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中国精神
3677500000061

第61章

牡丹江市先后被评为国家卫生城市,黑龙江省清洁城市第一名,询问个中奥妙,梁万成总结了两句话:

拿政府的心,对待人民群众。拿城市的脸,对待中外客人。这是颇令人费解的两句话。

为了解释这两句话,梁万成说,环境卫生工作实际上是个洗脸的工作。城市就是一个人,街容街貌就是它的脸。因此,环境卫生对外就是城市的脸,对内就是群众的心。

那么,何以转为拿政府的心,对待人民群众;拿城市的脸,对待中外客人呢?梁万成说,作为一个环卫工人,他只是一名普通劳动者,旧社会是最下层的人。新社会,环卫工人的地位提高了,但论经济收入,仍是地位不高的人。如果他仅仅把自己当做一个普通工人,他就不可能有很全面很全局的意识看待自己的工作。因此,我们必须提倡他们要站在政府的角度去看待这个窗口行业。在这一点上,他对环卫工作的理解,应该和我们牡丹江市的********、市长一样的水准才行。第二层意识就是,政府官员应该是人民公仆,应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一个环卫工人,你不能认为你就是拿工资干活,拿多多于拿少少干推推动动拨拨转转这样被动型的人,环卫工人也有一个公仆心才行。像环卫工人这样的角色,别看位卑,倘若没有一定的思想境界还真干不下去。拿城市的脸,对待中外客人。这就是说我们掌握着为城市洗脸美容的工作,我们就是城市的美容师,城市的扮相是否俊俏和我们有很大关系。在某种意义上,我们掌握着城市的脸面,我们就是城市的脸面,如果我们标准不高,或者思想境界不高,或者行为不美,那城市就必定丑陋。就这个意义上说,牡丹江市之所以漂亮,实际上是因为我们牡丹江市的3000名环卫工人的心灵漂亮……

听完梁万成的解释,一个清晰完整的牡丹江市环卫工人的形象呈现在笔者面前。

过去,牡丹江市的环境卫生并不太好。因为地处北国,冬季时问漫长,于是消费的时日就绵长而持久。每到秋天,家家户户的生活储备都码在窗前屋后,什么大白菜胡萝卜土豆大葱等等一样不能少,都要很周全地准备妥当。眼下生活富足了,花样品种也就格外多。在猫冬的日子里,惟有居民们的胃口显得异常活跃,胃袋不会冬眠,反而是寒带地区居民的兴奋期,大吃大嚼过后,城市的垃圾就一层层堆积下来,因为天寒地冻,垃圾冻得像石灰岩一样,给清理带来了难度,于是,就有了永冻层。待整个冬天过去,城市垃圾就会以山的样式出现在人们的视野里。

面对此景,人们似乎无可奈何。

中华民族虽然是一个勤劳智慧善良朴实的民族,但却没有讲卫生的传承。特别是以汉族为主的民族习俗,因为受农耕文明熏陶日久的关系,也囿于条件限制,不讲卫生似乎成了我们民族的痼疾。据说清朝重臣李鸿章出访西国,当着许多贵族大臣的面,往红地毯上吐痰,曾引起西方舆论大哗,以此断定华夏民族是不讲文明的野蛮人。卫生习惯不应该把它当做生活小事,它关乎着国格人格,关乎着文明与进步,它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在最初几年,牡丹江市总是被城市垃圾所累。每当春季还暖的日子里,城市垃圾就从永冻层里苏醒过来,体积开始膨胀,气味开始浓烈,而城市的空间却被挤压,老百姓自己制造了环境,却反过来又被它所困扰。那时上级主管部门省市领导也经常下来检查的,但是都不起太大作用。上下齐动员对付检查团。要想得第一,全靠搞突击。厕所不让上,饭店不让吃。外面包彩缎,里面破棉絮。上级前脚走,后脚就拉稀。照样脏乱差,神仙也叹气。这句顺口溜就是昔日牡丹江市环境卫生的真实写照。

针对这种情况,环卫处党委除了大抓行业精神之外,还创造出了同开发建设单位联手共建、广泛吸纳社会闲散资金、民建民营卫生设施的新路子。

硬件不硬,多年来一直是牡丹江市环卫工作的薄弱环节。一是垃圾收运方式落后,全市近千个垃圾箱(点)裸露街头,雨天污水横流,晴天满街酸臭。而封闭式垃圾中转站全市只有一座。二是水冲厕所比例低。三是垃圾、粪便无害化处理率为零。国家曾有要求,50万人口的大中城市的处理率应为50%,环卫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大大影响了环卫工作的开展,也导致了牡丹江市环境卫生相对落后的局面。

然而,环卫工作虽然是政府拨款,但却是小姐的身子丫环的命,经济上的拮据常使环卫人捉襟见肘。怎么办?

