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老板《老子》释义
3678100000051

第51章 居安思危

老子曰:

慎终如始,则无败事。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第六十四章為之於未有、治之於未亂,防微杜渐、把危机的因素扼杀在萌芽阶段。

给老板的启示:危机管理的必要性与可能性。

企业无论规模大小,无论处在何种行业,都需要危机管理。危机管理在现代企业管理中已逐渐成为管理中关键的一环。记得有这样一个笑话:一个暴风雨的傍晚,没有带雨具的人都快步地向家的方向奔去,只有一个人——既没打伞也没穿雨衣——在慢慢地走。有人就问他:“你怎么不快跑呢?”他回答说:“前面不是也有雨吗?”

很多企业在面对危机时,也像这位说“前面不是也有雨吗”的人一样消极和被动。试想,当危机到来时抱着“听天由命”的态度经营企业,企业怎么可能安全地度过危机呢?企业负责人对外界哪怕是一点儿“风吹草动”都应保持充分的敏感性,时刻对危机进行科学的监测、诊断、识别与评价,迅速拿出有力措施应对危机,把危机消灭在萌芽状态。

危机管理是企业有序运行的有力保障,它也因此而深受重视。因为如果没有危机管理,等到企业出现了危机之后才想起了“危机管理”,那只能是只剩“危机”,而无从管理了。

美国菲尼克斯德弗瑞技术研究院院长、著名危机管理专家劳伦斯·巴顿博士将危机定义为“一个会引起潜在负面影响的、具有不确定性的大事件,这种事件及其后果可能对组织及其员工、产品、服务、资产和声誉造成巨大的损害。”

危机在一般情况下。都具有四个特点:突发性。危机往往都是不期而至,令人措手不及的。

威胁性。危机的出现威胁到企业组织基本目标的实现,甚至危及企业的生存与发展。紧迫性。当危机出现时,企业对危机做出的反应和处理的时间十分紧迫,任何延迟都会带来更大的损失。

公开性。信息传播渠道的多元化、速度的高速化。使危机迅速公开化,企业一点点的失误都会酿成轩然大波。

因此,如何预防、妥善处理危机,把握危机期间的各种关系。进行积极的危机管理,使企业减少或避免危机造成的损失,就成为每一个现代企业老板的重要课题了。

普林斯顿大学的诺曼·R·奥古斯丁教授认为,每一次危机本身既包含着导致失败的根源,也孕育着成功的种子。

发现、培育,以便收获潜在的成功机会,就是危机管理的精髓。

习惯于错误地估计形势,并令事态进一步恶化,则是不良的危机管理的典型。简而言之,如果处理得当。危机完全可以演变为“契机”。

在管理学上,“危机管理”划分为危机的避免、危机的准备、危机的确认、危机的控制、危机的解决、从危机中获利六个阶段。因此,危机管理从根本目标上说,是要“把危机转化为获取成功的机会”,能够做到这一点的前提就是公司需要有整套的危机管理方法和系统。

在西方国家的教科书中,通常把危机管理称之为危机沟通管理,原因就在于: 加强信息的披露与公众的沟通,争取公众的谅解与支持是危机管理的基本对策。

今天.企业的健康发展要求与公众保持良好的关系。当危机出现时,有些企业出自本能采取“挡”的对策,否认危机的存在或发布片面的不太准确的消息,这种态度是逃避责任的表现,只会更加损害企业自身形象。同时,也肯定会遭受内部员工的质疑而导致离心离德。相反,如果掌握信息披露的主动权,以组织为第一消息发布源,加强与公众的沟通,倾听他们的意见,就可以确保社会公众及内部雇员对组织的信任,使他们站到组织一边,帮助组织解决问题。奥古斯丁教授指出,管理工作时刻处于风险之中,通过清楚地告知雇员公司的真实情况,就可以把危机的风险减到最小。

有效解决危机的另一个关键是企业高层的重视与直接参与。在国外一些大公司里,企业危机管理是企业经营管理活动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公司设有专门的危机管理机构,且一般其主管都是由公司首席执行官兼任。

如果说危机管理制度化、加强沟通和企业高层重视与直接参与是有效的危机管理的三个关键因素,那么,总结危机处理的经验就是对危机的善后。因为,如果一个公司在危机管理的过程中处理得不是很好的话,对危机的总结至少还可以提供一个弥补部分损失和纠正错误的机会。而且,危机解决方案的实施,并不意味着危机管理的结束,企业管理层应抓住机会,总结处理过程中的得失,发现管理中的不足,预防和防止危机的再次发生,保证企业的健康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