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心中风景
3660800000010

第10章 被遮蔽的风景(5)

所有的小学时代的课文,如今都模糊了。独独留下这一篇,铁打铜铸似地永立于心的深处。那真是刀般的镌刻,火般的灼烙。在那平淡无奇、通俗流畅的迥旋中,我无声地获得了情操的陶冶、品格的升华。

记得课文的篇名是《瞎子先生》。那时小学课文均不署作者姓名,我疏懒,没能查看资料,所以至今不知此文为何人所作。不过,从文章的内容和写作风格看,很接近陶行之先生那一路文风。文中有些片段,我至今尚能记诵:“雨后天放晴,瞎子先生往外行,手拿竹杆来问路,敲敲点点不留停……”说的是雨中泥泞,一位双目失明者外出不慎滑倒于中途。文章是呼吁人们相助还是记述了有人相助,就记不得了。这是一篇关于残疾者的无援而召唤友爱与同情的故事,它明确呼吁社会公众对他们的爱心。

互助、友爱、特别是对那些生有缺陷而亟需援助者的那一缕博大的温情,数十年来一直流淌在我的记忆中。这种博爱精神,以及诚实、守信、对长者的孝敬等那些基本的品德要求,连同对大自然(春天的野花和燕子,清澈的溪水,还有来自山谷的风)的热爱之心,成了深切的童年的滋润。

许多喧腾的宣讲和训诲如今都成了过眼烟云,留下来也就是这样一篇课文,以及上述那些“微不足道”的东西。随着年月的推移,当时觉得重要的人事都变得不重要了,唯有这样一篇并非完好的文字给予我的震撼却久而弥坚。我的眼前总是出现那个我未曾谋面却铭记于心的不幸的人的身影。他独自蹒跚在雨后的泥淖中,跌倒、挣扎着站立、再前行……孤独的无援的苦痛,爱心温馨的希冀,那身影给苍茫的人生投射出浅淡的激情的火花。在广袤的人世间,有许多的喧哗和热烈,有许多的惊扰和不宁,但那一切很少能够保持得这般久远。只是那篇启悟性情的韵文,始终悄悄地占领着心灵庄严的一隅,伟大且无垠。

人生而平等,作为生命它理应享有一切相同的权利和机会。人不因肤色、种族、宗教或其它的不同而遭歧视和压迫,这应当说是人类进入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文明成果。但现实的人间往往缺乏完美,例如,我们知道叶子是绿的,花是红的,天空和海水蓝而透明,我们幼小时知道母亲的眼睛慈蔼而温存,我们成年后知道所爱者飘飞的裙裾多采又多情,而这并非人人所能有。对于另一些人,他们只能拥有旷古的幽暗,以及幽暗里无边无际的孤寂。他们生而不幸。那些生来就有缺陷的人,冥冥之中诉说着造物者的不公,他们与生俱来的乃是无情的剥夺,剥夺视听、剥夺言说、甚至剥夺行动。正如当日我在小学课本中认识的这位“瞎子先生”,他是千千万万不幸者中的一位,他就这样不停地倾跌着和挣扎着,在崎岖的充满泥浆和污浊的人生长途之中,无援而又孤寂。

这永远摸索着前行并不断倾倒的身影,它总是呼唤着和祈求着助他涉过他无法视及的不平和阻扼。而我们这些身心健全者所能做的,只是此时此刻这般的空言和慨叹,却把那无际的艰难留与无援的孤苦。然而爱心与同情无价。尽管人人未必都有机会与能力施惠于那些不幸者,但平等与尊重的观念却如清风朗月,人人有心即能拥有。这星星点点的光亮也许不能驱走那永恒的幽暗,却可能给我们生活的这只小小星球增添些许温情。当人人都在心的深处点燃那一点点如萤光、如烛光的明亮,并以那微茫的温馨照临无际的黑暗,这世界则因此会变得充实而丰富。麻木而冷酷的世间,我们祈愿这样一些“微不足道”的精神不至泯灭,从而为如今变得麻木而冷酷的世间保留一方同情和爱心的净土。

16.《诺贝尔获奖得者的青少年时代》总序

这套丛书的书名是与为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作出重大贡献的人的名字联系在一起的。他们的辉煌使我们产生崇敬的心情,并使我们对这个地球充满信心。这套丛书是编者送给青少年朋友的精神礼品。我们的心情是一种期待,期待着你们的进步、奋斗和参与。

诺贝尔奖是国际科学研究、文学创作、和平活动及经济理论领域的最高奖。从1901年开始,一年一度的诺贝尔奖除因战争原因中断几年外,已有几百名在各自领域作出杰出贡献的科学家、文学家、政治活动家荣膺此奖。近一个世纪以来,诺贝尔奖已经成为一个象征、一顶桂冠、一面旗帜,在这面旗帜上写着:科学、进步、和平。