梁万成介绍了他们筹措建设资金的几种方式,可谓别开生面——

1993年以来,我们针对硬件不硬的关键问题是建设资金投入太少这一主要矛盾。采取了以下几种方式,拓宽了建设资金筹措渠道,增加了环卫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

一是加大财政专项资金投入,充分利用好专项建设经费。我们按照国家和省有关环卫基础设施建设和无害化处理方面的规定,结合牡丹江市的具体实际,编制出一个高起点的环卫基础设施建设和垃圾、粪便无害化处理的近、中、远期规划。这是一个颇具现代意味的陈述,也是牡丹江市环卫事业迈向未来的一个报告,市委、市政府、市建委的领导们立即给予了我们很大的关注和支持。市政府在城市规划和资金投入上实行向环卫行业倾斜,把环卫基础设施建设作为专项列入城市建设计划。在实施过程中做到三同步、四落实。即环卫基础设施建设在城市规划、开发建设、竣工验收三个阶段同步进行;在土地、资金、建设、质量四个方面保证落实。从1993年起,环卫专项建设资金逐年增加,先后投资100万元建成了牡丹江市生化垃圾焚烧站、投资240万元建成了青梅山粪便无害化处理厂。1995年起,牡丹江市生活垃圾处理场建设工程已经启动,目前已投入1300万元,完成了一期工程截污坝建设。这3座大型处理厂(场)的建成,将实现我市垃圾粪便无害化处理零的突破。

二是走联手共建之路,保证环卫设施建设与小区开发同步进行。1992年前,我市的环卫设施(主要是公共厕所和垃圾转运站)只有政府投资建设这一条路。开发建设单位只建楼房馆所,就是不建厕所,出现了上厕所难现象。我们经市政府批准,实施环卫部门同开发建设单位联手共建措施,制定出台了《城市开发建设单位统筹环卫基础设施配套的通知》,无论是开发新区还是改造旧区、都必须在建楼房同时建起环卫设施。走由开发单位建设、环卫部门接收管理的路子。对自建有难度的,按每平方米5元钱收缴环卫设施配套费,由我们环卫部门按规划建设。近年来,仅此一项便筹资960万元,新增垃圾中转站20座,市中心区基本消除了裸露垃圾;修建、改造水冲式公共厕所52座,使水冲式公厕总数增加了两倍多。

三是走民建民营之路,吸收社会闲散资金用于环卫设施建设。从1995年初,我们首先打破公厕只能公家建的常规,把公厕建设推向市场,出台了《城市水冲公厕民建民营管理办法》,实行谁投资建设谁管理谁受益政策,吸收社会闲散资金100多万元,建成9座高等级水冲公厕,有的达到星级标准。从而加快了水冲公厕建设速度。

四是走合作建设之路,调动方方面面积极建设环卫基础设施。建设进城车辆冲洗站,既是建设部倡导的建设项目,也是城市环境卫生必要设施。在资金紧张、无力自建的情况下,我们同郊区兴隆镇乜河村合作,共同投资建起了牡丹江市第一座进城车辆冲洗站。经过一段时间的运营,大大减少了带进城市的泥沙,提高了进城车辆洁净水平。

牡丹江市环卫处这些尝试实际上如一道学术课题研究,这就是环卫工作如何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走出一条新路。有人说,市场经济条件下,一切向钱看,事事更难办,但牡丹江市环卫人则用自己的实践否定了这样的说法。

牡丹江市环卫人还有一个秘密武器就是把城市清洁工作分片量化,把它当做工厂的产品一样看待。工厂的产品质量好坏全靠有关部门把关,有专职人员检测,而牡丹江市环卫处和工厂一样,专门设立了检查科,训练培养了一批挑刺高手,形成了一整套检查办法。检查科天天上班,礼拜天也不休息,他们的目光笼罩全市,一有污点缺点就抓住不放,并且每月都通报最差地段。不仅如此,牡丹江市环卫处还让全市人民参与检查督促。他们每月召开讲评会,请主管市长、区长和街道办事处主任参加,对检查评比出的第一名区局和街道办事处给予重奖,对作业质量不达标的单位给予罚款。宣教部门把每月的评比结果及时在电台、电视台、报纸上给予刊登,把过程展示给大家,置于人民群众的监督之下。另外,还在居民中开展清洁杯、街巷优劣评选活动,让老百姓既是环卫质量参赛者,又是创建洁净竞赛活动的裁判员,激发了全社会关心并参与洁净城市的热情。

牡丹江市环卫处实施育人工程,培育行业精神,叫响宁愿一人脏,换来万人洁的牺牲精神;吃苦耐劳,真抓实干的拼搏精神;不讲报酬的奉献精神;不甘落后,勇当排头的争先精神。他们在全行业大力宣扬这四种精神,推进全系统敬业爱岗、创优达标,活动,涌现了一批又一批先进典型,一个个无私奉献兢兢业业的环卫人涌现出来,成为精神文明建设的楷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