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曰:
重积德,则无不克。第五十九章人着重积累美德,则无往而不胜。
老子认为,高明的老板,不是积累钱财货物,而是积累道德仁义。给人的钱财货物越多,自己积累的道德仁义就越多。因此,老子告诫老板不要贪心、要知足,即要求老板在追求自己的个人利益时要适可而止。在老子看来,世间的祸患都是起因于不满足,罪过都是起因于贪得无厌。所以,知足的人就能永远满足。懂得满足的人,就不会受到屈辱;懂得适可而止的人,就不会遭受危险,就可以平安无事,永保太平。
给老板的启示:义是金字招牌。不管是在下属、合作者还是竞争对手那里,都真切地感受到 “义”的力量,其结果就是利滚滚而来。
李嘉诚是从传统文化走出来的新型商人,有人将其归为“儒商”。被称为近代儒商的日本老板涩谷荣,在斯著的《论语与算盘》中讲义利合一是儒商的经营原则。义,是指社会的道德规范。利,是指企业的经营效益。从儒家的企业伦理来看,义是利的基础,利是义的结果;义是利的指导,利是义的实现;义是企业通过其正当合法途径为社会谋福利,利是社会获得企业满意服务后以利润形式给予企业应有的回报。李嘉诚相信“不义富且贵,于我如浮云”。李氏说过:“一个企业的开始意味着一个良好信誉的开始,有了信誉,自然会有财路,这就必须具备商业道德。”
这就是李氏的义利之辩,与涩谷所表述的意思是一致的。若存在不讲诚信的投机经营思想,对企业来讲不啻于一颗隐藏的定时炸弹。名列全球五大会什事务所之一的安达信,因安龙公司案而瞬间名誉扫地,不得不被毕马威兼并,世人有目共睹。李嘉诚是一个真正的爱国者,时至今日,李嘉诚对社会公益慈善事业的捐赠逾45亿港元。
李嘉诚从小受父亲影响,原本立志要从事教育事业。就是在经商初期,也是打算先赚一笔钱,然后,再去办教育。几十年后,他的这一理想终于变成了现实。这既反映出李嘉诚人格的高尚,也体现出他是一个现实主义者。能够将脚踏实地干好眼前的工作与远大的理想很好地结合起来。创建汕大,是李嘉诚义利合一思想的具体体现。
正如李嘉诚专职负责捐赠事宜的私人秘书梁茜琪所说:“李嘉诚捐款与别人不一样,他的捐赠是真正发自内心的。”
“他的不一样在于别人在捐出款项以后,所考虑和关心的仅仅是其善举为不为社会所知,李先生考虑的是捐出款项之后,是否解决了问题。”
做任何事都要做得最好.这是李嘉诚的信念.做生意是这样,做善事兴义举也同样如此。这样才能与别人不一样,也才能凸显出自己的风格,也才能让人永远记住。
李嘉诚在汕头大学,曾经说过一句几乎让所有汕大人传诵的名言:“我对教育和医疗的支持,将超越生命的极限。”至今,李嘉诚私人为汕大的捐款已超过20亿。
没有李嘉诚,就不会有汕头大学,没有李嘉诚,就不会有汕头大学医学院及附属的两所医院和一个眼科中心,没有李嘉诚,就不会有中国第一个较为正规的临终关怀机构“宁养院”。
当李嘉诚开始捐建汕头大学的时候,当时香港大学的校长,曾经警告过他,说医学院很贵的,好像一个大海洋一样,比一般的大学可能贵10倍。在买仪器,及各方面的投入都要多,而且医学院一定要有附属医院才有用。他劝李嘉诚捐建大学不一定要建医学院,可以建一些费用较低的大学,可是李嘉诚坚持要搞一个医学院,这当然不会是沽名钓誉。在李嘉诚看来,要切切实实地办教育,而不仅仅是为了个人声誉。
多年以来,李嘉诚对医学院和附属医院的捐资巨大。李嘉诚本人的视力相当好,但是他对于医学院眼科中心的治疗,却倾注了更多的心血。他说人没有一个腿,没有一个手,还能看得到这个世界,可是没有眼睛的人,整个人生都是黑暗的。
中国人素来有句俗话叫做“人过留名、雁过留声”,似乎天经而地义,在筹建汕头大学之时,更有人建议将之命名为李嘉诚大学。然而,当李嘉诚为汕大投人了无数的金钱、心血和感情的时候,汕头大学里却没有留下李嘉诚的名字。
在李嘉诚这个名字中,“诚”字几乎代表了他的整个性格。想当初,父母给他起了这个名字,也许就蕴含了希望他诚实做人的含义,而这个“诚”字也为年轻李嘉诚的事业打开了机会的大门。
在李嘉诚看来,诚信是利润的前提和基础,利润是诚信的结果。他认为。
“信誉是不可以用金钱估量的,是生存和发展的法宝”。
而通过数十年的企业经营实践,李嘉诫对此笃信不移。李嘉诚后来说:“当你建立了良好的信誉后,成功、利润将会随之而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