阿尔弗雷德·诺贝尔(Alfred Nobel),瑞典化学家和企业家,1833年10月口日生于瑞典斯德哥尔摩,1896年逝于意大利圣·瑞摩(Sam Remo)。他袓父那代全家从瑞典南部一个叫诺贝若夫(Nobbellbr)的小村子搬出来,并接受拉丁化,以地名为姓,姓诺贝琉斯(Nobelius)。最后成为诺贝尔(Nobel)这个姓。他的父亲是个建筑商,专营建筑、军用爆破器材,不久破了产。1842年搬到俄罗斯圣彼得堡,在那儿建立了新的事业。阿尔弗雷德生性腼腆、内向,但乐观向上。在圣彼得堡,他接受了良好的科学、语言教育。除母语瑞典语外,还学习了俄语、德语、法语和英语。从1850年即他十七岁时到1852年间,阿尔弗雷德游历了整个欧洲,还去了趟美国。回到俄国后,他对父亲的研究非常感兴趣,最终成为职业化学家。1853年他把父亲的爆破工厂搬到海伦堡(Heleneburg),一个靠近斯德哥尔摩的地方,开始了他作为化学家的研究生涯。

阿尔弗雷德一生致力于科学研究。在试验硝化甘油炸药时,他的弟弟被炸死,他自己也被炸得浑身是血。面对死亡的威胁,他毫不动摇,终于研制出了威力强大的硝化甘油炸药,对人类科学进步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阿尔弗雷德不仅是个杰出的科学家,还是一个成功的企业家。在他去世之前,他的企业已发展成一个庞大的跨国集团,遍布五大洲二十多个国家,总资产达到三千三百万瑞典克朗。又为了推动他为之奋斗了一生的科学文化事业,为了保证他的科学发明能和平地用于人类进步事业,阿尔弗雷德·诺贝尔在他的遗嘱中决定,在他死后用其资产的绝大部分——三千二百万瑞典克朗建立诺贝尔基金会,设立诺贝尔奖,以奖励那些为人类和平与进步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科学家、艺术家及政治活动家。

第一次诺贝尔奖颁发于1901年,分化学奖、物理学奖、生、理或医学奖、文学奖及******共五项。其中,化学奖、物理学奖由瑞典皇家科学院决定得奖入,文学奖由瑞典学院决定,生理或医学奖则由设在斯德哥尔摩的KaroLinske(医学、外科)研究所决定获奖者。比较特殊的是******,是由挪威国会选出的五人委员会决定的,其原因是当时瑞典国王同时亦是挪威国王,尽管1905年挪威从瑞典独立出去了,但授奖委员会却始终未变。1968年,瑞典中央银行在其三********时又决定设立“纪念诺贝尔经济学奖”,由瑞典中央银行出资,其金额与诺贝尔相同,评奖工作则由瑞典皇家科学院负责,1969年颁发了第一届纪念诺贝尔经济学奖。

诺贝尔奖是伟大的科学家诺贝尔留给人类的一份珍贵遗产,是诺贝尔及其事业的延伸。本世纪许多杰出的科学家都把他们的名宇与这个伟大的名字联系起来,从另一种意义上说,是把他们从事的事业与人类科学、和平与进步事业联系起来,以他们的艰辛的创造性劳动执行着诺贝尔的神圣遗嘱。

获得诺贝尔各个奖项的人是在世界范围中经过广泛的推荐和评议遴选出来的。这些人在各自的领域中都是登上顶巅并且创造了先锋业绩的杰出人物。他们的国籍和种族、家庭和教育、人生经历和性格、兴趣和风格都各不相同。但是,在他们所从事的事业中,艰苦、执着、勤奋的敬业精神则是一致的;他们为人类的和平进步的奉献精神也是一致的。

每个人都有一个黄金般的少年时代,这个少年时代是稍瞬即逝而且永不复再的。人生的这个阶段大抵处于明彻与朦胧交错状态。童年的嬉戏与家庭的宽纵往往会轻而易举地断送这一宝贵牟华。我们要从这些攀上事业高峰的人的经历中得到一些感性的启示,也许会为我们无忧而无瑕的时光增添一些理智、也增添一些自觉,也许会对我们未来人生增添一些健康的动力。

天真的童年和少年是人生旅途的始站。一个良好的开端使我们一生受益。从先人和前辈那里获得一些经验,无疑将使我们的人生更充实、更理性、也更丰富多彩。

当然,人生的这一阶段也是充满趣味、母爱和友情的阶段。我们前面这样说,不是要少年朋友们放弃必要的和有益的户外和课外的游戏和交流,从而使我们的生活失去活力和生气。丝毫不应怀疑,本丛书编者只是在这里推崇和倡导一种积极、进取而又生动多彩的人生第一个篇章。