鼓舞了同志们的生产热情”,就在于他以自己的行动响应了党中央的号召,这比向中央机关干部做一次报告更为有效。
老板既然要求员工做的,自己就应率先做到,这样才能取得主动权,才能得到员工的信任,员工们才会自觉地跟着老板走。可见老板的行动比嘴巴更能调动群众的积极性,所以身教重于言教。言行不一,这是身为老板的大忌。除了工作上要带头之外,老板的表率作用也应体现在日常生活中的小事上。老板不能忽视生活小节,不能搞特殊化,不能因自己是老板而忽视纪律。这样才能体现一个老板对自己的严格要求。这一点,老一辈革命家、老板都做得很好。
在延安的一天下午,毛主席到中央医院去探望正在养病的关向应同志,为了不影响病人的休息,毛主席轻轻地走进了关向应的病房。
关向应见是主席来了,急忙坐起来,毛主席一边亲切地问好,一边和他亲热地谈了起来。突然,门外走进一个小护土,对毛主席说:“同志,对不起,医生吩咐说,病人现在需要安静地休息,不能会客。”
毛主席微笑着说:“噢!对不起,我不知道医生有这个吩咐。”
回头又对关向应说:“好吧,你就安心养病吧!”说完就走出了病房。
当小护士知道刚才的客人就是毛主席时,她后悔了,飞奔出去,遥望着毛主席远去的背影,心清久久不能平静。毛主席那严守制度的精神和那慈祥的笑容,深深地打动了她。
作为老板,一定要有高度的事业心,还要敢于改变不合理的现状,敢于大胆负责、要敢于抓低效率。
在勇于革新这方面,作为老板,也要身先士卒,改变旧的习惯。例如,在参加会议的员工干部到会前要填好“提案单”,以便心中有数。
俗话说:“上梁不正下梁歪。”要想让你的员工们提高工作效率,只有自己先做出表率。这样,再难对付的员工也无话可说。
把功名利禄看淡
世上有许多事情的确是难以预料的,成功常常与失败相伴。人的一生,有如簇簇繁花,既有红火耀眼之时,也有暗淡萧条之日。面对成功或荣誉,只有真正的君子才能做到不狂喜,也不盛气凌人,把功名利禄看得很轻、看得很淡,只有这样,面对挫折或失败,才能从容不迫。
日本有个白隐禅师,他的故事在世界各地广为流传。其中台湾著名作家林新居撰写的《就是这样吗?》颇为感人。
有一对夫妇,在住处的附近开了一家食品店,家里有一个漂亮的女儿。无意间,夫妇俩发现女儿的肚子无缘无故地大起来。这种见不得人的事,使得她的父母震怒异常!在父母的一再逼问下,她终于吞吞吐吐地说出“白隐”两字。
她的父母怒不可遏地去找白隐理论,但这位大师不置可否,只若无其事地答道:“就是这样吗?”孩子生下来后,就被送给白隐。此时,他的名誉虽已扫地,但他并不以为然,只是非常细心地照顾孩子——他向邻居乞求婴儿所需的奶水和其他用品,虽不免横遭白眼,或是冷嘲热讽,他总是处之泰然,仿佛他是受托抚养别人的孩子一般。
事隔一年后,这位没有结婚的妈妈,终于不忍心再欺瞒下去了。她老老实实地向父母吐露真情:孩子的生父是在鱼市工作的一名青年。
她的父母立即将她带到白隐那里,向他道歉,请他原谅,并将孩子带回。
白隐仍然是淡然如水,他只是在交回孩子的时候,轻声说道:“就是这样吗?”仿佛不曾发生过什么事;即使有,也只像微风吹过耳畔,霎时即逝!
白隐为了给邻居的女儿以生存的机会和空间,代人受过,牺牲了为自己洗刷清白的机会,受到人们的冷嘲热讽。但是他始终处之泰然,“就是这样吗?”这平平淡淡的一句话,就是对“荣辱不惊”最好的解释,反映了白隐的修养之高、道德之美。
19世纪中叶美国有个叫菲尔德的实业家,率领工程人员,要用海底电缆把“欧美两个大陆连接起来”。为此,他成为美国当时最受尊敬的人,被誉为“两个世界的统一者”。在举行盛大的接通典礼上,刚被接通的电缆传送信号突然中断,人们的欢呼声变为愤怒的狂涛,都骂他是“骗子”、“白痴”。可是菲尔德对于这些毁誉只是淡淡地一笑。他不作解释,只管埋头苦干,经过六年的努力,最终通过海底电缆架起了欧美大陆之桥。在庆典会上,他没上贵宾台,只远远地站在人群中观看。
菲尔德不仅是“两个世界的统一者”,而且是一个理性的战胜者。当他遇到难以忍受的厄运时,通过自我心理调节,然后作出正确的选择,从而在实际行为上显示出强烈的意志力和自持力,这就是一种理性的自我完善。
人要有经受成功、失败的精神防线。成功了要时时记住,世上的任何一样成功或荣誉,都依赖周围的其他因素,决非你一个人的功劳。失败了不要一蹶不振,只要奋斗了,拼搏了,就可以无愧地对自己说:“天空不留下我的痕迹,但我已飞过。”(泰戈尔语)这样就会赢得一个广阔的心灵空间,得而不喜,失而不忧,把握自我,超越自己。
忍恶名求美誉
俗话说:“雁过留声,人过留名”。谁也不想默默无闻地活一辈子。自古以来胸怀大志者多把求名、求官、求利当做终生奋斗的三大目标。三者能得其一,对一般人来说已经终生无憾;若能尽遂人愿,更是幸运之至。然而,从辨证法角度看,有取必有舍,有进必有退,就是说有一得必有一失,任何获取都需要付出代价。问题在于,付出的值不值得。为了公众事业、民族和国家的利益,为了家庭的和睦,为了自我人格的完善,付出多少都值;否则,付出越多越可悲。我们所说的忍名让利,正是从这个意义上提出的人生命题。在求取功名利禄的过程中,少一点贪欲,多一点忍劲,莫让名利遮望眼。
莫让名利遮望眼,首先要忍恶名,求美誉。
客观地说,求名并非坏事。一个人有名誉感就有了进取的动力;有名誉感的人同时也有羞耻感,不想玷污自己的名声。但是,什么事都不能过于追求,若是过分追求,又不能一时获取,求名心太切,有时就容易产生邪念、走错路。结果名誉没求来,反倒臭名远扬,遗臭万年。君子求善名,走善道,行善事。小人求虚名,弃君子之道,做小人勾当。古今中外,为求虚名不择手段,最终身败名裂的例子很多,确实发人深思;有的人已小有名气,还想名声大震,于是邪念膨胀,连原有的名气也遭人怀疑,更其可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